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04-24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4篇。

真心推荐这篇关于《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的精品文章值得一读。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在影视作品里同样能学到,看完后我们经常会有脑中灵感涌现的时候。观后感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收获,写观后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写作品名观后感要注意什么呢?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篇1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的精选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忙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公会名字大全霸气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在我二年级上品德课的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可是这个电影还是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都不能少》主要讲了在农村有一个希望小学,因为校长有事所以找了一个13岁的老师,叫魏敏芝。校长对老师说:“不能少一个学生,如果我回来看见一个学生都没少的话,就给你100块钱。”校长说完就出去了。

第二天,教育局有些人到希望小学那里,要找一个跑步快的人去比赛。因为老师特别想得到钱,就不让学生出去。

结果睡完觉发现少了一个学生,就是张学生。老师去打听了一下,都说这学生的妈妈生病了,张学生去城里打工赚钱了。

学生为了帮老师为了找到张学生,凑够车费,就去帮老师搬砖,赚钱。赚到了钱老师拿出一部分买了两瓶可乐,一人喝一口,喝完了老师就去城里找张学生。

到了城里老师怎么也找不到张学生,就写寻人启事。但是老师没有钱,没有笔,老师就去买了一瓶墨水和几张宣纸。老师到火车站里去写寻人启事,写着写着墨水不够了,她就找了一个洗手池,在墨水盒里面倒上水,又接着写寻人启事。结果被旁边的一个人看见了,就说这样写的都看不清,寻人启事也没有用,你得去广播站广播。可是魏老师也找不到广播站,魏老师就在大街上过夜了。因为风太大,魏老师写的寻人启事都被刮没了。

魏老师到了白天去了广播站,可是门卫不让进去,魏老师就在门外等着。终于可以进去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张学生在饭店里要饭。魏老师进了广播站,就开始广播了。张学生在饭店里的电视看到魏老师的广播。饭店的老板就送张学生到了那个广播站,魏老师就找到了张学生。

记者最后给了那个学校好几盒粉笔,魏老师让那些学生在黑板上一个人写一个字,张学生跟魏老师说可不可以多写两个字?魏老师就让张学生多写了两个字,张学生写的是魏老师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是多么的幸福,因为20多个学生喝两瓶饮料,我自己就能喝两瓶饮料。还有13岁的老师就能照顾学生,还能够把丢失的孩子找到,非常有责任。我要学习魏老师的精神。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经典的教育电影,是张艺谋导演于1999年拍摄的《一个都不能少》。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主人公是一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以其真诚质朴的表演,演绎出感人的故事,看过之后我感悟颇深。

电影的主人公魏敏芝只有13岁,小学毕业,没有上过初中,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小学做代课老师,这里地方偏僻,辍学情况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学生辍学,原先有三四十个学生,现在只剩二十八个。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谁要把学生弄走,就跟谁急,连村长的话也不听。学生见她人小,又不会上课,不听她的,有的故意跟她捣乱,弄得教室里乱哄哄的。她不顾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让走。

班里有一个名叫张慧科的同学,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辍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茫茫人海里的寻找。到了陌生的城市,她遭遇了连连碰壁,吃的是剩饭,喝的是路边水龙头的自来水。晚上,要么睡在路边,要么睡在拥挤的车站里。她写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却又写错了,听说电视上找人快,又在电视台等了一天半,每个人经过都问一声“你是台长吗?”她不辞辛苦、风餐露宿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只为坚守“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及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终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找回了张慧科,并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得到了大量的粉笔和文具。

严格来说,魏敏芝不算老师,她只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临时找来看管学生的,但就为高老师临走时交代的“一个都不能少”,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执着和认真。尽管她不懂教学,但“责任”——这个教师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却在她身上得到了最朴实无华也最完美的体现。她可以为找回学生而义无反顾,可以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粉笔,她将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她的质朴和执着让人感动。

并且,令我感动的还有水泉小学原来的老师高老师。在半年没有发工资,没有钱买粉笔,把仅有资源耗尽的情况下也对二十多个学生不离不弃;即使面对母亲病危在床不得不赶回家探望的情况下,他仍对学生放心不下,叮嘱魏敏芝好好看管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即使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付出五十块作为魏敏芝的代课酬劳。高老师工作态度之认真,对学生就学的坚持,对山区教育的不离不弃,令我动容。其中,在学习委员张明献的日记里,写着高老师有多珍惜有限的物资,再小的粉笔头,高老师都舍不得扔掉这一段更让我感动。日记内容大约是:我记得有一次,我把一个已经拿不住的粉笔头丢到墙角,高老师又把它捡回来,他用两根手指的指甲捏住,在黑板上又多写了一个字,最后的一笔是高老师用大拇指抹上去的。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大,我告诉自己,要向里面的主人公魏敏芝老师学习,学习她坚定的信念及作为一名老师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以后争取成为一名好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电影讲述了水泉村水泉小学的故事。代课老师会牢记假期老师的讲解。她不能让一个学生逃跑。这种解释已成为她的职责。然而,电影不能没有后场。一个学生去了城里工作。作为老师的职责,她去找学生,所有的故事都开始了。

电影故事的主线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魏敏芝上学50元,而高解释说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少,这成了她50元的责任。另一个是,当第二个学生离开时,找到这个学生不是50元的责任,而是老师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和爱。随着两个主要故事的不断发展,影片的信息、人物和主题不断升华。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老师在水泉小学的假期。村长向魏敏芝要了50元钱来代替这个班。魏敏芝是故事主线的核心。他的职责是每月让学生远离学校50元。不管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么调皮,魏敏芝都不在乎。这让人们觉得老师不负责任。我们应该看到这位老师本身就是个孩子。她的责任是不让学生失败。教书不是她的职责。演讲的主题主线,当时强调,一个学生在学校被体育老师训练她的城市,而魏Minzhi拒绝让学生去,甚至隐藏了的学生,因为她是过失当学生离开。工作的责任让我们看到了卫敏芝的刚性,甚至是卫敏芝的刚性。这是无知,因为她不明白这是孩子走出村子的最好时机,但我们也看到了她的固执。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使这部电影有了第二个故事线,可以说是为后面的故事铺平了道路。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这个城市。当张惠可离开时,魏敏芝决心把她找回来。与这些学生相处之后,魏敏芝慢慢爱上了这些孩子,渐渐有了对老师的责任和对爱的责任。当魏敏芝没有足够的钱出城时,她带着学生们搬砖头。为了省钱,魏敏芝甚至上了公交车,也没有给钱“混”。无论路途多么漫长和艰难,她都要到城里去寻找它们。同学们,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她必须履行她对以前老师的承诺,完成所有的任务。

有一幅画给我印象最深,也最感动我。魏敏芝无法从电视台得到帮助,但在里面找不到人。他在外面等待。从白天到第二天早上,魏敏芝一直睡在电视台门口。相机抖动着,从她的脸到那个拿着风飘起来的人。《启示录》给了作者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一种伤感。为了找到一个学生来做这件事,老师无话可说。无论她的教育背景和年龄,她都是一名教师,体现着爱、爱、爱的责任。这整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一个简单而真诚的句子:“你为什么不回来?”我找你已经三天了。”更重要的是,它把所有学生不可缺少的思想推向了极致。

作者在这里深深地叹了口气,如果不读《一个人不能少》和《一个人不能少》,老师和学生就很难理解老师的良心。这是一部关于教师和学生,关于教师爱的责任的朴素电影,成为老子经典电影的经典。

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引用了张艺谋的一句话。请不要让张艺谋在另一部烂片中退出。《一个人不能少》是一部朴素、传统、普通,甚至从材料到形式都非常老派的电影,这恰好是我们的目的之一:在共同使用中创造真正的和谐。强度。我们电影人,在当今电影市场的需求下,当然要拍好电影。所以,我们的另一个目标是:除了好看,电影还能告诉你该怎么想,该关心什么,该爱什么……因为我坚信观众的品味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肤浅。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篇2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江口小学五年级:庞昊

指导老师:王忠琴【sxW9.cOM 实习报告网】

星期二的晚自习,王老师带我们全班观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看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的不能平静,电影里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十三岁,没有太高的文化,没有任河的教学经验,甚至连一首歌也唱不完整,可是她却那么朴实,那么执着。她就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她叫魏敏芝,她是一名临时的代课老师。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魏老师的身上,为了保证班里的学生不辍学,她用她执着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感召了身边的每一位知情人和所有观众。

尤其是她去城里寻找辍学的张维科那段经历最感人。

一个人带着一个坚定的“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完全陌生的城里,四处打听张维科的去处。当时我在想她可真有勇气,一个人就去了,她难道就不怕迷了路吗?她什么都没有,她能找到吗?我真为她捏了一把汗,果然这个年和我龄相仿的魏老师,来到了城里一切都十分的艰难,从学生家里抄来的地址,没有找到张维科,因为那个同去的大姐姐说他们在车站都已经走散了。魏老师可不是个轻易就放弃的人,“走丢了?” “在哪走丢的?” “你得跟我一块儿去找!”。就这样那位大姐姐只好跟着一块儿在走丢的地方去找。可是那是车站呀,人来人往,根本没有张维科的影子。怎么办?

我真希望此时的张维科能够现身,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果,便问王老师:“他们找到张维科了吗?”“最后找到了。”王老师告诉我。“怎么找到的?”王老师让我自己看,接着我看到她和那个大姐姐去了广播室。广播室的阿姨帮他们在“大喇叭”里喊了几遍,可惜的是张维科没有在车站里。怎么办?

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我想没辙了,我在等等,实在等不到我就回村里去。可是魏老师她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她积极的想办法,她买了墨汁、毛笔和纸,她开始写寻人启示,她就趴在候车室的椅子上,一张有一张的些„„此时我的鼻子有点酸酸的,她,为了省钱步行到了城里,为了省钱,她只吃了一个白馒头,现在她要忍着饥饿写“寻人启示”,为的是一个信念:“一个都不能少”。我真佩服她。车站里的一个好心人看见了,告诉她,她的寻人启示根本无效,因为她没

有联系方式,即使有联系方式也不一定有人看。怎么办?

我再一次为她捏了一把汗,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放弃的,因为我已经没有办法了。可是魏老师她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她要让班上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又找到了那位好心人,问他该怎么办?要想快速找到就要上电视台,好心人告诉她。可是好不容找到了电视台,由于她没有钱,也没有任何证件,她又被挡到了门外,我可真替他着急呀!可是急也没有办法,她什么都没有,我想这次她可能会放弃。

出乎意料的是她听办事员说只有台长才能帮她。其实这只是办事员随口说说,因为这么一个什么都么的人台长怎么会见她,可魏老师是当真的,她便开始很认真地在电视台门口等台长。她见人就问:“你是台长吗?”有人骂她:“神经病”,有人无奈的告诉她“不是!”多少来来往往的人,她都问过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下午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打动了电视台的台长,她去了电视台,也终于找到了那个辍学的学生。

扪心自问是什么让这个魏老师这么执着,我思来想去,我想这应该是一种信念与责任心的驱使吧!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篇3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五十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便是在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最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不仅如此,当学校得知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视屏幕上出现那些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会到师爱的温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在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实在没有理由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我一定珍惜今天,努力学习,为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学老师因为要回乡一个月,所以叫村长找一个代课老师:年仅13岁的魏敏芝,并答应给她50块,嘱付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因为其中一个学生跑得快,所以要到县里去上学,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可能我们大家会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能为那个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更能为这所学校争光。而魏敏芝却不答应。这是一份执着,这是一份坚持不懈的诺言,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责任心。

可没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学辍学了,经家访才知道那位同学张慧科到城里打工了,于是另外的一份坚持和力量推动她去城里找张慧科,魏敏芝先是传到小广播里去,再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笔和纸写寻人启事,然后竟在电视台等了一天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了台长,找到了她的学生。最后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学许多钱和学习用品。故事圆满的结束了。

这部电影不是简简单单的透露出师生的情感,而是告诉我们要多多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而水泉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弥补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们关注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太多了!据资料显示:中国有13亿人口,而农村中的人就占有8亿,上不起学,辍学的儿童数目很大。让我们关注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吧,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资助!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00字2

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忙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着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00字3

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使我深受感动,是因为女主人公魏老师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使我感动了。

这部电影讲了在一个乡村小学一位小学才毕业的12岁少女魏敏芝成了乡村小学代课老师。因为教书的高老师的妈妈病了,她要回家探亲,所以只好请代课老师,在高老师临走之前,就对魏老师说:"敏芝,你要记住,这些孩子都很调皮,一个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们,我会尽快赶回来的!”魏老师之所以会答应,是因为魏老师想得到那60元钱。看到这,我就有点讨厌魏老师了,因为她只想到钱,根本就没有顾及到那些她将要管的孩子们。当然我只是从一方面的角度看,如果从另一方面的角度看的话,可能是因为他们那边的条件没有我们现在生活的好。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有的,好好读书,将来回报祖国。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就被他的妈妈叫到城市里去打工,魏老师知道这件事后,急的团团转,她知道高老师临走前嘱咐过说:“班里的人,一个都不能少。”于是,魏老师就去城里寻找张慧科。她通过了许多方式去寻找张慧科,比如说:写寻人启事,问路人许许多多,最后他通过台长,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我为这部电影喝彩,不仅仅是因为魏老师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还因为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他们仍然好好读书。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00字4

一天我看了《一个也不能少》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感动了。特别是电影中的小魏老师,她那种关心学生的品格,使我深受感动!

故事发生在一天下午,小学三班的高老师因为他乡下的母亲病得很严重,所以他要请一个月假。村长知道了,就请了一个临时代课的老师。高老师在走的那天,吩咐那位老师一定要看好那班学生,一个人都不能少,还吩咐她要好好管教那班孩子。高老师走了几天,班里发生了一件事。张慧科因为家里没钱,所以没来上学,去城里打工挣钱。老师知道了,只好去城里找张慧科同学,但是因为没钱。所以只好走路去。过了一天一夜,她终于走到了城里。当时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于是她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不成功,最后有一位好心的人告诉她去找电视台的台长帮忙。经过三天时间,那位叔叔帮助她找到了张慈科同学,还送了他们很多学习文具与钱。通过这件事,使我们知道了小魏老师是多么的伟大,赞叹小魏老师那关心同学的品格。

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使我知道小魏老师是一个伟大的老师,还使我知道原来在山村里住着很多贫穷的孩子,而且他们过着很艰苦的生活。在这时我不由得沉默了,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幸福的世界里,而他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有时他们因为家里穷而没上学,有时甚至没得吃。看着这种种的.生活,我的泪水不由得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往下流。

看完《一个也不能少》这部电影,我真是羞愧万分。自己整天只顾着玩儿,又不好好读书。而那些生活在贫穷的山村里的孩子都能好好学习,为什么我不能呢?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好好学习,不仅要好好学习,而且还要学习小魏老师那种关心同学的品格,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00字5

最近,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它反映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和代课教师的艰辛工作。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穷山村小学里感人泪下的故事。片中的女主人公魏敏芝教师因受老教师的托付,努力维护这个小学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校读书的故事。她从头到尾都在坚持,要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从而发生了她历尽艰辛找回一个因家里贫穷而辍学到城里打工的男学生。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一年级到六年级仅有28个学生,所有的课程都由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承担。可见这个山区的贫困程度。更加可贵的是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直到病倒了,还再三叮嘱代课教师要让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多么尽业的教师。尽心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反思。在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我完美的前程努力,计划着自我的未来蓝图……没有人愿意去到这些穷山区,去花比别人艰辛几十倍的汗水,却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工资。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一个班都不止28个同学。山区小学那样貌的读书机会,是何等的少。看着他们的教学环境,回想我从小到大所理解教育的学校,那个差距,心里真不是滋味。虽然我们的祖国比以前强壮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十分贫穷,连吃饱饭都谈不上,能上学校读书,对山区的小孩子来说,那更是一种奢望。

所以,又有一个男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选择辍学,离开家乡,离开学校,踏上了打工挣钱的路。因为老教师最终离开学校时的叮嘱,代课教师毅然决定要去找回辍学的男学生,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坚持着。看着她为了能买上乘车去城里的车票,和学生们一齐去为砖厂搬砖挣钱时,一种心酸由然而生。就因为贫穷,做什么事都会受到限制,连一张车票的钱,都要花上时间去努力挣来。

努力所付出的汗水得来的钱还不够买到一张车票。这并没有让代课教师打消找回辍学学生的念头。她选择走到城里去,一百多公里的路,又花了她一天一夜的时间。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这像是我们的祖国,在努力寻回曾被分割出去的领土。不管路多遥远,她的想念仅有一个,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