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读后感推荐] 南归读书心得

发表时间:2022-09-13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后感推荐] 南归读书心得”,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繁星春水》这本书主要收录了冰心的一些散文,读后犹如走进了一个玻璃房子之中,每一处都是晶莹剔透,在太阳下会发出七彩的光芒。无论你的心茧有多厚,你的心冰有多寒,走进《繁星春水》,你的内心会变得柔软而温暖。而《南归》就是七彩光芒中最亮丽最耀眼的一抹。

《南归》这篇文章是冰心最想读但又最不敢读的一篇,每读一次,都会有刻骨铭心的疼痛。母爱是出自母亲内心深处的伟大的爱,犹如一杯佳酿,会品的人才能尝出其中的芳香怡人,并把它作为一生的珍藏。在这篇文章中,冰心总是说那几天的天气很差,天空灰蒙蒙的,仿佛蒙上了纱。用天气衬托自己的心情,不但不使文章啰嗦,反而让读者的心中产生了一种与她一样的恐惧、害怕而不知所措的感觉,心里酸酸的、涩涩的。夜晚,是思绪最多的时候,而冰心也同样如此,她觉得她仿佛已是孤儿,泪水已无法止住,自己是如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迷茫而无助,她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哭,是无奈,是害怕,是悔恨?母爱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来得容易,但正因为这来得容易的爱让我们更觉得母爱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对它视而不见,有时对它感到厌倦,甚至感到讨厌,认为母亲的叮嘱与那天经地义的爱依然是累赘,恨不得一下甩去,一脚踢开,但往往只有在真正失去之后才会珍惜,那天经地义便成了来之不易。

读后,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母爱的珍惜。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为什么不把时间多用在和父母温馨欢度上,而是要将时间放在为父母侍疾上呢?不与父母感受大好时光带给我们的欢乐,而是要在父母最后的路上煎熬,忍受着内心深处最痛的折磨呢?听父母临终时的嘱托哪里比得上年轻时听父母的一声我爱你?为病榻上的父母侍疾哪里比得上平时自愿为父母做的家务?要送父母上路时哭泣的泪水哪里比得上与父母玩耍时的汗水?祭奠父母时的山珍海味哪里比得上为父母生前做的粗茶淡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如此。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一文中说道: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所以,珍惜我们生活中与父母度过的每一个平凡而快乐、平淡而温馨的日子吧,用我们的爱去回馈父母的付出,母亲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也许是出门前的一个吻,回家后的一声我回来了,饭后的我饱了,饭很香,睡前的轻轻一声晚安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足以让父母温暖许久。

《南归》是一曲母爱的颂歌,作者一改往日的清新、委婉,笔调变得凄恻、凝重,文中这一个个触动灵魂的文字,源于冰心内心深处最晶莹剔透的地方,源于对爱的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在生命的长河中,它们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我们一路远行,让我们懂得爱,珍惜爱,并深深悟到:如果爱就深爱!

小编推荐

[推荐读后感] 《南渡北归》读后感篇一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读后感] 《南渡北归》读后感篇一”,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南渡北归》一共有三部,分别是《南渡》《北归》《离别》

第一部《南渡》是故事的起源。在烽火连天,战火纷飞的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分子纷纷离家,他们带着厚重的书籍躲避纷飞的子弹,在家人奄奄一息之时拒绝敌人的糖衣炮弹。他们都是剑桥,哈佛毕业的高材生,但他们没有为了自身,辗转自身他乡,而是回到自己饱受摧残的祖国,与祖国共存亡。日本人说:要想彻底征服中国,光是占领他们的领土、城市、财产是不够的,必须在精神上征服。所以,日本人所征服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炸毁南开大学,随着日军攻击,南开已成为一片废墟,清华成为军营,学校被日本人所占领,但这双重打击,并没有让中国人民气馁,他们鼓起士气,走过三千五百里,从北平长沙到昆明,再从昆明到四川,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中国这片宽阔的土地。西南联大,史上最辉煌的学校,南开校长张伯苓,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组成了校董事会。陈寅格,傅斯年,金岳霖等组成了最豪华的老师阵容,二这个学校也诞生了许多让世界瞩目的人才:汪曾祺、李政道、杨振宁等。但是,这所学校却只有茅草盖顶的校舍和寄人篱下的悲情。

这本书有很多让人动情的故事:蒋介石在庐山开会,日军空袭炸楼,两名保安当场死亡,他沉着冷静,不为所动,在风雨飘摇的小楼中开会,张自忠无力回天。中方为了抢夺张自忠的遗体,牺牲两百多名士兵为代价,抢回了将军遗体,陈寅格在香港面对日军百般讨好。宁可饿死,不食周栗。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骨气。

《南渡》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南开清华学生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独自办学的岁月,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雄。

读后感精选: 《南渡北归》读书心得(篇二)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后感精选: 《南渡北归》读书心得(篇二)”,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其实《南渡北归》有三本书,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归》、第三部《别离》。战火纷飞的年代,傅斯年、胡适、陈寅恪、李济、梅贻琦、梁启超、梁思成、童第周、董作宾、郭沫若、王国维等国之大师,为祖国而奔走,为民族崛起而奋发。想当年,他们也曾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精力充沛的想要在各自的领域开创一番事业可在人生最该得意的时刻,却遭受日军侵华带来的国破家亡的痛苦,万里迁徙,在西南一隅忍受贫困疾病,为中华民族保存文化血脉。抗战胜利后,本该欢天喜地继续自己的事业,怎奈又逢国共内战。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在他们一生中,遭受了很多的艰难困苦,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折磨下,依然能够勤于治学,并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做出如此辉煌的成绩,不得不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有时为大师的趣事儿逗乐,王国维担任清华四大导师前特意跑到溥仪那里请示。有时为大师的决绝震撼,“思想如不自由,毋宁死耳”的王国维毅然地投湖自尽。童第周的形象也鲜活了起来,他不再只是著名的生物学家,还是在田垄边卷起裤管和妻子一起捉青蛙的李庄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那些在李庄生活的知识分子开心的走向街头的描述也令人为之深深感动。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甲骨文的发掘与识别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那些大师们不仅仅只是名字印在脑海里了,他们事无巨细的生活呈现了活灵活现的人物。还有一些可能被我们误解的历史在这里也被澄清。

读这本书的时候思绪万千,却发现写读后感时却无从下手,内容太多,自己功力有限,不知如何讲起,如何总结,说一些感悟吧。我看南渡时是最激情的,虽然战火纷飞,但每个人都是激情四射,眼中充满光芒的,他们为国家保留文明的火种。北归是有些伤感,离别是极度伤感。南渡、北归、离别,人生也就几十载,折腾着、折腾着,人老,发白,曲终人散。也可以说这是一本带有情绪的中国近现代史,三本书看完除了对大师们有了比较形象地理解外,也对真实的历史有了一定的思考。人是活的,思想是自由的,而所有记载下来的东西都变成了死的,固化的,一味地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所有记载下来的书都对我们有所指导,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与审美。

《阿甘正传》里说: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优质读书心得] 南渡北归读后感怎么写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优质读书心得] 南渡北归读后感怎么写”,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在网上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它封面上那些联袂推荐的作家的大名所吸引的,李存葆、莫言、张志忠、朱向前等,然后觉得很奇怪,何谓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什么才称得上是大师,这里所指的大师又是哪方面的呢?于是毫不犹豫地在网上买了下来,最近才看完第一部分,南渡,就深深被其中的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以及两者交叉呈现的内容所吸引,更准确地说是感动。有感于大师们的民族气节和精神,更有感于他们的治学、求学之严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如何更迭,风云如何变幻,烙印在他们心底的那一份爱国与求学的精神不来,同样,带给我们的这一份感动也同样永存!

《南渡北归》它以时代背景,历史变迁为线索,按时空的逻辑细致全面地描述20世纪在我国国家危亡,民族饱受凌辱的特殊历史时代,一些有志有为的学术大师们的命运变迁,他们是中国近代最有名的知识分子,也是近代中国在饱受列强侵略和瓜分后保留下来的知识分子的种子,然而他们的命运,时运都很不济,可谓是命运多舛,用文中自己的文字来讲就是天欤,亦或时运欤?

在这样一部着作里,我们看到了无数大师级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要么抱病离开,要么含恨而终,要么终于与自己毕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事业与人生失之交臂,悔不终生。他们为了中国的文化传承事业,为了国家民族大义,放弃了自己原本美满的生活,违背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放弃权威、名利本可以双收的社会地位,或失去亲人,或离开爱侣,而这些都是他们所不想更不愿的,然而他们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切都身不由己,一切也都理所当然。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们付出了,牺牲了,可是值还是不值?

我想它留给我们后人尤其是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应该是更为深刻的思考与反省,如今局势安稳,环境充裕,我们可否一时像这些大师们一样潜心于学术,专注于真知,废寝忘食不是为了备考,绞尽脑汁不是为了作弊,我想我们不会如此肤浅,不会这么快对一件事情失去热情,失去耐心。

书中阐明了一个观点,当代的中国人(指那个历史剧烈变迁的时代),大多下愚上欺,官僚勾结、腐败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面对这样的民众,如果仅强其体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也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在这一点上,我想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由强其体魄,转为强其精神、灵魂的观点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从这一个层面上来看,发展壮大中国知识分子队伍,重视文化、知识、品德的教育就显得越为重要了。这也是这批大师们命运剧烈变迁留给后人的一大启发吧。

可是还是有遗憾,还是让人回味无穷,如果吴宓真的迷恋毛彦文,如果徐志摩真的倾心于林徽因,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处于安稳之秋,也许有情人终能眷属,至少没有那么多凄美的色彩。如果陈寅恪真的是奔李庄而去,也确实去了,留给他自己的不会是深深的遗憾,留给后人的也不会是迷一般的历史遐想,然而,陈寅恪最终却舍李庄而去。自此,一代史学大师失去了李庄,李庄推动了这位三百年才得一见的大师。而史语所同仁与陈寅恪之间的交往也如滚滚长江中游走的鱼,渐行渐远,直至冲出三峡汇入大海的那一刻分道扬镳,相忘于江湖。

[推荐读书心得] 《完璧归赵》读后感400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推荐读书心得] 《完璧归赵》读后感400字”,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今天,我读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读完后,我感慨万千。

当我读到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时,我觉得蔺相如和诸葛亮一样,很有计谋。但又害怕亲王不上当当我往下读了一段,这可悬着的心便放了下去。原来,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当我又读到下一个小节时,刚刚放下的心又一次紧张了起来。因为秦王不答应蔺相如的要求蔺相如竟要和宝玉一块碰碎在柱子上。但秦王还是担心宝玉真的碎了,便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读到这,我真的不得不佩服蔺相如的胆量。他竟不顾自己的安危来保护宝玉。

我又继续读了下去。蔺相如叫手下打扮成买卖人的样,把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从小到跑回赵国去了。时,我觉得蔺相如很讲信誉,他说秦王如果不讲信誉,就把宝玉完好无损的带回赵国。他真的做到了!

我读完《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后,我知道了蔺相如是个有胆有谋、又有信誉的人,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像蔺相如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