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读一本有意义的书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09

读一本有意义的书读后感壹篇。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一本有意义的书读后感壹篇”,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活着》读后感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以极其生动鲜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与命运,深刻展示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与较量。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被故事中的情节所感动,也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整本书的情节紧凑而引人入胜,以主人公福贵的命运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从幸福到凄苦再到失去一切的人生经历。福贵一开始活得潇洒自在,努力工作,照顾家人,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国家政策的改变,他一步步陷入困境。夫妻失散、家破人亡、贫穷困苦,一切似乎都在击打着福贵的尊严和尽头。他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庭,丧失了尊严,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福贵坚韧的精神所打动。福贵虽然身世平凡,但他并不向命运低头,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顽强和乐观。无论是被农民协会打击,还是被岳父母抛弃,在那无休止的苦难中,他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冀。即使失去了妻子和女儿,他依然努力寻找着她们的下落,希望重新团聚。他的坚持和顽强让人敬佩,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用坚持和勇气去面对困境。

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深刻的部分是对生命的思考。通过福贵的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在那个时代,生命的存在并不被看重,残忍的现实让人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人们像牲畜一样被屠宰、争斗、压榨,生活在极度贫困和绝望之中。然而,福贵的命运似乎透露着一丝生命的力量。他在重新找到家人的时候,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和重要性,他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爱与感恩。这让我深刻地反思起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对生活怀有感激之心,因为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

《活着》的读后感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本书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农村人民的苦难和乐观精神,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福贵面对的困境不仅仅是个体的命运,他的经历也代表了许多农民的故事。他在困苦中不屈不挠,维护着尊严和希望,他的乐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本书通过福贵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纯粹,引发了我对社会的思考,让我对贫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本让人深思的有意义的书。通过福贵的命运,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苦难人生的真实和残酷,同时也勾勒出了生命力的希望与力量。这本书教会我坚韧、乐观和感恩,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活着》也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我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和农民的权益。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带给人们力量的书。在我读完后,它让我对人性、生命和社会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小编推荐

读后感范本: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篇四)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读后感范本: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篇四)》,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再次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描写了囚徒们在恶劣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难体会到囚徒们所经历的痛苦,但人总会遇到挫折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应该怎样应对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在这阶段,他们表现得很冷漠,没有情感,比如对家乡的思念。情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们选择了冷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我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我用冷漠保护自己。但是,囚徒是处于极端环境下,他们别无选择,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忆往事有助于填补精神空虚、孤独和思想贫乏,但是我们不能只活在过去之中,逃避现实。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回忆能让我重温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回顾自己从过去是怎么走到现在的,那是我的记忆,是我拥有的东西。拥有记忆会让我更有充实感。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环境或过去,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说,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我一直很渴望爱情,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自己在没有收获爱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说,我是因为有那些缺点才找不到爱情。这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没有决心去改掉缺点来争取爱情。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经历苦难也是一项不能逃避的任务。我们必须直面苦难。

有关《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word版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有关《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word版”,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让内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在读了作品后,对于作品里的一些情节非常感兴趣。读后感是自己阅读作品后最真实的体悟,作品是什么呢?考虑到你的需要,编辑特地编辑了“有关《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word版”,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精神医学家、心理医生、*人,二战时期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狱后他根据狱中经历,总结出一套意义疗法,用于治愈神经官能症,效果很好。这本书就由这两部分组成:狱中的劫难和意义疗法介绍。

读这本书缘于吴伯凡的推荐,在我眼中吴伯凡属于博古通今、世事洞明的大家。他每年要读三四遍的书,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只是读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吴伯凡为什么如此钟爱这本书,但某些事还是触发了一些我的感悟。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刑法、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覇”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忍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合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覇”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抢,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覇,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覇的关照,躲过了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最新读书心得: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推荐一篇)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最新读书心得: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推荐一篇)”,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个暑假的前两个星期,我读了《生命的意义》这本书。

我们活着就是要去创造出这个意义。意义是主观的,人自己定义的。这样一来,生命的意义就变成了每个人自己的观点。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在人出生前,人没有先天固定不变的本质,所以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可是,从进化发展的角度看,人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人的生命是实现熵减过程的载体和工具,人的本质先于存在。既然存在着先于存在的本质,那么人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就是其本质。

动物只要生存繁衍了,就实现了它存在的意义。进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不需要动物去努力。对于人来说,并不是只要生存繁衍了就实现了存在的意义,而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没有人的努力,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把人生的意义依附于一定的事业和成就。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有的人努力奋斗了,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从人类总体来说,努力的过程和失败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

人活着并不一定要有意义,但如果能够有意义,人会活得更充实。人不是为社会而活着,而是为自己活着,然而,人又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人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常常是不自觉地促进了社会的前进,使我们的后人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生活得更好。

[跟我写读后感]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篇三)


大学的时候读过几篇关于胡适先生的文章和几本书,总是停留在五四文化的思想文化领袖和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先驱者,对他的评价理论界褒贬不一,对此我只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人是一个历史争议的人。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哲学有何意义?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们现在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在这里,胡适之先生的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在书中胡适先生就说到哲学是源于生活的切实问题,最后又要回到生活中去,哲学不是筑之高楼的思想阁楼,而是为现实而生的实用哲学。从这种哲学思想出发,我在全本书里,看到了了一个期望教育改革的教育家,期望文化革新的文化人,期望青年致用救国的爱国者,看到了一个希望中国变化而反批中华文化的爱国者,所有的变革都是为了发展,所有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所有的激愤也都是因为爱国…

第二,历史文化有何意义?这个问题想从两个方面讲,其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本人古文比较差,对于中国历史了解不深,仅从胡适先生的两篇国外演讲中,我知之真不多,他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从周王朝到百家争鸣,从唐朝科举考试到魏晋士大夫精神,从明清封建制度衰落到民国打开思想之风,胡适先生可以侃侃而谈,他也在痛批中国传统陋习,裹脚,太监,姨太太,贞节牌坊等等。为什么有非议的声音,可能就是因为他一直强调扩大这些传统不利因素的毁坏作用,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本人更倾向于从恨铁不成钢这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但是不破不立,新文化中的大家并非抛弃传统文化,只是直指封建主义的根基~儒家思想,另外,何以痛批的厉害,是因为研究的深入,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其二,胡适先生在后半生一直致力于考据学,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就是为青年学生指明了一个学习的方向,不过考据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种细致麻烦费时的工作究竟能否取的它的价值?这是后世对他的又一个非议,或许做学问的人觉得做一件事不需要用时间和成果来丈量它的价值,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人,他们希望新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海龟能够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说\开历史的倒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这里不符合胡适先生的实用哲学了,历史果真没有它的价值?我不这样认为,我不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我更倾向于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破是为了立;我也不认为考据学没有任何意义,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只是说新重于旧…

第三,读书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在文中胡适之先生明显的提出来了,有三层意义,一是为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前提;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自己都有感触,读的书越多,越感觉自己知道的少,所以多读书,一本本书架起知识的桥梁,我们越读越开阔,也阅读越轻松。三是为了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大概),要想有所立,必需有所学,不论是事实材料来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还是说思想素材来改造主观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积累。有时候我也问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坦诚公布以下几点:读书是件让我开心帮我排忧的事,读书让我了解更多的事和认识更多的人,读书让认识自己与自己对话聊天,读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看到胡适先生对毕业生的寄语时,我又看到了一个实用者爱国者前辈的心声。毕业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救国,但是却不能忘记学问,毕业后应该仍然保持对一两个问题的兴趣,能够深入学习,仍然能够保持工作之外的一两个兴趣,不断探索,毕业之后参与到实业救国之中,\拜金主义\实质上是基于经济基础,创造物质财富,爱国不是漫无目的一无所知的参与到爱国呐喊之中,应该是有所学有所用有所为…

第四,人生有何意义?\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足二手用脑的动物\,所以人会学习,人能横向交流,人能纵向传承,人能够思考,能够劳动。当我们开始思考人生有何意义的时候,就是在行使人的特权,在思考问题。我们诉求于课本,我们诉求于他人,我们以别人为对照,我们以书本为参考,总是想着怎样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安排,但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怎样计划人生总不会是完美人生,就像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争议的人一样,认识自己的无知缺陷,认识人生的变化无穷,或许我们就能不去想,而去做。人生是手脑足共用,我们不能用脑去阻碍手足,也不能无思想的行动,三者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文中,我对胡适先生所说的\个人主义者\有一定思考,个人的价值是人对社会的贡献索取与社会对人的尊重满足的统一,虚伪的个人主义是与社会对立的个人,是为我主义,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的人。那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呢,应该是有独特个性和思想的个人,能够自由自主的劳动,劳动是个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交替行使不同劳动能力;能够自由自在的思想,古今中外,宇宙时空总能有思想的痕迹。其中还有一种,独善的个人主义者,古代老子创造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这里不是出世的飘逸,而是无视国家民族的伪善的人。在胡适先生眼里,不论是宗教的唯心还是出世的超脱,都是一种逃避,身处乱世之中,何以能够独善其身,学而不为是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但是处理他人社会的关系时呢,我们受制于人情社会规则,何以真正的做到自己。所以,要改造人,必先改造社会,要改造社会,又必须改造人。所以,说到底还是教育,这是一个死循环,有可能也是一个良性系统,关键在于个人是不是每个人。

人生本没有意义,思考的人多了,慢慢就有意义了。人生有意义,个人就有发展,社会就有进步。

最近自己的学习有点停滞不前,五六月学校事特别多,不可说心真的有点乱,前两个月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心境难静情绪难平,在这里分享一个和一个同事说的\禅\。禅,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吃饭,读书的时候读书…

[跟我写读后感]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篇三)


大学的时候读过几篇关于胡适先生的文章和几本书,总是停留在五四文化的思想文化领袖和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先驱者,对他的评价理论界褒贬不一,对此我只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人是一个历史争议的人。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哲学有何意义?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们现在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在这里,胡适之先生的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在书中胡适先生就说到哲学是源于生活的切实问题,最后又要回到生活中去,哲学不是筑之高楼的思想阁楼,而是为现实而生的实用哲学。从这种哲学思想出发,我在全本书里,看到了了一个期望教育改革的教育家,期望文化革新的文化人,期望青年致用救国的爱国者,看到了一个希望中国变化而反批中华文化的爱国者,所有的变革都是为了发展,所有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所有的激愤也都是因为爱国…

第二,历史文化有何意义?这个问题想从两个方面讲,其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本人古文比较差,对于中国历史了解不深,仅从胡适先生的两篇国外演讲中,我知之真不多,他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从周王朝到百家争鸣,从唐朝科举考试到魏晋士大夫精神,从明清封建制度衰落到民国打开思想之风,胡适先生可以侃侃而谈,他也在痛批中国传统陋习,裹脚,太监,姨太太,贞节牌坊等等。为什么有非议的声音,可能就是因为他一直强调扩大这些传统不利因素的毁坏作用,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本人更倾向于从恨铁不成钢这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但是不破不立,新文化中的大家并非抛弃传统文化,只是直指封建主义的根基~儒家思想,另外,何以痛批的厉害,是因为研究的深入,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其二,胡适先生在后半生一直致力于考据学,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就是为青年学生指明了一个学习的方向,不过考据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种细致麻烦费时的工作究竟能否取的它的价值?这是后世对他的又一个非议,或许做学问的人觉得做一件事不需要用时间和成果来丈量它的价值,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人,他们希望新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海龟能够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说\开历史的倒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这里不符合胡适先生的实用哲学了,历史果真没有它的价值?我不这样认为,我不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我更倾向于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破是为了立;我也不认为考据学没有任何意义,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只是说新重于旧…

第三,读书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在文中胡适之先生明显的提出来了,有三层意义,一是为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前提;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自己都有感触,读的书越多,越感觉自己知道的少,所以多读书,一本本书架起知识的桥梁,我们越读越开阔,也阅读越轻松。三是为了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大概),要想有所立,必需有所学,不论是事实材料来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还是说思想素材来改造主观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积累。有时候我也问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坦诚公布以下几点:读书是件让我开心帮我排忧的事,读书让我了解更多的事和认识更多的人,读书让认识自己与自己对话聊天,读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看到胡适先生对毕业生的寄语时,我又看到了一个实用者爱国者前辈的心声。毕业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救国,但是却不能忘记学问,毕业后应该仍然保持对一两个问题的兴趣,能够深入学习,仍然能够保持工作之外的一两个兴趣,不断探索,毕业之后参与到实业救国之中,\拜金主义\实质上是基于经济基础,创造物质财富,爱国不是漫无目的一无所知的参与到爱国呐喊之中,应该是有所学有所用有所为…

第四,人生有何意义?\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足二手用脑的动物\,所以人会学习,人能横向交流,人能纵向传承,人能够思考,能够劳动。当我们开始思考人生有何意义的时候,就是在行使人的特权,在思考问题。我们诉求于课本,我们诉求于他人,我们以别人为对照,我们以书本为参考,总是想着怎样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安排,但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怎样计划人生总不会是完美人生,就像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争议的人一样,认识自己的无知缺陷,认识人生的变化无穷,或许我们就能不去想,而去做。人生是手脑足共用,我们不能用脑去阻碍手足,也不能无思想的行动,三者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文中,我对胡适先生所说的\个人主义者\有一定思考,个人的价值是人对社会的贡献索取与社会对人的尊重满足的统一,虚伪的个人主义是与社会对立的个人,是为我主义,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的人。那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呢,应该是有独特个性和思想的个人,能够自由自主的劳动,劳动是个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交替行使不同劳动能力;能够自由自在的思想,古今中外,宇宙时空总能有思想的痕迹。其中还有一种,独善的个人主义者,古代老子创造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这里不是出世的飘逸,而是无视国家民族的伪善的人。在胡适先生眼里,不论是宗教的唯心还是出世的超脱,都是一种逃避,身处乱世之中,何以能够独善其身,学而不为是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但是处理他人社会的关系时呢,我们受制于人情社会规则,何以真正的做到自己。所以,要改造人,必先改造社会,要改造社会,又必须改造人。所以,说到底还是教育,这是一个死循环,有可能也是一个良性系统,关键在于个人是不是每个人。

人生本没有意义,思考的人多了,慢慢就有意义了。人生有意义,个人就有发展,社会就有进步。

最近自己的学习有点停滞不前,五六月学校事特别多,不可说心真的有点乱,前两个月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心境难静情绪难平,在这里分享一个和一个同事说的\禅\。禅,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吃饭,读书的时候读书…

[跟我写读后感]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篇三)


大学的时候读过几篇关于胡适先生的文章和几本书,总是停留在五四文化的思想文化领袖和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先驱者,对他的评价理论界褒贬不一,对此我只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人是一个历史争议的人。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哲学有何意义?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们现在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在这里,胡适之先生的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在书中胡适先生就说到哲学是源于生活的切实问题,最后又要回到生活中去,哲学不是筑之高楼的思想阁楼,而是为现实而生的实用哲学。从这种哲学思想出发,我在全本书里,看到了了一个期望教育改革的教育家,期望文化革新的文化人,期望青年致用救国的爱国者,看到了一个希望中国变化而反批中华文化的爱国者,所有的变革都是为了发展,所有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所有的激愤也都是因为爱国…

第二,历史文化有何意义?这个问题想从两个方面讲,其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本人古文比较差,对于中国历史了解不深,仅从胡适先生的两篇国外演讲中,我知之真不多,他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从周王朝到百家争鸣,从唐朝科举考试到魏晋士大夫精神,从明清封建制度衰落到民国打开思想之风,胡适先生可以侃侃而谈,他也在痛批中国传统陋习,裹脚,太监,姨太太,贞节牌坊等等。为什么有非议的声音,可能就是因为他一直强调扩大这些传统不利因素的毁坏作用,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本人更倾向于从恨铁不成钢这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但是不破不立,新文化中的大家并非抛弃传统文化,只是直指封建主义的根基~儒家思想,另外,何以痛批的厉害,是因为研究的深入,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其二,胡适先生在后半生一直致力于考据学,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就是为青年学生指明了一个学习的方向,不过考据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种细致麻烦费时的工作究竟能否取的它的价值?这是后世对他的又一个非议,或许做学问的人觉得做一件事不需要用时间和成果来丈量它的价值,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人,他们希望新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海龟能够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说\开历史的倒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这里不符合胡适先生的实用哲学了,历史果真没有它的价值?我不这样认为,我不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我更倾向于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破是为了立;我也不认为考据学没有任何意义,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只是说新重于旧…

第三,读书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在文中胡适之先生明显的提出来了,有三层意义,一是为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前提;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自己都有感触,读的书越多,越感觉自己知道的少,所以多读书,一本本书架起知识的桥梁,我们越读越开阔,也阅读越轻松。三是为了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大概),要想有所立,必需有所学,不论是事实材料来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还是说思想素材来改造主观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积累。有时候我也问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坦诚公布以下几点:读书是件让我开心帮我排忧的事,读书让我了解更多的事和认识更多的人,读书让认识自己与自己对话聊天,读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看到胡适先生对毕业生的寄语时,我又看到了一个实用者爱国者前辈的心声。毕业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救国,但是却不能忘记学问,毕业后应该仍然保持对一两个问题的兴趣,能够深入学习,仍然能够保持工作之外的一两个兴趣,不断探索,毕业之后参与到实业救国之中,\拜金主义\实质上是基于经济基础,创造物质财富,爱国不是漫无目的一无所知的参与到爱国呐喊之中,应该是有所学有所用有所为…

第四,人生有何意义?\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足二手用脑的动物\,所以人会学习,人能横向交流,人能纵向传承,人能够思考,能够劳动。当我们开始思考人生有何意义的时候,就是在行使人的特权,在思考问题。我们诉求于课本,我们诉求于他人,我们以别人为对照,我们以书本为参考,总是想着怎样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安排,但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怎样计划人生总不会是完美人生,就像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争议的人一样,认识自己的无知缺陷,认识人生的变化无穷,或许我们就能不去想,而去做。人生是手脑足共用,我们不能用脑去阻碍手足,也不能无思想的行动,三者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文中,我对胡适先生所说的\个人主义者\有一定思考,个人的价值是人对社会的贡献索取与社会对人的尊重满足的统一,虚伪的个人主义是与社会对立的个人,是为我主义,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的人。那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呢,应该是有独特个性和思想的个人,能够自由自主的劳动,劳动是个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交替行使不同劳动能力;能够自由自在的思想,古今中外,宇宙时空总能有思想的痕迹。其中还有一种,独善的个人主义者,古代老子创造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这里不是出世的飘逸,而是无视国家民族的伪善的人。在胡适先生眼里,不论是宗教的唯心还是出世的超脱,都是一种逃避,身处乱世之中,何以能够独善其身,学而不为是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但是处理他人社会的关系时呢,我们受制于人情社会规则,何以真正的做到自己。所以,要改造人,必先改造社会,要改造社会,又必须改造人。所以,说到底还是教育,这是一个死循环,有可能也是一个良性系统,关键在于个人是不是每个人。

人生本没有意义,思考的人多了,慢慢就有意义了。人生有意义,个人就有发展,社会就有进步。

最近自己的学习有点停滞不前,五六月学校事特别多,不可说心真的有点乱,前两个月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心境难静情绪难平,在这里分享一个和一个同事说的\禅\。禅,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吃饭,读书的时候读书…

读后感收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篇一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收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心得篇一”,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一本著作,它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弗兰克把自己和同事被关机集中营的狱友当成样本进行一个心理学视角的观察。作者在这种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找到了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

进入集中营的人,先后会经历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恐惧和震惊,他们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结果不会这么糟糕。第二阶段:冷漠、无动于衷的阶段,即情绪死亡的境界。这个阶段的犯人目睹惨状已无动于衷,丝毫激不起恶心、恐怖或怜悯的情绪,他们冷漠寡情,感觉钝化、自觉什么都不在乎。这个阶段的冷漠,其实是因为自我防卫所必需。第三阶段:恢复。他们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已经相信自己已经自由。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

作者通过分析集中营的犯人,发现一种在心理学上非常伟大意义的"意义疗法",即帮助精神崩溃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为当下状态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唤起人们潜在的斗志,召唤着人们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产生一股精神动力,即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端环境下,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想要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未的某个目标,这一点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都适用。

在书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方式。

第一: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并不会给你带幸福,因为追求成功的观念容易引发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会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耻,反而会加重人们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要我们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的情绪和行动。在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时,它提醒我们,人性只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升华。

第三:去爱某个人,帮助爱人实现他的潜能。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它自然也是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一个方式,只有在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可以说,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所以,通过爱,你能够帮助对方认识到他的潜质,从而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不得不说,人们一直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是选择抛弃生命还是把苦难当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转化成对内在力量的考验。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将困苦的环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机会并进行自我超越,达到人生意义的新高度。

[跟我写读后感]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篇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跟我写读后感]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篇三)”,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大学的时候读过几篇关于胡适先生的文章和几本书,总是停留在五四文化的思想文化领袖和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先驱者,对他的评价理论界褒贬不一,对此我只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人是一个历史争议的人。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哲学有何意义?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们现在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在这里,胡适之先生的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在书中胡适先生就说到哲学是源于生活的切实问题,最后又要回到生活中去,哲学不是筑之高楼的思想阁楼,而是为现实而生的实用哲学。从这种哲学思想出发,我在全本书里,看到了了一个期望教育改革的教育家,期望文化革新的文化人,期望青年致用救国的爱国者,看到了一个希望中国变化而反批中华文化的爱国者,所有的变革都是为了发展,所有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所有的激愤也都是因为爱国…

第二,历史文化有何意义?这个问题想从两个方面讲,其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本人古文比较差,对于中国历史了解不深,仅从胡适先生的两篇国外演讲中,我知之真不多,他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从周王朝到百家争鸣,从唐朝科举考试到魏晋士大夫精神,从明清封建制度衰落到民国打开思想之风,胡适先生可以侃侃而谈,他也在痛批中国传统陋习,裹脚,太监,姨太太,贞节牌坊等等。为什么有非议的声音,可能就是因为他一直强调扩大这些传统不利因素的毁坏作用,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本人更倾向于从恨铁不成钢这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但是不破不立,新文化中的大家并非抛弃传统文化,只是直指封建主义的根基~儒家思想,另外,何以痛批的厉害,是因为研究的深入,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其二,胡适先生在后半生一直致力于考据学,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就是为青年学生指明了一个学习的方向,不过考据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种细致麻烦费时的工作究竟能否取的它的价值?这是后世对他的又一个非议,或许做学问的人觉得做一件事不需要用时间和成果来丈量它的价值,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人,他们希望新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海龟能够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说\开历史的倒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这里不符合胡适先生的实用哲学了,历史果真没有它的价值?我不这样认为,我不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我更倾向于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破是为了立;我也不认为考据学没有任何意义,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只是说新重于旧…

第三,读书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在文中胡适之先生明显的提出来了,有三层意义,一是为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前提;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自己都有感触,读的书越多,越感觉自己知道的少,所以多读书,一本本书架起知识的桥梁,我们越读越开阔,也阅读越轻松。三是为了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大概),要想有所立,必需有所学,不论是事实材料来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还是说思想素材来改造主观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积累。有时候我也问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坦诚公布以下几点:读书是件让我开心帮我排忧的事,读书让我了解更多的事和认识更多的人,读书让认识自己与自己对话聊天,读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看到胡适先生对毕业生的寄语时,我又看到了一个实用者爱国者前辈的心声。毕业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救国,但是却不能忘记学问,毕业后应该仍然保持对一两个问题的兴趣,能够深入学习,仍然能够保持工作之外的一两个兴趣,不断探索,毕业之后参与到实业救国之中,\拜金主义\实质上是基于经济基础,创造物质财富,爱国不是漫无目的一无所知的参与到爱国呐喊之中,应该是有所学有所用有所为…

第四,人生有何意义?\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足二手用脑的动物\,所以人会学习,人能横向交流,人能纵向传承,人能够思考,能够劳动。当我们开始思考人生有何意义的时候,就是在行使人的特权,在思考问题。我们诉求于课本,我们诉求于他人,我们以别人为对照,我们以书本为参考,总是想着怎样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安排,但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怎样计划人生总不会是完美人生,就像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争议的人一样,认识自己的无知缺陷,认识人生的变化无穷,或许我们就能不去想,而去做。人生是手脑足共用,我们不能用脑去阻碍手足,也不能无思想的行动,三者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文中,我对胡适先生所说的\个人主义者\有一定思考,个人的价值是人对社会的贡献索取与社会对人的尊重满足的统一,虚伪的个人主义是与社会对立的个人,是为我主义,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的人。那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呢,应该是有独特个性和思想的个人,能够自由自主的劳动,劳动是个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交替行使不同劳动能力;能够自由自在的思想,古今中外,宇宙时空总能有思想的痕迹。其中还有一种,独善的个人主义者,古代老子创造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这里不是出世的飘逸,而是无视国家民族的伪善的人。在胡适先生眼里,不论是宗教的唯心还是出世的超脱,都是一种逃避,身处乱世之中,何以能够独善其身,学而不为是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但是处理他人社会的关系时呢,我们受制于人情社会规则,何以真正的做到自己。所以,要改造人,必先改造社会,要改造社会,又必须改造人。所以,说到底还是教育,这是一个死循环,有可能也是一个良性系统,关键在于个人是不是每个人。

人生本没有意义,思考的人多了,慢慢就有意义了。人生有意义,个人就有发展,社会就有进步。

最近自己的学习有点停滞不前,五六月学校事特别多,不可说心真的有点乱,前两个月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心境难静情绪难平,在这里分享一个和一个同事说的\禅\。禅,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吃饭,读书的时候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