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热门读书心得】 《稀缺》读后感3000字其八

发表时间:2022-07-21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热门读书心得】 《稀缺》读后感3000字其八”,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稀缺》读后感3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稀缺是什么呢?稀缺不是平常我们理解的资源匮乏。本书的作者把稀缺定义为一种心态。当我们处于稀缺中,我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但是稀缺会导致我们的带宽会下降。带宽是心智的一种容量。带宽分为两种能力一种能力为认知能力,一种执行控制力。

有了稀缺就有权衡式思维。你好比你要出去旅游,需要用行李箱装东西,你行李箱很小,但你要装的东西很多,你就要去权衡装那些东西。装了这件东西你就不能装其他的东西。

其实权衡无处不在。花钱的时候也是一种权衡,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财富是一定的,当我们花了10元钱的时候,实际上你就少了10元钱,如果没有花这10元钱我们则可以把10元钱用到其他的地方。花钱的时候只是金额太少使你感觉不到。实际上是你的余闲替你买单。

余闲就是我们拥有很大的空间,没有稀缺就会有余闲,不存在稀缺的产物。当你的行李箱足够大,你装完你所有的物品之后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一部分空间就是你的余闲。有余闲就不需要权衡。你想装什么就装什么。

高收入购物者不会去记账也是这个道理,你不需要记账,因为你根本不差钱,但实际上是余闲替你买了单。

有余闲你就不会去珍惜,你会比较随意地挥霍。没有余闲你就会高效的利用剩余的资源。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行李箱。有时间的行李箱,也有金钱的行李箱,也有热量的行李箱。当我们的行李箱足够大的时候你总会随心所欲,当你的行李箱足够小的时候,你会格外的珍惜每一份资源,十分谨慎,不断的权衡。

穷人为什么穷,没有金钱上的余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穷人和富人都想要买一个价值3000元的小米8,如果穷人和富人都没有抵制住诱惑。相同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富人有的是金钱的余闲,他只需要用余闲支付,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穷人就不一样,他必须用计划之内的金钱买单。比如说他本来需要用这笔钱付孩子的学费,他现在可能就无法支付学费,导致孩子无法上学,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没有余闲时犯错很严重。

借用:当人们面对资源稀缺时,会通过借用时间或者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用加剧稀缺。

当我们处于资源稀缺时,我们则会通过借用来应对。金钱的借用。当我们失业,或者遇到突发状况,无力偿还房贷,车贷时,我们会通过贷款去应对,

你以为借了钱之后就能偿还贷款,但是大部分需要贷款的人其实之后也无法偿还,它不仅是这个月缺钱,下个月依然缺钱。你只能通过贷款去还贷款。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于管窥:好比你从一根管子里往外看,管子的大小限制了你的视野,你看不到管子之外的事物。

由于偿还贷款这件事俘获了你的注意力,你一心想这偿还车贷,房贷。这个时候贷款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贷款的好处落在你的视野之内,而贷款的成本和贷款的手续费和利息在视野之外。贷款能暂时性的解决你的问题。之后怎么偿还你更本不知道。今天缺钱的明天一样也会缺钱。你只能通过贷款去偿还贷款。

由于存在稀缺,你会有管窥心态。管窥心态会导致短视。导致忽视未来。

比如我现在写这篇读书笔记,我的目的是每周写篇。如果这周我玩了几天,在星期天的晚上11点才开始写,由于时间的稀缺,为了完成任务,读后感.我可能只是在凑字数,都没有理解书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乱写。这就违背我的初心,我是为了写好来。由于时间的稀缺,写完这篇文章落在管子之内,而写好来就在视野之外。

缺钱的人也会有管窥心态。如果你需要买一部小米手机,但是你没那么多钱,你就会去买一部红米手机。红米手机肯定是没有小米手机那么好用。好用,质量好就是管子之外的事。

工作繁忙之人通常优先安排重要而紧急的事,为什么,重要而紧急的事通常有截止时间,你必须尽快完成。其次,由于时间有限而且重要,你会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完成他,其他的事你会推迟,这样会比较高效,专注带来的红利。但是这样会忽视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看下我们办公室的整洁度就知道。当我们忙着我们认为重要而紧急的是时候,我们的桌面是杂乱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整理桌面没有我们手头事情紧迫。总有事情比整理桌面更需要处理的。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在我们的管子之内,而桌面的整洁度在我们视野之外。当我们下次要找什么文件的时候,由于桌面的杂乱,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

将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和借用无异,借用了今天的时间,但会增加未来的成本。

其实像锻炼身体这件事也是重要但不紧急的,我们会无限推迟这件事,因为锻炼身体需要时间,不愿花时间成本,宁愿刷韩剧,玩游戏。其次,我们意识不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我们年轻,多的是时间挥霍,只有等我老了,身体生病了,才会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我们只会关注我们认为重要的事,由于管窥心态的存在,其实有很多比这更重要的事落在你的视野之外。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端专注时,就无法有效的规划未来。

只有当我们有时间的余闲的时候我们才会规划我们的未来。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我们集中的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着件事,整个心思全是怎么完成他?怎么做好来?怎么能做到更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不会花一点时间去规划未来。

穷人为什么穷?

穷人缺少带宽。

内源性思考:即便在大脑中重复数字这种小事,也会对我们的总体认知能力产生影响。

前摄干扰:当我们想这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把这件事置于思想中心,以至于会忽视其他得行为。

体验贫困或在诱导下想到贫困的人,与不贫困没有金钱问题的人,在几项测试成绩相比,他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相比都更弱。当大脑中装满了稀缺时,便没有其他的心思想其他的问题呢.

带宽过重会容易让你更容易忘记事。

全世界大概有2.85亿糖尿病,这种病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截角,昏迷。经过科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终于把这种疾病转换为可控制的疾病。病人只需要坚持注射药物和口服药物就能把疾病控制好。可在最后一公里上出了问题,病人无法按时服药,这种现象在穷人身上尤其明显。

这类事情由于带宽不够。像这些必须记住的事情。这些任务必须存在你的大脑中,一旦带宽减少他们就会被忽略。你的记忆并非为你的长期价值服务的,如果是止痛药,你停止服用,你马上会觉得痛,你就不会忘记。但是像糖尿病这种不会给你及时反馈的,一旦出现稀缺,你就容易忽视。

带宽负担降低你的执行控制力。

每个农民都知道除草的重要性,避免草和事物争夺养分,水分以及阳光。而且除草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机械,只要吃苦能干就行。但在全世界的贫困农民中,农民往往不能及时除草。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

长时间挣扎在稀缺中,会进一步降低你的执行控制力。当我们忙完一天的农活,精疲力尽的回到家中,你本应该想下未来的规划,你会想,算了已经这么累还是明天来做吧。不能按时除草也可以用这个来解释。

带宽过重工作的成效会变低,意味着处理新事物的能力有所减弱。。

所有类型的工作都需要记忆,就是在使用信息之前,你必须把几分信息在大脑里保持鲜活的记忆。试想一下你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明天的温饱在哪里解决等等。或者你在听课的过程中总是开小差,你的学习效率能有多高。

你的工作记忆会受影响,你工作的成效也会受影响。

带宽控制支撑着我们的各种行为,不论是读书,还是学习新技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或者富有创意的想法。几乎人类所有高级活动都需要带宽。而贫穷会加重你的带宽负担。因为你的贫穷导致了你的贫穷。

小编推荐

[优质读书心得] 作文:高中红字读后感3000字其六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优质读书心得] 作文:高中红字读后感3000字其六”,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18xx年7月4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的世家。他的祖辈之中有人曾参与清教徒迫害异端的事件,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3名法官之一。这段历史对霍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霍桑的父亲是一名船长,在他4岁时去世。18xx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博多因学院,同学中有诗人朗费罗与后来当选为总统的皮尔斯等。1825年大学毕业,回到塞勒姆镇,从事写作。他曾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1828)和几十个短篇作品,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渐得到重视和好评。

1836年和1846年霍桑曾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结识了作家爱默生、梭罗等人。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经过长期赎罪而在精神上自新的少妇海斯特・白兰,长期受到信仰和良心的责备而终于坦白承认了罪过的狄姆斯台尔牧师,以及满怀复仇心理以至完全丧失人性的白兰的丈夫罗杰,层层深入地探究有关罪恶和人性的各种道德、哲理问题。小说以监狱和玫瑰花开场,以墓地结束,充满丰富的象征意义。

作为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最典型的体现了霍桑对待清教有着矛盾性这一特征。在这部作品中,他塑造了一个坚定而具有神奇般个性的女性――海斯特・白兰,由于和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受到清教教会的谴责。她胸前被佩以红字A做为惩罚并当众受到辱骂和羞辱。红字A针针扎进了海斯特・白兰的心里,即使把那个记号遮起来,红字A是罪与罚的证明,是一个女人恶的体现。为了获得新生,海斯特・白兰公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携带女儿在郊外的一间孤僻的茅屋里开始了殉道般漫长的救赎之路。在霍桑看来,海斯特・白兰是有罪的,她犯了当时社会所不能容忍的通奸罪,但更关键的是她的欺骗罪,她和齐灵沃斯达成了一种交换,即齐灵沃斯不再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她也不向牧师暴露齐灵沃斯的真实身份。这样的手段是值得怀疑的,尽管是为了爱。海斯特・白兰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牧师丁梅斯代尔,但也给他带来了更大的痛苦。而她努力用自己的善行弥补自己的过失,以至于许多妇女向她倾诉自己内心的秘密,寻求安慰和忠告。清教主义者认为,人拥有一种趋向于德性的自然倾向,不过,只有通过了某种训练,人们才能可能达到德性的完美。海斯特・白兰正是通过这种训练努力用自己的善行弥补所犯下的罪,最终净化了她的灵魂,并造就出一个比她失去的更纯洁,更神圣的灵魂。红字也不再是受辱和犯罪的耻辱火印,而是激励精神复活的标志和象征。

霍桑将海斯特追求自然人利益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海斯特看来,追求爱情这是个人的事,与社会、道德、宗教无关。所以她形式上虽然接受了惩罚胸前佩带红色A字,而在思想上却没有接受惩罚她的那些社会道德规范。而且这一罪之罚的形式标志A字也被她绣得光彩夺目,并成为她进入别的女人不敢涉足的领域的通行证。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作为牧师,却于海斯兰・白兰有了私情,这对于上帝的道德观是一种背叛,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承认罪行的勇气,当海斯特・白兰独自站在刑台上被人羞辱责骂,他却高高站在露天看台,笼罩在所有人的信任与崇拜下。为了保住地位和名声,他成了隐秘的罪人。他在欺骗了所有人以至于上帝之后,竟然继续从事牧师的工作,不能不说是对公众的不负责和对上帝的亵渎。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自我惩戒:用血淋淋的鞭子抽打自己,绝食反省悔悟,私下在自己的胸口烙上火红的红字A,声音里已经含有一种忧郁预示着颓废的趋势了,再加上齐灵沃斯把一个丈夫忌妒时的愤怒全部发泄在丁梅斯代尔身上,丁梅斯代尔的精神和肉体都濒于崩溃的边缘,并终于走向刑台,在荣誉的顶峰,彻底坦白了自己,用最后一口气展示了胸口上的红字,倒在海斯特・白兰的怀抱里,从此也就从那个解不开的结中解脱了出来。霍桑让丁梅斯代而受到了长达七年的灵与肉的折磨,这比公开受罚更为残忍。从这一点来看,丁梅斯德已成为清教教义的工具。霍桑想要表明为实现生命的意义的不朽是要做出相应的努力的,从而才能使无依的灵魂和有罪之身获得精神上的安定和肉体上的愉悦。

齐灵沃斯,是一个由受害者变为罪人的人。就他与海斯特・白兰的结合本身来说就是一种罪,因为这种婚姻是错误而不自然的。另外他的罪还表现在对丁梅斯代尔的复仇上,霍桑认为后者是道德上的罪。他不停的周旋在妻子和妻子情人之间,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侵害他人的灵魂、伤害他人的情感。复仇的种子深深的埋进了他的心里。他外表沉静温和,内心却有着深沉的恶毒。正如丁梅斯代尔所说:海斯特,我们不是世界上最坏的罪人!世上还有一个人,他的罪孽与这个亵渎神圣的教士还要深重!他阴险的侵犯了一个不可侵犯的心。然而,齐灵沃斯的生存是有赖于丁梅斯代尔的,一旦牧师死去之后,他也失去了活着意义,不到一年便萎缩的死去。罪恶深重的齐灵沃斯临死前将一笔数目可观的遗产留给了小珠儿,这一举动无疑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悔悟。同时霍桑也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好的图景: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宽恕的,有罪之身同样可以净化自己不洁的灵魂,这也是能获得救赎的。

清教中人人都是有罪的,通过救赎来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脱。我们能看到清教在净化人们灵魂的方面有着一定积极作用,但这毕竟是表层的。透过表层,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霍桑对清教有着自己的矛盾和疑惑,这是由于清教对人性压制的消极因素所决定的。

殖民地时期的社会在严酷的教权统治下,宗教与法律几乎等同,支配着人思想的不是个人的独立判断,而是教权。教权代替了人们的思考,教权代替了人们的判断。清教徒力图使社会宗教化,也许最初的动机是好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一种极端。当上帝的旨意成为某一部分权威的社会律令时,神性对人性的拯救就保不住在人为操作中丧失了本应具有的意义。在《红字》中,我们始终会感受到这种来自宗教压力的阴郁之气,也更直观的看到霍桑对清教伦理道德的怀疑与不满。

丁梅斯代尔,他是一个真正的僧侣,一个真正的宗教家,他的敬畏的情感发展得很高,而且养成一种心境,可以自然而然的沿着信仰的道路猛烈前进的人,但它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自然赋予的七情六欲,对宗教的笃信与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是他成为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当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白兰的事情败露后,他的思想陷入了复杂的矛盾之中,使精神与肉体越来越衰败。霍桑塑造了丁梅斯代尔这一有着神圣加挲却暗中破坏节律的僧侣形象就是进一步对清教虚伪进行了嘲讽和批判。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在清教社会中,人们把人类最真挚的感情当成最大的禁忌和罪孽,要去压抑人性的欲求,道德修养越高的人就会渐渐具有越来越强的神性,而他所受的压抑的扭曲也就越来越沉重。

热门读后感: 《基地》读后感其八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热门读后感: 《基地》读后感其八”,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作为科幻小说家排行第一的阿西莫夫,他在作品中制定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现已修订为四大定律)至今仍为科学界所用。他笔下的作品归为三个系列,其中以银河帝国系列最为科幻迷熟知。此次再版,必须收藏!

话说,刚一入手此书我就迫不及待开读,在阅读中体会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柳暗花明的转机,在千钧一发、绝处逢生时所彰显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智慧及魄力,都不由得让你欲罢不能,大有一气读完地欲望。从宗教统治到贸易行商统治,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预示着现实中人类社会集团的演变过程。

掩卷回味,偷笑中惊觉此书乃是披着科幻外衣的一部政治小说呀,书中提到的那些政治手腕和外交手段时至今日依旧可圈可点!忽然间,我很期待银河帝国系列能够拍成电影,那绝对是不亚于星战系列和星际系列的荡气回肠的大作。

[读后感推荐] 童年读书心得400字其八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读后感推荐] 童年读书心得400字其八”,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我们的童年都充满了快乐,喜悦。可是高尔基的童年却如恶梦一样,像一道道深深的裂痕,今天,我就读了这本《童年》。

高尔基小时候父亲死了,母亲也改嫁了,从小就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是一个慈祥的人,经常给他讲故事。而外公很严厉,经常打人,高尔基与外公、外婆经历了许多事情,认识了许多不认识的人。在这里,他结束了童年,外出谋生了。

在众多事件中,有些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那一次他父亲的死,还有那次大火等。众多沉重的事情体现出作者童年的艰苦。那次大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天真无邪的眼神,记录了一次大火,描写了在房子着火后全家人的混乱。

其实,我家也着过一次火,但很小,只是锅烧着了,可就是那一次,我都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往上面砸,也闹得天翻地覆。而高尔基家里却是一场大火,那简直就是一片火海,要是那么大的火出现在我们家里,那还不是得把整个房子都给烧没了?而且,那里的我不知道丁点儿的防火措施!

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吧,那些整天都抱怨生活的人,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对比高尔基的童年,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每天都过得更加美好!

[精华读后感] 《飘》读书心得其八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华读后感] 《飘》读书心得其八”,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老南方,那里曾是一片属于骑士和棉花地的大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勇士们最后一次鞠躬,在这里最后一次能觅得奴隶主骑士与他们贵夫人的踪迹,如今它只能在书中被寻觅,因为它不过是一个被忆起的梦,一段文明随风而逝。”

在松树和藤萝缠绕的黑栎树樯中间,在浑浊的费林特河的怀抱之中,有着一片红色的大海,这片大海浪花翻滚,波浪起伏,汹涌澎湃,一座小岛似的粉刷洁白的种植园砖房就坐落其中。

这里叫塔拉。它是斯嘉丽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和其他南方人一样,这儿才是她唯一值得付出劳动,值得战斗值得付出生命的东西。在那儿,在南方,那片安祥和乐的地方,上百个奴隶在棉花田里劳作,绅士们骑马出行,喝酒玩牌,打猎,姑娘们穿着最美的衣裳参加盛大的舞会。

平静的水面下也有暗流,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武力冲突,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即将爆发,南方的天空已蓄满乌云,倾盆大雨即将到来。而斯嘉丽也注定会成为这乱世里的佳人。

她是旧时代的叛逆者,但对自己成长的过去的美好充满留恋。“她的举止是由她母亲的谆谆教导和奶娘更加严厉的约束的结果,但眼睛是她自己的。”作为埃伦与杰拉尔德的大女儿,她身体里流淌着活泼好斗的爱尔兰人和优雅高贵的海滨贵族的血液,这使她既有了父亲从爱尔兰人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又有着母亲灌输的良好家教。这使她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一方面她渴望能够体面、真诚、纯洁、宽厚,赢得大家的尊重,成为像母亲埃伦那样的淑女,另一方面,她又有着爱尔兰人祖先的开拓精神,渴望突破传统道德的约束,冲破条条框框。

她不在意服丧的妇人不能抛头露面的规定,而和雷特在募捐会上跳舞,不在意丈夫的反对开起了一家锯木场并雇佣犯人。她不在意全城人对雷特的偏见,依旧和他往来,不在意亚特兰大对北方佬的仇视并与之做生意。她从不去在意外界强加于她的枷锁,像她的父亲杰拉尔德一样,走好自己的路,完成自己的计划,哪怕不择手段。

她天性是一个孩子,自私、任性、娇纵、固执、冲动,有着漂亮的脸蛋,迷人的淡绿色的眼睛,全县无与伦比的细腰。她从来不能容忍任何不是以她为主的谈话,只要她愿意,她可以让每一个男孩都被她的魅力俘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有着对阿什利的孩子般天真幻想的爱,将自己少女的幻想寄寓在那个骑着马来向她问好的金发男孩身上,但对于身边的唾手可得的爱却置若罔闻。梅拉妮,这位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子,一直在给予斯嘉丽无私的友爱,她可以在哪怕即将病倒之时,仍可提起刀来守护斯嘉丽。雷特·巴特勒满足了斯嘉丽的一切无理的要求,只有他才真正能读懂斯嘉丽的真实的心。但是斯嘉丽却轻易把这些爱当作了武器,反过来伤害他们,伤害了一颗颗真诚的心,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时代改变了斯嘉丽,昔日慵懒的大种植园塔拉的大小姐,因战乱饥饿,而不得不坚强独立,不向困难妥协,担起了那份本不属于她的“分量永不会减轻”的重担,但同时,也使她变成了一个势利自私、贪慕虚荣、金钱至上的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就是这样的斯嘉丽让人又爱又恨,爱她的坚强勇敢,敢爱敢恨,恨她的自私任性,太过现实不近人情,对爱着她的人十分残忍。

最终,心中的阿什利只不过是个虚构的梦,挚友梅拉妮离开人世,雷特·巴特勒将不再留在她身边,那个叫老南方的地方,也随着时代的潮流被卷挟而走。

一切都随风而去。

“明天再想吧,到那时我就受得住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

最新读书心得: 茶馆读后感其八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最新读书心得: 茶馆读后感其八”,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人艺的剧院门口永远有着让人心驰神往的灯光。那五十年代的老式建筑发黄的外墙毛时代的字体组成的“首都剧场”四个字招牌,由于灯光的衬托显得格外熠熠生辉。夜幕降临了,周围的建筑,车流,行人,都没有它的光辉。王府井教堂在远处若明若暗。这是一个做梦的去处。走进大门,《龙须沟》的节目单整齐地码放在简陋木头桌子上,一人一份,免费自取。人艺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节目单还能免费的剧场之一。二楼的皮沙发宽大得有点空旷,在沙发围成的天井中,老式的水晶顶灯光直射下来;剧场里面也是一样。

剧场永远是厚厚的红色帷幕。在当时看来很庞大的剧场,现在甚至比不上一个大学的讲堂。一层,二层,一层与二层之间的侧座,还有二层最后几排的学生票。但是,依然可以看见演员的脸庞,听清演员抑扬顿挫的台词。《龙须沟》首演的日子,是在56年前。正如导演顾威所说的一样,56年,半个多世纪了,那条沟早成了金鱼池。小妞子要是活着,今年也该是七十高龄的妞子奶奶了。光看这出剧的名字,就让人觉得眼眶发红。帷幕拉开,仍然是这个50多年前的小杂院儿,才华横溢的程疯子唱着辛酸的单弦,三嫂还是那么泼辣,赵大爷和现在北京街头的任何一个老大爷一样有范儿……50年前的话剧今年首演的日子,正是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的日子。看到一二幕之间两个党派军队交接的过场戏,雪花洋洋洒洒地落下,突然觉得这些年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那些人,那条沟,重回眼前,一如当年。

老舍的话剧经典之处在于生活化,可是现在的话剧连生活化都做不到。那些从网上扒了两个段子就想把观众逗乐的话剧都应该来好好学学,真正的话剧应该怎么写。56年的时光轻飘飘地过去了;灰烬在我们眼前反射着它的光。

今日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600字其八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今日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600字其八”,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组成。

由于其写作方式的优秀之处,这本书中的多篇文章也被编入初中的教科书内。

《朝花夕拾》共含十篇文章。其中有表达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读完了这本书,我不仅体会到封建制度对社会对人的危害,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那对祖国热爱,对人民满腔热血的豪迈气概,我们要像鲁迅先生学习,学习那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实用读书心得】 《流浪地球》读后感30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实用读书心得】 《流浪地球》读后感3000字》,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大刘和他的科幻小说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科幻热,尤其是在《三体1:地球往事》获得雨果奖之后。与大多数人一样,我知道大刘也是源于《三体》。这部长篇小说堪称一部有关人类未来发展的宇宙史诗。我个人认为,大刘在科幻小说写作中擅长架构宏大的宇宙图景和挖掘人性的本源,这些在《三体》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这些独有的能力也在我们今天要说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流浪地球》已经被拍摄成了电影,而且将在二十几天后的春节档上映。从目前放出来的预告片来看,影片质量还是很有保证的。更有甚者,很多网友称2019年为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希望这部即将上映的科幻电影不让大家失望。我今天想谈谈《流浪地球》这部小说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流浪地球》是以小说主人公第一人称成文的,可视为主人公一生的简短传记。我个人认为,这种写作方法最大的益处就是很容易会让读者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主人公的经历。

首先,我需要提及几点科学常识。星空中所有的恒星(包括太阳)都是通过核聚变获取能量,转换为我们熟悉的光和热。具体到我们现在的太阳,主要是氢元素通过核聚变生成氦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会越来越少,而氦元素则会越来越多。于是总会有那么一天,氦元素在太阳中心区域聚集,并引发氦元素的核聚变(生成更重的元素),这个过程便被称为“氦闪”。这绝对是太阳的灾难日,因为伴随“氦闪”,太阳将会释放出相当于其正常状态的百万倍能量,同时其半径将极大的膨胀,甚至超过目前的地球轨道。换言之,当那一天来临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会被轻轻松松地抹掉。幸运的是,根据我们最新的科学理论,太阳的这个灾难日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了,我们暂时不用担心。

《流浪地球》中故事的科学背景是,在21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进一步通过研究建立的太阳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预测太阳的氦闪将在400年发生。而到故事的开始,已经过去了380年。在这300多年中,地球上的人类开始了近乎疯狂的自救行动。宗教完全消失,艺术等无用的学科近乎被废弃,人类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能解救自己的理工科和实用技术上。

从常人的角度看,人类在太阳“氦闪”中存活下来最直接的方式应当全力发展宇航技术,进行星际移民。然而,作者大刘剑走偏锋,堵死了这条看起来最能行得通的路,原因也很简单——人类尚不知道哪里有可供直接移民居住的行星,如果没有已知合适的选择,人类最终会迷失于茫茫太空;即使找到了可供移民的行星,人类将面临“谁走谁留”的终极伦理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带走所有人);技术上无法逾越的难题是,可长时间运转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由于不知道到移民过程需要多久,只有封闭循环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在长期的宇宙航行中存活。其中最后一点也是我们现实世界面临的技术难题,各国都有相应的各种实验(包括中国),但是这些实验性的封闭循环生态系统最终都会发生不可逆的恶性变换,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既然大规模星际移民这条路走不通,作者大刘就脑洞大开,给小说中的世界提供了另一条令人无比震惊的自救方法——直接将地球当成宇宙飞船推进到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约为四光年)。

人类采用这个自救方法的理由简单到让人无法拒绝——人类熟悉的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得当的话几乎所有人都有生存的机会。在小说中,这个自救方法依赖于虚构的“重元素聚变”技术,即利用普通的石头作为燃料,建起上万台高达上万米的“地球发动机”,作为地球这个超级宇宙飞船的引擎。以此,人来将逃亡过程分为五步,分别是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和新太阳时代。顾名思义,刹车时代即位使地球停止自转,以便地球发动机更好地加速地球——这一过程用了42年。逃逸时代,利用“地球发动机”给地球加速,不断抬高远日点,以达到逃离太阳所需的第二宇宙速度——这一过程地球需要绕转太阳15圈。流浪时代I,地球疯狂加速逃离太阳系;流浪时代II,地球减速进入比邻星轨道;新太阳时代,人类将在地球上沐浴着新太阳的光和热继续延续文明的发展。整个逃亡计划将历时约2500年,100代人。

故事的主人公出生于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此时的地球已经没有了昼夜和四季的交替。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以主人公视角进入细节刻画。首先,通过主人公游览地球,给读者展现了冰冻海洋,与我们所知非常不同的日出和黄昏,地球发动机等壮观的景象。其次,逃逸时代开始时,由于地球发动机使得大气温度上升到人类无法承受的范围,且自转刹车过程也让地球表面满目疮痍,地面已经不适宜人类生存,于是人类集体住进了地下城市。再者,主人公在地下城的生活展现出了人类在危机时代淡化的家庭观念和年轻人优先的生存观念。可以想到,逃逸时代自然不会那么轻松。地壳不稳定导致岩浆迸入地下城,地球加速时穿越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牺牲部分人从而拯救人类整体似乎总是重大危机中的必然。然而,更可怕的是人心,逃逸时代中每次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人类社会中总会有太阳即将发生“氦闪”的谣言。也正是可怕的人性,主导了故事的结尾处的反转。在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后,“地球相对于四个世纪前没有任何变化,过去的四百年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的传言传遍了整个世界。

于是,发生了理所当然的叛乱,无知的民众攻占了地球发动机控制中心,处死了地球联合政府要员和执行地球航行计划的科学家。然而,科学自有其严谨性,正当“胜利后”的人们集体庆祝时,太阳氦闪爆发了!于是,人类继续执行着已故的科学家们制定的航行计划,行进在流浪时代。

以上便是《流浪地球》的主要故事情节。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大刘石破天惊的逃亡之法——将地球作为宇宙飞船,这也是这篇小说最为吸引人之处。大刘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宏大的科幻框架,基本视角是整个地球,并借用这个故事再次(同《三体》)揭示了人性本源中的恶。此外,我想,大刘更想向读者展示的是对于星空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放眼人类世界,每个人类个体可能都会以自己是某个团体的一份子而骄傲,或者觉得自己举足轻重。放眼整个地球,人类整体俨然已经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掌控着这个行星的命运。然而,立足于整个太阳系,地球已经相当渺小,更不用说人类了。即使是在太阳系,人类的命运也承受着相当多的可能威胁,包括小行星撞击,太阳的不稳定性(太阳辐射和地球臭氧层空洞)等等——这些威胁对于现在的人类,几乎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再放眼到整个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太阳也只不过是其猎户旋臂中一颗无比普通的恒星。是的,人类真的很渺小——渺小到无法将我们存在的迹象告知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我想,大刘的很多科幻小说,包括《流浪地球》,都是在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渺小。

只有认识到了目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力,才能更好地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宇宙。这种敬畏能成为我们发展科技,探索未知进而突破局限的动力。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仰望星空——看到繁星闪烁的星空,看到璀璨的银河,无垠的宇宙,反观自身的渺小。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我们熟悉的太阳的氦闪迟早会到来。虽然目前最为成功的恒星模型预言这将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但是科学自有其独特性,这也可能是由于人类认知局限导致的错误理论。我个人倒是很好奇,如果《流浪地球》中的太阳氦闪真的发生,人来该何去何从。人类命运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实是太多了,但是我想,应对所有这些可能发生的巨变的最好方式便是,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渺小,怀揣着敬畏之心,努力地探索未知,发展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