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觉醒年代》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11-23

《觉醒年代》观后感(汇总9篇)。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作品的世界里。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看一部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如果我们对于作品有过多的感悟,不妨写一篇观后感。你平常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觉醒年代》观后感(汇总9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1】

收录整理作文素材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文章仅供参考,不可复制粘贴,学习到方式方法才是真正的有所得,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作文素材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吧。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网上推出了不少与党和革命历史有关的电视剧和电影,其中《觉醒年代》令我赞叹不绝。

剧中我了解到,1915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惨烈的第二年,日本趁德国在欧洲分身乏术,加紧了对中国的扩张。第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先生被迫流亡海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把反帝制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依然没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路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中国人面前。

为了寻找出路,一群有志之士奋起反抗。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求索,从新文化运动中摸索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在探索道路上他们逐步达成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变得焕然一新。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洪流所淹没”“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这是出自李大钊先生之口,一个个字说出来都是那么有理有据,铿锵有力,直指人心!我相信这些话也一定是李大钊先生的肺腑之言!

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革命领神,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爱党情怀,传递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学党史,跟党走,何其幸运!作为中国人,我们无论何地何时也不能忘记建党初期那段崇高的历史。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2】

董晶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今年是百年华诞,举国上下为之欢呼,成百数千的影视作品映入眼帘,《觉醒年代》无疑是最热门的,它也当之无愧。

剧情从袁世凯复辟一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里面的演员用他们的神态、动作一一诠释着历史人物的豪情壮志,我也深陷其中,看的热血澎湃,尤其是五四运动的那一段,郭心刚用他的生命唤醒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沉睡的同胞,同学们举行的游行示威也是越来越激烈,但是北洋政府的昏庸和无能,被侵略者拿捏的像是“尸体”,无动于衷,要不是有他们这样的青年在还有一些被《新青年》唤醒的基层人民,保不齐连青岛当时都会失去。民族的觉醒在于青年的觉醒,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中,就完美的展示了我国青年的闪耀未来,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孙颖莎,面对各种选手的冲击,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于挑战,最终在决赛与陈梦会师;年仅14岁的全红婵,一个有天赋且又努力的女孩,在这次跳水比赛中,发挥了超强水平,连跳三个满分,让所有在场人员羡慕不已,直呼“少年未来可期”。

新时代的青年人正在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进入下一段新的篇章。

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我神州大地,一思一念皆是未来;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皆是骄阳。愿吾辈之青年,有健壮之体魄,护国之壮志,无畏之精神!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3】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下面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

我将无我 不负重托

在五四运动百年纪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掷地有声、震撼人心的重要讲话,深切鼓动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信仰信念信心,激励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厚人生的质感,润染时光的底色。

苦苦探索,初现真理之光。视线拉回到100年前,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破败的国,贫穷的家。维新志士谭嗣同写下这样悲壮的诗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朴实善良的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一批批仁人志士知耻而后勇,绝地而后生,蹈锋饮血,前赴后继,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经过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迷惘中的中国人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摧枯拉朽之势,气势磅礴之力,唤醒了东方这头沉睡的巨狮,喊出了“土地不可以断送,人民不可以低头!”的口号,四万万同胞,无人不潸然泪下。五四运动拯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了民族力量。这是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人的持续奋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永不停步地开拓前进。

拳拳之心,归来仍是少年。五四先驱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发表警世言论:“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不论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心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没有一颗拳拳之心,就像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始终是一颗漂泊的浮萍,心无所依。爱国不是空喊口号,爱国主义作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部分,其不光是感性的,发心的,它还是真理的,实践的。青年人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在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祖国培养下历练,在立誓报国中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经典,意思就是告诉青年人要正确处理“大我”与“小我”的关系,要把个人命运同家国命运紧紧相连,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志存高远,勇立鸿鹄浩志。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 ……始终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嘴边的殷殷希望、谆谆教导。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只有13人,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国际上第一先进政党,这个过程中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彪炳史册: ,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秋瑾、孙中山……他们舍生取义,用鲜血谱写胜利的讴歌,他们永垂不朽,用生命践行信念的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中国青年运动始终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就能保证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和中国青年先锋力量,始终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就能确保党的事业灯烛辉煌,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先驱长逝,历史已远,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字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4】

近日,笔者在北京世纪剧院一睹音乐剧《觉醒年代》的风采。或许是因为同名电视剧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使得笔者对《觉醒年代》的这部舞台剧版充满了期待。

“歌词”与“二度创作”

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剧,当剧中人抒情时,自然需要咏叹调,当剧中人叙事时,无疑离不开宣叙调,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音乐剧《觉醒年代》也不例外。

很显然,音乐剧《觉醒年代》的两位词作者王怡娃、孙浩程,为全剧逐步迈向高潮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波助澜作用。虽然该剧的诸歌词既有时代语言,又有口语化特征,但“一音多字”与“跑动型”的“词曲结合”,不论是对于演员的字正腔圆还是观众对提词器的依赖,都提出了难度不小的挑战。这在该剧诸角色的叙事——宣叙调中表现尤甚。令人欣慰的是,演员们以整齐划一的面貌,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挑战,令笔者对该表演团队赞赏有加。

音乐剧《觉醒年代》的两位曲作者是陈琪丰、魏虎虎,为全剧创作出合适的旋律。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觉醒年代》中两位女角高君曼、赵纫兰的唱段,无论是一度创作——旋律还是二度创作——歌唱,都非常出彩。其中,以高君曼一角的创作、表演尤为突出。饰高君曼的演员之表演,堪称全剧的一大亮点。无论是演员的基本功展示,还是对声音的控制,也无论是音色之漂亮,还是对剧中人的沉浸式诠释,都有压倒两位男主角的“抢戏”之嫌。当然,此种“抢戏”是笔者求之不得的。换句话说,此种“抢戏”恰恰是现在的舞台表演较为缺乏的。真诚地希望此种“抢戏”的演员越来越多。

笔者注意到扮演辜鸿铭、吴炳湘的是同一位演员,两个角色虽戏不多,但同样较出彩。首先是一度创作者赋予了该角色亦庄亦谐的戏份,其次是该二度创作者——演员帕赛,对角色的拿捏、演绎较适度。一句话,这位青年演员应该有着一个无量的前途。此外,“打更人”这个角色显然是编导希望借助其对全剧起到一个穿针引线、无缝衔接的作用,然,窃以为,如果没有“打更人”这个角色,该剧既能瘦身,又能更加凝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通唱式”与“简约”

音乐剧《觉醒年代》节目单上标明:全剧采用了“通唱式(Sung-through)”的表达方式(就像“全唱型”歌剧一样)。此举意在传达出一度创作者“用音乐本身来说话”的美好愿望,说明至少在创作理念上,一度创作者对音乐还是比较重视的。然,也许恰恰是因为太重视了,全剧的音乐(含无歌唱部分)贯穿始终,呈奔流不息状,让人似有不易寻觅“句读”的感觉。其实,当演员在进行“话剧念白”时,音乐作短暂的休止亦未尝不可,或许还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就像国画一样,留白是很重要的,如果画面都画满了,没有留白,那么国画的意境之美、想象空间又在哪里呢?另外,全剧音乐的编曲有过于追求“简约”的倾向,几乎从头至尾都是钢琴在独奏(个别地方加入了少许的弦乐),虽然包括笔者在内的人们从来不否认“简约”也是一种美。

“音乐”与“剧”

毋庸置疑,将43集的电视剧改编、浓缩为一部同名音乐剧,是一件何其艰难的事情,因为有太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细节无法回避。将如此风云变幻的历史瞬间,寄希望通过两个半小时时长的音乐剧来讲清楚,对编剧、导演从创作伊始便提出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战。就此而言,笔者必须向音乐剧《觉醒年代》的编剧王怡娃、程乐儿、李文贤和导演高瑞嘉致敬。

就剧本来看,全剧似有着“前松后紧”的节奏。如剧情在开篇之时讲述陈独秀、李大钊在日本与其他中国留学生论辩中国未来出路的部分,就略显过于详细。如能将该部分蜻蜓点水地一笔带过,或直接从陈独秀在上海创刊《新青年》开启,好像也不是不可以。这样“日本论辩”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也就不会使下半场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之势,令人目不暇接。相应地,诸剧中人的歌唱也就有着同样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之势,最终使得下半场的部分角色的人物性格、音乐性格无法充分展开,难以做到个性鲜明而令人记忆深刻。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音乐剧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剧”上,“音乐”不过是音乐剧的呈现手段、表述方式而已。换言之,只有剧本先立起来,音乐剧的音乐才能站在“剧”的肩膀之上而唱起来。或许是因为同名电视剧的剧本先入为主的原因,该音乐剧的剧本对电视剧底本难以彻底割舍,故音乐剧的出场亮相“角色”太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从而为该音乐剧作曲家创作的“留白”不够充分,令作曲家不易抓住全剧的精髓。笔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部音乐剧或歌剧要想站得高、唱得响、立得住、传得远,最好要有旋律片段能够令观众在散场后走出剧场之时便能随口哼唱出,最好要有一两个选段能够脱离该剧的母体并被之后的演员作为“独立作品”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唱——虽然这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儿。

毫无疑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自诞生之日便站在了一个令人仰视的制高点——熔思想性、学术性、可看性于一炉,这就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巨人的肩膀。有了如是坚强的肩膀,还有什么可以阻止后来者一路高歌呢?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5】

蒋雨函

它踩着沉重的步伐走来,身后是万尺悬崖,身前是虎豹豺狼。一步踏错,它将粉身碎骨,它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

当它的国门被外国人用洋枪炮火打开时,死亡、贫穷、苦难成为了它的代名词,它满目疮痍,心痛却无能为力。一个个英雄站起,一个个英雄倒下,一个接着一个,无穷无尽,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他们向死而生。这时,孙中山带着他的伙伴推翻了压在它身上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并决心建立起一个在它身上从未有过的制度。从此,它走上了一条新的不同以往的路,一条可能会给它带来新生的路。

历史的车轮还在向前走着,推着它,也推着他们为它寻找新生。

这时,一群年轻人出现了,他们朝气蓬勃,他们充满力量,他们渴望着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它,他们传播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纵使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他们依然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只为了给它带来新生,只为了让在它身上生活的人民不用再经受战火纷飞,不用再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他们明明那么渺小,可无数个他们汇聚起来的却是燃动整个世界的力量。他们陪着它艰难的一步步向前走着,向着他们心中光的方向,向着他们心底的国泰民安。终于,一点又一点的火苗燃起来了,火苗汇聚,点亮了生路,它向前走,坚定的向前走,虽九死其犹未悔。

“让我们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句话出自革命烈士陈乔年。如今这盛世如你们所愿。他们用无尽的鲜血和身躯,为我们筑起铜墙铁壁般坚硬的墙壁,替我们挡住了苦难和灾害,把无限的光明和希望留给了我们。我们只能从历史书上知道过去的他们很伟大,可我们始终无法真正感受到他们在那个年代,做着与大部分人背道而驰的事情有多艰难。我们现在知道他们努力抗争的结果是胜利的,可他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并不知道结果究竟会怎样,但是他们依然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坚定不移地为百姓开辟一条新路而奋斗。

又是许多年,它不是从前的它了,他们亦不是从前的他们。他们有了一种名叫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它也有了冲破一切黑暗的力量。当礼炮响起时,它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它是中国,他们是中国人。当一切归于平静时,它对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切的人说,这条路很美很美,他们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正重新上演着惊天动地的诗篇。这条路属于它,属于他们,属于所有向往光明的人。

心之所向,无问东西,虽千万人吾往矣。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6】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为《细说觉醒年代》的书。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样一个时代,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先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救国先救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在蔡元培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日新月异,之后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相继问世,随着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响了马列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领导中国进行革命。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颗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开出灿烂的花。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延年、乔年身着被血浸透的衣衫,拖着沉重的脚镣,微笑着向前走去,道路的尽头是烟火人间。被捕宁死不跪,救国绝不后退!以身许国,至死无悔!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在合肥的一条道路名曰“延乔路”,取名于“延年、延桥”,正是为了纪念这两位英烈。如今,延桥路已经成为“网红路”,在市民心中是对革命先烈表达敬意的圣地。

“生当盛世,当不负盛世”。数百年前,他们以此唤醒祖国,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应以此续写光辉!我们身为青少年,应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父母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请,笃信一个梦!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7】

这两天把《觉醒年代》看完了,真的让自己收获良多,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解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意识,一群仁人志士踏上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就是这样一群拥有崇高理想且意志坚定的革命先烈,在19xx建立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发展作出壮烈牺牲,谱写一段段后世铭记于心的革命史诗。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北大开办工人夜校,毛泽东和同学们邀请校工们参加学习,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教授先生在这里教工人们识字,给他们开民智,看着李大钊先生激情澎湃的讲课,陈独秀先生诲人不倦的教识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坐在地上教写字,他们满腔热血的传授、无私奉献的付出只是为了打开工人的思想,宣传教育,让我们不做愚昧不知、目不识丁的工人。他们给工人阶级打开思想新潮,为以后发动工人群众,创造工人组织奠定基础,让工人阶级起先锋队作用。

李大钊先生说:“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如您所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面执着努力!

《觉醒年代》让我知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他们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和民族意识。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8】

对于百年前的历史,除了教科书上那些晦涩难记的考点,你还知道多少呢?

百年前,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兀自沉迷在自己的美梦中。可知,美梦之下,哀鸿遍野,路有饿殍。

鲁迅先生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当时的鲁迅先生应是迷茫的,消沉的吧,当初他弃医从文,满怀一腔热忱,盼得是想要拯救已经深陷水火之中的国家,奈何仅凭他一己之力,却无法撼天动地。就像李大钊先生说的,我们在这个十字路口徘徊了太久。但那个混乱的年代,也是觉醒的年代。

泱泱中华四万万人,所有怀有振兴中华的有志之士只要能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必将以飞蛾扑火之势,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前,有那么一群人,想要唤醒沉睡的中国。

“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这才是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的觉醒;《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的发表,一场场的演讲、一次次的调研,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的觉醒;“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篇《狂人日记》开创了白话小说的先河,以笔为枪,以墨为锋,誓要击穿这些年来,政府对人民的压迫,陈旧迂腐习俗对人民的禁锢。这是弃医从文的鲁迅的觉醒;“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满身伤痕,脚戴铁链,慷慨赴死,眼神依旧从容坚定,愿意为国家牺牲,这是陈延年、陈乔年的觉醒……

历史是一个循环,但是,中国人的精神亘古不变。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是,在2003年非典中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中亦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冲在最前线的每一位“逆行者”;在郑州暴雨时日夜奋战的每一位解放军战士;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每一位运动健儿……这是一百年后的今天,青年一代的觉醒。

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过武汉疫情的青年医生——敬畏生命,不忘初心,这是我的觉醒。

《觉醒年代》虽已落幕,但觉醒年代并未落幕。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共同谱写觉醒年代的续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9】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得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地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胞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