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最新读后感: 《大话西方艺术史》读书心得2000字其二

发表时间:2022-10-02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读后感: 《大话西方艺术史》读书心得2000字其二”,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话西方艺术史》读后感2000字!

你有多久没有关注艺术了?也许有很多人觉得,艺术离日常生活太远,甚至觉得生活不需要艺术,也能过得很好,对艺术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初中时期的美术课本上,毕竟那时还要完成画画作业,而之后的教育,美术似乎就被边缘化,成为不影响高考的学科。

我们可能知道梵高、毕加索、米开朗琪罗,但是他们的代表作,我们似乎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它为何成为千百年来的经典。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审美,让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开阔,但又不想读晦涩难懂的书籍,那么意外艺术出版的《大话西方艺术史》,就很符合大众的口味了。

这本书被称为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跟大家打开30000年的艺术长卷,解读150件名画经典,以及讲述40位艺术大师的故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带来艺术盛宴,提升你在生活中的独立审美意识。

很多书籍都是从画作欣赏角度开始解说,但这本书是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以塑造我们对艺术历史理解为主,介绍画作为辅,把庞大的艺术史装进人们的脑海中。

为什么这本书能做到如此通俗?这就涉及到这边书的作者——意公子,她是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用让人听得懂的话,讲新奇有趣的艺术故事。

意公子在8年大众艺术普及的领域,坚持着“让艺术更轻松有趣”的信念。由她主讲的国内首档艺术类脱口秀《艺术很难吗》等一系列音视频节目全网播放量超过了32亿,汇聚了中国广大的艺术爱好者人群,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艺术社群。

而在意外艺术的八年打磨之作,《大话西方艺术史》给我们什么样的颠覆呢?

延伸阅读

[读后感分享] 《大话西方艺术史》读后感600字word版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读后感分享] 《大话西方艺术史》读后感600字word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大话西方艺术史》读后感600字!

“大话”两个字你就能知道本书是通俗易懂向的,就很适合我这种艺术素养不是很高的人去阅读,是一把打开你艺术兴趣之门的钥匙。所以如果本身就是艺术专业的话就毋需浪费时间阅读本书啦。

时间线很明显从山洞中的壁画讲到当代艺术,时间跨度万年不过区区几小时就能阅读完。真的很有趣的一本书,感觉像一个“导游”带我走完了这段西方艺术史。

我出去旅游的时候总爱做足攻略,或者购买导游服务,不然我对一无所知的地方真不知道要怎么去感受。当你对风土人情有几本了解的时候,你在去体验,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兵马俑说白了就是个土坑,人俑破败且颜色褪去,如果没有那些故事那个时代的加持,真的很普通。我赞同艺术需要去感受,但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好在哪里。奇葩说有过一个命题“救画还是救猫”我第一反应就是救猫,我确实听不见远方的哭声,我感觉只要艺术家存在艺术就不会消失,可是眼前的生命你不救就消失了。很喜欢和学艺术的朋友一起看展,可以收获很多,自己去看展时感觉很寻常的事情也会变得厉害起来。

美是艺术嘛?艺术当然是包含美的,但艺术不仅仅是美。“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艺术的内核不单单是美丑。我所认为的艺术,它有着对一个时代有着颠覆性作用,它包含着这个时代里的特色,它是永不枯竭的素材库,它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从这些风格的更替来看,每当有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总会有强烈的批评和反对,可历史很好的像我们证明了,没有人会给批评家立碑的,所以“艺术家”们不要压抑你们的好奇心限制你们的想象力勇敢的创作吧。

我不学艺术,可我想学会感受艺术。

最新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书心得2000字其二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书心得2000字其二”,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再度想看这本作家榜经典文库《柳林风声》始于它的颜值——也太引人注目了!大开本,精装版,端厚大气,书封更是色彩斑斓、画面层次分明,动画逼真,醒目的书名《柳林风声》,拟人的动物形象,书名下面那句“让温暖的友情照亮孩子内心,培养孩子懂得爱、勇气和责任。”更增加了再度温读童话的欲望。打开书来,全彩印,字体较大,书中清新贴切的插图给阅读增加了更多的的趣味。

《柳林风声》这本书我小的时候看过《儿童文学》连载,还曾经在十年前陪着女儿看过世界名著青少版。印象深刻的是四个性格迥异的动物伙伴:活泼开朗的诗人河鼠、忠诚胆小的鼹鼠、成熟稳重的老獾、自大自狂的蟾蜍,他们生活在森林边上的小河岸上,他们互帮互助,有乐同享,有难同当……还有一个情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鼹鼠和河鼠一夜未眠一起去找玩丢了的小水獭小胖,还有就是那只外来的疲倦旅行者——航海鼠,他永远在航行,走在迁徙的路上,他见过无数不同的景色不同的风物,尝试过与众不同的旅途生活,有许许多多值得称耀的历险经历,总是无限向往冒险的远方和憧憬远方安定的生活和可回忆过去的家……再读这本书,早已熟知故事的我再次沉浸在童话的纯粹世界:宁静迷人的夏日时光、温馨暖心的纯洁友谊、恬淡自在的日常享乐、智慧阳光的与自然共生存的哲理,伸张正义和在困境中成长。读童话让我们心灵回归平静纯净。

这本书细腻温情美好的娓娓道来的语言,让我读出了《瓦尔登湖》那种宁静、恬淡、静谧、自在的舒适感,我居然非常羡慕河鼠的生活。

“当他坐在草地上张望着河对岸的时候,忽然看到就在水面上当一点的位置,有个漆黑的洞口。于是他便陷入了幻想:如果有这样一只不太贪心的动物,拥有河边一间小巧玲珑的房子,涨潮时淹不到,远离尘嚣,那该是多么舒服的一个家啊。”

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像极了曾经疲惫不堪的年轻时的我坐在黄河边的游艇茶座上望着对岸的新房的心理活动,我那时就想:“我,要是住到那里,看着奔腾的河水、河边绿油油的柳树,或看看书,或发发呆该有多幸福啊!”

“冬天的时候,河鼠很贪睡,每天早睡晚起。在短暂的白天里,他有时随便写点儿诗歌,有时在家里干点零碎的家务。当然,总有些动物前来串门聊天。他们谈论了很多关于去年夏天的趣闻轶事,互通消息和意见。

当他们回顾夏天发生的一切时,才发觉那是多么美妙多彩的一章啊!一幕幕犹如缤纷艳丽的插图。”

这段也太深入我心了,河鼠的美好生活该是我理想的退休生活状态吧,而平和的可爱的诗意的自在的河鼠一直就过着这样快乐的生活!我是有多羡慕河鼠啊!

“夜色深沉,杳无人迹,夜空中充满了各种细微的声音,歌声、窃窃私语声,还有窸窸窣窣的声音,表明那些忙碌的小动物们都还没有休息,正在通宵达旦地干活,直到初升的太阳照到他们身上,催促他们尽快回屋休息。河水本身的声音也比白天更清楚,那汩汩声和噗噗声好像近在咫尺。他们时不时还会被突如其来的一个清晰声音吓一跳。”

“神秘再一次笼罩了田野和河流。

一切慢慢地开始变化。地平线愈来愈清晰,田野和树林也更加清楚了,就连样子也有了些不同,神秘的气息开始消散。一只鸟突然发出一声鸣叫,而后又没了声息。一阵微风吹来,芦苇和香蒲沙沙作响。”

之所以截录了书中大段的描写场景的语句是想此时你与我一起欣赏静谧自然,读来心情也随之宁静,很有读《瓦尔登湖》时那种恬淡惬意的舒适感,河鼠大都时候都是生活在这样静谧却又万物灵动的林中河边,“我住在河边,和它一起,在河上,也在河里,”河鼠说:“这条河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姑姑婶婶、伙伴朋友。它供我吃喝,也供我洗漱。它就是我的世界。除了这个世界,我再不需要别的什么了。凡是大河也没有的东西就不值得拥有了,凡是大河也不知道的事物就不值得去了解。”河鼠朴素又智慧的世界观与我完全合拍,我愈发觉得河鼠的生活妙不可言。河鼠不仅拥有诗意的生活更拥有纯真忠诚的友谊,他们四个小伙伴以正义的尊严、迂回的智慧、不屈的勇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夺回了蟾蜍自己的家园,弱小不可怕,弱小在爱、勇气和智慧的滋养和鼓励下都能成长起来。

我真的很想做一只河鼠了!

[读后感借鉴]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篇一)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读后感借鉴]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篇一)”,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它教人理性,激励人们无所无忌的去学习哲学,研究哲学。

【实用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篇二)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实用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篇二)”,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我们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有网红名人告诉我们:“当你遇到了对的人,你就会发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这个对的人的眼里,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会被无条件地宠爱。”嗯,听起来无比正确,尤其是,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不开心,有什么不如意,指责对方是那个错误的人,比自省自己,努力沟通和改善,可要容易得多。但问题是到哪里去找那个对的人?为什么有人婚了又婚,依然没有找到对的人?

[优质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写作范例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质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写作范例”,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哲学的理解,我就只停留在平时教科书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中所介绍的哲学,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风趣,简直可以当一本稍微深奥一点的笑话书来看。这是促使像我这样没有耐心的人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平时学习马克思所说的哲学,或许是因为是编制成教科书供我们学习的原因,那里面所说的内容总是特别深奥而又枯燥无味,致使我看到甚至听到哲学这两个字我就觉得没意思,但是罗素笔下的哲学,让我忘却了这种恐惧,他论述清晰,把其他哲学家原本很深奥难缠的东西讲得更明白、更加深入浅出。

这本书从希腊文明开始,一直到19世纪的西方哲学家都有描述,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有所阐述的哲学家的基本观点、主要著作以及主要成就和失败的地方,因此读来让人对浩如烟海的西方哲学史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得不承认作者对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的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正如在绪论中作者说的: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社会环境塑造着哲学,而哲学又反过来影响环境。因而要理解一个时代或民族,就有必要先理解它的哲学。非常深刻的话。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于现在中国的种种现象不理解,或者愤世嫉俗,或者崇洋媚外,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哲学思想有所了解后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情形、怪状都会有所了解和欣然接纳,这就是哲学受到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环境的一个最切合实际的例子。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它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也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说过,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罗素在本书中,总是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让我明白了,哲学可以是一门浅显易懂、实在的学问,而不是只是学者口中的遥不可及的知识。这本书让我对哲学懂得了很多。

【读书有感】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篇一)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书有感】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篇一)”,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梯利版《西方哲学史》,这是我继斯通普夫版《西方哲学史》和罗素版《西方哲学史》后读过的第三部西方哲学史著作。与那两部相比,我更喜欢梯利版,原因有二:其一,虽然梯利也不免有西方学者所普遍拥有的自我中心优越感(他们总是认为西方思想史的发展是最完善、最系统的,进而很少认真理解世界其他地方思想发展史的情况,因此,作为熟悉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我来说,从他们的语言表述中,总有观井底蛙语之感、之憾),但从该书整体编写来看,是我读过的线索最为清晰,表述最为客观的哲学史书;其二,哲学本身是一门需要争论的学问,作者作为一名现代的哲学学者,却能够尽可能地不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评论,而是使用历史上不同哲学家的观点,以历史客观背景为基础,进行哲学家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写作风格,颇具信史之功,读来也让我收获颇丰。

闲言少叙,直接说说我的读后感吧:

1.从作者的哲学史脉络中,能够真切地看到思想的发展不是断裂的,是一脉相承和不断融合、折中、反动的结果,有理、有据、有节,让我一下子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梳理个透彻明白。梳理清楚后才真正发现,思想的发展原来才是世界发展的真正推动力呀!

2.把握住西方哲学史发展脉络后,才真正理解了哲学所关注的三个问题及关注这三个问题的原因: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哲学关注三个问题及原因是:

一、根源问题:宇宙、世界、人、一切的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形而上学、宇宙论问题)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机会和信心理解其他问题。

二、获得根源答案的方法:人如何才能知道根源问题的答案呢?(知识论、逻辑学问题)只有运用所谓合理、所谓理性的方法,才有机会和信心理解根源,进而理解其他问题。

三、人的问题:人作为我们自认为的万物之首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过?(生理学、心理学:从个体的角度理解,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过?伦理学、政治学:从群体的角度理解,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过?)(人生论问题)人的问题才是哲学中最难、最核心的问题!

3.通过哲学史的阅读,让我明白了人类思想史上的大体发展脉络,并且根据这个脉络总结和大胆预测如下: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思想史大体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阶段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有能力进行哲学思考之前,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诉诸于宗教(前轴心时代);

阶段二: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发展属于自己的哲学(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创立了哲学基本体系,包括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

阶段三:由于人们很难运用自身的理性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轴心时代之后直至贯穿整个中世纪,人们都在试图用人类的理性去证明宗教神学的意志,并将着力点重点放在了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探索上;

阶段四: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发现人类很难运用理智解决意志问题,因此,人类开始将哲学与神学分离,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怀疑和反叛意识,将人类从对神的思考拉回到对人、对世界的思考上,近代哲学肇始于此,在近代哲学中,人类的思想意识形态之所以有了很大进步,源自于人类更加务实,同时,也使用了更加务实的思考方法。总的来看,近代哲学的着力点放在了获得根源答案的方法,即知识论上,人类综合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又补充了培根、穆勒的归纳法,还加上了更为现代的新方法(当代数理逻辑家对传统逻辑的背离),从而使得人类有了飞快的进步;

如果按照目前已知的哲学史发展的历史规律大胆地进行推测,在未来,哲学的下一次大发展应该会把研究的问题再次关注信仰和意志,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最终将着力点回归到人的问题上,从而促进整个世界再来一次更为惊喜的发展过程。

思及至此,突然有了一种想法: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将人的问题放在思考的首要位置,如此看来,未来世界哲学发展的起始点很有可能就在我们中华大地哟,很有可能伴随一次中华文明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使中华大地成为未来世界思想的爆发点和引领地,就像近代哲学发端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样虽然觉得这个思想复兴和启蒙的运动有可能并非在我们现在这一时代进行,甚至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可能看不到这个过程,但这样一想还是不免有一些小兴奋,真心但愿如此中华儿女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