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今日读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其五

发表时间:2022-10-10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今日读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其五”,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纽约,伦敦。剧作家,书店经理。

始于书缘的一段情缘。而究竟是哪一种情,超于友情而未至爱情。用海莲的话说:“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只剩你一个了。”而弗兰克自然也是对这位幽默可爱嗜书如命、即使自己拮据却不忘给不曾谋面的远方朋友们寄食物的小姐(海莲不让弗兰克称其为女士)感到亲切和喜欢,他一直盼着她来:“夏天快到了,预料将会有更多美国游客到英国来,然而我们所期盼的那位美国游客却仍独独叫我们望穿秋水。”,后期一封信中写道“想念您”。

1949年到1969年二十年的流光,书籍和精神世界的通信。彼此懂,理解,情感随着时间沉淀,却一直有一种期待,使漫长时光有了一丝激动。通知弗兰克逝世的那封信,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反复看了好几遍,终于确认,似乎一位老友突然说走就走的感觉。我更无法想象海莲的心情,那个伦敦的期待变成遗憾:“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闻,我亏欠他良多。”弗兰克说要是她去伦敦找文学,就去他那里;此刻,海莲把他寄来的所有书摊在地板上,有书的地方,就有他。

有遗憾,更美好。

不完美,另一面多美。

感谢让我遇到你,查令十字街84号。Www.zuowEn101.COM

小编推荐

[跟我写读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之三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跟我写读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之三”,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一座由书搭建起来的桥梁,一段互相温暖的时光,一段跨越国度的感情,只关书籍,无关风月。

我觉得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和书有关的故事都是温暖而美好的故事,尽管这本书篇幅很短,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是讲书的内容和装帧,甚至里面提及的人物和书籍,我们都不认识,不了解,可是依然不影响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感动。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了,海莲是个穷作家,可是那么穷的她也要省钱买喜欢的书,也会在得知英国物资匮乏的情况,给那边的朋友们不断提供物资。这样的契机成就了一帮人的越洋友谊。短短的篇幅里,我们看到了海莲的善良可爱真性情,弗兰克的认真负责绅士风度,还有书店人员以及弗兰克家人邻居(老太太)的感恩之心。

很多人在讨论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是否存在爱情。如果他们是身边的那个人,那他们必然是要被对方吸引,毕竟,最懂自己的人是对方,与对方滋生一段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现实是他们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存在薄薄的信笺里面,或许这样更好,距离产生的美感更难以消弭。在遥远的地方,十几年如一日,有一个如此关心自己的人,有一个如此懂自己的人,有一个让自己心怀期待的人,也是件甚好的事。最遗憾的是英伦之旅,终究未成行。我们以为总一天可以去的地方,总有一天可以见的人,就在这样一天一天的拖延里,或许就失去了要去的意义和要见的人。

最后,特别说一下翻译,翻得极好,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非常舒服顺畅。而且尤其接地气,符合国人说话阅读习惯。

月度读后感精选《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之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月度读后感精选《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之二”,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刑罚本来就充满矛盾。关于该不该废除死刑,自己也曾审视过,但是发现,无法找到完美的说服自己的答案。

小夜子的行为让我感觉有点偏激,尤其是对于史也和纱织的事情上,(也许是自己对史也和纱织的同情吧,总觉得他们已经收到了惩罚,21年来一直处于自己的良心的谴责中)但是也完全能够理解小夜子的心情和做法。

可能每个案子不同,每个犯罪人不同,刑罚的意义也不同。但是无论犯罪人是否因为刑罚而会去忏悔,会背负良心的谴责,公正的审判和刑罚对于遗族的意义确实重大的,就像文中说的,是他们迈向救赎的第一步。

啊,想说的好多啊,对于史也和纱织也充满了同情,虽然他们没有被判处刑罚,但是却背负着更为沉重的虚无的十字架,在自我惩罚中过了21年。史也用自己的行动赎罪,他拯救各种生命垂危的婴儿,甚至用自己的人生为代价拯救了花慧母子。而纱织更是因此失去了正常的人生,21年的时间里甚至没有得到哪怕一分钟的安宁

总之,仍然没有定论。

[优质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篇二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优质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篇二”,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犯罪者所背负十字架是虚无的还是沉重的,取决于个人的人性。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所塑造的人格也截然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犯罪初衷不一样。有的人就是靠犯罪生活,这种人无论你怎么救赎、改造都是没用的。因为他的人性早就扭曲、腐烂了。但人性没泯灭的人,他会反省、会悔恨、会自我救赎,这沉重的十字架会背负一生。

对犯罪人的审判这是法律管理的范围,惩罚肯定是必须有的,无论是入狱还是死刑,这都是由法律由决定的,这是为了惩罚坏人,也是为了警示世人,更是建设法制社会必要的手段。那到底有没有使犯人受到惩罚,答案肯定的,首先身体受到了惩罚,在监狱里本身就是惩罚,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惩罚,有没有反省之意,出去之后还在不在犯罪,这就又回到了开始说的人性。所以,真正的有效的残酷的惩罚其实是自我惩罚。法律本身没有错,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执法人员的自律清廉,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但是,很难。

[跟我写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500字(篇三)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跟我写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500字(篇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作为东野圭吾的小书迷一直在追捧他的每一部著作,他的书是我高三开始接触与喜欢的。因为看了他的一本《假面饭店》从此变成了东野的小迷妹。

对于他的书疯狂购买,最近看的书是他的《虚无的十字架》,这本书有三个疑问,对于这虚无的十字架,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这本书主要就是围绕了这三个问题在那边周旋而展开的故事。

整体的感觉都是很自相矛盾,故事里也一直在纠结是让那些人一命抵一命,还是让他们能有后悔之心,为之前所做的事情能够付出代价去弥补。东野笔下的“罪”与“罚”不仅对司法制度的重新考量,同时也突出了两种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如果单单是的规定杀人的人要偿命判死刑,那很容易,还能起到震慑作用,但不一定能让罪犯能够改邪归正,又怎么去告慰受害人家属,读后感.如果不是去判死刑,让无期徒行的罪犯变成有期徒刑,几十年后出来没有与时俱进的生存能力,到时候又沦落到去进行犯罪,或者在这几十年还是死不悔改的,在里面表现的我悔改的样子,再出来也不能如何。

制度和外不外乎人情之间的冲突,法制和很多感情都有冲突,对错误的弥补,不再背负虚无的十字架,对于我自我感觉的话,东野的很多书写的都很触动心理,他的每一本书都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所反映的问题,感触很多。

热门读书心得:《月光之号》读后感其五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热门读书心得:《月光之号》读后感其五”,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19世纪40年代,是美国贩奴贸易兴盛的时期,白人孩子杰西在家附近的奴隶市场吹笛子,贩奴商看到了,觉得这个孩子还不错就把他绑架到贩奴船月光之号上;于是,他沿途经历了一次去往非洲购运黑奴的航行。

在这条船上,他必须为被抓来的奴隶吹笛子,让奴隶们和着他吹出的笛声唱歌跳舞,好把奴隶们锻炼得身强体壮、能歌善舞,才能卖出个好价钱。

在整个航程中,贩奴贸易的种种罪恶终于开始渐渐暴露于纸面。最后,这条贩奴船月光之号,在返航途中遏上暴风雨,船毁人亡,这也算是对贩奴商的报应吧!可是也牵入了许许多多的无辜奴隶的生命。唯有杰西和一名黑人孩子幸免于难,才存活了下来。

想想那时,再想想现在这和平美满的世界,是多么好啊,我们也应该满足了。可是,还是有一些想不开的人们,和困难的人们。把我们和他们比比,是多么的幸福啊!

作者亲眼目睹的历史苦难,一定使所有人都震撼了;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珍惜和平的世界,让这个世界和谐永驻。

读书心得范本: 教育在十字路口读后感范文网页版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读书心得范本: 教育在十字路口读后感范文网页版》,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在假期,断断续续读完了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的《教育在十字路口》。没有想象中的外国作品那么生涩,有一些观点对今天我们身边的教育还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动力、人文学科和自由教育、当代教育面临的考验四个方面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能够激发读者不断地反思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教育。

在我心目中,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使精神得到传承,也使受教育者终身获益。教育者的责任是引领受教育者热爱知识并愿意自己发掘新的思想。

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又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常常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我们的下一代培育成一个有用的人。幼儿在个性上的差异,一部分是由先天气质决定的,很大程度上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特别受大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以及大人的榜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的个性特征是在不断变化,是可以改变的。像我的儿子现在两岁多就已经很会察言观色了,他能从大人对他不同的态度和言行而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因为我比较严厉一点,他跟我在一起的时候独立性很强,而我的母亲就比较宠爱他,当他和我母亲在一起的时候,积极主动性差,依赖性强,比较任性,什么事请都让我母亲帮他做,就算是自己会做的也不愿意动手。其实在这个时候就要培养他的独立性,鼓励他自己动手,让他锻炼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家长不能爱护帮助过多,助长他的依赖性。此外,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时,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喜欢音乐的孩子,要多给些机会让他唱歌、表演;爱好画画的孩子,给他提供蜡笔和纸,喜欢工具的孩子就给他买些组装玩具。总之,不要以大人自己的兴趣来安排孩子的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幼儿个性向完善、良好的方面发展,以逐步发展成他自身稳定的个性特征。

因此更重要的是,教育也是人格的一种浸透。我们看人,会发现,他\她的人品和性格都与其家庭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其原因显而易见,父母在讲话时做事时把自己的人格注入的下一代。同理,教育者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他们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灌入了受教育者。许多伟人们都赞同自己受的最重要的教育是在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园老师教会了他们基本的做人道理,教会了他们善良和积极。很多极简单的道理是需要虔诚地来讲授,一个不虔诚的人教育别人虔诚,这是毫无意义的。教育者应当心怀高远,在带领受教育者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的同时,也让受教育者明晰做人的最基本道义。

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不长,也有所爱有所不爱,教育者当让受教育者对生活对人生都抱有理想,并因理想而执着奋斗。抱有幻想的人绝对比过分现实的人可爱。幻想、理想这一类的信念是每个人心灵里留的一方净土,是这一方净土让我们前进时不彷徨不迷茫。

今日读后感: 《读者》读后感其五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今日读后感: 《读者》读后感其五》,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今天,我一口气把冰心奶奶写的《再寄小读者》读完了。

这篇课文主要以两则小小的日记为例,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我把这个主要内容分成三点:

第一点是:“他总是专心的听讲,笔记也记得很好。”我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听讲倒挺认真的,可笔记做的实在不怎么样,字样马马虎虎。唉!我暗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不好的习惯,从课文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

第二点是:“他很喜欢读课外书,而且读得很仔细。”多读课外书,才能有更多的词语用在课本上,写好作文。这点我是有体会的。以前我看课外书时,虽然看得多,但是我只注意看故事的情节,并没有去记住那些好的词汇,所以老师总是在我作文本上的评语栏内写下“词语不生动”等字可我的表姐和我却恰恰相反,她是读任何书或者看任何文章都很仔细的那种,所以她的老师总在她作文评语栏里写下“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这八个大字。相比之下,我和表姐是相差很远了。以后我在看课外书时,一定要注意积累词句,将来当一个作家。

第三点是:“你们语文书里面会有一些思想性很强的,写得很好的诗歌。”我回忆了一下,几乎语文课本全是这样的课文。我不由的想到了解放前的孩子多可怜啊!他们连书都买不起。有的地方的日本人还强迫中国小朋友读日本文字的书,高玉宝想上大学却只能是梦想,人家以前那么没钱还都每天跑三四十里地的去上夜校,可如今的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女,家里的小宝贝,生处繁华时代,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什么不懂得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呢?

我读完这篇课文后,下定决心要做冰心奶奶说的那个孩子一样,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多看课外书,做一个有文化的接班人。

今日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其五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今日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其五”,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天道好轮回,人皆有宿命。也许,在某些世界的角落,有人背负着罪与罚,在尘世苦苦地挣扎。

刚开始接触到《罪与罚》时,我为它的长而感慨。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它的故事并不冗长:一位原本是大学生的落魄青年拉斯科利尼科夫,罹患了精神病,在生活的重压和诸事不顺下,他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愤慨——他杀死了一位七等文官的老太太。后来,他因现实的原因,选择去自首。乍一听,这个故事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后应该是经历了什么感人肺腑的事情,让主角幡然醒悟,决定通过自首来赎罪。可罗佳(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爱称),并没有认为自己有罪。他只是认为,自己成不了如同拿破仑一般的英雄,所以才去自首,其中并不掺杂任何赎罪的想法。

为何会如此呢?这得追溯到刚开始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犯罪》,此文在结尾时曾暗喻:一些有着丰功伟绩的人物,即使杀掉一些人,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在这篇文章中,他将人类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循规蹈矩的普通人,他们用来繁殖;另一种是智商超群的人,他们有着反抗精神,被允许打破社会规律。而罗佳正是因为不甘心做第一种人,所以走上了第二种人的追求道路。

他原本是个大学生,虽然家里贫穷,但有着深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后来也找到了教书的工作。他原本只要用尽全力,执着地去挣脱命运的枷锁,便可以打开那一扇美妙生活的大门。但是他只是拘泥于自己所租赁的那间只有沙发的房屋,每日每夜精神恍惚,丝毫不信教,只愿与人隔绝。他傲慢,自尊,为何能允许自己手沾鲜血?因为他其实非常讨厌自己,讨厌自己不能变成拿破仑,但因为傲慢和自尊,他不允许自己自杀,所以他就开启了“投射”机制,杀了一位老太太。而在他看来,他不过是杀死了一只虱子。

那么,罗佳真的是一个极端主义者吗?《罪与罚》中,对罗佳的心理描写十分真实:他不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也不是冷血动物。他只是人,只是一个病态又偏执的人。他亲手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他也会恐惧,也会厌恶,也会在内心中在道德和行为上做一番争执。他害怕他要永远背负上罪恶,害怕被制裁,所以他开始疑心周围的一切,以至于出现了幻象。其实,罗佳只是个无助的青年,过早地蹚了浑水,一步步地被自己的深渊裹挟而不自知。他惘然若失,却忘却了躲闪。

那么,直接促成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因为他遇见了所爱之人爱索尼娅,至使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仰。其次,是因为他所认识的地主斯维德里盖洛夫。斯维德里盖洛夫也是一个傲慢而病态的人。他和他的妻子法尔玛结合后,喜欢上了罗佳的妹妹,并对她展开了追求攻势。后来法尔玛死后不久,他就来到了彼得堡,与罗佳相识。在文中虽然没有明确指代,但凭着他如此傲慢的性格,想必也是他杀死了法尔玛。在此之前,他就杀死了一位少女,进了监狱后,是法尔玛将他赎了出来。这样一个手染鲜血,不知感恩的人,最后却因为罗佳妹妹对他恋情的拒绝,他便走到了瞭望台,当着士兵的面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正是他的自杀,让罗佳内心起了波澜。在他看来,斯维德里盖洛夫的死是一种英雄般的解脱。他面对着涅瓦河,却无法直接跳下去,他觉得天地间都冰冷刺骨。他不想死,他还不想像《圣经》中的拉撒路一般复活。

他选择活着,那么就应该承受命运的审判。上帝为他关闭了一扇门,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身边还有深爱他,又用一生去救赎他的索尼娅。遇见索尼娅之后,他的心如同坚冰遇见暖阳一般开始消融,露出年轻人应该有的一面。虽然不够热情洋溢,但他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出深渊,摆脱桎梏。

这时,想起尼采的箴言: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们也应该避免踏入深渊,背负上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