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热搜读后感] 读《共情力》读后感1500字之四

发表时间:2022-08-30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热搜读后感] 读《共情力》读后感1500字之四”,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读《共情力》读后感1500字:

这是难得的一本专门来写“共情力”的书,它吸引我是因为副标题“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力”。最近一直在思考情绪、压力、焦虑的讲课设计,想把一件事情认真做好本身就觉得压力很大,所以这本书在很多书中脱颖而出跳入了眼帘。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所以这本书被我们小组的书友们评价为“完全用左脑来解释右脑的工作”,非常有趣的一个比喻。

书中的确出现了很多的医学名词,例如各类化学物质,后叶催产素、血清素、皮质醇…还有大脑回路、海马体、杏仁核…不过完全不用怕,因为正如孩子呀呀学语,这种得到新知识和新技能会带来愉悦感,称为大脑分泌“内啡肽”,这个过程在身体内悄悄地进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

亚瑟博士也是一位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书中出现大量案例来阐述“共情”结合行为改变来缓解压力。

亚瑟博士关注压力,关注共情力,作为美国癌症协会讲师,看到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写下这本书是希望更多的人觉察自己的内心,帮助他们收获一直寻觅的平静和幸福。

“共情”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是一种人类根源于基因的一种天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个定义对我有非常强烈的触动。

我曾经听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咨询师一句话就让来访者泪崩,来访者会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也许相识不过短短几次,却是这个世界最懂我的人。

可是,咨询并不是“读心术”,共情并不是简单地说“你说的我完全理解”“我们都一样”,共情需要客观,基于事实真相,基于以倾诉者为中心的倾听。最重要的是,共情不是咨询师的超能力,而是每一个人都天然具备的天赋,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培养和持续关注!

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每一种关系中如果被共情链接,会发现我们的神经物质会发生改变。这些物质如血清素可以控制愤怒和冲动,读后感·帮助调节情绪。后叶催产素作为一种可以引起同情心的激素,可以减少焦虑、有利于平静、降低上瘾欲望、增强信任以及减少恐惧,更多的催产素会调节血糖水平和免疫系统功能。而我们形成的亲密关系会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协调我们的心律等等。

同时,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来讨论人类的认知偏差“个人化”、“指责”、“负性偏差记忆”、“投射”、“假设相似性”等等,通过共情,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不带偏见地感知真理。

最为重要的是,不仅在本书中,在其他很多书中我曾多次地读到“给予和善良让我们内心平静”。

确切地说,我们做的共情并不是在理解对方,缓解对方的压力,而是在觉察自己的内心,这种链接产生“助人的快感”,也让我们自己的内心重新回复平衡,神奇地让我们体验到“幸福的感受”。

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说教的书,亚瑟作为咨询师非常肯定共情不是时刻可以做到,善良也会有障碍。如果你“饥饿”、“愤怒”、“孤独”、“疲惫”,请你退后一步,审视自己,至少当你关注自己的时候,不会说一些话或者做一些让你后悔的事。

而“善良”的障碍,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慢慢改变,在我们愿意的时候...书中最后的附录中有“压力测试”“共情指数测试”的表格,这也是美国咨询师的风格,算是科学的一种风格吧,量化才能更清晰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的确也是一个用左脑感知外界的人,所以我的整理一定带着这种风格,太多“干货”,而忽略了书中很多感人的句子和故事。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大家自己读一下这本书。

有几句话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许多发奋图强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金钱和财产,而是那种终于“感觉有钱”的深层愿望”,我延伸一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很多家长给我们的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也许追求并不是真正的成绩提高,而是那种“分分钟在学习就对了”的安全感。

“我们所说的共情,那些正向的神经化学物质,只有在一个相互信任、安全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所以信任和安全是我们共情的前提,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了弱者或者正义的一方,却没有看到我们是否也无形中把对方推开了,也就是“他如何待我是我教会的”。

那么,用书中的这句话来结束吧,“把共情认知疗法融入生活,把善意传递给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

精选阅读

热门读后感: 《爱到无力》读后感1500字范文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热门读后感: 《爱到无力》读后感1500字范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我有母亲,更是母亲——丁立梅《爱到无力》读后感1500字:

长时间不敢读,不敢讲母爱的文字。因为我的母亲已如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拖着残疾的身体以米粒大小的微弱之光在挣扎着,我的心总是悬着,生怕一阵微风吹来。

就这样,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过着每一天。望一眼她枯瘦面庞上异常凹陷的双眼,我心灵的天空便是一场滂沱大雨。她的病,她的痛,她每一次的叹息与呻吟都像一只尖锐的钢针在我的体内游走,刺入肌肉插入血管,仿佛碾碎了我每一个组织与细胞,留给我钻心的痛。

于是,我学会了逃避。陪她时,不敢看她的容颜,常常是趁她开着电视时坐在旁边,双眼空洞地望着屏幕,除此之外,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不停地读,不停地写,不停地讲课,不停地……只为不想母亲,不想母亲的病,不想母亲的痛。

春来了,花开了,我以为随着母亲病情的稳定,我心的伤口也渐渐愈合,甚至能够感受到这个春天给予我的最大眷顾。毕竟,她在。每天坐在轮椅上,用目光迎送我和女儿出出进进,且又恢复了以往的唠叨,“天冷,多穿点。”“饭一定要吃。”即使声音微弱,她在,就好。

就像即将被海水淹没的人,在用力享受自由的呼吸一样享受她在的每一个日子,但我还是无比愧疚,愧疚自己懂得母爱太晚太晚,晚到做了母亲才懂。

于是,当我的痛楚稍稍减轻,开始暗下决心尽我所能让那些年少轻狂甚至有些顽劣的孩子们早一些懂得这世界最神圣的爱。

终于,又来了一个好机会。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是读后感,就这样用文字浸润每一颗年轻的心灵吧!我讲解如何写读后感之后选择了丁立梅的《爱到无力》,依然不敢去读,不敢去讲,只怕眼泪与心碎攻打我这方风雨飘摇的城池。

发下作文纸,让孩子们去写吧!他们一定会被文中老母亲衰老无力的爱感动,他们一定会想起自己尚不算老但很用力的爱着的母亲的。

几个孩子很快完成作文送上来,我知道她们稚嫩的文字中跳跃着一颗颗期盼肯定与赞扬的意气风发。对第一个交作文的嘉雯大大赞赏一番,对育丹的作文先肯定后修改题目,她最后轻轻说,老师,还是您的水平高。当紫茹交上作文时,她的题目令我欣喜并马上分享给孩子们。“《爱,有始无终》,只要做了母亲,这份爱便开始了,开始后便再也无法终止……”

我还没说完,竟然出现了“屎”,“无终,送个终就行呗!”这些言语令我惊鄂与气愤,虽已怒目而视但依然能够保持平静。

第二天,决定以自己的理智与睿智继续教育这些不懂事的猴崽子。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应对”,正好借题发挥再讲一讲。我告诉他们说话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读后感.于是举昨天的例子说明那是无聊低级的应对,我开始讲道理,“母爱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我们不能对其有丝毫的玷污……谁没有母亲啊?”只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竟然被一个黑脸男生当成了课堂提问,他从来没有如此简洁干脆的回答过我的问题,他就那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以全班同学都可以听到的声音说:“你!”

仿佛是天空中的一道闪电直击我的身体,我的内心。这就是近两年来朝夕相伴的学生,他在骂我没有母亲。身体无法容纳的怒气喷涌而出,随后是一阵又一阵的伤心与难过,这就是以一颗炽热的心在教育感化近两年的学生吗?想到行将就木的母亲,想到她残疾的身体,想到暑假里四十多个白天晚上在病床边的陪伴,想到一天都没有耽误的教学工作……莫非我太贱?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回首过往,亲眼目睹小学教师的母亲辛苦劳累的生活,初中毕业的我拒绝中师学校,但五年后命运还是阴错阳差的将我送上了三尺讲台。那时候,我不爱教育,甚至是有些愤恨的。

真正让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与热爱开始于成为母亲之后。

做了母亲,我才明白,簇拥聚拢于我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无论源自怎样的家庭,皆凝聚其父母最大的希望与最深厚的爱;做了母亲,我才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要求: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就要做什么样的老师。

于是,我将自己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上,我除了教他们知识与技能外,我要将我所有的人生体验毫无保留地告诉每一个从我身边走过的年轻心灵。我想让他们爱上读,爱上写,爱上自然与生命;我想让他们学会勇敢,学会坚强,学会执着,学会感恩……

共情时代读后感万能版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共情时代读后感万能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第一次听说“共情”,是来自前年的一本书,那个时候还不太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后来才有了一点逐步的了解。《共情时代》,从动物的角度演绎了共情,进而演绎出共情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人类或许真的非常自私。尽管如此,他的天性中还存在另一些特质,让他去关注他人的命运,甚至为别人的幸福感到满足。作为从欧洲到美国的动物学家,作者还对欧美社会的不同做出分析,美国可能存在大量的不公正,但是却鼓励所有人的成功。但愿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能让人类生存其中的所有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有意思的是,书中作者提到一本书,《自私的基因》,并且提到了与作者道金斯在学术上的交流,而我刚刚看完道金斯的《盲眼钟表匠》。更有意思的是,当看完本书寻找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发现《自私的基因》已经悄悄的在书架上躺了一阵了。看样子趁打折扫一些书还是有好处的。

热门读后感:《书情书》读书心得1500字(一篇)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热门读后感:《书情书》读书心得1500字(一篇)》,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书情书》读后感1500字!

如果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翻开《书情书》,不免会大失所望。这是一本随性而为的小书,是德国作家布克哈德·施皮南的阅读私体验。你大可以放松心情,信手翻开,风吹哪页读哪页,却别想能够从书中找到多少克敌制胜、“笑傲职场”的法门。假设可以从头到尾通读几遍,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拿到了走进书痴世界的门票。只要按照施皮南事先设计好的路子,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就可以像他那样,将自己毫不设防地交给书籍。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施皮南都是不折不扣的书痴。他自称,从开始识字的那一天起,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哪怕是到了50年后的今天,热情仍然不减。于是,他索性将书籍当成一生中最好的伙伴、朋友,乃至于最亲密的爱人。他很清楚,做书从来不是易事。“把一本书拿到手中,你会透过身体感觉到它的重量”。这种重量与书的厚度无关,因为厚重也好,轻薄也罢,即便是一本看过即弃的菜谱,都是集体协作的成果。

普通读者不会知道,一本书从最初的构想到最后的成品,要经历多少环节,会动用多少人手:选题立项、创作(翻译)、修改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宣传发行……甚至,施皮南更愿意把书的制作比成人的一生,因为每一本已经完成的书都异口同声地告诉他:“所有重要和本质性的事物,都有其固定的形态——开头,中间和结尾”。自此,《书情书》就有了双重的含意:既是“书情”的书,也是书的“情书”。施皮南既不回避,也不掩饰,而是站在书的角度,想书之所想,急书之所急,心甘情愿地为他书架上的神明做出代言。

签名本、教科书、辞典、试读本、初版书、朗读本、书雕……天知道这个世界竟会有这么多种书。但问题是,如果不把所有书统统揽入怀中,又如何配得上他“书痴”的大名?书中,他谈论书的历史,告诉我们早期的图书又大又沉,价值难以估量;他担心每年夏天的洪水会倒灌进低矮的地下室,将屋子里的书全部浸坏;他相信书的存在就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更将优美的装帧与艺术品画上等号;他说书店就像图书馆,四下逛逛就能找到与博尔赫斯相似的快乐……

众所周知,书痴都是重度洁癖症患者,常常会对所爱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唯恐到手的图书先天不足、污损严重。还好,施皮南很宽容。他从不在乎手边的书是否有缺页、品相是否完美。在他看来,不完整的书好比断臂的维纳斯,再多瑕疵都无法抹杀它独有的美。但他也知道“书不读就算不得书”。因为阅读就是一种创造。读者当然不能为所爱之书赋予额外的价值,但只要捧在手中细细阅读,一切就有了不同。相反,如果买了书,连书封都不愿意拆开,只是任其呆在书柜的角落里独自寂寞,未必就是对书的爱惜。这样的书,与一听密封的罐头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它还不如罐头好命:没有过期的罐头尚可填饱饥饿的肚肠;不被阅读的书(它不会过期),大约只能是无用的摆设,除了吸吸灰,实在不会为它的主人带来更多好处。

当然,在驻足浏览新书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世界还有太多旧书。相比散发着浓浓油墨香的新书,旧书就像是历史的见证,“总是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比如签名。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用不同字体在扉页上留下各自不同的签名,久而久之就成了最具个人风格的藏品。同样还有藏书票。前一个主人亲手将它贴在书中,后一个主人又揭了下来。谁也不能确定他们究竟是爱书,还是不爱书,但至少他们曾经拥有这本书,并在书页间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说到底,《书情书》是施皮南的喃喃自语,记录了他与书多年的神交。只是,在电子书、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再来谈论阅读纸书的乐趣,多少有些落伍。但落伍并不代表彻底的绝望。至少我们还有书。施皮南应该感谢与书相伴的美好时光。就像他所说,如果生命中缺少了静下心来、慢慢阅读的体验,如果没有书中所记人类真知的启迪,我们的人生又该是多么苍白、多么无趣。

热门读书心得:《盗墓笔记》读后感1500字之四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热门读书心得:《盗墓笔记》读后感1500字之四”,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盗墓笔记》读后感1500字:

这周的关键词对于我来说就是《盗墓笔记》,我已经深深地沉迷并且无法自拔了。经常熬夜看,基本上是每天半本书的节奏,还剩大结局(上)与大结局(下)就看完啦。对我来说这是进步,已经很久没这么的沉醉在书中了。

早在三四年前我就看过盗墓笔记的一部分,那时被它的情节深深的吸引着,却没有坚持看完。本来决定看完在写这篇推送的,无奈我好久没有露面了,我哥哥今天突然发一个信息给我问我怎么样了,有什么事跟他说。看样子是怕我情绪不好,自己一个人闷着。实际上我心情很好,看《盗墓笔记》不亦乐乎。

看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做笔记,看小说其实不做笔记会更痛快。一般看小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从接触的第一本小说开始,我就喜欢重口味,什么悬疑、恐怖、推理、侦探我通通爱看,唯一没接触过的是武侠与言情。在《盗墓笔记》之后,金庸的武侠小说可能是我的下一本小说。

不知在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生活在别处。学习之外,这大概能占掉我的大部分空余时间吧。这种生活,我喜欢。《盗墓笔记》还是那么有画面感,还是能看着到深夜然后把我吓得不敢起床去厕所,当然并不妨碍我深深入睡以及早起。

《盗墓笔记》的主人公是吴邪,书中是以“我”的视角写的,所以很有画面感,能引人入胜。喜欢盗墓笔记,不仅仅因为他的情节,我还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喜欢他分析人性,察言观色,江湖交往。在这之前,看到知乎上很多人批判南派三叔后来借《盗墓笔记》蹭热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负面文章。

无论别人怎样批评他的文章,抑或《盗墓笔记》如何有漏洞,我觉得他写的这本《盗墓笔记》是优点大于缺点的。他的书里涉及建筑、考古、医学、地理知识。想来作者要写这样一本书花费了多少心里。而且在章节与章节之间总是会设悬,吸引读者忍不住往下读。闷油瓶的冷、胖子的贪财现实、潘子的忠心、三叔的高深莫测却无比关怀身为侄子的吴邪....无疑,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是成功的。

书的前半部分把寻找三叔作为线索,为了找到三叔,吴邪不得不下墓。直到在塔木陀事件,三叔的身份被质疑,随之铺面而来是对这一件件的盗墓事件之间联系以及背后的真相的探索。于是后半部分追寻真相成为了线索。

《盗墓笔记》越读到后来我对作者越崇拜。

1、不会通篇讲大道理,却总是在紧要关头,来两句很简单粗暴的大道理,看似无意的话语,却很有深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紧要关头,“我”无法帮上忙,只好到一旁发呆,胖子最烦我这个样子,他说我就是个林黛玉,整天不知道琢磨什么,这人世间的东西哪有这么多好琢磨的,没心没肺地活着也是蹬腿死,你机关算尽也是蹬腿死,反正结局都一样。刚开始看到这句话我就笑了,后来仔细琢磨,还真是这样。

2、很喜欢这样的闷油瓶(张起灵),盗墓时是个中高手,简直无敌。生活里却是白痴。有人说闷油瓶就是冷的,作者不应该这样如此设置人物,他就是从头到尾不应该说太多的话。我觉得这样未免太苛刻,一个正常的人就有很多面,更何况闷油瓶有温情的一面。

3、吴邪这个人物设置很巧妙,无论在哪次盗墓活动里不是有这个高手护着就是三叔护着。江湖人称“小三爷”。我反而觉得他每一次的侥幸渡过难关与他的人物心理与后续情节发展都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就是我每一次不是拖后腿就是带来麻烦,但我还是活下来了,他们如此救我。所以就算面前处境多么危险,前面多么恐怖,我一定要救他们。而这也是情节能发展下去的原因。

4、人性是个黑箱。在书里如是道:能共患难的朋友不一定能一起享受幸福,但是曾出卖过你的人也不一定不能成为朋友。(原文我翻不到了,但大意如此,记得这是吴邪的奶奶写在吴邪的爷爷的盗墓笔记上的话)

最后分享一首节奏很棒的歌。朴树的《达尼亚旅馆》请欣赏。

《奥古斯都》读后感1500字之四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奥古斯都》读后感1500字之四”,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在这个故事里他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认识了自己的欧律狄刻。为了她去参加了战争,但是却陷入泥潭,最后因为怯懦逃离战场。当他想要重新追求欧律狄刻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几经绝望之后,众神才将金里拉琴给了他,让他去歌唱欧律狄刻,即使最终会被世间的狂犬所撕碎。因为作者说过本书的本质还是一本小说,所以我认为这个人物的故事可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的在创作,然后投射到贺拉斯这个人物上。

总而言之,这个小故事确实让我领略到了古罗马悲剧色彩的魅力。

其次就是屋大维姐姐屋大维娅和女儿尤利娅的故事。

屋大维娅可以说是为了帝国的稳定奉献出了一切,不仅为了屋大维与安东尼的联盟舍身嫁给安东尼,自己的各个孩子也为屋大维平衡各派的关系提供了便利。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作为屋大维的姐姐“应该”做的。直到最后终于在自己的最后一个孩子死于战争后,丧子之痛与所谓空虚的荣耀的碰撞猛然后获得超脱,决定退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屋大维的女儿尤利娅。其实尤利娅于李维娅十分的相似,她们都是对权势充满了向往,只不过李维娅成功了,而尤利娅一败涂地。

尤利娅生为王女,因为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儿时并没有养成骄奢跋扈的性情。但是在之后的旅行之中,她体验到了权利的甜头以及性的满足。

这就导致在跟提比略的政治联姻期间处,出于提比略的反抗在王都肆意淫乐。最后在一场自以为主导全区的爱情中被卷入企图谋杀父亲以及提比略的政治叛乱。

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一个思考,在东西方的历史文化中,女性的对政权的影响力,以及在政治上的参与度上有什么区别?以及就个体而言,以如今的视角来看,古中西方的女性的处境有什么差别?

就我通过我阅读过的这些有限文学作品来看的话。在东方,女性家属更像是一种人质,政治联姻也只是一种象征,真要不管不顾起来也没有什么人会去指责违约者。而在西方,女性家属象征的权利更加的具体且也更加强大。但是从另为一个角度来说,东方人对于女性的贞洁与伦理观更加看重,不会像西方那样做出在现在看来有违人伦的联姻。但是至少在皇家,东西方都有女性利用自己的儿子进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