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读后感参考: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

发表时间:2022-11-29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读后感参考: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己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传习录》

这一段说的就是事上磨炼,没事的时候,心很容易保持静的状态。儒家不是出世的学说,而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也就是《中庸》的日用平常。只要在社会当中生存,就一定要处理人际关系和事情,平时没事的时候把心修的再静也没有用,关键就是在有事情的时候,自己的心能否还保持着静的状态,不会受到事情的干扰。

我女儿小的时候,在她生病时,家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爱人总是很淡定,老人总是很担忧,说一定要上医院。孩子不舒服,大人看在眼里,内心一定是焦虑的,关键是怎么处理自己的焦虑。是把自己的焦虑表现出来,让大家更焦虑?还是把焦虑放在心里,自己化掉,在行为处事上按正常的方式去走?修静心不是修死心,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情绪,而是有情绪之后自己化掉,不受到情绪的干扰。所以女儿有病的情况下,我一般都是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让老人安心,让爱人放心,让自己静心。

带着情感和情绪去处理事情就会被干扰,不仅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多数情况下还会节外生枝。而且这一段还特意说明,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伤害。这样就有违天理了。

精选阅读

[读书感悟]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其三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读书感悟]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其三”,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先生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力,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传习录》

读完这一段着实汗颜,感觉王阳明好像就是在说我一样。有些时候都觉得自己已经挺用功了,比大多数的人都用功,可以休息休息。修行跟别人有什么关系?都是自己的事情,你用功你得,你不用功,心上的灰尘就会一层接着一层覆盖。没想明白的人都是用功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看到你的精进,夸你两句你洋洋得意,你变成了自以为是的人,然后你就觉得自己现在了不起了。

习染这个东西不是你擦下去之后就永远干净了,如果你不会努力的恪守自己,习染会一层一层把你擦过变干净的心重新蒙蔽。我把习染比喻成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你觉得你挺好的时候,实际上你的私欲已经战胜了天理。

师门总说“强其所不能”。我真的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了吗!我认为没有做到。我还会习惯性的偶尔安慰自己,找理由让自己偷懒,然后心安理得。对于大道,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都是有一些浅尝辄止的感觉。昨天我还在对别人说我要追求的大道,我为我追求的大道付出了多少。昨天的修身训练营,我问他们为什么修身?其实我就是在问我自己。

我真的想明白了么?如果我真的想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偷懒呢?那就还是我没有想到究竟。我没有“精白无一毫不彻”的决心,只有不断的反复的提醒自己,督促自己。精进无需休息,都是自己的事,加油!

读后感范本: 《传习录》读书心得600字之四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读后感范本: 《传习录》读书心得600字之四”,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传习录》读后感600字:问道之精粗。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传习录》

我以前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小道?如果有大道和小道,我要追求的是大道还是小道?现在来看这个问题比较低能。

就像小的时候视力检查一样。视力表就在那里,同样的距离,有的人能看到倒数第三行,有的人能看到倒数第四行,眼睛好的可以看到倒数第二行。只能看到倒数第四行的人,就说这个视力表就这么多,我看到极限了。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以看到视力表的大小也就不同。这就好比我们修行追求的真理一样。真理就在那里,一动也没动,它也没有云山雾罩。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导致了我们找不到看不清。同样的道也就不分精粗了。

我对精的理解就是我们用了多少的心,放了多少的心思在那个上面,很多人马虎就是因为不用心。就像入师门修身一样。同一时间拜入师门的,为什么到现在会有精进与不精进的区别?区别就在于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上面。我没见过喜欢美食、自己号称是个吃货的人,却自己不做饭,又不愿意下饭店的。他的心是在这里,他自然会用心。

儒家用“琢磨”来比喻自己的修行,从一块石头变成一个手镯,或者是一枚戒指,需要不断的反复打磨。现在中国提倡的匠心精神,特别适合我们修身者。我们能不能长时间的在一件事上下功夫下到极致。这是我自己,也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一件事情,你做没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读后感推荐] 《传习录》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推荐] 《传习录》读后感”,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延平云‘当理而无私’。“理”和“无私心”怎么分别呢?”先生曰:“理即心。“无私心”即是“有道理”,“无道理”即是有道理。如果心与理都能断定,恐也不是善的。”

又问:“释氏于世间一切情欲之私,皆不染,似无私心,而外弃人伦,则非人伦也。”曰:“亦只是一件事,皆不过成就了他的私心。”

王阳明从朱熹先生的一句话来说明其“心即理”的思想,“理”就是天理显现,要想天理显现,就要去掉后天的习染。私生活是后天习染的体现,去除私生活是无私生活。无私当然是一种天理。相反地,如果你的天理没有显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的心后天蒙蔽了,心有私欲就是有私心。单纯的说理等于没有原则,这两点都是一样的。如果将他两人分开来说,那就是因果关系,这是朱熹的学说,王阳明不同意。

有趣的是陆澄又问到了佛家的无私心与正道的关系,他认为正道就是佛家的无私心,因为他抛弃了人伦,这个人一定要做孝子。当我们还没有完成孝道时就离开了家,这是对人类道德的破坏。父母把我们生下来抚养长大,我们一定要尽孝。男人可以没有伴侣,也可以没有孩子,但必须有父母。看起来七情六欲四欲都是空虚的,那父母之情呢?当父母健在时,你去追寻佛教的无私心,这是没有天理的表现。你们的心被你们追求佛教的无私心蒙蔽了,说白了,你们为了自己的欲望舍弃了人伦,因为私心所以不合理。它从反面论证了王阳明的心理之道。

[作品悦读]《传习录》读后感400字44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作品悦读]《传习录》读后感400字440字”,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习录》读后感400字:

问:“世道日降,太古时气象如何复见得?”

先生曰:“一日便是一元。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

——《传习录》

我对这一段的理解就是现在的世道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怎么才能恢复太古时期的那种欣欣向荣的气象?王阳明的回答,现在和以前是一样的,时间上的变化其实改变不了多少。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就开始打坐。这个时候还没有把心投射出去,没有东西进入到你的心里,这时候的心是清净光明的。这种光明的景象和太古时期的气象是一样的,就如同像在伏羲的时代里遨游一样。我觉得王阳明这里说的状态是合一。

我对这一段还有另外的一种理解,上古时期的气是和我们现在的气势有所不同的。那怎么才能找到上古时期的那种气呢?就是早上太阳刚刚出现的时候。那时候的气是最接近上古时期的。在那个时间段静坐就感觉遨游在伏羲的那片混沌天地里。所以李二曲提出续接夜气,在那段时间打坐,迎着太阳升起,感觉一定是非常玄妙的。“一日便是一元”应该是形容一种状态,一种打坐时进入的状态。就好像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一样。只要你进入了像伏羲遨游的那个点,时间是可以被忽略的。

教你写读后感: 《传习录》读后感写作范例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教你写读后感: 《传习录》读后感写作范例”,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看不懂书,怎么办?”

他说:“这只是文义上的穿求,所以还不清楚。那样的话,不如为过去而学习。它看的更清楚,解得更清楚。只是他为学人解得明晓,却一生也没有得到。要在心体上用功,凡明不能、行不去的,要反在自心上体当,才能通。盖四书五经所说的只是这个心。此心即为道,心体明即为道明,更无二。这是为学习心灵而作的。”——传习录

还有就是我的问题,读书看不懂,看不懂怎么办?但我仍然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也提到了儒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本人将知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正确的知识。从课本里学到的东西,从小到大,公式都是正确的。但是,那些“正确的”知识对我们真实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帮助,它们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另一种是有用的知识,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用到的,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把它当作知识来看,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按照以前的套路,没有与自己的生命相结合,没有印进自己的骨子里,还停留在储备上。

大师说,和他一起学习主要是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要舍弃旧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体系。假如我们跟师父学,也照着老套路做,还是不学的好,耽误了师父,耽误了自己。

通常我们所说的“读书百遍,意自明”,也就是要用心去读,如果你不用心去读,一千遍也就没用了。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首先要从心灵上开始。心中有了意识,有了意识就可以主动地解决问题。走神,不只是看不见,听不到,吃不到,更多的是浪费时间。不能通融的知识,就算是正确的知识,对你来说也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