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读后感模板]《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1500字其一

发表时间:2022-09-24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后感模板]《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1500字其一”,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1500字:

著名作家毕淑敏有三间令人羡慕的精神小屋,我也有,淡泊明志是我精神的第一间小屋。

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记》说:“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据郑玄、孔颖达解释: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小人相接虚辞相饰;淡水相合为江河,酒醴相合乃败坏。这里是借水和醴来喻扬儒家崇尚质实反对虚实的主张。水,淡而无味,但无酸酢;醴,甘甜而易坏。淡水相合如江河,坦荡浩淼。君子坦荡,清越可风。记得《镜花缘》中写到君子国,君子谦谦,坦荡崇高。中国古代艺术更是充满某种淡远特色,水墨山水,水墨兰花;手挥五弦,目送飞鸿,高山流水;更有甚者,陶诗采菊东篱悠然见山的情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无不体现出淡的韵味来。

身处这间小屋,弘一法师是我的老师。弘一法师到上虞白马湖小住时,曾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而又了不起地夹起白萝卜。在他看来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挂褡好,破席子好,破旧的毛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在别人看来是受罪,而在他却是享乐。萝卜白菜清水淡饭中可品出真滋味,宁静淡泊中亦可参出玄妙的禅境。

在这间小屋里,应卸下白天里戴的各种面具,抛开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繁华世界。留一份淡泊,守一份崇高。几杯清茶,两三知己,不述满腹牢骚,只求信口开河信手拈,谈天说地古今兼;没有腐土酸佛,只有谦谦君子;不羡柜窗陈美酒,只喜看架上列新书。

这间小屋,透着股君子之风——淡泊自守。

第二间小屋应是一间清香四溢的花屋。在无暇踱步于园林、流连于花展时,我就来这儿。我要用灵敏的嗅觉嗅嗅优雅芳香的天竺葵、薰衣草、白玫瑰、丁香花,我要用明亮的眼睛悟出石榴的热情兴奋、白丁香的悠闲淡雅、六月雪的恬静自然。这所有的花儿都是我最真挚、最接近的朋友。读后感·如果无暇去风景秀丽的西湖,就让我陶醉在这花的世界里,陶醉在美的享受中。这小屋中的每一朵花都是精灵,是花仙子,和她们在一起时,我会觉得心情舒畅、愉快。因为小屋的花常盛不衰,所以我也常常挑一枝金黄的向日葵或是几枝严肃端庄的君子兰赠予友人。以花会友,将淡淡的芳香传递给爱花、惜花之人,何乐而不为?

喜欢这间小屋,因为小屋里开满了四季不衰的鲜花,而人的一生不也正应当像美丽的花一样,自己无所求,而给人间以美好吗?

第三间小屋是让人身心舒畅的茶屋。

《红楼梦》中的贾太君一到翠栊庵,就向妙玉索茶,与刘姥姥共饮老君眉;康熙南巡饮了碧螺春,此茶芳名流传至今。古今许多骚人墨客,都与茶结下了不解的艺术因缘。苏东坡就有“且将新火试新茶”的佳句,周谷城老人写出了“作客老人家,畅饮一杯茶,胜友如云至,春意满天涯”铿锵欢乐的诗句。

想想五六十年后,我亦到耄耋之年。到那时,如约几位年轻时的知己到这间小屋来,畅叙旧情,细啜香茗,啧啧品尝,定会口舌芬芳,精神抖擞,龙钟全消;回思往事,则定会青春焕发,目睹晚晴,逸兴遄飞。这是何等的乐事!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茶有解毒去病、益目助思之效。身处这间小屋,哪怕没有“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但只要有浓浓的大砖茶,沁人心脾的绿茶就可襟灵爽身、满意惬心。这间小屋是不败的茶屋,一年四季,茶香溢人。能身处这间小屋,该是何等惬心满意的事啊。

《论语》中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饭,在随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能达颜回安贫守俭不是件易事,但又不知有多少富家子弟,被时髦追赶得身心疲惫的人羡慕着我精神的三间小屋呢。WwW.ZUOWeN101.Com

我为自己拥有这精神的三间小屋自豪!

点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生命的节奏已从慢三步变成了迪斯高,成年人都难免有些心浮气躁,何况思想超前的青少年。阅稿中读到“三间小屋”,不禁感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滋养中国少年学养深厚。文章分为淡泊明志、花、茶三部分,虽不能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却也是其中的精华。人无须更多,只取有用的一小部分真正悟出了它的奥妙,就会受用终生的。这一切都来自于读书,多读点书吧,厚报就不只是写出这样的文章了。

精选阅读

[读后感模板]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500字(篇三)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模板]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500字(篇三)”,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我抱着她许久没说话,那时,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心疼;经历了秋的无限萧瑟,秋意寒凉,树叶飘落,花朵凋零。可是她却受不了。若是人能分为批判主义派、写实主义派、现代派、超现实主义派着四个派,你是个超现实主义派?尽管这永恒有些许悲凉。

看了这本汤姆叔叔的小屋,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汤姆,他忠心耿耿,全身心维护主人利益。另一个是哈里,他和他的父母,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地抵达加拿大。

这本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遭遇令人同情。在奴隶们纷纷逃跑的情况下,他自己没有逃跑。他从小就忠顺于主人,甘愿听从主人摆布。在这期间他被转卖到新奥尔良,成了奴隶主海利的奴隶。在一次溺水事故中,汤姆救了一个奴隶主的女儿的命,孩子的父亲从海利手中将汤姆买过来,为主人家赶马车。不久主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于是汤姆又被拍卖掉了。从此,汤姆落到了凶残的奴隶主莱格利手中。莱格利经常任意鞭打奴隶们。汤姆忍受着痛苦的折磨,最后为了帮助两个女人逃跑,汤姆被打得皮开肉绽,但是他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他之前的主人来买汤姆,但是汤姆最终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汤姆叔叔的优秀品质,我们都应该要想汤姆叔叔一样,善良,有争议感,有智慧。

[读后感必备]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1500字壹篇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后感必备]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1500字壹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1500字:有句流行语叫做“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还没读过周国平的书所以没有对比,为什么流行这句话我不清楚。网上查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周的文章比较细腻和感性,王的文章比较机智幽默,所以女生会比较喜欢周的文章,而男生比较喜欢王的文章,也有说“男人要学习王小波的浪漫,女人要学习周国平的理智。”曾经认识一个男生的网名叫做“跪舔王小波”,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王小波,他大概说王小波的文章比较潇洒有趣。于是我便上网查了下王小波经典之作,《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百度了下《黄金时代》开始看电子书,看了开头几章觉得真是太无聊了,写的都是什么呀。于是从此不再读了。

再次对王小波感兴趣在一次公司旅行活动中,由于没带书所以找同事借书看,同事带了一本杂文和一本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然后再次提起了那句流行语“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他说他是第二次读王小波这本书了。于是我借了王小波的书开始读起来,发现越读越来劲。《我的精神家园》杂文类的文章比他的小说好看多了,书中他也提到说,有读者给他打电话叫他别写小说了,应该写杂文,因为他的小说不够正经。看来不止我一个读者这么觉得。我之所以觉得《我的精神家园》好看,是因为作者的杂文写了很多关于生活现象或者一些观点的看法,很多地方我觉得挺认同挺有启发的。而且他在讨论观点的时候,运用正推反推、举例说明等形式,字里行间有趣且深刻,应该是有受理科生的影响吧,很多地方引用伟大哲学家罗素的话,对问题进行逻辑解读,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书中有一章写他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众所周知,水往低处流、苹果往地上掉的自然现象,事情总是遵循着本来该有的方向发展,这当然是合理的,所以大多数人做选择时往往会选择容易发展的那个方向去靠。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会逆着方向做选择,例如他举得例子,明知道登山是又危险又没什么实际好处的一件事,总有人要冒险去征服高山;像在美国有些人冒着被联邦调查局调查的风险支摊卖托洛茨基、格瓦拉、毛主席等人的书;就像他自己本是一名理科生,在他自己看来当时他写的东西一点也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倒贴一些,但是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写作。类似这些现象他有趣地比喻成水往山上流、苹果飞上天的现象。他表示理解这些人的选择,这些人的选择没办法解释,毕竟如果所有人都是顺流而下,最后总会在低洼的地方汇集,拥挤一起。他还举了个例子,他认识的一位教授的女儿放着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奖学金不要,自费去一般大学的法律专业,后来法律挣钱比人类学家挣得多,这是舍小利而趋大势,受小害而避大害。这章内容说的问题能让我反思到生活中,在做选择时有时候需要逆向思维,因为人本能是趋利避害的,随大流是容易的,逆向思维确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突然觉得和投资上很像,顺势而为、物极必反。当然逆向思维是否正确还得看一个人的能力和眼光。

书中还有一章写有关贫穷的问题。书中提到国外有位研究发展的学者说: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意思就是说穷人不单缺钱,就算给他钱了也富不起来。“生活方式像一个曲折漫长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宫。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这些细节加在一起就叫作’文化’。”“萧伯纳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里,有一位年轻人这么说他的穷父亲: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变成了一片土、一只猪。”书中的这些话挺有启示作用的。就像《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说的类似,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所以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真的很重要,曾有人说“读书无用论“,读书的实际用处是在于开拓人的思维。

其实最近写公众号,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要写公众号?比如为什么选择去学习跳舞?在有些人看来好像都是吃力不讨好,没什么实际用处,一不能带来钱财,二费钱费时费力。而自己为什么还要去做呢?下次再写写原因吧。

[读后感借鉴] 繁星春水读后感1500字其一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后感借鉴] 繁星春水读后感1500字其一”,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我在寒假中,不管去哪里,总是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这本书,有时间就拿出来读读。读了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绍了冰心的一生。原来,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对母亲的赞美有很多: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这几句简短的话就说明,在她眼里母爱伟大无穷,她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冰心也非常热爱孩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作者的这几句话就清晰的写出了小孩的特点,天真的话语,蓬勃的生机,散发着生命的光彩,连天使也要忍不住赞美他们。冰心也把大自然描绘的非常生动。

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吧!她只是毫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的春光。诗歌集里,我最欣赏的就是这首诗了。我从前就是个爱幻想的人,天天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改善现在。我小时都会幻想自己的未来多么的成功,多么一帆风顺、无与伦比,但那仅仅就是幻想中的开得一朵尤其艳丽而遥不可及的花儿,不是现实,我那时学习就是因为爱想而不爱做变得一点也不用心,成绩也是日益地跟不上。天天幻想,很多时候会与难得的大好机会擦肩而过,记得有一次数学计算比赛,其他同学全都跃跃欲试,积极准备着,而我却想象自己一定会有好成绩,到了比赛时,一看试题,就傻眼了,大部分同学都上榜了,我却一鼻子灰,那时是追悔莫及呀!喜爱幻想,而没有一点意向想努力去争取现时中真正香味扑鼻的花,那就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我们都应该把幻想的花扔掉,去摘真的鲜花!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记叙着人世间所发生的事,我爱世间所有的一切,更爱读书。

[读后感模板]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作文之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模板]爱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作文之三》,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听了谌教授的推荐,我真想一睹为快,意大利的小朋友为自己是意大利人感到由衷的自豪,而我们中国的学生有多少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骄傲呢?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故事里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所以读《爱的教育》,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

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在他的100篇日记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触动了我。为了还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但自从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便和家里失去了联络。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但是13岁的马可尔同时也有了行动,他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不管是家人的劝阻,还是路途的危险,一切都阻止不了年幼却充满孝心的马可尔去寻找母亲。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马可尔对妈妈深深的爱引起了我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我的年龄比他大;我的家庭比他幸福;我的妈妈比他的妈妈更关心孩子。可我为什么却不如他爱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妈妈付出的多呢?有时心情不好就把火气全撒在妈妈身上;有时见别人有更好的东西就认为妈妈对我不好;有时妈妈忙于工作就一口咬定说妈妈不疼我。比起来不如的太多太多……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己。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在国外有一个感恩节,是为了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界,有着传统美德的炎黄子孙也应该学会对爱感恩。

当你付出了爱,当你真正学会了爱别人,当你真正学会了对爱感恩,那你的天空就将永远光明。

[精华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心得2000字其一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精华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心得2000字其一》,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2000字!

2020年NO.5——《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

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在毛姆的中OnaChinesescreen——ThePhilosopher这篇文章中。毛姆笔下的辜鸿铭先生实在太有趣味,在我的初印象中,是个刻板固执的老学究形象,留着细长的灰白辫子,仿佛是紧紧攥住自己与古老的中华文明间的最后联系;对西方文化、机枪大炮等毫不留情面地批斗,面对身为英国人的毛姆,也丝毫未曾口下留情;他推崇儒学,热爱这片国土,对中国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和推崇;晚年的辜鸿铭境况萧条,愤怒于当时全盘西化的青年人,痛心疾首却依旧孤傲,只愿在椿树胡同的破落庭院里给寥寥几名学生讲授儒学。

后来查看辜鸿铭先生的资料,才知这位学博中西的“清末怪杰”是何等厉害的人物。先生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出生在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然后去了德国和苏格兰的爱丁堡留学,婚姻状况是一妻一妾,其中妾是日本女子,最后在北京做官,做的是张之洞的外事秘书。大概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辜鸿铭先生自称为东南西北人。

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良民的信仰”这个词。这倒是让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近些年反复提及的文化自信,一直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信心,并向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但是在辜老先生这里,口气大得可以勒!“在中国,这里有一种迄今为止不容置疑的无价的文明财富,即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拥有欧洲人在大战后需要的一种新文明的秘诀,这种新文明的秘诀就是我所谓的良民的信仰。”我瞬间有一种腰杆儿都挺直了的感觉,辜老先生就是有这种傲气和狂气,当他这么气势汹汹地说出这番话,我甚至觉得“文化自信”听起来都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透过辜老先生的文字,倒是可以重新审视下他眼中的中国人,再对比下自己眼中的中国人。我非常喜欢他的这段话:“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有人说他过于崇中媚华,但透过这段文字,我看到的是一种非常理性和客观的解读。仅用简单的词汇对比,便表现了中国人骨子中的温顺品格,也恰恰是儒家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较为意外的收获是辜鸿铭先生对宗教这一话题的探讨。譬如“一个连信仰都没有的国家……”这样的言论,是我曾经听到或看到的,我也曾困惑过:有的人信仰宗教,可以将宗教视为其信仰,那么不信仰宗教的人就是没有信仰的人吗?事实上,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感受到对宗教的需求,这是为什么呢?辜鸿铭先生解释道:“这是因为中国人拥有儒家学说这一哲学和道德规范的体系,一个能够取代宗教位置的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综合体。”从字面意思上看,儒家学说并不等同于一种宗教,但其伟大之处在于,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并且使人不再需要宗教。在辜鸿铭看来,宗教是通过某种东西给众生以安全感和永恒感来减轻世界的神秘重压于人们身上的负担。孔子同样赋予了中华民族这种东西,即他所教导的绝对忠诚的神圣责任保证了在中国老百姓的头脑中民族的种族不朽。

“一个中国人,当他死的时候,使他得到慰藉的不是他相信会有来生,而是相信他的孩子、孙子、曾孙,所有这些他最亲近的人,都会记住他、想念他、热爱他,直到永远……”这段话让我感动许久,如孔子所说的“慎追终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始终对故人保持着至上的尊重,并常常回忆遥远的过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的美德不断加深,人们那种强烈的情感被唤醒和点燃,从而坚决服从道德行为准则。

争议最多的地方就是有关“中国的妇女”的章节。辜鸿铭先生把中国女性的理想定义为“一个手拿着打扫卫生的扫帚并用它来清扫房屋的理想”。先生还对“婦”这个字做了拆解:左半部分代表“女人”,右半部分代表“扫帚”,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妇女被称作一个特定房间的管理人”,在他看来,真正的女性理想总是家庭主妇,即管家务的女人。看到此处的时候,我心里就想,这样的言论无论谁看到都会心生质疑,甚至大加抨击。但换个角度看,读书是为了博古通今,而非以今律古,或以古限今。那个时代的辜鸿铭有那个时代的愚昧,也有那个时代的固执。

坚持留着细长辫子的辜老头,仿佛在与那个时代做着最后的抗争。一个在欧洲游学14年,率先接触西方文明的中国留学生,却在回到这片土地后完全服膺于中国古圣先贤的言论,成为了一个坚决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成为一代狂儒,孤傲又坚定。

[精华读后感] 《原则》读书心得1500字其一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精华读后感] 《原则》读书心得1500字其一》,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 Dalio 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 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 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 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 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 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 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写这么多。此书无疑值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拿出来重读一遍, 每次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