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优质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2-08-09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优质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蒙氏理论的书,拿到书后才一翻,就立刻被吸引住了,一边看一边打心眼里认同,合上书本,内心充满了接触到真理的激动。

都说仅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会异常认同,此刻却已经想不起来到底是书里哪些案例和说法触动了自我,只明白一边翻阅一边忍不住幻想:如果自我从小能在“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长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书上的文字腾印到父母的脑子里,告诉他们当年那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怎样伤害和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总之,由此“爱和自由”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心里,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作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华,看着孩子的脸,在心里对她们说我也要“让我的爱象阳光一样包围着你们,而又给你们光辉灿烂的自由。”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不求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的定义“爱”的。“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止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在爱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以往,我也认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个人,要有个人“镇”得住他;认同孩子小的时候讲不通道理的时候,至于道理,长大了就会懂了;认同一个凌厉的眼色使过去,孩子就噤若寒蝉的“威严”……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我们从小按着“乖孩子”的模式去听话、不惹事、好好学习、不贪玩,就是好孩子。

我们从来没有或者有过却没有答案去问自我: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眼前这些就是我想要的吗?我们的身体已经成熟,我们的心智却停滞不前,应对纷扰的社会,我们内心的惶恐不安远远大于自尊自信,这就是传统教育带来的后果。为什么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对自我的处境不满意,拼命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按我说的去做,但不要学我”?为什么父母以自身的经历和教训教导孩子却不能使孩子走上一条属于自我的自强自立的人生道路?

我们了解自我开始,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成长的规律,认识到并尊重每一个新的独立的个体,蹲下来,时刻关注自我和她的成长,用真正的、无限的、无条件的爱滋润彼此的心灵,让“内心的小孩”和现实的孩子一齐欢乐、自由地成长!zUOwen101.COM

精选阅读

读后感精选: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七)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读后感精选: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本书重点在于探讨1岁至4岁幼儿早期教育的各个领域。作者根据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以及咨询案例,详细解读儿童秩序感、道德感、情绪发展、大脑发育及学习过程等话题,在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独立智慧的儿童方面,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这本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探讨怎样教育幼儿,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就是壮壮和人打架的事。在书中壮壮是是作者的儿子,壮壮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完架,妈妈和姥姥对解决这件事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姥姥的意思是家长去幼儿园找那个打壮壮的小朋友,教训他一下,妈妈的见解是让壮壮自己去解决,并且告诉壮壮打人是不对的。从这个片段我看到了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是传统的,从大人的角度去保护孩子;一种是蹲下来,让自己和孩子处于同样的高度,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塑造两个完全不同的孩子。假如我们采用姥姥的教育方式,由家长出面干涉,让那个小朋友得到了教训,壮壮以后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思维习惯:有姥姥在保护我。长此以往,壮壮会失去自己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当他长大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相反,妈妈的解决方式就很西方化,现代化。壮壮经过这件事之后既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也学会了怎样和其他的小朋友相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的不是一个保护者,而应该是个榜样,一个启发者。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他们自由,他们才会学会。引用小巫《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中的话:如果父母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竞争和压抑等等,就不会斤斤计较孩子在社交中难以避免的冲突。孩子看到父母从容不迫的处世态度,也自然学会了坦然面对冲突、拒绝和挫折。父母越紧张、包办、过度保护孩子的社交活动,孩子越懦弱、胆小、依赖性越强。

[精华读后感] 《自由人》读后感(一篇)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精华读后感] 《自由人》读后感(一篇)”,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暑假里,我看了《自由人》这本书,不禁感慨万千。

故事讲述了非洲王子阿曼即将成为阿曼斯村的酋长时,突然遭到奴隶贩子的袭击,被卖到了美国。他先被卖到一户人家做下奴隶,十五年后又转卖给一个皮匠。这是一段漫长而艰辛、屈辱的岁月。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一直努力获得自由。

在他的顽强努力下,他遇到了一些好运气。在皮匠家里,他学到了最好的手艺,为他的自由赢利了条件。他把所有的钱用来赎回自由。他老了,但他终于成了自由人!这一刻,让人为他感到高兴,为自由的含义感到震憾。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阿曼真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善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无论生活多么残酷、命运多么不公平,他总是那么积极、乐观。

而我自己呢?哪怕只是一次考试分不高,或者一件很小的不顺心的事,我都会倍感挫折,拿爸爸当出气筒,比较之下,真令人惭愧。

[优质读后感] 金鱼和鲤鱼读书心得(写作示例)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优质读后感] 金鱼和鲤鱼读书心得(写作示例)”,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今天我读了《金鱼和鲤鱼》这则寓言,感触很大。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富人家里养了两条鱼。一条是身材娇小,无忧无虑的金鱼,另一条则是体形粗壮、骄傲自大的鲤鱼。他们不但体形不同,生存环境也不同。金鱼在鱼缸里生存,而鲤鱼却在花园的大水池里生存。

有一天,这个富人的仆人收拾房间,把盛着金鱼的鱼缸放在了养着鲤鱼的水池边,金鱼和鲤鱼在水池边相遇了。鲤鱼说:哎呀呀!金鱼老弟,你怎么这么瘦呀,象个小瘦猴似的。是不是主人给你食料,你没胃口,只吃一点点呀?你看,我长的多粗壮,主人给我的食料我全吃了还不够呢!我曾经听到主人说:哎呀!鲤鱼真能吃,把我们家所有的食料都吃完了,得买食料去。这一定是在赞扬我吃的多!金鱼听了笑着说:鲤鱼老哥,主人是在抱怨你太能吃了!鲤鱼不信。金鱼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不再说话了。

有一天,夫人家里来了客人,这位客人非常爱吃鱼,富人不舍得钱去买,猛然想起自己家养了一条鲤鱼。便吩咐仆人把鲤鱼抓来做汤。可怜的鲤鱼临死前还不明白,为什么主人这么精心喂养它,最后还要吃掉它呢?

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要谦虚,当你不看清事实的真-相,却骄傲自大时,往往霍乱就来到你的身上

[优质读书心得] 哲理话题作文:《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优质读书心得] 哲理话题作文:《和时间赛跑》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暑假我读了珠格利特·彼得森·哈迪科丝的《和时间赛跑》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心中有个疑问,这个故事和时间赛跑有什么关系呢?当我看完后,明白了杰茜和她父母住在克林夫顿。村里突然发生白喉,村里的孩子命悬一线,母亲派杰茜到外界寻求帮助,她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终于寻找到了帮助。我终于明白了杰茜抓紧时间去救治村里的孩子,她觉得人命关天,如果浪费一丝时间别的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说和时间赛跑。就像红军要飞渡金沙江,夜以继日地行军,其目的就是争取时间,夺取胜利。可见时间是多么重要,这关系这祖国的生死存亡。

时间非常宝贵,要好好珍惜,不能白白浪费掉。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有的人用来浪费,有的人用来珍惜。时间像一个精灵,你听不到它,看不到它,摸不到它,而它还能从你身边溜走,逃过。时间是吝啬的,也是慷慨的。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我为爱因斯坦争分夺秒、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深深感动。我对王冤孜孜不倦利用点点滴滴勤学苦练的毅志由衷地敬佩。使我更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我们要做个能抓住时间并刻苦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不能在等待“明日”的蹉跎中,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优质读后感] 作文:200字的故事和读后感范本(写作示例)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优质读后感] 作文:200字的故事和读后感范本(写作示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皇帝的新装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有两个骗子来到王宫骗钱和布料,并对皇帝说自己织的衣服是全世界最好看最神奇的衣服,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最后,皇帝就被骗了。当他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路人不想变成愚蠢的人所以,也纷纷夸赞起来,最后一个单纯的孩子说的一句话揭穿了这场谎言。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孩子的虚荣心是单纯的,人长的越大,虚荣心就越强,所以,人必须要有一颗童心。另外,我也觉得故事中的国王做事情总是一根筋,很笨,所以,我以后,做事情会去思考才动手去做。

读后感精选: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读后感精选: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这篇课文讲的主人公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艰辛的的成才之路,他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女作家,她曾和他的几个姐妹一起被送到一家生后恶劣;教规严厉的寄宿学校读书。夏洛蒂当过家庭教师,也曾与艾米丽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西法语和古典文学。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一派”。《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我认为勃朗特姐妹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强不泻努力的顽强意志,从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历程中,我们可以不为生活的艰辛、不畏世俗环境的歧视等多个角度来谈读后的感受。同时,要尽量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来谈,将如何努力面对今后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使自己能真正获得教益。

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是谁,只要他敢于在逆境中不屈地奋斗,敢于向陈腐的偏见挑战,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点燃智慧的火花,他就一定能收获成功的辉煌!这个故事折射出勃朗特姐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的坚强意志,是使人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勃朗特姐妹用那钢铁的意志力,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有在于坚持。

【实用读书心得】 《逃避自由》读后感2000字(写作示例)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读书心得】 《逃避自由》读后感2000字(写作示例)》,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如果说《极权主义的起源》阿伦特论述了极权主义的哲学基础,《经济人的末日》德鲁克分析了其之所以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环境),那么《逃避自由》则讲述了其民众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人对于社会环境的反应?)。一种“孤独和无能为力感”,一种对于纳粹崛起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失望、倦怠与愤怒,这些心理或多或少地来自当时的各个阶级,而作者认为其中显著的也许是工人阶级的倦怠屈从,和下层中产的慕强拥护。

人们渴望赶紧从这种孤独中逃出,施虐-受虐冲动便是其中一种逃脱的手段和表现,一方面人们放弃自我(抹掉消极自由的边界)臣服于虚构的更高自我(受虐),甩掉这沉重的负担;另一方,又渴望成为更高权力的一部分,去统治更无权者(犹太人)(施虐)。起初,这是对政治经济的一种反应,之后便又反过来巩固加强了这极权的意识形态。

作者所谓基于”爱与劳动”的“自我实现”的药方过于乐观了吗?也许现在的我们可以这么讲,但这确是源于作者观点的理性方案,而不是一种天真。若某人相信人性的存在,相信人的价值,那我们就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人们有能力去扛起“自我”,去积极的实现自我。之所以言可能性,是在于它不是一种必然,不是唯物者口中所说的那样,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因为它不被非人的力量所决定(即使非人的力量可以作为环境产生影响)。哪怕我们到今天也无发准确捕捉到“自我”是什么,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该急于否定它。

那么又该肯定怎样的自我概念?自我不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中的自我,我想它应是一种更加流动、与外在互动的概念。就像是《禅与摩托维修的艺术》中所表达的主客二元的消融,但这并不代表所谓更高自我(上帝、自然、科学或者民族)就能喧宾夺主。我们取消掉主客的边界,不是为了承认自己的脆弱,而臣服于这些虚构的“统治者”;而是为了以自身为尺度和方法,一头扎在世界中去丈量并创造。

在论述社会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时,作者在书末也许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换句话说,社会环境以性格为媒介影响意识形态现象;另一方面,性格并非对社会环境的消极适应,而是或者以人性中固有的生物天性,或者以在历史进化过程中成为人性固有组成部分的因素为基础的动态适应。

这样一种期望,它确实是异常难得。人们最终会这样生活吗?也许不会,因为决定不考虑“必然”的说法,那就有可能不发生。因为它是一种“积极自由”,它在于人的探寻的好奇心,而不在于人对待世界的反应。而人们似乎难以维持长久的好奇心。对内的好奇是一种自我的反思,对外的好奇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两者的过程都令人疲惫、甚至沮丧,更会让你感到孤独——浮出水面透气的孤独。

另外,从政治经济角度出发,资本主义也在限制着人,限制着人们联结的其他可能。在劳动-消费的循环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可能性。它创造这样一个世界,在其中大多数人无法创造,自己只是这个世界被动的观察者。对于劳动的问题而言,这显然不是作者欣赏的自我实现的劳动,书中,作者表达了他的社会主义倾向:

实现这个目标的一般条件有哪些?必须用计划经济取代社会的不合理性及无计划性,计划经济代表着社会自身有计划的具体努力。社会必须像主宰自然那样理性地主宰社会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个新阶层名之为民主社会主义,但这个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一个为民众利益服务地合理经济制度。

当然,作者也清晰地意识到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一称呼下地内在矛盾:

很显然,确立民主政体实现条件地最大困难就在于计划经济与个人积极合作之间的矛盾。.....除非社会生命之流不停地自下达上,否则计划经济必将成为操纵人民的新形式。如何解决集中与分权的矛盾,这是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但这个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正如我们早已解决了技术问题,并几乎使我们完全主宰了自然。

对于如何解决,作者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案,但显然他的期待是乐观的。

而在这个所谓”历史的终结“之后的21世纪,哪怕再乐观的人,恐怕也会怀疑自己一丝。我们能找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外的另一条道路吗?或许有,甚至不止一条,但我们能积极地迈出那一步吗?太多的因素影响着这些可能性,并不是因为A所以B。需要更多的好奇心。

因此,在一个不那么狂热的”盛世“,人们也会乐于“逃避自由”,依然臣服于更高的权力(社会主流期望、民族和统治者、资本主义、消费、父权制),作者所言“机械趋同”的机制与“施虐-受虐“机制共同存在。若我粗浅地理解,如果《自由论》中以赛亚伯林更看重对“消极自由”(freefrom,免于...之自由)的捍卫,那么也许可以说弗洛姆看重积极自由(freeto...自由做某事)的作为自我实现的作用(两者当然是相互交织的)。而假实践积极自由,孤立的人自走向联合,可问题在于是否有一种新的(或曰改善的)联合形式——不管是在政治或经济层面——让所有人得以自我实现。我想这也应是人们对于”平等“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