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文心的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22

文心的读后感1000字。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心的读后感1000字》,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文心的读后感 篇1

漫步在田野中,两旁黄灿灿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飘来淡淡的花香。风儿拂过天空,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云朵交错着纠结在一起,不一会儿又散开了,看着有说不出的明朗。

我读冰心女士的作品即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读她的作品时,她仿佛离我很近很近。她的散文中写着许多有深意的事,一片片的,像纯白的雪覆盖在心头,虽然很轻很轻,但能使人从心底里颤抖起来。那纯白的雪在心坎里一点点的融化,渗透进去,渗透到每一滴血液中,然后就流淌在我的体内,与我相伴一生。

听过这样一句简单而美丽的话:雪融化后即是春天。这样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能够在冰心的作品中体会到。她给人一种希望,一种不需言明却可领悟的希望。冰心不仅在作品中表达出她细腻的情感,同时也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是《我和玫瑰花》。玫瑰花是美的化身。但原本我所知道的只是玫瑰的外形美,而从未真正发现它的内在美,只知道有色彩繁多的玫瑰,花语也随着各色的颜色而有所不同。我对它有着一般的认识,一般的喜爱,当然也就有着一般的看法:玫瑰的寓意只是本身而言,可是它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对于生活它不是重要的。花开,花谢,它生命的灿烂只是在于花期。而冰心所赞美的玫瑰不仅是既浓艳又有风骨,更多的是它所传递的一种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言语。这其间充满着世间温情,即使它凋落了,在土里,可是它留有诚挚之情。即使它不复存在,它所到过的地方,触摸过的东西都会留下这不会被抹灭的印迹。正如文中所言又红又香,谁人不爱冰心散文集。

冰心也有着爱美之心,她爱玫瑰,但是她爱得可贵。她不仅将玫瑰看作一朵花,她更把它当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使者。她在现实的生活中有着不一样的感性。她爱玫瑰,爱的很透,很彻。

文心的读后感 篇2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文心的读后感 篇3

《文心》读后感1000字:

诗词背诵打卡基本进入正轨,虽然还没到习惯养成的28天,但我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文心》自然也是要看下去的,越往下面看,越觉得书中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地作为语文考试提分的捷径,但却让人发现语文学习,应该说中文学习更加准确一些,有着更多的魅力和可以探索的方法。

“书声”这一篇章讲了孩子们去看望王老师,远远听到王老师的读书声,本以为老师在读什么新的篇目,没想到老师读的是曾经在课堂上给自己讲过的课文,孩子们对老师的做法感到诧异,当看到老师在课文上认真标注的朗读符号时更觉得不解,因为不明白已经学习过的文章还需要这样认真反复的朗读吗?

这让我想起《朗读者》这档节目,我们为什么要朗读,我们从老师的讲解中听文字,从书本上看文字,但是只有自己能够将文字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出来,才是对这些文字有了自己的理解,所谓自己的理解,就是当文字中作者的感情和我们在读文字触发的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时,创造出的个人情感,通过诵读,宣之于口,给听者以触发。举个例子,妈妈们一定都给孩子讲过故事,通常的情况是,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买书选书上,准备充足的故事书资源,讲故事之前用故事的名称问孩子“讲皇帝的新衣好吗”“讲海的女儿好吗”“你是男孩儿,咱们还是别讲白雪公主了,换一个”,然后看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讲这个丑小鸭吧,然后早点睡觉”……

今天读到《文心》的这篇“书声”,让我反思,虽然不是每个妈妈都是老师,但如果要想高质量地给孩子讲个故事,时间不该只花在选书和与孩子讨论故事的选择上,更应该在讲故事前提前去熟悉故事的内容,揣摩故事表达的意思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讲之前思考读法。读后感·我们常说“听故事”是孩子早期语文的启蒙教育,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启蒙教育,我想更重要的是“情感触发”的启蒙,只有能被文字打动,才能写出打动人的文字。

好好去看看“书声”这一篇章吧!文末提到:“读法可研究的方面很多,我今天所说的不过大纲中的大纲罢了”,其实,在这篇小文里所提到的重读、高低、强弱、缓急已经包含了不少的学问。有心学习的人,不能只看理论的东西和作者的举例,更应该抽出空来,自己拿出文章来实际操作诵读一番。记得以前在家里,曾和女儿、先生一起搞过诵读会,可能还应该把这个活动坚持起来,文章不宜长,交流读书的心得,看来不全在对文字的理解,还在于读法的表达。

文心的读后感 篇4

我渐渐地、渐渐地掌握到,说白了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是代表着,你和他的缘份便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越来越远,你站起在小道的一端,看见他慢慢消退在小道拐弯的地区,并且,它用背影对你说:不必追。这一段文本在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中发生了2次,开头和结尾。目送既是一篇文章的名称,也是一本书的名字。儿时,我们都是多么的依靠父母啊,她们便是大家的天地,她们那边有溫暖的怀里,甜美的奶水,但这种伴随着岁月逐渐的被抛在了风中。大家觉得自身长大以后,当母亲再度为大家递上纯棉毛巾,嘱咐大家还记得带饭盒的情况下,父亲给大家讲三个小仙女的故事的情况下,大家会厌烦地说:“我已经并不是小朋友了,母亲!”“别再讲这些坑人的小故事啦,父亲!”

她们会静静地点点头,一言不发。有时,她们硬要把大家送至校门口,大家会迫不及待地很早摆脱她们的怀里,跑向校门,分毫没去想身后那双疲倦的双眼。再大一点,大家心急地想拍着自身刚长好的羽翼去翱翔,大家和盆友独立逛街购物,我们与盆友悄悄地聊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讨论,由于大家觉得自身长大以后。

大家感觉爸爸妈妈落伍了,不清楚最红的大牌明星,不清楚最火的游戏,不清楚最时尚潮流的知名品牌。大家想飞,但大家不清楚,每一次大家给父母留有一个背影的情况下,她们是多么的的忧愁。大家想飞,但大家不清楚,身后有一双眼睛,一双温婉地凝视着我们的眼睛,一双饱经风霜的双眼。大家远沒有成长,大家还不大, 大家何曾了解,她们目送大家离开,一直满心期待着大家回首,满心期待着大家给他一个笑容,为此证实自身付出的爱是有收益的。

但大家匆匆忙忙,只给他留有一个轻率的背影。

文心的读后感 篇5

我读《文心雕龙》时被里面的句子被吸引了:“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存着,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道之文也……”

刚读几句,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是多么大气的文笔,多么宏伟的站位。“文”,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重视,它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一产生,它就产生了;天地多久,它就会有多久。仰望苍穹,有日月交相辉映,天空就是纸张,日月就是最美好的文字,流淌出圣洁,照耀千古;俯瞰大地,有山川竞相争秀,大地就是纸张,山川就是最美好的文字,勾画出锦绣,美丽万载。读着读着,心胸都变得阔大了,思想都变得辽阔了。读这样的文章,才会让人有写文章的冲动。

《文心雕龙》是一部好书,不仅对为文,对做人,对思想都是大有利处的,值得一读。

文心的读后感 篇6

《文心》读后感600字:

朱自清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这让我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共同的殷切勉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孩子,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答案、一份期许。是智慧的父辈对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未来的回答,让我不禁想起古时候能决胜千里的军师的锦囊,让我充满了好奇!

细读序言,知道这锦囊原是可以惠及中学生家长的。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国学知识和多年的优秀从教经验,用一个个故事诠释和解答国学知识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尤其深刻而精妙地梳理了初中生应该怎么读?怎么作?对我来说,正好实用!《文心》虽初版于1934年,其中的故事以当时的社会情况为背景,但两位先生在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初略翻看了一下,第一篇《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通过玫叔的循循善诱,乐华和大文慢慢解开了心中对初中国文学习难度大幅提升的困扰,仿佛在迷茫中摸索到了进入国文学习世界的入口。

对于我们今天的初中生来说,这不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吗?很多孩子因为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无法提高学习热情,因为找不到学习的窍门和方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一份温暖的礼物,一个精彩的锦囊,给了我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的企图。不希望对孩子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鼓动上,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能让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根本和要义有更深刻的感悟,毕竟,细细想来,也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惭愧!

文心的读后感 篇7

初读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心》,就被他的才情和文笔而深深折服。这部著作总是能够将学问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得读的人能够在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

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对《论语》中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提炼,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践行“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告诫我们做人的时候一定要信守承诺,言行合一,绝不可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正是提点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

“人处世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还是中流砥柱?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很多人并不明白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常常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价值观有诸多冲突之处,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圆滑世故。而顾随大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终日忙碌的意义。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通过阅读《中国古典文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一些,也可以看作迷茫无助时的一丝清风。

“在求经验时必须要亲自参加,而在书案前写作时也要及时撤出来,所以要隔离。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这一席话恰好和当下年轻人在基层工作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很多年轻人在下基层工作之初都有喊苦喊累的情况,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断地逃避挫折。而如果想要获得进步就一定要在实践中、在犯错中不断地获取经验,从而获得成长。

“事之起始也许困难,而必要以毅力和练习达到‘可乐’的地步,说到深处是要‘好之’和‘乐之’”。但凡成功之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有着乐观的心态。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绩的人,正因为他们能够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中品味到其中的乐趣。好是一时的,乐是永久的。在生活中,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的利器。

历史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文字以涓涓溪流记录下过往的点点滴滴。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旁征博引,所道出的人生哲理即便时光变换,却依然历久弥新。(周鹤)

文心的读后感 篇8

刚从书店买回《冰心散文集》时,看了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瞧,薄薄的一本,拿在手上也不觉得有多么的沉重,但薄薄的书页间却透着一股莫名的书香气息……

刚打开这本散文集时,粗粗的翻了一下,发现在冰心的文章里面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大。突然,我想到了这学期刚学的“煮书”的方法,就是把书给读懂,读透……于是,我再次捧起这本仿佛蕴含这无穷知识的书,一字一句耐着性子读了下去。

我记得冰心曾经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在人们品味她文章的同时,使人沉浸在书的意境中……

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仅是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的海洋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看见了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千百倍的爱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让她爱你?所以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爱一切爱她的人……

文心的读后感 篇9

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惊讶于它的行文结构竟然是小说形式的,通过一个个小场景中人物的思考或者对话,向读者阐发一条条关于写作的经验。如此读下来,二老的笔风给我的感受是既细腻又庄重。

细腻在于,每一章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注重其思考和成长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说教去直白灌输;庄重在于,对于写作涉及的每一个要素主题都有着详尽的阐述和清晰的举例,每一处都透露着老一辈教育家严谨的治学姿态。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讲很多写作的奇技淫巧,但是读完后才发现,二老其实通篇一直在表达这样的态度: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情感注入,文字只是表达工具,切忌华而不实,雕琢表面形式。这也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

写作很普通,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同吃饭、睡觉一样,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也可以说就是生活本身;但同时写作也很重要,同吃饭、睡觉一样,离开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似乎缺少了某种类似灵魂一样重要的东西。所以说,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那么作文情感如何获得与丰富?只能靠多读书多体验多思考。你所读过的书就是在收集燃料,你当下的体验就是在制造氧气,你脑海中的`思辨就是在摩擦火花,这一刻就能够燃起熊熊大火,也许一部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此诞生!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这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忠于自己,而不要囿于模板范式,失去了原则的作文必然食之无味。所以说,艺术更是高于生活的。

当然了,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极其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练习的。乐华的父亲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将自己随时的想法用小品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以供日后查阅与参考,这就是鲜活的作文素材。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这个恰好的背后,别人看不到的却是日日夜夜的积累。

再重申一遍,不要忘记了,写作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其它任何学科也是这样的。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整个生活的改进,你要做的,是将所有学科与你的生活融为一体,你觉得呢?

文心的读后感 篇10

练好基本功,你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列子》中记载了一个叫纪昌的后生,十分仰慕当时的“神箭手”飞卫,就找到飞卫拜师学技术,飞卫看着眼前这个零基础的年轻人,打发他回去练基本功。纪昌十分勤勉,前前后后用了六年的时间练就了两样基本功——你拿锥子猛地往他眼前刺他都不会眨眼;把虱子看到车轮般大小,虱子身上的细节一览无余。这时的纪昌眼睛练得十分了得,既稳又尖,当他拿起弓箭射向虱子——这虱子是用牦牛尾巴上最细的毛拴着的——箭一下子就穿透了虱子,而栓虱子的毛却完好无损。就这样,一个新的“神箭手”诞生了。你看,只要基础打的牢,小白也能成大咖。

现如今很多人把写作当作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下笔的时候才发现,笔下写的跟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自己的写作水平完全配不上充满奇思妙想的大脑,甚至连文章结构、修辞手法都没有熟练掌握。他们慌了,又是报班学技巧,又是听课看案例,折腾一圈回来之后还是写的不像样,他们又迷茫了……究其原因,还是基本功没练到家。对于很多想要通过写作提升自己的人来说,读一读叶圣陶和夏丏尊合作的《文心》必不可少,它从阅读、选材、写法等等多方面讲解读写必备的基础知识,这是一本让你练就坚实基本功的实用手册。

教育家叶圣陶和夏丏尊共同写就的《文心》可谓出生名门,但是书中所讲的知识却十分通俗易懂。《文心》由他们轮流执笔,每个月写两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写完。值得一提的是,在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叶圣陶和夏丏尊做了儿女亲家,这本书就成为了两位教育家送给儿女的结婚礼物。

《文心》本是为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写的书,但你千万不要小瞧了它,别看我们很多人学习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思维”。《文心》用故事的形式来写关于读和写的全部知识,书中的主人公是一群初中生和他们的老师、家长,书的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选择最合适的场景进行讲解,可读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对于下笔困难的你来说,这本故事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书就是最合适的写作入门读物。

我们都知道,射箭是为了命中目标,那么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呢?飞卫告诉了纪昌练基本的方法,写作要练哪些基本功呢?

我曾经在一个作文辅导班教小学生们写作文,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春天来了歌颂春天,端午节到了怀念屈原。在一次描写初秋景色的课堂上,我问学生们初秋有哪些代表性的景色?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

“天空中,大雁排着队往南方飞去,它们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

“树叶变黄了,接二连三地离开大树飞舞着飘向大地。”

“小草们迫不及待地脱下了绿色的连衣裙,穿上了温暖的黄外套。”

……

这些句子既生动又形象,画面感十足,但他们说的都不对,为什么?因为不真实,实际上大雁基本不会出现在我们城市的天空中,平常很难看到;初秋时节树叶和小草并不会变黄,仍然是苍劲的墨绿色。他们所说的要不是在课文中学到的,要不就是在阅读中看到的,反正没有一点来自实际生活,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用眼睛去观察,而是捡起现成的话完成了作文。西施的美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但无论西施怎样化妆,始终是同一个人,照上面他们说的那些写成的作文,也不过是不同的人写就的同一种陈词滥调而已。

写作不是无中生有文字游戏,不是拾人牙慧,将文字有序的排列组合出来根本不是文章。叶圣陶和夏丏尊在《文心》中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写文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仔细想想,自己什么时候特别想提起笔来写作呢?高兴的时候、受了委屈、读了一本好书、看到一处美景……这些都会让人生出写作的欲望,我们写作的初心不就是为了真实的记录生活嘛,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即使手法稚嫩也会让人耳目一新。

《文心》将写作按目的的不同分为三类:

1.应用,应付日常生活需要。请假条、汇报总结、可行性报告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2.习作,为了练习写作技巧而进行的练笔。

3.创作,发挥自己的天分写出的具有独特性、原创性的文章。

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习作和创作的基本功,按照下面三种方法练习,你的写作水平会有质的提升:

明确自己的文章要表达什么。心理学家把我们心的作用划分为知、情、意三种类型,知,就是知识;情指的是情感;意说的是行为。叶圣陶和夏丏尊认为写作是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写文章之前就要想清楚,这篇文章主要想传达什么,是想把知识讲清楚,还是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或者是想让读者看完之后有所行动。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之后才可以思考接下来的事情。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日子叠着日子,小时摞着小时,一天天浑浑噩噩的过着,索而无味的生活像白开水一样,当你提起笔来写作时又不得不默默放下,因为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写。

《文心》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触发。读书的时候,书中的内容可以印证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或者可以作为另一种理论的例证,又或者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是触发。说白了,触发就是通过日常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事情,引发我们的思考,感悟到其他的事情。

古诗中经常会出现“明月”这个意象,尤其在思乡诗中最为常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只是客观存在事物,但是在离家在外的诗人眼中,圆圆的明月就让他们想起了不能与家人团圆的痛苦,触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同一件事物每个人触发的东西完全不同,重要的是要有新意。“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笔下的秋充满的萧条之意,让他愁肠满腹。而刘禹锡不这么觉得,他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刘禹锡眼里秋天竟然比春天还要美好。同样写秋天,刘禹锡的诗独具新意,在一片悲秋声中脱颖而出,让人印象深刻。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因为他写的是别人没写过的,别人读着很有新意,写书的人自然就成名成家了。

对所见所闻有思考和见解,而且要力求出新,这就是确定内容的难点所在。要知道没有思考的生活还是一杯白开水,没有新意就是把这杯水倒进了文章里,即使写的再多也很难有所提高,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处处留心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

叶圣陶和夏丏尊认为大部分文章可以用记叙和印象两种方式来写。“我去游乐园玩”这个主题用这两种方法怎么写呢?

“游乐园里人真多啊,各种游乐设施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我玩了旋转木马、海盗船和摩天轮。”像这样把事情原原本本记下来的是记叙法。

印象是外界事物留在我们大脑中的一种感觉,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这样写,“游乐园里人真多啊,不论大人小孩脸上都笑盈盈的,仿佛只是来到游乐园就让人很高兴似的。”实际上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在笑,但人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也能感受到“我”的情感是很快乐的。你看,印象文中可以隐藏很多信息,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津津有味。

数学家得先学加减乘除,书法家得先练习笔画,钢琴家得先认五线谱。世上哪有什么天才,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通,专家也要从最基础的学起。想学习写作又不肯静下心来“扎马步”,空想有什么用呢?《文心》中介绍的方法实操性非常强,但是掌握了方法,不肯行动起来,学习了很多写作知识,不肯下笔去写,还谈什么提高呢?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开始的最好时间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