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罗拉快跑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3

罗拉快跑观后感通用(8篇)。

作品名观后感怎么写才好呢?当下已经有许多人将看电影作为自己的主要放松途径之一,观看完影视作品后,我们的倾诉欲望也会被激发出来。观后感能够反映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感性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养成记录感受的好习惯,想要深入了解“罗拉快跑观后感”的内容吗请不要错过这篇文章,本文力求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实用的工具和技巧!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1】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如今,网上批评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个九零后,从前爱和父母顶嘴的我如今也是个大学生了,开始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社会的复杂,明白自己的责任。逐渐成熟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创造美好的将来!

九零后,我们在成长!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2】

天时·人和

第一次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我感觉很混乱,有很多地方都没看清楚或想明白,不过我清楚了这部影片分3块,同样的一段时空里面,女主罗拉为男友曼尼借钱救命的故事。同样的背景,过程不一样,选择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不一样。第一段时空中,罗拉没有向父亲借到到钱,曼尼无奈抢劫超市,但最终逃脱不了警察的追捕,罗拉意外被枪击中;第二段时空中,罗拉父亲仍旧不肯借钱,罗拉狠心抢劫父亲银行,赶在12点前见到曼尼,可是曼尼意外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段,罗拉父亲被朋友叫走,罗拉没有借到钱,却在赌场用99.

2马克赢回10万多马克。到了曼尼说的电话亭后,他发现曼尼找回了丢失的10万马克,并顺利地交给了老板。初步看下来,我仅仅体会到这些,我只能把电影的寓意解释为:为人处世,一念之间,选择和细节很重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要警言慎行。

但是,由于对电影中几个片段没看清,画面切换太混乱,我有重看了一遍,又有了更多的体会。其实在这平行的三段20分钟中,有很多画面应垂直联系起来理解。罗拉在转角撞到的妇人,第一次撞见之后,妇人孩子被偷,再次去偷孩子(这里是看了剧情介绍菜明白这段的画面),第二次撞见,比第一次晚些许,但是妇人随后中得大奖成为富人,第三次遇见,比第一次要早些许,之后妇人皈依宗教。

这说明了,命运的奇妙。罗拉遇到的一个骑自行车男孩,他的车是偷来的。第一次遇到之后男孩被抓挨打,认识了医院护士,随后相恋结婚;第二次遇到之后,男孩贫穷沦为街头乞丐;第三次遇到之后,男孩把车卖给了见到10万马克的乞丐,而乞丐骑着自行车被曼尼看到了。

在这里,又不禁感叹,命运安排的真奇妙。还有罗拉遇到的梅耶叔叔,前两次遇到,他因分神撞上与同一辆白车,最后一次,罗拉趴在他车顶,他没有撞上白车,但是在曼尼追流浪汉的时候,还是撞上了那辆白车,真的是逃脱不了的宿命啊。有很多人和事物,只遇见一次,不会觉得有多么巧合,转角处遇到行人、街道上有个骑自行车的男孩,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时机就是那么巧合,3次遇到之后,妇人和男孩所发生的事情都与当时遇到的时机不同而千差万别,另外,有些事物看似巧合,其实是必然,比如梅耶叔叔撞车,前两次的车祸就算归咎于罗拉的影响,但是后一次,罗拉帮他避免了车祸,梅耶叔叔仍旧撞上了那辆倒霉的白车,好像这场车祸是避免不了的一样,如果排除命运、宿命等玄虚的说法,我只能将原因归为梅耶叔叔开车不专心。

第二遍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叹是:“造化弄人”,更多的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力感,产生了一种消极。因为我觉得有一种东西是人们无法改变,也不知道如何改变的,那就是命运。

我们不是电影里的罗拉。我们可以改变时间和空间,重复事物的发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的生命只有直播,没有彩排。我不能确定现在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影响,也没有机会去重复调试现在的行为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时间一去不复返。有太多的元素,太多的变数和天地的一般变化。我把这理解为命运。一般来说,我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这样的信念能给我战斗的精神和力量,我会觉得生活充满希望,生活是一张白纸,我是一个画家,生活是否美好,取决与我自己的力量。但有时,我不得不向承认,命运很强大,生命最终被其左右,也就是“造化弄人”。

这种景色使我喘不过气来。我不喜欢向命运低头,否则,活着意味着什么。最后我相信,努力的人运气会更好一点。“天时地利人和”,这其中就包含了自己和命运的力量。

当曼尼需要很多钱的时候,如果罗拉不努力工作,曼尼只能等死,因为罗拉在跑,曼尼还有希望。命运安排时能够影响人,但是人自己本身也具有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所以,做事一般应持有这样的态度:

“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3】

从电影结构的角度赏析《罗拉快跑》

在分析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必须讨论一个问题——电影的结构是什么?

电影结构:传统电影理论把电影结构等同于情节结构。事实上,电影结构是一个由不同元素、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无疑是一个动态系统。

由于结构系统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不管内部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作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却一直保持住了。在整体规定的有力约束之下,各个区别系统此消彼长、互相替代,对结构空间展开争夺,对结构“权力”重新分配。电影结构与约定的契合是艺术在创作与接受之间已经达成的一种契约,而突破约定则是创作与接受之间的一种新的谈判。

正是在电影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更新中,电影的艺术生命才的艺不断重生。

电影结构体系包括场景结构、情节结构、时空结构等。这里我们简单地将电影结构划分为1个单一的因果线性结构。2、回环套层结构。

3、交织对比结构。4、版块结构与团块结构。5、环形结构:

对谜底的最终揭示。6、碎片结构。7、意识流结构。

十几年前,一部小成本电影在世界影坛风靡一时,那就是德国年轻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的《罗拉快跑》。这部影片以突破电子游戏障碍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它在美国、德国、欧洲和亚洲都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引起了世界电影人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自1999年影片问世以来,它就被电影评论界定位为‘新世纪的新电影’,至今仍被先锋艺术派所推崇,无疑这部电影也是板块结构与团块结构的代表之作。

影片讲述了女孩罗拉的故事,她接到男友曼尼的求助电话,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不停地跑来救曼尼。故事听起来很简单,但导演巧妙地借鉴了电脑游戏的操作模式和操作规则,将一种游戏化的娱乐意识和叙事智慧融入到故事的讲述中。同时,在叙事视角上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观和第一人称主观观,使观众能够参与到影片的场景中,跟随劳拉的步伐。

整部电影的叙述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劳拉的三段快话的三个部分和故事的起源。

在这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里,汤姆提克威在情节上抛弃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传统叙述模式,而是采用了板块式结构,这种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板块式结构的电影,影片由明显的“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整部影片链接在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全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罗拉快跑》的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典型的板块式结构:

故事分成明显的三大块,每一部分的叙事各自独立,三大块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这三个部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叙述,而是电影的整体构思和作品的主题。影片结构示意:

开头(10分)曼尼丢钱,两人通电话。

第一次奔跑(20分。正常)超市抢钱。罗拉身亡。

醒来在床上聊天(3分)

第二次奔跑(20分。推迟)银行抢钱。曼尼身亡。

醒来在床上聊天(2分)

第三次奔跑(20分。提前)赌场赢钱。成为富人。

在这种板块结构的影片中,一个简单的故事被反复讲述了三遍,而劳拉的三次大致相同的跑动仅仅因为一些琐碎的细节就导致了三个不同的结果。再通过三次奔跑中间的两次冥界将三个段落衔接在一起,使得三个段落的转换显得十分自然。

从叙事的角度看,“叙事已不再仅是传情达意的中介,叙事的形式恰恰就是作者的情感与思维的直接外化,甚至就是情感与思维本身”。这部表面上充满奔波的电影,本质上是一部后现代心理剧。电影中的重复结构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外在化和具体化。但在传统电影世界中,其叙事必须遵循时间单向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就像好莱坞经典的当下叙事结构一样。

但在这部影片中,它完全被颠覆了,就像罗拉奔跑过程中所有角色的命运一样,因为罗拉不放弃的奔跑也变得五花八门。时空因强烈的奔跑而改变。如果时间允许,这种改变的循环在理论上可以无限地进行,甚至劳拉和曼尼的最终成功结局也可能是另一种方式。

《罗拉快跑》中的时间也被用来叙事。现实的时间和影片中的时间相一致,这是很少见的。在这部影片中,20分钟的救援时间和实时时间完美结合。整个救援过程在20分钟内完成。

这是对传统时间观念的重大突破,统时也适应了人类的生物钟。同时影片用动静之比来体现时间的凝固和流淌,在罗拉奔跑过程中,用快速的照片展示了罗拉所遇人员的现在和将来,这形成很大的反差,时间被现实的表现出来;影片以速度表现时间,,从而展开叙说,三次奔跑,三次不同结果和奔跑的速度又相当大的关系,罗拉一次比一次跑得更快了。影片还利用时间的跨度来言事达情,以纯粹的时间跨度对比表现情绪、宿命,主要在体现罗拉和他父亲身上,整个画面同时展示了奔跑中的罗拉和办公室里和情人喋喋不休的父亲,展现他们之间不同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

《罗拉快跑》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它让我们兴奋不易。正应了这么一句话――人生如戏。而且我们没有罗拉和曼尼那么幸运,我们没有那么多选择,即使有很多成功的方法,我们也无法推翻新世界终结的现实。

但它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点都可能影响我们未来的命运,而我们周围的微妙变化也会引到我们走上不同的道路。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4】

影视鉴赏期末小论文

姓名:赵彦君

学号:0080363

专业班级:08国际市场营销

2010年12月26日

摘要本论文简单的介绍了影片《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并从拍摄手法和影片传达的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在拍摄手法中,主要以快闪镜头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使用以及蒙太奇的画面拼接进行举例分析。

影片简介:

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该影片是由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导演的一部片长约91分钟的现代主义美学电影。主演弗兰卡·波顿和赫伯特·克纳普。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银行家的女儿罗拉在德国柏林20分钟内尽全力为男友曼尼筹集10万马克的故事。故事大纲简单,情节结构简单,向大家表达的思想经典而复杂。

影片的故事从曼尼给女友劳拉打电话开始,告诉他失去了10万马克,并要求她在20分钟内提高10万马克,否则他将死于中国共产党之手。罗拉同意了曼尼的要求,开始了她的跑步。继而从罗拉开始奔跑时,影片又平行的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罗拉因为她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想法,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并且因为这些选择的不同而导致的她和她的男友曼尼以及与她见面的人们结果不同。

第一次,罗拉向父亲求助,父亲以罗拉不是自己的女儿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将她赶出了银行。罗拉无奈,只好赶到男友所在的电话亭,却见男友已经冲进了超市并实施抢劫。罗拉帮助男友进行抢劫,抢劫成功后却不幸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时,罗拉依旧选择了她的父亲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只是在父亲并不愿意的条件下强迫她的父亲并且选择抢劫银行,当罗拉抢到钱并且赶到曼尼所在的电话亭时,曼尼不幸被救护车撞死。

第三次,当劳拉跑到她父亲的银行时,她父亲碰巧不在。劳拉选择在赌场赌博,最后赢了10万马克。同时,曼尼找到了拿了10万马克的乞丐,最终两人发财。

该片情节紧凑,拍摄手法独特,传达给观众的思想全面。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感谢你从多个角度。

影片赏析:

一、拍摄手法

这部电影大约有1581次镜头转换,71分钟的动态拍摄,平均每次拍摄时长2.7秒。影片采用多种拍摄手法,使整部影片给观众一强烈的心理暗示和适当的视觉冲击。

在多种拍摄手法中,给观众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影片中快闪镜头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1.快闪镜头的运用

闪光镜头是指时间小于1秒的多个镜头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描述一个不完整的情节,但它可以让观众了解它的传播要领。

在《罗拉快跑》整部影片中,快闪镜头贯穿始终。最早使用快闪镜头的地方是罗拉接到男友的电话之后,镜头以罗拉为中心开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示出罗拉脑海中闪过的可以向其求助的人选。在这里,快闪镜头给出的是每个人人物肖像的图片,虽然导演并没有安排出每个人背景资料的一个介绍,但是从每个人的表情着装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女主角罗拉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罗拉。

最后,镜头对准了劳拉的父亲。劳拉下定决心,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跑步。

之后,闪光镜头主要用于劳拉遇到的每一个路人。劳拉遇见的女人,骑自行车的,乞丐,老人。这些闪光的照片显示了在每个人遇见劳拉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表现出这些人正是在街头这样偶遇罗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人生的变化。

闪光镜头的使用对影片中思想的表达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快闪镜头巧妙的运用了其“快”的思想,表现出这些事情发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罗拉的生命中,这些人也像这些快闪镜头一样,都是一闪而过的。其次,这些闪光镜头给整部电影增加了运动感,使整部电影快速闪光。

最后,使用闪光灯镜头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视听上的愉悦,让观众感受到女主角劳拉的时间紧迫感,也增加了整部影片的紧凑感。

2.象征手法的运用

除了快闪镜头之外,象征手法的运用在《罗拉快跑》的思想传达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闪光镜头是整个故事的脊梁,那么象征手法的运用就是在整个故事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此为大家列举几个象征意义较强的镜头进行分析。

在整部影片的最前端,字幕落下之后,镜头给出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怪兽时钟左右摇摆的镜头,紧接着镜头从一个仰视的角度向上推移,显示出时钟的钟盘以及快速旋转的指针,最后,面目狰狞的怪兽张开了大口,镜头从其锋利的牙齿间推入,进入一个时空隧道。导演在这里提供的形象只是一个简单的时钟,但也就是说,这个时钟为整部电影设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让它赶上时间,被时间追赶。导演巧妙地把时间比作一个怪物,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一旦时间过去,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接下来,镜头穿梭于人山人海之中,并且选择性的停留在了极个别人的身上,最后,镜头选择了一位警察,警察重复了德足球队1954年世界杯的传奇教练塞浦·赫尔伯格(sepp herberger)的一句话并宣布游戏开始。这个镜头象征着每个人在茫茫人海当中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人们在选择相遇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极其偶然的经历,仿佛一场游戏,只有时间的长度以及游戏的主要核心是不变的,其他的都没有个定数。

3.蒙太奇手法的画面拼接

于以上两种手法相比,蒙太奇手法在这部影片中的运用较少。但是其作用和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很多大导演更忌讳用蒙太奇来拍摄影片,因为画面主体拼接后,很难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觉感受。但是在《罗拉快跑》中,导演巧妙的把罗拉奔跑的镜头,曼尼焦急等待的镜头,表盘一刻不停运动的镜头三者拼在了一起。这种剪接给观众一种时间紧迫感,让每个人的心都为罗拉和曼尼而焦虑,给整部电影注入了活力。

二、表达思想

《罗拉快跑》最为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一部代表作,相比于其他电影,它的可看性是比较强的。导演以独特的视角向观众展示自己的美学思想,同时将自己的视界观和人生观融为一体。由于每一位观众的人生观并一定完全与之相同,所以对于该片所表达的思想,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此,向大家阐述几点我在看完《罗拉快跑》后所接受到的几点思想。

1.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是该部影片毋庸置疑的主导思想。导演颠覆了传统的英雄救美的故事情节,为大家塑造了一个“美女救英雄”的情节模式,使大家耳目一新。

在这部影片当中,女主角罗拉为了拯救她的男友曼尼,不惜一切代价,奋力的奔跑,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艰难险阻,但是罗拉就算冲破法律的束缚,冲破道德的底线也会帮助曼尼脱离险境。并且在影片中有很多小细节可以看出女主角罗拉是一个独立自主,个性鲜明的女生。比如在罗拉的第一次奔跑结束,转接第二次奔跑的时候,罗拉和曼尼躺在床上,罗拉左手夹着一根香烟,右臂张开任曼尼在手臂上栖息。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吸烟代表着罗拉的独立并且象征着一种权利的,男友的依偎更是明显的表达出女权主义的个性。

2.人生的多样性

《罗拉快跑》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简明易懂,导演采用了三个平行的结构即罗拉的三次奔跑搭建起整部影片的框架。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罗拉有着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同时,与罗拉相遇的几个人中也因为罗拉的不同选择,心态不一样而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整部影片表达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偶然性的概念。每一个选择都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想法的冰山一角,也正是因为这冰山一角的亮点不同,我们的生活就会因此而不同。

除了上述简析的几种影片拍摄手法,《罗拉快跑》这部影片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是可圈可点。作为一部现代主义美学电影,《罗拉快跑》在不影响整体美学效果表达以及思想传达的前提增强了故事性,并以游戏的形式构建整部影片的框架,增强了影片的趣味性,可谓一部经典之作。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5】

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黑社会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我一直觉得,红色代表着热情、张扬与自信。大多数人的头发都是黑色,外国有金色的,但一头红色的头发确实少见。不管罗拉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种个性:倔强,对生活不服输,永远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相信她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罗拉一直在不断的、拼命的奔跑,也许奇迹就会在她的不断奔跑中产生。这让我想起了新东方的口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忽然想起,我小时候是看过《罗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当时觉得很怪异,就是一个人在那不断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绝大多数的电影有完整的情节。现在再看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因为其中的微小差异,就会演化出差别巨大的结果,第一次罗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则两人都幸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富豪。这似乎昭示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我们可能会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赛,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对她说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复盘一说,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我们总会想象,人生若能复盘,该会是另一番模样,就像影片里的罗拉。但是人生不是游戏,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会在生命中留下真实的脚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组成,善待每个细节,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影片中一句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罗拉说:上帝,帮帮我,求你了,就这一次。西方人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时候信自己信过上帝,因为上帝也说过,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6】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一

罗拉跑步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这符合观众对影片人物的期待,也使结局非常受欢迎。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跑步,让观众带着疑惑和好奇,尤其是每一个路人的交代结束,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

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轮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就在罗拉举枪威胁父亲的那一刻,他却让观众陷入了一种非常悲伤和无助的复杂情绪。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车,罗拉在救护车上救了父亲和朋友,没有抢劫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抢劫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

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事实上,罗拉代表了现实生活中90后年轻人的一代,从非主流和叛逆到逐渐步入社会的成熟和负责任的人。如今,网上批评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个九零后,从前爱和父母顶嘴的我如今也是个大学生了,开始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社会的复杂,明白自己的责任。逐步面对自己、生活和社会!我们相信我们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九零后,我们在成长!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二

如果我是罗拉,我会选择跑步;如果罗拉是我,她会选择跑步;如果我还是我,我会选择跑步;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于是,在如果中,电影开始了……

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有时候,人们很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爱情结束了,爱情还在!一颗无事可做的子弹穿透劳拉的胸膛,她绝望地倒在地上。一切都结束了,而曼尼呢?

你看,你看,烟花的脸,当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那空中飞腾着的十万马克,那气喘吁吁的二十分钟,是爱,爱的礼物!

那么,这个小女孩,谁能真正帮助她呢?一个男人为了她的情人抛弃了她的家庭,一个女人什么都没有,一个男人什么都没有,没有人可以帮助她。罗拉又跑了。绝望中流出的第一滴眼泪足以激发所有的动力,因为爱情,破碎,再也无法拼凑再一起。

那一刻,她只能用枪威胁父亲,从银行偷走10万马克。那一刻,我们固执地以为爱能超越一切,但是,我们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它叫做命运,罗拉见到曼尼,喊了一声曼尼,只是,命运说,该带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还是在来生中寻找!

如果,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对命运的征服呢?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绝望之后的努力我们必须去赌一把,可能很难相信,用不到一百马克可以赢得十万马克,但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讽刺吗?或者,这原本就是命运对执着的回馈?

看吧,童话已经结束了,那个,长大了的罗拉和我一样,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寻找。都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坚强,否则就没人疼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不自立不自强,谁有在我们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坚强,我们是在被迫中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子心里总有块伤?

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有情人的男人能理解,生下她得女人也能理解,他们的女儿正含泪奔向爱情,她会很累的。他们能伸出手来帮助她,让她休息一会儿吗?

如果,长大了,只能跑,那么,我们要跑,要从容不迫地长大!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三

之前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时很不能理解那两个“死而复生”的环节,总觉得过于荒谬,似乎他们的人生过于轻松了些,只要不遂自己的愿就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下重新开始,于是对于他们后面的奔跑和追求也就多了几分不在意,但是当老师讲解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有多么肤浅和无知……

罗拉的奔跑是一种接近生命极限的奔跑,在奔跑的另一端连接着男友的生命,连接着她和男友未来对的美好,连接着所有她对爱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她的奔跑是在以一种跟时间跟生命抗衡的赛跑,而那种极致的追求,如果没有过相关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就如我最初最浅浅的评价……

罗拉对爱情执着的信念使她拥有比一般人都难以企及的超能力,她的吼叫犹如传说中的狮吼功,可以使身旁的玻璃碎成千块万块,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女子,上帝似乎更加刻意要考验她的耐性,于是,她不得不一次次重新开始,从头跑起,于是电影中就不断看到罗拉奔跑的镜头,奔跑,奔跑,一身实在称不上好看的着装,甚至连内衣的边都会因为奔跑而显露出来,显然这也应该是导演的苦心所在,让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罗拉无所顾忌的奋勇直前,于是内心也再一次被震撼!

突然想起之前跟一个朋友在争执的一个问题:她的男友,在我看来简直一文不值,根本不知道那么优秀的她为他如此付出和牺牲,然后,让我不解的是,她不仅没有一丝犹豫,甚至有点甘之如饴的感觉,因为当时她就用那种我难以理解的语气对我说“你明白那种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为他去死的感觉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不愿意相信,她从来都是那么理性的她怎么会变得这么冲动和感情用事,当时甚至还为此和她冷战了几天……但是,现在想想,也许爱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自己的感觉的事情,只要自己的感觉对了,不管对方条件在旁人看来是多么优越或者不足,爱了就是爱了,那种感觉可以驱使一个人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我同学口中的“为他去死”,就如劳拉,她的奔跑就是因着爱情的名义,就是陪着自己的未来甚至性命的奔跑……也许,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当时在和朋友问题的处理上有多么世俗和幼稚,也许就是没真正谈过恋爱,所以我才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心境……

当罗拉第一次面对死亡的那一刻,透过她涣散的瞳孔,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罗拉和她男朋友两人躺在床上,讨论起了苦苦纠缠着现代男女的问题,关于爱不爱的问题,最初觉得罗拉好傻,爱了自然就会讲出来,而被迫讲出来的爱又能给自己什么安慰呢,也许不过换得几声唏嘘感叹吧……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罗拉,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如同我的朋友一般,他们都是在以爱情的名义,誓将爱情进行到底!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四

德国的电影,哲理性总是占主导地位。因此,在美国好莱坞以娱乐为主的地位,德国电影很少出现在那里。自己也是很少看德国电影的。

昨天,德语老师给我们看了十年之前的**《罗拉快跑》。感触颇深。

十年前,我在**?我应该还在小学和初中的交界处。在懵懂的青春期,但那时的青春是多么的美丽。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娱乐与理性相协调。红色的**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

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这很有趣味性。整部电影的**性也很强。

充斥着disco的味道。配着情节的紧迫,让人的心神紧绷,又让人感觉情绪发泄感。

整部电影,罗拉都在奔跑。为了目标,一直向前奔跑。每次奔跑碰到的人,都会展示他们的一生。

我认为整部电影的亮点是同一个场景和三个不同的结局。

差别在于什么?

时间。快一步,晚一步,结局是完全不同。

几个场景影响了这个时间。第一,是楼道上的狗主人与大狗。第二,是路上碰到的老妇人。

第三,碰到的梅耶先生。第四,是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第五,碰到的那个拿了他们钱的乞丐。第五,父亲。第六,赌场。

楼道上的狗主人将她绊倒,她吓退了黄狗;路上撞到的老妇人,碰到与没碰到,回头与回头;罗拉先经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另一辆白色的车的车头相撞;罗拉跨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白色的车车尾相撞;罗拉扑倒在梅耶先生的车上,梅耶先生停了车,没有撞上白色的车;骑车的人的不同命运;碰没碰到这个乞丐;是顺从父亲的意思还是违背父亲的意思;是去赌场赌回10万马克还是抢银行……

各种时差和各种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

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就是。罗拉每次跑过的广场的花纹是不同的,我认为那是代表不同的一种人生路径。罗拉的跑路也表明了她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

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生活变得更好。

路上的碰到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过客。但有时,路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片中那个盲人奶奶就是这样。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人生。

人生的美就在于此。

从这部电影中,虽然也体现了爱情的忠诚和奉献。但是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人生之不确定性与美的组成部分。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这让我想起了《返老还童》中的女主角一样,如果她不等她的女伴把鞋带系好,如果闹钟没有迟了几分钟,如果汽车还是准时,没有堵车。那么女主角就不会被打了,所以男主角和女主角就不认识了。

这就是时间的美吧。

早一步,晚一步,结局是完全不同。时间决定了一切。这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的《爱》: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间,时间无涯的荒野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电影结尾,男主人公,抿着心头的笑意,自然地捋了捋袖子,向着罗拉走来。最后,他们笑着跑开了。那是多么幸福的画面。

这是所有人所想要的美好,谁也不希望其中任何一个人有伤害。这便是理想的人生。

但是呢,现实总是不如意的。正如,理想是鸡蛋,现实是石头。理想是柔软的,现实是坚硬的。正因为如此,时间这把无痕的刀,在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雕刻人生的时候,我们很疼痛的缘由吧。

或许,这就是美。不确定的美。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五

《罗拉快跑》是一部由三个平行段落组合而成的非常规电影。电影的第一段落是罗拉没拿到钱,遇见曼尼后和他一起抢劫超市,最后中弹身亡;第二段落是罗拉通过挟持父亲拿到10万马克,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段落是罗拉与父亲错过后,在赌场赢了10万马克,同时曼尼追回了丢失的钱,故事圆满结局。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7】

这与存在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什么是存在主义呢?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它人为人生活在无意义的宇宙中,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创造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存在主义强调选择的自由,并为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

无论是罗拉自己被警方击毙还是曼尼被急救车撞死都不是罗拉想要的结果,所以她选择重新来过,有些事即使重来也是不能改变的,比如她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依次遇到恶犬,推婴儿车的妇人,小偷,红球衣男人等等,这些是不变的,就像游戏固定的关卡,但是罗拉奔跑的过程中她可以不停地做出选择,譬如抢劫,譬如去赌钱,这都使她改变结局,有时候决定往往就在一瞬间,当罗拉走投无路是恰好遇到红灯,她一抬头看见了赌场,进还是不进,完全取决于她自己,于是她决定去赌,并成功赢得了十万马克。正如德国的哲学家海格尔德所认为的“存在”不是一种停滞的状态,“存在”总是在变化。

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出大大小小的选择,然后去行动,去做,所以人生才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快乐还是难过,幸福还是悲哀,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想如果我们可以想罗拉一样因为对结果不满意而让时光倒流,甚至拥有月光宝盒这样能穿梭时空的宝物,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很多遗憾的事想重新来过,比如避免之前犯过的错误(罗拉跳过恶狗),比如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体力(罗拉上救护车),甚至可以选择更有益的策略(罗拉赌钱)。

如果这样的设想可以实现,想必人人皆会力求完美,大喊一声“停”,重新开始,出了车祸的人会避免在同一时间驾车来挽救自己的过失,学生会提前复习考试的内容取得优异的成绩,人们可以在重大的灾难来临前迁移到安全的地方等等,这当然是好的,正如电影开头所说——“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只要结束游戏重新开始就好,可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时间是一条射线,人生不是游戏。

很多时候面对眼前的困境我们总是感到无能为力,《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结果竟出现了神奇的效果,这是电影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那是对现状的不满,她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烦恼,我举个例子,登山时到达顶峰的那一刻,有多少人会对着山下大声的呼喊,喊什么并不重要,有没有人在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宣泄心中的压力,愤怒……可是回到现实中来,依旧于事无补,但是纾解了心情的你会作出选择,积极地去行动,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现状。

“选择,行动,改变。”其实并不深奥,与其说是电影带给我们启示,倒不如看做是我们现实生活实实在在的写照。

二、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

说“细节改变命运”一点都不为过。罗拉每一次奔跑,都在通过十分微小的细节改变着自己和他人的命运:遇到狗是跳过还是被绊倒,跑步的时候贴着墙还是离远一些,遇到救护车搭车还是继续跑步……很多很多的细节,就像那一只只蝴蝶,看似不过轻轻地煽动翅膀,却能影响遥远地方的一场飓风。

在电影中,这一影响或许被夸大了也或许没有,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并不知晓我们的一个举动对自己,或者是其他任何人产生的影响。这部电影是从劳拉的角度拍摄她每一个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如何影响她周围的人。无论认识与否,哪怕只是简单地擦肩而过,一位妇人有可能成为富翁,也有可能成为传教人士,一个偷车男孩,有可能流浪街头,也有可能过上幸福生活。

生活竟然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可是,我相信。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的游戏,一个骨牌倒下便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哪怕那最后一张骨牌与它相隔很远,毫无关系。

看过一个小故事,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说一个国家的死亡是由钉子引起的,真有趣。这似乎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中,但仔细分析也是合理的,因为它是紧密相连的,而不是脱节的。“蝴蝶效应”的理论也证明了中国1300多年前《礼记·经解》:“《易》曰: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的哲学思想。

蝴蝶效应和多米诺效应有许多相似之处。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前一步,没有后一步。就在那时,你从他身边经过,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也让我想到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个小故事,一对夫妇带着小孩坐在行驶在山中的大巴车去旅游,途中小孩因肚子饿哭闹不已,那对夫妇只好带着小孩中途下车投宿山中的旅社,晚上他们从旅社的电视中看到新闻,他们乘坐的那辆大巴车正好被山上滚落的巨石击中跌落山谷,无人生还。丈夫感叹的说,还好他们中途下车,逃过一劫。可妻子却嚎啕大哭了起来,说是自己害了他们。

丈夫这才恍然大悟。

也许任何人都会像故事中的丈夫一样发出这样的感叹,但当我们细细思考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妻子话语中的端倪,是的,如果按照他们的计划,如果小孩没有哭闹,他们是不会下车的,这样的话大巴车就不会因为他们而停车,也许只有短短的几秒,但已经足够大巴车躲过山上滚落的巨石了!

短短几秒钟,一个决定,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所以不要低估任何小细节,任何小权力,或者你的一个举动,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巨大的权力和影响,或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电影结束,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与女主角一样的焦急,紧张,几乎没有时间去细细地思考,所以在电影结束后一直想把自己感受和想法理一理,电影的最后,女主角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当劳拉发自内心地微笑时,我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松一口气。我也不例外。谢谢你的电影,让我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曼尼恩 《写给年轻人的哲学书》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2008.4.

【2】吴贻弓李亦中 《影视艺术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6

【3】百度百科

罗拉快跑观后感【篇8】

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编剧的犯罪爱情片。影片讲述了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罗拉需要在20分钟内,凑齐10万马克,赶到男友打电话的电话亭,来平息男友闯出来的祸。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每一天每一秒,你都可以做出一个改变生命的决定。爱情里那些暧昧不清的东西,那些誓言和埋在心底的呐喊,互相扶持直至献出生命。罗拉积极的跑出去,帮助懦弱的男友曼尼,义无反顾的找各种办法承担这件事带来的后果,这份担当,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

世界不可知,人类对世界的无奈与绝望,罗拉红色头发,快节奏的音乐及深刻的电影主题,我们不放弃探索,探索的终点将是他的起点。

说实话,我没有太看懂这部影片,跑来跑去的罗拉除了让人感觉影片的狭隘外并没有值得推敲的东西。跑了三次,三个结果,每一次都是原定的路线,争取一点时间。犯罪爱情片也上不了主流意识的跑道。是要告诉大家任何一种人都可以得到被人珍惜的爱情吗?似乎并不是。当然每个人都会有得到爱情的权利,每个人也可能会有曼尼那样有无助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在身边安慰和鼓励。有一个人可以站出来说这个世界由我给你一份温暖。

但是,很不现实。成年人的社会里,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太多的大难临头各自飞。看这个影片首先要搞清楚男女主的年龄,太年轻的时候可能有这种为别人担当的时候,但是当你年龄大了,你就会发现,人性是最不值得推敲的东西。

别说是10万马克,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前提是罗拉有一个可以拿出这么多钱的父亲。可是父亲没有搞明白事情的时候,罗拉用枪指着父亲来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要宣扬的是什么?年轻人无知无畏的爱情吗?有谁又是需要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帮你的呢?用一句俗话来说,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不管是谁。时间的赛道,总是会把人变得现实而庸俗。

这部影片剧情简单,要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演员妆容很简单,女主从头到尾就一套奔跑的服装,没有其他的装饰,男主就更加简单,一身吊儿郎当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头发,几乎没有更多的装饰。最引人瞩目的,大概就是女主那一头红色的头发吧,非主流意识强烈。

除了剪辑出彩,这部片子,并不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