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5-17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集锦6篇。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集锦6篇”,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

什么是强势文化?《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000字:

《天道》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遥远的救世主》,看过这部剧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丁元英是一个奇才,剧中说是鬼才,通过他运作王庙村及格律诗事件可以看出,确实有两把刷子,当然,他也是一个世俗之人,在五台山论道中,五台山大师说丁元英已经在道的边缘,进则超凡,退则凡尘。大师对丁元英的评价还是相当之高的。只是丁元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不求超凡脱俗,只求自己活个明白。这就是他的追求。在与芮小丹的多次聊天中,都提到了文化属性这个词。在文化属性下面,又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属性的载体。

那么,什么才是强势文化呢?

首先我们先思考一下,在生活中,我们大致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自强不息,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想出各种办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另一种人就是等、靠,等待别人帮忙,等待别人来救助,其实他们不笨,只是思想懒惰,不去想办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有理由说服自己做不到,你说他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

世界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有的人生来就有大把的机会成长和成就自己,也有足够的资本让他去成长。公平的是,老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你在过一天的同时,别人也是同样过一天,为什么有的人有所成就,有的人就没有成就呢?

俗话说,成功人的只为成功找方法,失败的人只为失败找理由。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为成功找方法的人就是强者。这个理解也没有错。

下面我们来看剧中的两个案例:

第一个:在剧中有一段,是芮小丹与王明王的对话(王明阳,一个智商超高,情商超高,杀人不眨眼的人)。王明阳在被抓捕的过程中,要开枪打死芮小丹,结果是一颗臭弹,枪没响。后来在审讯王明阳的时候,王明阳拒不交待事实和经过,让众警察们很是苦恼。芮小丹与丁元英沟通之后,展开了对王明阳的审讯。审讯中,芮小丹与王明王论述了强盗逻辑和强者逻辑(个人觉得有些诡辩的意味)的辩证。强盗逻辑就是破格获取,就是把属于别人的东西强行的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利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所以叫做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就意味着,没有与别人进行公平竞争,在这种逻辑上,他失去了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换一种说法就是,不是公平竞争所得。所以,在思想上认为,自己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是竞争不过别人,所以才采取了暴力手段破格获取,从思想上不敢与别人公平竞争,是弱者的表现。

虽然在王明阳的行为中,没有等,没有靠,通过自己想办法,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还是弱者。

第二个:我们再看一看丁元英的操作。他想通过一定的方法拉动王庙村的经济,所以让王庙村成立了个体工商户,让欧阳雪做代理人成立了格律诗公司,通过市场的炒作,让大家认识格律诗音响公司,通过打官司,让人们接受并认同格律诗音响,通过专利、国外媒体的签定等方法,让人们认识到这是格律诗音响,并获得法律保护;通过格律诗音响打前阵,王庙村做为代加工半成品的地点,掩护了自己的真实成本;格律诗本身不做音响,让王庙村代加工,但是他的确是真正的生产厂家,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动了这场商业战争。这一系列的方法或是说手段,都是合理合法,有理有据,同时符合道德观念的保护(当然,也有些人骂丁元英不是人,比如刘冰和林雨峰)。

丁元英的做法,并没有违反什么规,最多是钻了一定的法律空子,但这并不违法。在现行的市场规则之下,可以说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从而获得成功。

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个是刑事责任,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个成了受人追捧的扶贫大好人。

所以,个人的理解为,所谓强势文化造就的强者,就是后者,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与他们公平、公正、公开竞争而获得成果。他们这样的人,就是强势文化的载体。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某些部门被某些相关人员吃拿卡要,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决策人偏向于某一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受到不公的待遇等。按照强势文化的理解,那些相关人员,都是弱者,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私利,并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其实,我们想要规避以上事件,方法也比较多,只要去想,总是会有的。只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从目前来看,与他们搞好关系,做个老好人,个人利益获得的更快一些。

市场总是公平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相信很多环节会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公平。在短时间内,有些小方法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

近日看了作者署名为豆豆写的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颇对口味,一读之下甚为惊艳,不禁再读、三读,难以释手。本人读书不多,见识浅薄,本不应厚着脸皮胡说八道的,但又不吐不快,聊以遣怀,方家一笑一笑。

第一个感觉——“懂得”,只有互相懂得的两个人才是同类,说话能听懂,眼神能看懂,心思能读懂,小说中引用了据说是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这就是“懂得”的一种概括吧。

如她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给丁元英打电话,这也是她这次出来执行任务第一次与丁元英通话。她一边开车一边打开手机,马上就接通了:“元英吗……听着,别打断我。我在陕北风沙滩区的一条返回县城的土路上,不管怎么巧了,总之是碰见了通缉犯黄福海,他是古城三起武装抢劫银行案的首犯,还有3个没看清楚,他们正在路边给吉普车换轮胎。这儿离秦谷县城只有15公里,开车20分钟就到。”

丁元英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个字也没说,就这样沉默了几秒钟

第二个感觉——“自知之明”,书中有那么一个人物最后跳楼而亡,因为他误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了解很多,殊不知他的结局别人都已经安排好,而他其实茫然不知,即便是临死的时候还说原本给他机会的那个人在撒谎,从头到尾他都不自知,有此下场算是报应。而书中别的人物也表现出了一种自知之明,如欧阳雪说:“我这儿你不用考虑,只要不让我管公司,股不股份的没关系。我就认一个傻理儿,守住餐馆就能活命。别的事再好,我去做可能会饿死

第三个感觉——“实实在在做事”,书中人形容男主人公“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可真正做起事情来,走的是正常的路,做的是正常的事,统统合情合理,只是用一种略有颠覆性的思想把这些东西串联在一起。究其根本不过四个字“实实在在”。

第四个感觉——书中原话:“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毕竟,这是文化消费而不是生存的必须。”不是生存必须的,只是人生达到某个状态时的标的物,可能一生都没有过这样的东西,也可能会随着生命推进到下一个状态时有新的变化,或是延续,或是摒弃,这能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态度。

第五个感觉——“容”,男主人公容得下,看的开,个人认为他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世事,是个看客,于是他能看的明白,看的透彻,才能把想做的事情捋顺了,而他总是一个容字为本,即便别人叛他,弃他,他都只是笑笑,容得下的。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3

无论是神,还是魔,这一切都起源一个礼物,而当想要礼物的那个人不在了,这一切也都没有了意义,楼下的便只有一片废墟与世人的评说。

小丹想要的礼物是一个神话,想要的是一个关于文化属性的答案,究竟有没有救世主呢?如果弱势文化群体得救了,那么又是谁救的呢?但是一切问题的前一问题就是“究竟弱势文化群体能靠外力得救吗?”

小丹在自杀的那一刻究竟想的会是什么?如果她没有死,当看到这个礼物的结果时又会有何感想呢?读完最后一句“大哥,又要挨骂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重新审视整部小说的人物,其实救世主究竟谁是也不难发现了。

小说里有明白人,有聪明人,也有烂泥不上墙的自作聪明人。

欧阳雪是明白人,自始至终都不曾有过任何非分之想,一切的初衷都是碍于情面帮忙,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白手起家的餐馆,不贪也不会投机取巧,因为她明白唯有自己的脚踏实地才能给自己安全感,才能过好日子。

肖亚文是个明白人也是聪明人,她看懂了小丹也看懂了丁元英,她不会去奢求自己遥不可及的利益,她愿意远远的透过这扇窗去看丁元英的世界,她明白自己不是那个世界的人,于是她可以做到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自己的阶层里,一点一点向前走,她聪明到可以再看到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她和欧阳不一样,她不仅仅不奢求,她更不甘于现状,愿意为此去拼尽全力争取。

冯世杰和叶晓明都是聪明人,他们会盘算,他们渴望出现一个救世主帮他们改变现状,他们知道利用了丁元英,就相当于利用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另一个世界,只是他们不明白,另一个世界的救世主,不是无私的,是要付出代价为条件的。

刘冰,就像他自己说的,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他自以为抓住格律诗就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却不知道能救命的唯有自己,即使最后拥有了保饭碗的文件,却还是没有悟透究竟谁是自己的救世主。就连最后从楼上跳下的那一个,他依然不知道去反思自己,嘴里念叨的依然是“丁元英,你撒谎”。

芮小丹和丁元英都是明白人,但他们的“明白”是不一样的明白,小丹只明白了自己,而丁元英明白了世事。

我书读的不多,也就不会写什么书评,只是简单的记录一下自己的感悟。这本小说我感觉深度很深,深到没有一定阅历的人会难以真正读懂,但是它又很平静,平静到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出乎意料的。这本书不仅揭露了人性,也同时为人性知名了出路。

那遥远的救世主,就在自己的心里。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4

一个闲暇的假期,一座安静的小村庄,一杯清茶再配上一本好的小说。对我来说这便是幸福的。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年假带上一直没有来得及读的这本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回到老家,远离那些喧嚣。

小说的背景简单,人物关系也不繁密。读完这本小说,为丁元英睿智的领悟力所叹服;为丁元英和芮小丹超凡脱俗的爱情故事所震撼。试着解读豆豆在这篇小说所描写的几个特点,算作一鳞半爪,仿佛初到高窟的行者,面对浩淼的文化积淀,草草作揖,以补救我内心实际的浅薄和忐忑。

整篇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用墨很多,性格凸现。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在具体细节上将他们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丰满。性格的复杂化,作者在描写与丁元英合作的三位人物时,让大家充分领略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其性格特征也细微迥异。叶晓明聪明有悟性,可惜是小聪明;冯世杰身上保留了农民的狡猾和天真;刘冰匪气十足,身上充斥了市侩气息,最终为此丧命。另外还有几个点滴人物,虽然只是寥寥带过,也跃然纸上,性格特点的鲜明是这部小说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主人公的走向始终是我所关注的,其中表面充满变数,骨子里却都是宿命使然。作者对丁元英这个人物的塑造,几乎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来涵盖他的整个性格。这样的人物,驾驭现实的尘世,其高屋建瓴般的预判,处理问题的缜密与睿智,相当游刃有余,这大概也是像芮小丹这样自视甚高的女子青睐于他的主要原因吧。再说芮小丹,从性格的角度出发,小丹的性格是许多女人所不具备的,她的独立的对人生,对自己的态度,使她在自己的短短人生轨迹中,走出了焕发光彩的一面。

人世间的灾难和无常,经常会在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不期而至,没有觉悟的人,在频频打击下要不消沉萎靡,要不就是求得更大的麻痹,在沉沦中忘记自己暂时的痛苦,这些,我理解,都不是面对人生,面对烦恼,所应当具有的态度。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作者委婉地指出了一条明显的道理,做自己的救世主。唯有充分觉悟,坦然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了,你的人生,就不会是一团麻,一道谜,破解不得。暂时的自在,小说中的丁元英已经作出了榜样,而真正的自在,彻底解放自己,却是你,我,作者和千千万万的读者,在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中,需要不断诠释和印证的过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5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习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中国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WwW.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在丁元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丁元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近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丁元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丁元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一、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平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丁元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平常事”。丁元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平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平淡的事情。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丁元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6

当一个人饥饿多日忽然遇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套餐,那种感受一定令他久久难忘。经历了一段时间精神饥饿的我,近日读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古城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进行了一种掠夺式的经营。虽然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在赚足金钱过程中他感到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于是以冻结自己资金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芮小丹在丁元英隐居期间和他几次接触后开始有所了解,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跑遍古城所有音响店寻找与丁元英同样的音响,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丁元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内涵,并因此而深深地爱上了他。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也为了能和他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离开了古城。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而媒体则围绕得救标准和得救之道展开了激烈辩论。小说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主角芮小丹和丁元英最是令人赞叹不已。芮小丹,一个尽忠职守的警花,一个率性而为的聪明人,一个几近完美的女性。她有着德国永久居留权,有着在德国开餐厅的母亲和在中国做导演的父亲,还在好友欧阳雪的餐厅里有着一份股份,应该说生活无虞。但她偏不享用这些,而偏要做一名刑警。也许如她自己所言,她并没有什么多高的境界,就是羡慕警察的威风。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她就尽忠职守,即使知道常有危险伴随也在所不辞。这实在是令人赞叹!她的父母希望她报考演艺学院,但她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报考了警官大学。虽然有着优厚的生活条件,她却不依附于任何人,她是一位真正为自己精神而活的人。面对丁元英这个令她心服的男人,她敢做敢当,敢说敢爱,同时又不失女性的温柔。她能在完成警察天职后为了爱的永恒而自杀,即使是死也要来的如此悲壮!正如丁元英所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这更是令人赞叹!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敬业出色,生活上潇洒从容,交往上真诚待人,爱好上随心所欲,爱情上敢于追求,无论是存在还是永恒,她都能坦然面对,其一言一行,其所作所为,其自性自在,其平淡是真,无不令人赞叹不已!在我眼里,芮小丹是个几近完美的女性。丁元英,一个股市中的投机者,一个商战中的鬼才,一个得天道的极品混混。用其好友韩楚风的话来说“他是个明白人”。的确,他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教义、传统等等都看得明明白白。他在股市中得心应手,似乎是完全破解了股市的密码。在设计“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实体时则表现出极高的智慧,说他运筹帷幄一点儿也不过分。甚至他的对手林雨峰也不得不叹服他有着“严谨的思维和繁杂事物的精确判断”。难怪他的助理肖亚文这样评价他:“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等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活上不拘小节,交往上不善应酬,性格上比较孤僻,言语上奇谈怪论,他的德国同学詹妮说他“更像个魔鬼,是那种永远不会活给别人看的人,很难说他比教徒更好还是比强盗更坏”。五台山智玄大师则评价他的真实品性是“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这就是丁元英!在某种意义上,我并不羡慕丁元英悠闲避世的生活方式,也不羡慕他偶遇红颜知己,更不羡慕他的腰缠万贯,我赞叹的是他对传统观念和文化属性入木三分的独特见解,是“他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是他对事物发展的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在现实中,完美的芮小丹可欲不可求,也难遇到超凡脱俗的丁元英。即使是两人“没招没术的感情”,也是绝伦之合。也许这正是作者给读者的一种理想的期盼。有人说,这是一个警花和一个投机者的绝命之恋,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是千里寻觅的情缘,这是知音之间的默契,这是灵魂与肉体真正完美的结合。他们并不相互依附,不求白头到老,而是珍惜相识的缘分,珍惜眼前的拥有。芮小丹爱的真诚,爱的热烈。丁元英爱得深沉,爱的自然。芮小丹送给丁元英刻着法字的玉坠,对丁元英起居饮食的关照,无不表现出女性细腻的挚爱。丁元英为了红颜知己的冒雨等候,为了芮小丹能到耶路撒冷而亲往特拉维夫,又都体现了男性刚强的感动。芮小丹临死前心里黯然自语“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催人泪下,丁元英拿着芮小丹牵狼狗的照片播放《天国的女儿》曲子更是撕心裂肺……爱情的悲剧突然来临,作者正是用这样一种凄美的方式诠释了《天国的女儿》……小说中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丁元英的同学好友韩楚风表现出正统和大气,掌管正大集团游刃有余。芮小丹的邻居好友欧阳雪则是善良与精明,经营饭店也是脚踏实地。在遭遇官司几个发烧友股东退股时,欧阳雪果断接受,宁可哭在人后也决不弱在人前。作为女人,这一点实在令人敬佩。还有丁元英的助理、芮小丹的同学肖亚文,也显示了超出一般女人的聪明与果断,虽然功利但凡事也看得清楚,她深知和丁元英保持关系的价值,巧妙地将丁元英安排在古城,能够“随缘惜缘不攀缘”。在格律诗公司遭遇官司的危难之时,她站出来接受挑战,理所当然地成了格律诗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应该说,这几个也都是些明白人。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音响发烧友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个人,各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虽然都希望借助丁元英这个高人脱贫致富却又都充满着小农意识,大概是世俗中最不明白的几个人,其代表意义显而易见。在丁元英的设计下,他们都成了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的股东,也都“扒着井沿看了一回天”。可惜的是,由于他们特有的文化属性,由于他们井底之蛙的视野,如冯世杰自己所说,他们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扒着井沿看了回外面的天,又都掉了下去。冯世杰总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提要: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之还有份想改变家乡贫困的念头,还有份与王庙村的关系,所以最终他还能够进入格律诗公司成为股东。而原格律诗公司总经理叶晓明的小农意识则注定他只能在小本生意里打转转,终难成大器。最可怜的是刘冰,小农意识再加上极端自私的元素最终导致他的自杀。这三种人似乎昭示着三种不同的道路:本质善良还将有个出路,目光短浅只能在小河里游游泳,而心术不正则必将走向灭亡。其他人物形象如乐圣音响公司董事长林雨峰的刚愎自用,芮小丹父亲的传统固执,其母亲的慈爱善良,丁元英德国同学詹妮的精明强干等等,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作者驾驭人物形象的厚实功力。小说中除去描写了芮小丹的壮烈之死外,还有乐圣音响公司董事长林雨峰驾车坠崖和发烧友刘冰的跳楼自杀。也许有人认为林雨峰和刘冰之死是丁元英所为,或是在丁元英设计之中。我不这样看,事实上丁元英并没有任何置他们于死地的想法,反而是尽量去帮助他们。只是他们虚荣的文化属性和自私的性格属性决定了他们的结局。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有关天国礼物的浪漫爱情小说,但实质上却是深层次地论述了人的文化属性,提出了救世主究竟在哪里的现实追问,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超越因果关系的只能靠“觉到悟到”的天道。整部小说以经济改革中传统观念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冲突作为时代背景进行铺垫,以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凄美爱情为主线,以几个音乐发烧友创办格律诗音像有限公司和帮扶贫困的王庙村为载体,贯穿以音乐艺术的理想追求,深入探讨了文化属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终揭示了“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个深刻的哲学理念。文化属性是小说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我想“文化属性”这个概念也许可以理解为“属于某种文化的特性表现”。丁元英在和芮小丹对话时讲到:“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丁元英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进行了解释,“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在丁元英眼里,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他说到:“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中国为什么落后?这就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挺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他由此分析到:“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好一个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可以这样说,丁元英把传统世俗文化看到骨髓里去了,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正因为如此,面对令人失望的社会现实,面对喧闹拥挤的大都市,丁元英才“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这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由于看得太明白,他甚至因此常常很是孤独。正如韩楚风和丁元英谈论传统文化时眼望着他而想起一位哲人的话:更高级的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如果丁元英就这样“孤独”下去,小说的主题必然苍白,有关文化属性的论点就会故弄玄虚。所以作者在小说中进行了巧妙的构思: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它的贫穷应该是文化属性的必然产物。于是小说就借着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个礼物这一浪漫情节,描述了丁元英在王庙村创造的一个令人折服的“神话”。基于对文化属性的深刻认识,丁元英在设计格律诗音响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的相互关系时将两部分各自独立,对发烧友组成的音响公司采取股份方式进行制约,通过“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使得格律诗公司强行进入市场。对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则采取“用小农意识治小农意识”的方式,“在产品生产各道工序的农户之间实行小农经济的买卖关系,现金交易,一环制约一环,谁出问题谁承担损失,不影响别人的利润。允许弱势文化背景下的农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市场去纠正他们,最终用经济杠杆来解决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问题。”就这样,丁元英依靠自己的智慧,依靠自己对文化属性的理解,在王庙村完成了这个神话,送给了芮小丹一份超越古人千金一笑的浪漫礼物。小说在爱的礼物逐渐浮出的同时,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显然,作者用意并不在叙述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作者重墨渲染丁元英的这个“送给女人的礼物”,绝不简简单单的就是个“礼物”,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社会文化属性进行的深刻揭示。在这个特别时间、特别事件的大背景下,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客观存在,丁元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引发各种社会评论铺天盖地,从而招惹一片嘘声和责难声。如同丁元英好友韩楚风所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正是在这样的争论声中,作者所揭示的小说主题才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思考的价值。有关“救世主”的论述是小说努力探讨的另一个主题。丁元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说到“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们逆来顺受,不思变革。只要有人赏口饭吃,就心甘情愿地蜷缩着。没有饭吃的时候,就指望着吃救济,靠支援。他们只知道神和上帝是救世主,却从来没想到真正的救世主就是他们自己。这种文化属性,造就了许多长期处于愚昧麻木之中的社会人,最终只能导致他们永远的贫穷落后。丁元英借助“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在王庙村创造了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丁元英要把几个发烧友和农村一群小农意识的散兵游勇有效地组织起来,不能靠说教,也不能靠施舍。丁元英是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市场无形之手抑制农民的小农意识。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农民明白,要富强就不能靠别人,摆脱贫困的救世主就是他们自己。但这些农民是否明白市场规律这个“道”,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能够觉到悟到。正如丁元英说的“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农户,从基础设置就不给他们期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提要: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当然,丁元英也担心“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一眼再掉下去,会不会让他们患上精神绝症?”然而社会的残酷现实就是:不扒着井沿就永远看不到天外有天。如果扒着井沿儿看一眼再掉下去,也只能是“饱了眼福,苦了贪心,又往地狱里陷了一截子。”究竟谁能从井里爬出来,完全取决于他能否利用扒着井沿的机会重新建构自己的社会认知。其实,许多事情就是如此,越想依靠别人拯救自己就越是靠不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得救之道就在于自己行动起来,真正相信自己的力量,真正去积极地努力,人们就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这也是小说留给读者最有思考价值的地方之一。超越因果关系,遵循客观规律也是小说刻意论述的一个主题。从芮小丹开始思考文化属性,到向丁元英要一个超凡脱俗的“礼物”;从格律诗音响公司的成立,到后来的诉讼和退股事件;从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的建立到合法的“杀富济贫”,整个“神话”事件里,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普通事”。丁元英的智慧就在于”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正如丁元英自己说的:“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的确如此,丁元英所设计的“神话”无非是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无非是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因果关系而已。这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天道”,“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信守“天道”的人就是“明白人”。难怪芮小丹目睹这一切后思考到:“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芮小丹得出的结论就是:“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由此观照现实社会,人人都知道要实事求是,但真正实事求是地为人处事却难上加难。要做到实事求是,人们需要的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倒过来”。用这双“天眼”去观照文化属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人们才能够有超越常规的因果思维,才比较容易看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这还需要当事人自身的悟性,需要当事人在具体的事件中能够真正觉到悟到。说到“觉到悟到”,小说中特意提到,事物规律的特征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从因果来看,是“因果不虚,因果是规、是律,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认识和遵循事物的规律。事物的规律本身存在,许多人却视而不见。视而不见不是本身没有,而是本来就有你看不见罢了。所以,能否看见事物的规律,取决于个体的观念和认识,取决于个体的经验与建构,取决于个体能否觉到悟到。从这个角度而言,小说的意义就在于从文化属性的角度让人们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于从人生历程的磨难里让读者明白救世主离自己究竟有多遥远,在于从因果规律的天道中唤醒众生的一种觉悟。说到“觉到悟到”,我认为这是小说论及天道的一个发人深思的引申。小说中描写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这个礼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送给无明众生一种“觉悟”。人生最有意义之处就是在其人生历程中不断地“觉到悟到”,不断地“觉悟天道”,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明白人”。从觉到悟到天道这一点而言,丁元英是明白人。但他自己又承认,和芮小丹相比,他们的生存境界还是不一样。芮小丹“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点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她朴素率性,是“自性本来,无需知道。这是根性的范畴,不是根器、智慧”;她超然洒脱,“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而丁元英“想活个明白”,就在那里参呀参,“没完没了,越想活个明白就越不明白,一直参到了死胡同里出不来……”,所以“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于是感慨自己离芮小丹的境界“还差着几个位格”。这是丁元英这个明白人的又一次“觉到悟到”。在认识天道方面,芮小丹似乎不如丁元英来得明白,但她的觉性悟性很高。她从一开始的执着于警察事业,到后来产生强烈的文学创作的冲动,也是个“觉到悟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可替代的,只能是自我的重新建构。如芮小丹自己所言:“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由此可见,对天道的理解绝不是听到见到就能“觉到悟到”,现实中有许多自认为是明白人的其实未必真的明白,有许多看似明白的人实际上却根本不明白,也有许多应该明白的人却还没来及去明白。如果不是自己的“觉到悟到”,无明众生又怎么能成为明白人呢?所以,现实生活中,难做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