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精华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2000字其七

发表时间:2022-10-10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精华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2000字其七”,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致教师》的前言里,有这么一段话“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就是一朵花,教育应该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是啊!历代人都会把老师比喻成园丁、春蚕或者蜡烛,这本是对老师的赞美,但却无形之中限制了老师的成长。老师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老师不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照亮别人;老师也是花朵,不断汲取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好庇佑比自己娇小的幼苗。www.ZuOwEN101.com

精选阅读

今日读书心得: 致教师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今日读书心得: 致教师读后感”,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了解朱永新老师,最初并不是这本书,而是在教育报上看到的那首《教育是一首诗》,让我看到在教育一线,有一位校长如此的热爱教育,能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致力于教育中来。再次看到他的书《致教师》,对于已经工作10多年的有些职业倦怠的我们而言,如醍醐灌顶。整本书的46个贴近教学一线的问题帮我们看到了成长拨节中需要提升和努力的部分以及成长的路径与方法。在46篇回信中看似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教师的情况不同,每个问题和每个问题指向不同,但在朱老师的答案里这些又是一致的,那就是做一名爱学习,爱思考,爱写作的有思想的老师。

改变自己

正如朱老师书中所说“随波逐流是最容易、最轻松的事情,而坚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宁静,就要相信未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数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中,我们很容易在繁劳的工作中丧失激情,没有斗志,更多的是对外界环境的抱怨与不满。朱老师说:“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而只有你真正地去改变自己,其实你就是在改变别人,就是在改变社会。”

记得我在没有学习心理学及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之前,我也常常是那个抱怨者,抱怨并没有带来任何的改变,思维认知没有改变,工作方法没有改变,看待周围的不公平的视角没有改变,徒增许多不必要的烦恼。每天看到的都是问题学生和问题班级,因为在我们的眼里,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分数。看不见孩子们其他的长处和优点,看不见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不仅让自己有时候会很挫败,而且也会影响师生关系。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8大优势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省智能、人际智能、自然智能。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众多的家长和老师只关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对于其他智能强的孩子而言,显然是不利的,会背唐诗,会考奥数,是好孩子,体育好、绘画棒的学生却很难被老师称赞。

在青春期这个关键的阶段,是孩子们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孩子都很看重身边的重要他人对他的评价与认可,这将决定他如何去看待自己,如何去重塑自我。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批评与责备中,缺乏外界的认同,他就很难自信,也没有力量去克服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那个空间智能强的孩子未来可能成为设计师,那个人际智能棒的小子未来可能是位领袖人物,那个自然智能强的孩子说不定就是未来的袁隆平呢?谁也不能根据过去的传统经验去看待今天时代的孩子,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无一不是多元智能凸显的青少年发明创造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无法改变他人,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才是教育良性发展最关键的基础。

成就他

朱老师在书中还有一句话说的好:“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而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

相信,是一种信任。你越是信任,他越是会展现美好的一面,你越是不相信他,他就真的展现给你最坏的结果。你担心什么就会来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特别关心孩子,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关心。看不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盲目的报各种兴趣班,把孩子弄的很累不说,因为精力的不聚焦,导致孩子不自信,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对文化课的重视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味的跟随大众去报所谓的奥赛班、竞赛课,无异于缘木求鱼。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判断一条鱼的成功,那么终其一生,他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教鱼儿爬树,教鸟儿游泳,教猴子静坐。而是要给鱼儿一片海,给鸟儿一片天空,给猴子一片森林。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从教育中汲取各自所需的养分,能够健康自信的成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天赋,拥有一份擅长的技术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当然在青少年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我们要给孩子们更多的尝试与探索,帮助他去发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去坚持。在坚持做感兴趣的事情过程中不仅积累孩子们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是提升能力的重要过程。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家庭组织的跟随父母工作一日等活动,在更多的活动中让孩子勇于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事务。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是优秀的,所有的优秀背后定是有一个优秀的父母。父母的视野就是孩子的世界。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培养只会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放眼未来,培养他适应未来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把那些真正对于一个人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使他有力量,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进入社会,走向未来。

成就他人,改变自己的路上定会有很多困难与挑战,“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我们唯有立足于教学一线,立足于自己的教室,去思考我能为他们带来什么,能做些什么可以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个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我们最好的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读后感收藏: 致教师读书心得5000字(篇三)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读后感收藏: 致教师读书心得5000字(篇三)”,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鲜红的封面上,一根简练的白色线条勾勒出一个头像,头像下面竖排写着“致教师”三个宋体大字和“朱永新著”几个黑体小字。这就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教育专著《致教师》。

看完此书,感慨连连,感同身受,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心态可以改变情绪。因此,要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影响工作和生活。持积极向上乐观心态的人,往往会看到事物好的方面,从而产生良好的评价,形成良好的心情,进而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工作和生活;持消极厌世悲观心态的人,往往关注于事物不良的方面,甚至将其放大,产生愤世嫉俗的批评,乃至当众胡言乱语、夸夸其谈、信口开河,不仅使自己形成糟糕的心情,还会让别人小瞧或者是借机告状讲你的坏话,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工作和生活,更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二、教师的心理需要层次:养家糊口→自己心安→师生愉悦→学生崇敬→学校骄傲→历史铭记→自我实现。

三、不经意间,在课内外,教师正在改变着学生们,朝着一个光明的目标前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行为先。

四、最直接的阅读,就是要阅读经典中的原典。原典是源头之水,原典是经典中的经典,原典是原创的经典,原典是精华中的精华。

五、坚持思考,坚持写作。

六、教育之花是生命之花的一种。人们创造出来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生命之花——包括教育中美好的教学片段、成果及其他有意义的东西。

七、战胜别人可喜,更可喜的是战胜自己。

八、年轻的心,保持童心;燃烧激情,奋力搏拼;热爱教育,为国为民;智慧创造,承旧创新。

九、理想是灯,照亮前路;理想是旗,指引前行;理想是力,力量之源。

十、爱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趣此及彼,建立自信。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挖掘潜力,发现自我,由此及彼。这些都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当然,首先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做基础。

十一、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但是我们能给孩子受益一生的东西——那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善良美好的德行。

十二、季羡林先生曾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都是关心国家大事的。”教师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不能局限于小小的教室,不能局限于一个学校……教师要放眼社会,放眼世界,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十三、理论联系实际,用心教育,坚持阅读和写作,不断总结和反思,勇于创新,敢于坚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

十四、丰富自己的教育生活,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备课、阅读与写作都是不错的选择,坚持就是胜利。

十五、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一定有足够的办法让自己的学生也爱上阅读。

十六、身教重于言传。如果老师能把自己阅读收获的新鲜的、有趣的、神奇的内容与学生们分享,你的学生们也一定会爱上阅读的。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不仅仅是教师博学的一种表现,更是教育能力的体现。学生能看见教师的努力,他们会模仿学习教师的言行——当然也包括阅读习惯。爱上阅读,受益一生。

十七、我手写我心,我笔记我行。从细微处着手,抓住点滴关键,典型独佳。记录日常工作中的点滴灵光,分析思考其中的得与失,以资借鉴。

十八、真情实感,这是习作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诚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作、日记、练笔,都要坚持原则,写自己的视觉(眼睛看到的)、听觉(耳朵听到的)、嗅觉(鼻子闻到的)、味觉(舌头尝到的味道)、肤觉(皮肤感受到的冷暖疼痛等)和心觉(脑子里想到的),这才是真实的、真正的自己的东西。

十九、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最基础。了解学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与他们一起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观察他们的言行,感受他们的气息,思考他们的心理。走进教室,走进课间,走进家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情况,包括其喜怒哀乐、兴趣爱好、独特个性及优缺点等。

二十、学校,要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助学师;家长,要成为学校教育生活的参与者。我觉得,德音体美劳等各科教学与语数外等统考科目教学并不矛盾,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不仅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艺术、运动、劳作等良好的习惯,从而有益身心发展,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中建立起兴趣与自信,进而促进所有科目发展。

二十一、面对问题学生,老师应该给他们更多地鼓励,用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和真心去感化他们。自信心和趣味性是孩子成长的双动力。

二十二、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高妙的艺术都是有风格的。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书法家,是在临帖万千百,苦练以往优秀书法作品的基础上,才逐渐分析研究摸索出自己的路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画家、作家、音乐家亦然,教师的风格亦然。

二十三、听说读写。我一直主张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比如通过“口语交际”“课前一分钟演讲”“故事会”等活动锻炼说者的“说”能力,培养听者的“听”习惯;通过课内外阅读训练及日记周记、随笔、习作练笔等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二十四、要想说的精彩,必须思考的精彩。

二十五、优秀,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创新,就是做最实的自己。

二十六、学问之道,学然后问,边学边问;问然后思,边问边思;思然后行,边思边行;行然后学,边行边学……如此循环往复,行之、学之、问之、思之,是做学问之道。

二十七、一个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二十八、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一个源泉,让每一个教育教学场所都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认为,这必须靠师生共同的努力,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如何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师生幸福的源泉,在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于师生间的互爱互信、互让互助,在于师生的共同成长、进步里。

二十九、行动总会有收获,坚持就可能出现奇迹。我不能要求别人改变他自己,但是我可以努力改变我自己,还可以用我的言行来影响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学生),从而间接改变别人,改变世界。教育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这种伟大并非空洞不可及,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三十、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在为人处世中,虽不可阿谀奉承、巧言令色、卑躬屈膝,但是必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还是要掌握的。

三十一、生活情趣和业余爱好,可以缓解工作压力,也能反哺工作。

三十二、管理好时间,首先就是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最好是列一个时间表,除特殊情况外必须严格坚持,形成习惯最好。

三十三、德智体美劳,不仅学生需要,教师亦然。其中,德为先,体为本,智为要,劳为根,美为神。无德则废人也,坏人也;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都是空谈;智力低者虽平庸,然亦不失为人;劳动是社会人的基本技能,可以创造很多东西;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身心。

三十四、自由是相对的,否则就会产生己之自由妨害彼之自由的状况,故曰:“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勇敢地说出“我不知道”(不知),古已有之(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崇洋媚外不好,可以交流学习。

三十五、新时代,新教育,新班级。这将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班级,一个独一无二的教室。这里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殿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一个让每一个学生发现并认可自己的王国。在这里,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同生活,共同约定,共同成长。

三十六、诵读,文学之始也。新教育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灵活可变的,无论是“营造书香校园”还是“晨诵、午读、暮省”都是可以大胆创造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并非照本宣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我为生用。

三十七、为每一个学生颁奖。这是一个发现闪光点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鼓励孩子的好方式。“文明礼貌奖”“团结互助奖”“成绩优秀奖”“学习进步奖”“勤学好问奖”“乒乓高手奖”“羽毛球高手奖”“运动小明星”“竞赛参与奖”“丹青小妙手”“小小书法家”“手工小能人”“劳动小模范”“清洁区维护员”“环保小卫士”……没有不可能,只有没发现和没想到。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努力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

三十八、立德树人,教师是有责任的。教师应当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仁义礼智信、身心健康、真善美、热爱劳动、有道德理想文化知识技能纪律、积极向上的人。

三十九、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榜样的力量,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十、学校、家庭和社会,这是教育的三个主战场。学校是集中教育孩子的地方,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它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教育软硬件,是教育的第一战场。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摇篮,它将陪伴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教育不容忽视,除了学校和家庭外,孩子无时不刻不处在社会之中,社会现状繁杂,其中很多好的人事物,也不乏一些不良的东西,未成年的孩子在社会中脱离了父母和老师们的监管,很容易被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社会乱象所诱惑,很容易学坏。

四十一、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有些人学得很快,有些人却要用很多坎坷经历来体会。

四十二、人没有理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的理想,那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的人成熟的很早,小小的就有了自己的理想——最起码在18岁时已经知道朝着理想努力奋斗了。而有的人,都工作、成家了才开始思考自己的理想。

四十三、教育人,爱教育,爱学生,爱学校,爱同事,爱学习,爱自己。世上威力最强大的不是核武器,而是爱的力量!

这真是一本写给教师的书,朱永新老师结合他的“新教育”理论,和老师们谈心,给了老师们很多很有益的建议,既承接了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又有创新实践,可谓是“承旧创新”的一本好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谈一些我读这本书后的感想。

以前,我只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教育家,但是不清楚他到底做了哪些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事。前不久,我读了刘锐著的《陶行知传》,又看了一些教育科学出版社《陶行知选集》里面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从此以后,我对陶行知先生和他的晓庄学校、自然学园、山海工学团、小先生运动、生活教育社和育才学校等教育言行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才真正明白了陶先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伟大贡献。他的很多教育思想理念与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有很多相同、相通的地方,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地影响。

朱永新老师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的很多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并且结合实际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可谓是与时俱进。比如说,现在朱永新老师他们提倡的“新教育”,陶行知先生百年前也学习欧美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改造中国的教育,这就是当时的“新教育”。“新教育”搞的教育集团,早在近百年前就有了。陶行知先生的“晓庄”学校就是一个集合了2所幼稚园(幼儿园)、6所小学和几所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研究所的综合性学校,其实它已经是一个教育集团了。还有,“新教育”也继承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当然,“新教育”和它的教育集团、思想理念等已经与时俱进向前发展了很多,它融入了很多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等。

朱老师的《致教师》所言颇切实际,他灵活运用“新教育”思想,结合教师实际,循循善诱,给老师们解疑答惑,提供切实的意见和建议,可谓是继往开来,真正是为现代中国教育谋发展。

朱老师说:“教师就是教师。”我深感赞同,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树立自信,自爱也。自信自爱,是教师爱教育的基础。教师是一个职业,在谋生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给教师一个高大上的理由,那就是朱老师所说的“幸福”。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是幸福,与学生一起经历成长是幸福,见证学校、学生和老师的发展也是幸福……

朱老师说:“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我想: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位伟大的人。曼德拉说:“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能改变世界的一小部分,我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和知识技能影响我的学生,让他们向上向善,学会学习,健康成长。但是这需要老师的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爱是相互的,尊敬是相互的,帮助也是相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收获,也没有莫名其妙的付出。心态可以改变情绪,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老师。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学习专业及其他知识,学习教育教学技能,不断进取。

兴趣是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机。上完一节课后,如果学生高兴、老师愉悦,还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不是皆大欢喜吗?何必为难大家?难道不可以轻松愉快地解决问题吗?如果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那么他应该是可以做到愉悦教学的。课堂上是师生,课后是朋友,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所在,其中不乏互信互爱。

幸福在哪里?在晨诵、午读、暮省里,在共读、共写和共同生活里,在悲悯情怀、合作精神和新教育里。创造自我,服务学生,研究教学,分享知识、技能和其他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教师的幸福。

师生共读,书香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承旧创新,继往开来。(李枝怀)

[推荐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000字(经典版)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读后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000字(经典版)”,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吴非先生说:“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每个人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便要对得起这个称呼。我们无法自信满满地宣誓教导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材,但我们可以坚定地宣言,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将热爱并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为了这份选择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老子曾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我相信,机会永远眷顾认真执着的姿态,眷顾谦虚的心,眷顾勤奋务实的态度。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大到班级的教学规划,小到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教师都需要主体把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让我头疼的便是每日的默写,常常为了催交,与某位学生展开各种“围追堵截”,可谓身心俱疲。吴非先生这样劝告我们:“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

教学从来都是慢活,“教育是慢的事业。”面对一脸茫然的学生,要多多关注他,教会他如何去听课;面对从不知做笔记的学生,我们要教会他记录重点;面对从不参与课堂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表现自己......在学习的路上,学生的进展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进步,等待他们“花开”的那刻。每一学年在开学的第一周内,我总会收到了十几个家长的短信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对于孩子的关心自然让我感动很多,但我也总无奈地回复他们:“请给孩子一些适应的时间。”反观自己,何尝不是如此,面对学生的退步,总是焦急冒火,也许真的该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改变。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也要去珍视这一事业的规律。

[精华读后感] (作文)围城读后感字其七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精华读后感] (作文)围城读后感字其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以前总听说围城,今年自己进入围城的第四年,也想看看到底钱钟书怎么描写他心中的围城,所以赶上当当网打折跟着很多书一起买了《围城》这本书。12月用了20几天读了这本书,还要感谢期间培训所以能够提前看完。

这本书讲了方鸿渐从留学归国到走入婚姻的整个过程。大背景是抗战前期,国家动荡不安,可是说来也怪,爱情啊,婚姻啊好像从来都不会因为什么战争或者国家情况而受到影响,在战争中的人们依然会萌发爱情,依然会结婚。说回这本小说,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还是单身,但是我认为他的道德标准有问题,所以才会和已经是别人未婚妻的鲍小姐春风一度。这一点上可能男人都差不多吧,毕竟男人多数都是视觉动物。但是,遗憾的是,鲍小姐也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已,否则,方鸿渐会不会被未婚夫哥给做掉也是不得而知的。后来苏文纨竟然爱上了他,可是男人对于没有任何征服欲的事情可能是缺乏兴趣的,即使苏文纨家境再好学历再高,最终他也没有选择她。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唐晓芙竟然是方鸿渐的菜,无奈因为苏文纨因为方鸿渐的“懦弱”,阴差阳错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最后和方鸿渐结婚的竟然是孙小姐,可这个人才认识不过一年,方鸿渐也并非非卿不娶的爱着她,两人的结合也好像是命运的捉弄似的,其实谁也不怎么喜欢谁,但是却最后协手走入了婚姻。现实中,又有多少都是这样的情况呢。不是爱,但是觉得还合适,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结了婚,婚后意见不合、三观不合,柴米油盐竟是错,各种吵架相伴,结果消耗了两个人的能量值,消耗了婚姻的能量值,有的吵一辈子,有的半路解散了,有的将就着还在过。婚姻中可怕的可能还不是出轨,而是不爱。

小说中说围城就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来”,我想想进来的外面的人,都是因为想象围城里有一个人能够解救当下孤独的自己才会憧憬进入的,而里面的人,因为太多的鸡毛蒜皮,生活很多时候过得一地鸡毛,于是其实也羡慕着外面的人。

曾经有人说,婚姻中有100次想要掐死对方,但是有101次想要放过他。婚姻其实是一个大命题,里面有很多学问的。很多人只是走近了、走入了,却并不总反思,遇到事情了冲动占据大部分,理性倒总是躲起来。婚姻中鸡毛蒜皮是常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再加上一个娃,好戏开始。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没有资格评判的,只有都经历了才会知道其中的道理和隐喻。

婚姻中有七年之痒一说,现在听说变成了三年之痒,可能因为当下年轻人都是速食爱情、快餐婚姻吧。为何会有“痒”的时候呢?三年也好,七年也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遵循着远香近臭的道理,在一起久了可能就会有厌倦的时候,何况夫妻日日在一起。如果出现了那个时刻,怎么办?离?不能那么草率。要像遇到病症一样,去治疗它。

围城很大,我们每个人要用爱去充实它,围城也很小,一定要悉心呵护。

读后感参考: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写作示例)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参考: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写作示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近期,拜读了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我深受感触。作为一名教育大师,他用真实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呈现了教学生涯中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将教育中宝贵的经验无私地传递给了我们。

初入教坛,我们总是抱持着一份厚重感与责任感,满怀壮志,憧憬这那一段段师生旅途。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慢慢地,我们却发现,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麻烦事又接肘而来。于是,烦闷、苦恼、抱怨、气恼......这些情绪渐渐产生,教学也似乎成为了“苦恼的艺术”。虽然此时我在教学这条路上施施而行,已步入了第五个年头,但压力迷茫却常常不期而遇。读他的文字,我方然醒悟,教师的工作有压力,但不要被压垮;有迷茫,但永不要绝望。正如他所说:“我改变不了社会,但我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师,以不辜负这个职业。”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合格的教师却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这也将是我很长时间内的目标。在阅读中,我发现了成为合格教师的几个关键词:

01真实

吴非先生说:“作为指引者的教师,应当引导他去关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如果我们都不敢去正视自己,又如何去指引学生呢?曾看到不少这样的视频:原本谈笑风声的老师,在步入教室之时,立刻换上一副冰冷的脸。周边的评论是:变脸最快的人。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回忆起来,自己的记忆中也总是浮现出这样冷冰冰的老师的脸。为了塑造自己的威严,在学生面前我们失掉了自我,用冰冷包裹着自己,从不敢在学生面前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将“严师出高徒”奉为自己的至理名言。但是“严”必然需要“假”吗?我想并不是如此吧,这样的“假意”只能换来学生同样封闭的内心,他们掩藏自己的笑容,掩藏自己的想法,成为了一味迎合的“木头人”,这该是教育真实的样子吗?这正如吴非老师所感叹的:“学校本是自由的天地,而我们的绳索太多太多,密得像网一样。”“不必自欺欺人了,不要作秀,面对假恶丑,如果你是一个有健全情感的教师,你就直率地表示你的愤怒吧!”我想这不仅仅是吴非先生的呼喊,也要成为我们内心的呼喊。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却忘了花儿虽美,各有不同。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小沈,开学一周我便收到了不少老师对她的投诉:对老师爱搭不理、做事散漫、态度傲慢......本着及时纠正的原则,我也常常对她批评教育,但情况似乎并没有好转。一次进教室时,我发现她正和同桌说着什么,脸上洋溢出灿烂的微笑,我这才猛然醒悟,似乎开学到现在我都没怎么见过她的笑容。我和小沈进行了一次独特的谈话,我只提了一个问题:“从开学到现在,老师似乎没怎么见过你的笑容,是有什么不开心的吗?”接着,我便充满期待地等着她的回答。一分多钟的沉默后,她缓缓开口了:“我妈一直说我连年级前100名都没有拿到......”说着眼眶便红了。我这才明白,那种种的散漫与傲慢,实则是内心那堵自卑不平的高墙。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增加她的自信,期中考试,她终于考到了70名,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明白她内心的高墙不复存在了。我想,教师与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如果我们不去关心、爱护学生们幼小的心灵,那么我们又如何要求他们懂事、友爱、上进......

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唯有真实的教师才能收获学生的真实。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02珍视

吴非先生说:“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每个人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便要对得起这个称呼。我们无法自信满满地宣誓教导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材,但我们可以坚定地宣言,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将热爱并尊重自己的选择,并为了这份选择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老子曾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我相信,机会永远眷顾认真执着的姿态,眷顾谦虚的心,眷顾勤奋务实的态度。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大到班级的教学规划,小到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教师都需要主体把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让我头疼的便是每日的默写,常常为了催交,与某位学生展开各种“围追堵截”,可谓身心俱疲。吴非先生这样劝告我们:“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

教学从来都是慢活,“教育是慢的事业。”面对一脸茫然的学生,要多多关注他,教会他如何去听课;面对从不知做笔记的学生,我们要教会他记录重点;面对从不参与课堂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表现自己......在学习的路上,学生的进展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进步,等待他们“花开”的那刻。每一学年在开学的第一周内,我总会收到了十几个家长的短信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对于孩子的关心自然让我感动很多,但我也总无奈地回复他们:“请给孩子一些适应的时间。”反观自己,何尝不是如此,面对学生的退步,总是焦急冒火,也许真的该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改变。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也要去珍视这一事业的规律。

03真识

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自身要有真才实学,这便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吴非先生说:“我们是学者——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同时,又因为我们是‘师者’,故而我们应当比一般人更善于学习。”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学理念的日新月异,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也就变成了一桶死水,迟早有一天会枯竭。当水枯竭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变成了重复、重复、再重复。吴非先生也说过:“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可以凭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是教育教学的失败。”

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教师”这两个字的份量。所谓“倾囊相授”,囊中空空,又如何相授呢?获得真识的途径很多,向学校领导学习能够明德,教导我把握合格教育者的德行;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能够明智,让我拥有更多的教学智慧;向家长学习能够明神,让我学会多元地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能够明心,使我设身处地去感知学生的需要......这一切都是教师生涯所赋予我们的宝贵的学习财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然是一位好学的教师。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青少年生涯中重要的人物,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默默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希望我们都朝着合格教师的目标越走越近......

[读书心得分享]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书心得分享]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暑假,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读后感触颇深。

吴非老师以平易的语言,将自己教书生活中那些生动典型的案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很多宝贵的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阅读这本用心灵浇灌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彻夜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在人生必经的岁月里,青春的印记弥足珍贵。在灿若繁星的时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阴,记录的是思想的沉淀,而正是信仰支撑着青春的脚步。信仰是呼吸的空气,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仰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正值青春的我,怀揣激情和梦想,走上了教学的工作岗位,工作七年有余,心中一直坚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在第一辑中有一篇名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如有学生迟到了,别为难他,让他进教室。因为学生迟到了,内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门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气啊!教师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举步维艰。这就让我想到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刚看这本书时,还不以为然。现在走上社会,到处都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肚鸡肠们的脸色……然而,自己对别人,则尽可能地做到一片坦白。我的人生个样就是:简单做人,真挚待人,平凡人生。我对学生说过,我要说到做到,一视同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追寻着吴非老师那束光,品读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使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心怀理想,不懈追求,追寻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