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教学设计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8-24

教学设计观后感9篇。

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写好一份精美的教案。真正的教案是写给自己的、是自己做好教学工作的案头必备材料,写出一篇优秀的教案是一个难题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教学设计观后感”的文章,我们会随时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1

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正实行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还有“建构主动有效课堂”等内容。原有的学前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们纷纷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来建立新的教育体系。我认为这也是目前所有幼儿园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首先,既然是活动设计,自然就包含了教学计划文本。但如果你只认为教案的设计是错误的,那就太牵强了。除了教案的文本,还具体包括了目标制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与目标相契合,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过程设计(关于活动过程设计的主旨与切入,关于活动过程设计的要点与架构,教案文本的呈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分析)、活动组织、活动反思等内容,本文就此相关问题展开了阐述和说明。

就目标的制定来说,我会适时的进行些许调整,是的目标对于本班幼儿来说更容易达成。但也存在着目标表述过于宽泛、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的陈述混乱等问题。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活动设计的实践经验还远远不够,我只能尝是一些现成的教学计划。

但是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我经常会有低效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但是我相信看到我会减少,这些问题真的很有用。因为我们的设计都是预设的,可是毕竟幼儿的表现往往与预设的不同,对于幼儿突如其来的话语有时会有心无力,这是影响一节活动的进程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希望我会慢慢学会教学机智的运用,那上课时就会显得课程环节清晰,得心应手。

也有活动的反映。其实,活动的反映是非常重要的。把教学中的简单思维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远比把教学放在心上想要有价值得多。但我们不能只处理完成问题,而要查阅资料、收集材料、整理。通过反思,既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又能及时关注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细节的处理。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反思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会加深自己的思考和记忆,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也会是你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路上最宝贵的财富。由于缺乏经验,对活动的评价还有待于今后的学习。

总之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学***方还有许许多多,不要以为一节课是简简单单的阐述,而是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细节,有早一日将来的我会好好掌握集体活动的教学设计,还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还是药好好吸取别人的优势、多多反思自己的弱点的。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题

1最近我们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读书氛围班级图书角里已经有近百本书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说说你平时读书会做些什么

看完一篇文章和一本书,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感受。谁来告诉我们最近的阅读感受

3指名说

4把你们所想的写下来组合成一篇有内涵的文章这就是“读后感”

二、明确什么是读后感

1、出示幻灯片(什么是读后感)

阅读后是阅读笔记的一种形式。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之后,写下一种特定的感觉和灵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怎样写好读后感呢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方法

三、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一)读懂文章找准感点

一。一般来说,看完一篇文章后,有些方面会触发你的感情(中心思想的主人公的经历和情节)

2、这些打动你吸引你的地方就是能触发你感受的感点(板书感点)

3、老师这有一个故事出示《小马过河》生自由读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4、指名说

5个。一篇文章的感觉当然不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很多信息

出示幻灯片(一)找出原文中众多的信息

我觉得这个故事从小马的角度带给我三种感觉:

一。2。小马一味地听两种相反的意见,不知所措地再问妈妈,这说明小马不鲁莽,善于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3、小马后来接受妈妈的教导综合分析了牛大伯和小松鼠的话后明白了道

1 理大胆地“试一试”才知道水不深与不浅说明实践出真知

6、 7、所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这就叫:(板书:找准感点)

出示幻灯片(二)选择信息中最深的感点

假定我们选择的感点是:————实践出真知

(二)联系实际写出感受

1、我们怎样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呢(板书:联系实际)什么是实际2出示幻灯片(写“感”时须密切联系实际可以是自身的实际也可是周围事物的情况历史名人的例子可列举具体事例)

我们以小马过河为例出示幻灯片

联想与感点有关的材料(讲道理、摆事实)

一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中毒,而是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的甜味

2、 3、为了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我们最好还要怎样?(加入名言警句)

(1)、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2)、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三)处理“读”“感”的关系连缀成文

1、读后感读后感我们把感受理清了我们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指名说

2、出示幻灯片(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1“感”是文章的重点对原文可以简要概括引发“感点”的重点内容可稍具体但千万不可大段照抄否则就本末倒置冲淡了“感”更不可写成“读后抄”

2、引用原文重点语句需用上“”

(四)考虑文章的结尾:

根据“实践出真知”的感点上述材料便作为证明材料结尾可作类似如下文字:

:实践出真知

四、全文指导出示幻灯片

读《小马过河》有感

(引)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议)小塞涅卡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可见实践的重要性(道理论证)(事实论证)(议)(联)

实践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有时候实践是要经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能达到目的的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道理论证)(联)

相反,有些人不愿意实践,不敢看到别人实践成功,但他们贪婪或阻挠。这样的人只能过平庸的生活(反面例子)

:实践出真知(结)

板书引、议、联、结

五、总结出示写作思路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针对所引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感受

联——针对你受到的启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回到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六、课堂练习:读《》有感

(一)找出原文中众多的信息

1、 2、

(二)选择信息中最深的感点

假定我们择定的感点是:————

那么 (三)联想与感点有关的材料(讲道理、摆事实)

1、 2、

3、 4、

(四)考虑文章的结尾:

根据“”的感点上述材料便作为佐证材料结尾可作类似如下文字:

2、学生当堂填**汇报交流

七、布置作业

1、可以给文章起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呢

参考主题如下(主题必须包含文本标题或文本字符)

1、读《》有感

2、如(正标题)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副标题)

3、由引发的沉思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3

课名读后感的写作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课时

2课时单位北京市大成学校作者霍玉安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读完一篇文章,我有了一些想法。写出来是读了之后的感觉。阅读后的感觉是议种议**。首先学习议**写作是学生的一种入门文体。如果学生在阅读后写下一个好的感觉,那就更容易再次学习。读后感一般分读和感两部分,先说读了什么,后说有什么感想,感想由读的内容引发,写作时,写读的内容为感服务,这是一般的思路。读比较好写,感比较复杂。

阅读文章的内容不同,不同的人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有不同的感受。谈感想要有理有据,要思路清晰。这样,如果你不会写,你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如果你熟悉它,你会很方便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学*****,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校的学生,基本上还不会写议**,不知道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理也没说服力,感想也不深刻。为此,我们首先设计了一套供学生阅读后学习的写作模式,循照猫和画老虎,先学习基本的写作方法,然后灵活运用。学会写读后感后,再学***议**就容易了。

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后感觉的基本结构,并教会学生写作阅读后感觉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后的结构和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书后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后感觉的基本结构,学习阅读后感觉。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所读材料说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说说什么是读后感,然后说说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再用一篇读后感的写作实例,让学生感受读后感的写法,再留作业让学生写读后感。在批阅学生***础上,纠正学生的***中问题,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写成比较规范读后感。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案,多**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我们读书后常常要写读后感,它也是考试常考的一种议**体。今天我们学***感的基本结构。 聆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课程内容,做好备课准备

二、知识导引

怎样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写作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如果遵循以下方法,首先掌握它的基本结构,很容易编写。

一般写法:

叙:(概述读了什么,并选好叙述的角度)

评:(说明有什么感想,即论点。可某一点谈,当然最好是从文章的中心角度谈)

析:(分析论述为什么有这种感想)

议:(论证为什么这种说法正确)

联:(实际并对比分析。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一个话题,也可以是自己的现实。把实际和读的内容做比较。相同就类比,不同就对比)

结:(照应开头,总结论点,说明写作目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聆听,思考,做笔记。

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阅读后的常用写作方式,为阅读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体悟写法

一。根据以下材料,选择自己的角度,拟定自己的主题,写一篇不亚于阅读感受的博文。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孙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当时,有人开着马车跟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

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史蒂芬孙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火车每小时可达200公里,试验性火车的速度更为惊人。

2.审题立意

可从史蒂芬孙的角度:失败是成功之母或做事要有信心。

从火车的角度看:新事物会战胜旧事物。

可从马车角度:骄傲使人落后

3. 学***感的写法。

一、叙:开头叙述材料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孙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当时,有人开着马车跟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

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史蒂芬孙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火车每小时可达200公里,试验性火车的速度更为惊人。

一。从斯蒂芬森的观点来看:失败是成功之母。

(1)从史蒂芬孙的角度从手,表现失败是成功这母的主题筛选信息。

(2) 重新组合信息并用自己流利的语言表达。

斯蒂芬森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他一开始没能和马车竞争,但他没有灰心,继续改进机车。后来,他提高的列车速度远远超过了车厢的速度。

2。从火车的角度看:新事物会战胜旧事物。

(1) 从蒸汽机车的角度,展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主题选择信息

(2) 重新组合信息并用自己流利的语言表达。

示例: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丑陋笨重的机车开始和马车比赛时失败,但这一新生事物有马车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年后,火车飞速前进,远远地把马车甩在后面。

3.从马车角度骄傲使人落后叙述。

(1)从马车的角度从手,表现骄傲使人落后的主题筛选信息

(2) 重新组合信息并用自己流利的语言表达。

美丽的车厢和斯蒂芬森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骄傲地在前面赛跑,但100年后,车厢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火车的速度。

4.从史蒂芬孙的角度,信心是胜利的保障叙述。

(1)从史蒂芬孙的角度从手,表现信心是胜利的保障的主题筛选信息。

(2) 重新组合信息并用自己流利的语言表达。

示例: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丑陋笨重,和马车赛跑而失败,但史蒂芬孙坚信火车有马车无法媲美的前途,结果100年后,速度远远地把马车甩在后面。

小结:开篇概引材料,说明读了什么。抓住所供材料的重点有目的地概述材料。

二、评:你对这读过的文章的评价,也就是感,是你读文章的感想,可以说是全文要谈论的中心,也是你文章的观点。

示例:读后我很有感想:史蒂芬孙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奋起,最后取得成功,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析: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叙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分析你为什么持这种观点(为什么有这种感想)。

示例:史蒂芬孙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失败后没有灰心。假如他因第一次比赛而灰心丧气,不去找毛病,不去想办法改进,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坐在马车上穿州过府,不知火车为何物呢!

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会有以后的成功呢!

四、论:对自己的感点,即论点再用一些论据做进一步的论证,使观点更加让人信服。

示例:但是有的人一讲到失败,便唯恐避之不及,总想自己不论干什么,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挫折。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多是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了665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666;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共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8000个办法行不通。

由此可见,不怕失败,才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你明天的成功呢!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4

今年寒假里我们全体教师统一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里边的许多章节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基础,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照抄照搬或者只是应付检查,那我们的课堂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青州云门书院的校训是“养正求真”,即养正气求真理,这是做教育的追求。我想,我们的教学设计何尝不需要“养正求真”呢?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从理论到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指导,为我们点亮了明灯。

基于标准让教学“回家”

本书第三章《明确目标》提到了“标准制定”和“解析标准”等问题。我想,我们的教学在“标准制定”这方面不需要太费脑筋,因为我们有《课程标准》,只要我们的课堂严格按照标准来设计就不会有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存在了。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就要思考“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的问题。

拿我们的语文课来说,我们有阶段性的目标——每个年段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达成什么样的标准,在《课标》上写得很清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贯彻和执行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好好研读标准,严格执行标准。

有的人可能认为“解析标准”是有一定难度的。事实上,标准的解释很容易产生偏差,要么提高要求,要么降低要求。显然不可能达到目标的要求。

同样,我们一定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拔高要求,把目标制定的过高,的确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往往是以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代价的。

还是拿语文来讲,要想把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在“解析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看明白单元导语,融会贯通课后题要求和梳理好交流平台中的知识点,把握好这些,对于我们“解析标准”是大有帮助的,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回家”。

“好的教学设计是改出来的”

本书第十一章《设计过程》中谈到“修订已有设计”和“调整”等内容。我们语文习作教学有句俗话叫做“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其实,好的教学设计也在不断改进。

我们的教学设计基于标准设计,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充分考虑-即学习情况。

只有充分研究学生,把握好学情,进行了行为研究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能被“理解”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反思”和“复备”等环节。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本册的核心教学内容,还要兼顾以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学到位,把能力练到家,循序渐进,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尽量不要产生严重的错位或空缺。比如,三年级的学生不能默读,只能大声朗读,这不符合相应的要求,需要补课。如书中“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困境”提到的问题和现象一样,我们的教学设计只有基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才真正被“理解”,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实际的学情对教学设计的调整、修改。

眼中要有“森林”

本书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宏观设计》,有 “围绕表现性任务制定课程框架”“从任务到量规”等内容。本章从宏观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要建房子,你需要设计一个框架,你需要有一个计划来做一件事。同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我们平时在做教学设计时容易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这个错误青年教师更突出——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往往是“这个资源很好,我可以拿来做导语”“这样表达很新颖,我可以用作环节过渡”……这就是“点”上的关注,而非“面”上的关照。

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有“架构”意识。有了这个大框架,我们可以加一点砖瓦,这样教学设计大楼既坚固又美观。如,我们的古诗教学,第一步从题目和作者入手,第二步把古诗读正确,读出停顿,第三步理解意思,体会情感,第四步补充资料,拓展延伸,我们的脑海中有了这样的整体架构,才能让教学设计条理有层次,不至于犯“丢了西瓜保芝麻”的错误。

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的地方,如“逆向设计”、“设计学习”等,这些都给我们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设计启示。

本书最后一章写道 “行动胜于空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设计也要“养正求真”,那就行动起来吧。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5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

信息获取,处理,管理,表示和交换的基本能力;评价信息和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的能力;能够表达思想,想法,合作并顺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遵守道德、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使课堂教学具有发展性生成,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首先,课程(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

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第二,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如何?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

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比例是多少?还有哪些内容不在教材中,需要补充给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这些内容的程度。

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

另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

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有什么影响?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何种教学策略。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的多么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言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应遵循的第一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在这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与实践原则是分不开的。

要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必须努力。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是在老师不断的切屏和掌控之中,课堂上学生自主的时间都很有限,如何主动地去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一是师生平等,不以胁迫的方式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以吸引学生学习。是使上,它是为了让学生快乐地、自主地接受学习。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6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看完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字会让我们兴奋不已,灵感来自中国,教育,甚至终生难忘,写下这些感受、感受,就是看完之后的感觉。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写一篇好的阅读文章。

二、师生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也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随机板书:

读书后,顾名思义,是指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觉。在阅读后的作文教学中,阅读是前题,情感是写作的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岀自己的真情,接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 选择你感觉最深刻的东西来写,是阅读后写得好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单介绍书名,大致感受。

中间:谈感情,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比较,谈感情。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捉升主题捉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4. 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一册七单元安排了阅读后作文教学。学生在阅读作文后,第一次会遇到写作上的新问题:难写,甚至写不出来。因为小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写叙述,所以学生一般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顺序写出来。

而写读后感作文却冇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它可以写出对文本中一个词的理解,对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的理解和感知,当然也可以写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整体感觉或观点。在写读后感屮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可见,阅读后的作文具有议**的成分。因此,在阅读后作文教学中,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

三、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

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x》有感”或“《***x》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拿握读后感的基木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一议一联一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屮心。

议——就自己“感”的屮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口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论-结尾概述了中心,总结了全文,并得岀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四、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1)叙述原文过多,无感、少感;

(2)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

(4)蜻蜒点水,面面俱到。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屮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自己的行动,否则写作毫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未想z点,写人未写z材

好的开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使人一见钟情。

好的结句:结尾如撞钟,清音有余。

事真实生动:有说服力,有味道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來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口改中來。”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是不同的。只有在没有差异的情况下,他们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作文。

5、 课后写作文,自己修改,补充和改进。

六、佳作欣赏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看完z后,感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措辞,会让我们激动、振奋、受教育,甚至终生难忘。写下这些感受和感受,就是阅读后的感受。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写一篇好的阅读文章。

二、师生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口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随机板书:

读书后,顾名思义,是指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觉。在阅读后的作文教学中,阅读是前题,情感是写作的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接受中国的教育和启示。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 选择你感觉最深刻的东西来写,是阅读后写得好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单介绍书名,大致感受。

屮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屮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捉升主题捉岀自己努力的方向。

4. 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一册七单元安排了阅读后作文教学。学生在阅读作文后,第一次会遇到写作上的新问题:难写,甚至写不出来。因为小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写叙述,所以学生一般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顺序写出来。

而写读后感作文却冇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写课文屮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木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屮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可见,阅读后的作文具有议**的成分。因此,在阅读后作文教学中,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

三、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

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x》有感”或“《***x》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拿握读后感的基木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一议一联一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屮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岀号召。

四、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1)叙述原文过多,无感、少感;

(2)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

(4)蜻蜒点水,而而俱到。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口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未想之点,写人未写之材

好的开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使人一见钟情。

好的结句:结尾如撞钟,清咅有余。

事真实生动:冇说服力,冇味道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来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自改屮来。”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都不同,有差别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5、 课后写作文,自己修改,补充和改进。

六、佳作欣赏

读《美女与野兽》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童话书,是苏格兰着名作家安德鲁朗的作品,名字叫《美女与野兽》。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贝儿的美丽女孩,在城堡里和一位被变成野兽的王子建立了深厚的爱情,在代表野兽生命的玫瑰最后一片屁瓣即将凋零的吋候,贝儿对野兽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使野兽变回了王子。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的寓意是只耍人与人z间互相信任、相亲相爱,就能创造出和谐的世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与女主人公贝儿相差很远。

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支崭新漂亮而且多功能的圆珠笔,我很喜爱它,拿它当宝贝。下课时我岀去玩,上课的吋候我的笔就不见了。我很着急,把嫌疑犯的目标转到了我同桌的身上。

首先,她离我最近,而且卜课没出去,还有我把笔拿到学校时,她对这支笔非常喜欢,好几次都向我借笔用。所以,我生气的对她说: “你这个小偷,快把我的笔还冋来!

”同桌奇怪的瞅着我,说:“什么笔?我没偷啊。

”我更加愤怒了,索性一扭头不理她,还准备下课告诉老师。老师听了之后, 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说:“同学们,今天上午我们班于好同学的笔不见了,我希望偷笔的那个同学尽快还给她,耍做一个诚实的孩了。

你偷东西老师不怪你,但是如果你知错不改的话,老师就不客气了。”果然,下课后,我前桌的那个男生怯怯的把笔还给了我,还向我道歉。我立刻意识到我误会了我的同桌,脸上火辣辣的,不知说什么才好。

通过读《美女与野兽》这个童话故事,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没冇猜疑,没有欺骗,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才能创造出一个诚信世界。

愤恨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冇感

前儿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读完后,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建于1709年,冇“万园之园”的称号,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然而,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却在1860年10月6日那天,被贪婪的英法联军洗劫一空。

可恨的是,他们述放火烧了圆明园!

我伤痛啊!当时的屮国是那样落后,以至其他国家欺负我们。落后了,就要挨打!可是,面对这些口j恨的侵略者,那时不堪一击的中国人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睡狮已醒!无数中华了女经过无数次艰苦的斗争,终于埋葬了灰暗的丿力史,迎来了崭新而美好的新屮国。

例如:1949年10刀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2003 年10月15 h,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08年8月8日,北京顺利举办奥运会; 2010年5月1 fi,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许许多多的国家向我们的中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我们的祖国——中国,已经成为了一颗在世界的东方闪闪发亮的宝石。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7

阅读严育洪老师的《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这本书,如同与一位大师对话。他讲得很详细,有详细的案例,精辟的点评和可操作的指导让我每次打开,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下几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观点——学会舍弃。

乍一看,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仔细读来,却是颇有道理。

正如严老师所说,课堂时间是一个常数,教学内容不应贪心。“冗繁削尽留清瘦”,我们需要这富有美感的“清瘦”。曾经在课间和同组的老师说起,反复讲的题目怎么学生总还是要错,同组老师的看法和严老师不谋而合。

如果在课堂上总想盲目的追求教的多、教的全、教的广,一节课上下来给学生的感觉好像处处是重点,学生反而抓不到一堂的重点,脑中也就越发模糊了。看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学会舍弃。

但我认为,所谓的放弃,应该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而不是因循守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抓住全班的重点和难点。正如严老师在书中所言:

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入点,然后理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我相信,这样的放弃不仅会让我们无怨无悔,也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扎实。

第二个观点——“生成”的是机智

精彩的“生成” 是不是不用预设,突如其来的?在备课中,除了备课,如何备课?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小于、等于还是大于?

这一直是我心中的难题与困惑,最近读了严老师《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后,有很多的启发。

文中这样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结果必是旁逸斜出的,丰富多彩,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远比预定的计划生动、活泼、丰富得多。面对这些丰富的动态生产性资源,教师应本着“语文课姓语”的准则,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的确,生成需要预设,我在备课时,也的确进行了预设。反思自己的课堂,在教学时,我总是希望学生能根据我的预设走下去,“预设”等于“生成”当然是最完美的。但往往完美的事情是不容易发生的,所以总是有孩子在课堂上偏离预设或超出预设,那老师该怎么办呢?

每次备课前我也曾这样问过自己,当时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不到课堂上该怎样解决,无奈之下就“顺其自然”吧,现在我想我会回答了:那就是教师应本着“语文课姓语”的准则,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引领预设,在生成中引导学生,在引导中感悟,更重要的好是教师不是要备教材,而是要备‘好’教材;不是要备学生,而是要备‘好’学生。

第三个观点——情感,让我们走得更近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们最真实的诠释,如何让科学的教学过程渗透人文艺术的色彩。无独有偶,昨晚在**央视青歌赛的时候,听到了余秋雨老师给选手们参加情景表达的点评,他说:能把事件讲述清楚明白很好,但是要说精彩还得有人文的内涵,还得让人感觉出人性的美丽。

我们的教学不也是这样的过程吗?今天的教师不仅要把知识讲清楚,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人文氛围。

而“情感”作为连接科学和艺术的支点,是我们教学中的风向标。它可以让我们和学生走得更近,它可以唤起师生间的心语,它也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正像严老师所说“教师要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知识冷落处加温或聚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之中,情感高涨地学习。”我想用心架构这座情感的桥梁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学***与乐,一起感受生命的挫折,一起品尝人生的芳华!

反思我们的教学,尽管每天都在重复着教,却依然有许多疑问成为教学中的困扰,《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从六大布局,两个不同的走向,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读着一段段精彩别致的案例,真是觉得与它相见恨晚啊。在粗糙的阅览室里,一股温暖而睿智的气息扑面而来,像一阵春风。它受到一种教育智慧的启发,被一种教育责任唤醒:

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我们需要提高教育学的经验,继续阅读,继续学习!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8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读完一篇文章,我有了一些想法。写出来是读了之后的感觉。阅读后的感觉是议种议**。首先学习议**写作是学生的一种入门文体。如果学生在阅读后写下一个好的感觉,那就更容易再次学习。学生学*****,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校的学生,基本上还不会写议**,不知道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理也没说服力,感想也不深刻。读后感一般分读和感两部分,先说读了什么,后说有什么感想,感想由读的内容引发,写作时,写读的内容为感服务,这是一般的思路。

“读”比较好写,“感”比较复杂。阅读文章的内容不同,不同的人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有不同的感受。谈感想要有理有据,要思路清晰。

这样,如果你不会写,你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如果你熟悉它,你会很方便的。

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后感觉的基本结构,并教会学生写作阅读后感觉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后的结构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后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后感觉的基本结构,学习阅读后感觉。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所读材料说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说说什么是读后感,然后说说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再用一篇读后感的写作实例,让学生感受读后感的写法,再留作业让学生写读后感。在批阅学生***础上,纠正学生的***中问题,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写成比较规范读后感。

5、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学习计划、多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导引:怎样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写作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如果遵循以下方法,首先掌握它的基本结构,很容易编写。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叙:概述读了什么,并选好叙述的角度

评:说明有什么感想,即论点。可某一点谈,当然最好是从文章的中心角度谈

析:分析论述为什么有这种感想

议:论证为什么这种说法正确

联:联系实际并对比分析。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一个话题,也可以是自己的现实。把实际和读的内容做比较。相同就类比,不同就对比

结:(照应开头,总结论点,说明写作目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聆听,思考,做笔记。

二、体悟写法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自己的角度,拟定自己的主题,写一篇不亚于阅读感受的博文。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孙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当时,有人开着马车跟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

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史蒂芬孙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当火车加速前进时,车厢仍在以原来的速度转动车轮。高速列车时速可达200公里,试验列车的速度更是惊人。

审题立意

可从史蒂芬孙的角度:“失败是成功之母”或“做事要有信心”。

从火车的角度看:新事物会战胜旧事物。

可从马车角度:骄傲使人落后

学***感的写法。

(一)叙:开头叙述材料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孙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当时,有人开着马车跟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前面。

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史蒂芬孙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当火车加速前进时,车厢仍在以原来的速度转动车轮。高速列车时速可达200公里,试验列车的速度更是惊人。

1.从史蒂芬孙的角度:“失败是成功之母”叙述。

斯蒂芬森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他一开始没能和马车竞争,但他没有灰心,继续改进机车。后来,他提高的列车速度远远超过了车厢的速度。

2.从火车角度:“新生事物必将战胜旧的事物” 叙述。

示例: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丑陋笨重的机车开始和马车比赛时失败,但这一新生事物有马车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年后,火车飞速前进,远远地把马车甩在后面。

3.从马车角度:“骄傲使人落后”叙述。

美丽的车厢和斯蒂芬森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骄傲地在前面赛跑,但100年后,车厢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火车的速度。

4.从史蒂芬孙的角度,“信心是胜利的保障” 叙述。

示例: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丑陋笨重,和马车赛跑而失败,但史蒂芬孙坚信火车有马车无法媲美的前途,结果100年后,速度远远地把马车甩在后面。

小结:开篇概引材料,说明读了什么。抓住所供材料的重点有目的地概述材料。

(二)评:你对这读过的文章的评价,也就是“感”,是你读文章的感想,可以说是全文要谈论的中心,也是你文章的观点。

例:读完后,我有一种深刻的感觉:孙耀威不怕失败,他在失败中奋起,最后成功了。他不禁想到中国有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析: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叙”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分析你为什么持这种观点(为什么有这种感想)。

斯蒂芬森成功是因为他失败后没有失去信心。假如他因第一次比赛而灰心丧气,不去找毛病,不去想办法改进,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坐在马车上穿州过府,不知火车为何物呢!

没有第一次失败,我们将来怎么能成功!

(4) 论:对自己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论证,即用一些论据进行论证,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示例:但是有的人一讲到“失败”,便唯恐避之不及,总想自己不论干什么,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挫折。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多是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了665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666;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共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8000个办法行不通。

”由此可见,不怕失败,才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你明天的成功呢!

(五)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叙”部,使“联”与“叙”“藕”断而“丝”连。

示例:我们在学***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悲观,要正确对待失败,在失败中奋起。像史蒂芬孙一样,不灰心,不气馁,找原因,想办法,才能从失败走向成功,把“漂亮的马车”远远地抛在后面。

(六)结:总结论点,照应开头,提出办法。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示例:所以我们学***芬孙精神,不怕失败,要在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教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写作实践:如何使用论据说理写好读后感。

学生习作:(见配套资料)

不能“玩物丧志”

读《伶官传序》有感

晋王在临死之前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燕、契丹都背叛了他,这是他的遗恨。庄宗把箭收藏于宗庙,以后他每次出兵打仗,都去庙中请来这三支箭,而且每次都大胜而归。但是庄宗却因为宠爱伶人而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明确:叙述的重点不突出,不能很好地支持感想。)

我读后很有体会:祸患常常在微小的事件中积累而来。

假如没有伶人作乱,后唐这个国家可能还会继续强大;假如没有伶人作乱,庄宗也不会落得“泣下沾襟”的下场;假如没有伶人作乱,更不会有庄宗的国破家亡。正是因为伶人作乱,才造成了庄宗的“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下场。由此可见,“玩物”是非常可怕的。

(明确:分析的角度不好,不能很好支持“玩物是非常可怕的”论点。)

从古至今也有很多玩物丧志的例子。很多原本有着大好发展前景的人,却因为沉溺于玩乐而失去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古时有一个孩童,做诗很了得,父亲就把他带到各个地方去卖艺,因为年龄小而又能做出很好的诗,大人们总是夸他聪明。小孩终于被夸得飘飘然,以为自己有了傲人的资本,开始不再勤奋,好吃懒做,最终难成大器。(明确:

论据不能把持论点。)

如今有些孩子沉溺于电脑游戏中,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以前有一个报道说一个天津的男孩由于玩网络游戏上瘾,以为自己是在游戏世界里,写下了长达万字的游戏总结及遗书,最终从22层楼跳下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他会飞行。

结果酿成了悲剧。而那个孩子只有11岁。11岁写出数万字的文章,可见这个孩子多有天赋,而他却因为电脑游戏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教师点评:能联系当今青少年沉溺电脑游戏的事,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和原材料也有可比性。不足是没能和材料比较分析,叙述较罗嗦。)

玩物丧志,害人害己。只因为贪图享乐,连自己的前途都不顾,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做法。身为高三的学生,我们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不要浪费时间,不能只顾眼前的小打小闹小玩小乐而荒废学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教师点评:总结了论点,照应了开头,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明了写作的目的)

四、评改学生习作。

按叙、评、析、论、联、结的步骤逐步评改习作。

1.评改题目:说明正确的拟标题的要求。 最好是自己文章的观点;也可是文章的论题;

(1)明确拟题方法。(2)评改自己***目。(3)体会正确的标题特点。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给文章拟标题。

2.评改开头“叙”

(1)给出开头正确的要求:概述材料(不照抄);选好角度;突出重点。

(2)评改***头

晋王在临死之前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燕、契丹都背叛了他,这是他的遗恨。庄宗把箭收藏于宗庙,以后他每次出兵打仗,都去庙中请来这三支箭,而且每次都大胜而归。但是庄宗却因为宠爱伶人而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9

观后感用《flash制作渐变动画》这节课的优点是教师讲解的详细,课程引导的非常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好地发挥,还有就是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指导和互相解答做得很好,不足时老师刚开始用的是**的形状渐变,效果不太好,应该图形的行动渐变应该更好些,还有教师讲的太多了,应该发挥兵教兵的形式就更好了。

《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阜新市第十八中学彭勇

一、教材依据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计与制作》,活动1“创建个人**”以及活动2中的关于部分frontpage2000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的课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征。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课题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现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中,但形象思维仍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而本节课中涉及到的html语言有其枯燥难懂的一面,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双眼、双手以及思考来发现新知识,从而减轻他们对新知识的畏惧、降低理解的难度。

.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积极、好奇、求知欲强,视野开阔,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熟练地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而且他们对互联网和网页都很感兴趣。因此,在本课题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心理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导论,并将有趣的网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且是第二单元《**设计与制作》的第一节课,教师将这节课的重心放在了“启下”上,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为顺利开展以后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html语言,二是学习frontpage 2000的窗口构图。教师设计的重点并不是让学生充分理解html语言的结构,而是通过html语言能够有效地引出制作网页的软件frontpage2000,继而使学生能顺其自然产生使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的兴趣。

教学内容的整合:课本上将初识html语言和frontpage2000的窗口组成分在了两个活动中,考虑到信息技术课一星期一个班只有一节课,如果第一节课只讲html语言,不涉及制作网页的软件frontpage2000,会令学生感到枯燥,同时这种枯燥感很可能会维持一个星期直到下节课,这样学生对制作网页的兴趣就远不如将两个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高,也不利于今后的教学活动开展。所以教师将本节课的重心放在让学生理解html语言与frontpage2000之间的联系上。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页与**的有关知识;

(2)了解html标识性语言的功能及结构;

(3)认识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

(4)了解常用的制作网页的软件;

(5) 了解**规划定位的重要性,掌握**规划流程;

(6) 了解**设计软件frontpage2000的窗口组成;

(7) 学会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收集**相关信息,绘制**结构图。

【过程与方法】

(1) 兴趣导入新课程内容,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 及时引导学生产生新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比较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在学习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后,会对信息技术课程保持新鲜感和兴趣;

(3) 学生在不断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知识,更多的是从经验中获得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点:1。了解网页内容的基本要素和网页布局的特点;

2、了解html标识性语言的功能及结构;

三。学习启动frontpage 2000,了解**设计软件frontpage 2000的窗口组成,了解各各组件的功能;

四。建立**主题,规划**结构图,创建新站点的基本方法。

难点:1、理解html标识性语言的结构及应用html语言编写简单网页;

2、**如何定位;

3、如何收集**的相关信息;

4、在导航视图模式下建立**结构。

五、教学准备

①搜集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的相关信息;

② 打开多**电脑教室的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确保电脑教室的广播系统正常工作;

③共享班级文件夹;

④示例的班级**及网页。

六、教学模式选择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介绍:向学生展示一组优秀的**和网页,激发学生创造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学生在**,欣赏**时,受到激励产生想制作一个网页的冲动。在师生欣赏网页作品时复习回顾已学并已淡忘的基础知识。问题:

网页的构成元素及布局?教师分析案例,与学生一起复习课文插入知识,**插入与设置知识,动画插入与设置知识,以及**相关操作知识。让学生在案例中回顾基础,激发灵感。

并引入本节主题,自己动手制作网页。

2.展示模板:

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要完成的网页。要求学生模拟制作网页模板,并能自行制作新的网页模板。

3.本节任务:

1)网页与**有什么区别?

2)一个网页由哪些元素组成?分析网页的组件-标题**、标题栏、水平线、滚动标题**、文本和背景等。

3)用photoshop 处理素材,达到给出网页中**标题,并设计出突出自己主题的**标题。

扩展:使用photoshop软件、绘图软件或flash软件设计您自己的网页**。

4) 要求学生模拟制作网页模板,并能根据自己建立的主题制作网页模板。

学生自主完成模板仿制,并自主**设计一个复合自己设计主题的网页模板。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教师可以随时巡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注意收集常见问题,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尤其关注一下学困生。

5) 团队选择最佳模板,*完成模板,并根据模板设计网页。

4.评价展示:

工作完成后,将提交给教师机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中最好的作品交给师生展示、欣赏和评价,挖掘工作的优势,并指出改进之处。培养每个人的审美能力,挖掘每个人的创新能力。

5.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复习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化网络道德意识,重视版权。

八、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为指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的教与学策略和新模式,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以前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课堂中总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现在我尝试着做一些改进,在本课题中围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设计理念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积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实践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比如:由于我的观察不全面,忽略了个别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到他的整个学习效果;课堂学习气氛热烈但不够和谐。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一个问题:我只注重学生整体主体性的体现,而忽略了个体性。经过思考,我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多增加个体展示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动态,多帮助他们。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重点是掌握在网页中插入文字和**的方法;难点在于插入**规划网页的结构。

备课时,发现教材以一个标题,一张**以及一篇文章的简单结构示例,如果完全依照教材进行授课,势必无法突破难点。于是设计了一个将学生前期制作的环保报刊,利用frontpage软件制成网页的环节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取学生环保报刊中具典型结构的五份。

制作出引导学生分析结构,规划框架的演示片备用。

课堂以自主**的模式展开,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掌握了在word中插入**、**等方法,在frontpage中他们很顺利地完成了教材呈现的目标。基本掌握了单张网页的制作方法。

接下来就是突破难点的训练。面对演示片呈现出的任务及教材相关提示。此时,问题集中到如何插入一个布局**来实现规划好的结构。

而教材上完全没有提示学生**frontpage “**”与word “**” 功能的异同。少数同学开始试着插入适合自己网页结构的框架**,而大部分的同学则完全没有考虑结构问题,做起直接的搬移,将frontpage当成word来用。直到出现无法将**,文字放置到设想位置时,才意识到教材中“frontpage通常用**来安排网页中各种内容(文章、图形等)的版面位置。

”这问话的含义是否明确。急着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便让哪些意识到要先插入适当结构框架表的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想法。

并及时出示与学生思维一致的演示片,将**frontpage “**”功能的提示呈现给他们。同时利用极域教室的功能,向全体同学展示同伴的**结果,让学生不同的思绪方式及智慧产生碰撞,相互启示,顺利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