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读书感悟] 方与圆全集读后感精选一篇

发表时间:2022-08-24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书感悟] 方与圆全集读后感精选一篇》,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丁远峙先生所着的《方与圆》是一本阐述如何积极为人处事和励志勇为的好书,举例贴切,耐人寻味,将人的心理活动浅显地剖析出来,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受益匪浅。zUowEN101.COM

此书从清朝的铜钱形状内方外圆引入做人的道理。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从而揭示出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的道理。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方与圆》所阐述的理念,使人懂得如何去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懂得用什么心态去对待胜利和失败;懂得如何去学习,等等,总之,看了这本书,可以使人的心胸更加开阔,不再经常走进思维死角,从而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更好。

《方与圆》的内容涉及了品质培养,气质培养,人性,处世技巧,交际技巧,说话技巧等等很多。目的就是想帮助你人生更快乐,事业更成功。这本书有一句话我是很喜欢的,就是美国着名教育家卡儿说的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知识是没有谁能教会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只能靠自己。教师的作用,书的作用只是外因,要改变总要靠自己。

如何才能成功呢?这本书强调要激发成功的欲望。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种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的强弱真取决于你成功的欲望的大小,你必须将欲望之火激发到白炽状态。现在我们不曾拥有,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们不敢向往拥有。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梦想的消失。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梦想,也就预示着他人生的浪漫剧将下了帷幕。人人都应该有一个梦,没有梦想,生命就会枯竭。所以我们应该有一种发展的欲望去激发自己的实力做人就要响当当,永远不要做生活的乞丐。

走向生活成功的金钥就得具有自信,勇气和热忱。你不觉得正是如此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来源于你自信心的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状态,有助于激发你的潜能。信心会为你带来活力,焕发光彩,使你谈吐洒脱,大度,产生一种不知不觉中感染人的魅力;而丧失信心,会使你显得委琐,不能发挥水平。勇气,使你立于不败之地!建立了自信,有了目标,认清了环境还不够,还要有行动的勇气。勇气就是敢做敢为,就是将自信表现在行动中的一种胆识。

让梦想成真,从现在开始行动吧!对生活工作充满热忱,对自己充满自信,并拥有永不服输的勇气和聪明的睿智,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享受成功。

编辑推荐

[读书感悟] 作文:骆驼祥子读后感250字精选一篇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书感悟] 作文:骆驼祥子读后感250字精选一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在《骆驼祥子》中,我跟着老舍却走进了一个逐渐消极的世界,一个年轻力壮、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车夫祥子。他本是一个善良、节约、质朴的乡下人,两次辛苦攒下准备买车的血汗钱,却都被别人洗劫一空,从那时起,祥子变了。而在自己唯一做的了主的情感上,他也失去了主动权,掉进了虎妞的圈套,不得不与她结婚。但没过多久,虎妞便难产而死,因生活所迫,祥子唯一喜欢的小福子也上了吊,使得祥子家破人亡,连最后一丝希望也变成了泡影。那以后,祥子便彻底崩溃并堕落了,最后沦为一具行尸走肉,静待着死亡。

[读书感悟] 流星之绊读后感一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感悟] 流星之绊读后感一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接近一个月,才断断续续把东野圭吾的《流星之绊》读完。整本书没有很烧脑的推断部分,但是却包含了不同的人生和深刻的亲情。兄妹三人不仅相依为命,还有哥哥保护妹妹的感人画面。书中看到兄妹三人的成长,而大哥功一从小就明白自己要照顾好和保护好弟弟妹妹,尽到作为兄长的职责。不管是故事开始,哥哥背着等流星等睡着的妹妹回家,还是故事结束为了妹妹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他用自首条路来保护妹妹。故事的结局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静奈找到真爱;功一和泰辅开始为以前骗人钱财作出救赎,凶手也有了应有的下场,处处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整本书以“流星”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本书剧情流畅,环环相扣,逻辑分明,情节引人入胜,而且与东野圭吾其他作品不同,这本书充完了人性的温情和让人感动,这是其他作品所不具有的。

作者要告诉我们,我们就像流星一样,虽然毫无目标的飞逝,也不知道在何处燃烧殆尽,但是我们划过的那一瞬间,留给别人的却是永恒的画面。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即使只剩下最后一天,但我们还是会为了这一天能够活的精彩而努力奋斗。

流星,很美但稍纵即逝,爱,可能会有残缺但是可以永恒!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好人,只是坏的程度不同。”如果反过来说的话“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坏人,只是好的程度不同罢了”我觉得就很适合这本书。

[读书感悟] 《菜根谭》读后感一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感悟] 《菜根谭》读后感一篇”,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寒假里,给孩子买了一本《菜根谭》让她在寒假里读,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读书感悟] 白鹿原读后感(一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读书感悟] 白鹿原读后感(一篇)”,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静地合上棕褐色封皮的《白鹿原》,我深吸了一口气,微闭着眼睛,用命运绣下的民族秘史似乎就在我眼前。

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带有乡土气息的一个个人物,陈忠实老先生用心血将他们写活了!仁义大度的白嘉轩,斥退二十万清军的朱先生,恩怨分明的仆人鹿三,甚至那损人不利己的鹿子霖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实,《白鹿原》描绘的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所经长达半个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卷之中隐藏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历史不可能时刻都产生喜剧,总会有人被时间埋没。《白鹿原》中这一点可以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没有人是绝对正义的,七情六欲不停地打击着书中之人的防线。“义主”白嘉轩也有使用毒计的时候,田小娥,鹿子霖,黑娃亦在善与恶之间徘徊,他们只是为了要活下来。就如同宗城评到“你很难对书中人物进行道德审判,或者圈定他们坚持何种信仰,保持何种立场,活着可能就是他们的立场。”在那个混沌之中的时代,旧秩序早已残破不堪,而新秩序也没有建设的时期,换作是我,我也会为自己而活!陈忠实先生通过他的文字让我体会到了本是虚构的小说竟是如此真实!

《白鹿原》给我了不少启示,鹿兆海因与白灵革命道路不同而分开,他的英勇抗日、浴血杀敌,竭力完成了老师给予他的任务,他也拥有野心,渴望权利,人何尝不是分部去看的,这正是《白鹿原》教会我的—看待人与物须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了解。同时,《白鹿原》给我了前进的动力,生命之中会有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是坚持着,努力着,就会战胜一切,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孩提之时说,我如何如何却不是你如何如何。因为人在当初总会以自己为中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得不融入社会这个巨大熔炉中,福祸被命运拨弄,而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白鹿原》将与我相伴一生,令我克制自己的欲望,使我尽力了解人的本性。我要活出自我,为自己而活!

[读书感悟]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推荐一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读书感悟] 裁判的方法读后感(推荐一篇)》,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在读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之前,对于法律解释尤其是裁判中的法律解释认识不足,虽然在审理案件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法律解释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心存糊涂概念、思路并不清晰。读完此书之后,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首先,对于法律解释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法律不经解释即无法适用。法律规范是死的,法律解释是活的。法律规定是抽象划一的,案件事实则千差万别,如何在各个个案中实现正义,需要法官在创造性地解释法律;社会是变动不局的,法律是相对稳定的,如何使法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法官在法律解释中填补价值,弥补漏洞。所以,正如梁先生所讲:法律问题说穿了是一个解释问题。法律摆在那里,谁都可以解释,看谁得解释正确、高明。法官裁判案件,判决中适用法律的正确或者不正确,实际上最终体现为对法律的解释正确或者不正确。法律之所以需要解释是由法律的本性(语言文字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和社会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其次,法律解释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万能的,各有其优势与缺陷。梁先生将法律解释方法分为有四个类型十种方法。先说文义解释,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一个法官,裁判任何一个案件,都必须要用到的。民法解释学上有一条规则,解释法律必须由文义解释入手,应当尊重法律条文的文义。但是,由于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文义解释可能产生两种以上的解释结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求助于其它解释方法了。体系解释就是首选了。因为法律条文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存在于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完整法律体系中,通过考虑法律条文在法律上的位置以及前后的逻辑关系,确定含义就不会犯断章取义的毛病。通过这一方法,很多情况下可以把不合适的文义解释排除掉。但体系解释也有其不能克服的缺陷,就是法律体系由于人为立法失误或者考虑了其它因素,在某些时候也会产生逻辑混乱。这个时候体系解释就失灵了。我们还可以选择的是立法解释,立法解释秉承立法者的原意或者追溯立法渊源,体现立法本意,不失为很好的解释方法。但须注意的是,立法解释也有局限性。那就是,立法年代久远,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恪守立法原意,就显得僵化了。此时,值得参考的还有扩张解释、限缩解释、当然解释、目的解释与合宪性解释。这些解释方法包含了更多的创造性,我认为,不如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解释稳妥,只能作为次第二层次的选择。当第二层次的选择还不能解决问题,只好求助于最后的比较法解释和社会学解释了。毕竟,法律最终的目的在于平息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比较法解释在于参考其它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社会学解释在于在本社会内寻找最妥当的解决问题方法。以上是我对这十类方法大致的理解,当然在实践中寻找解释方法也一定要依序进行(先进行文义解释除外)。

最后,考虑一下价值衡量与法律解释的关系。裁判是一种平衡,即在互相冲突的法律价值乃至其它社会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得出结论。法律解释绝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而且还涉及价值问题。而且,价值衡量在法律解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法律解释的灵魂。价值衡量在引导着法律解释,当一种解释方法不符合法官价值衡量的结果时,就会被另一种方法所取代。当然,这个说法有些敏感。毕竟,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相对性和不可捉摸性。这也无可奈何,因为法官是人。在这一点上,只能努力培养法官适度保守、顾全大局的价值取向。那么,法官应如何权衡利益冲突?卡多佐的回答是:如果你们要问,法官将何以得知什么时候一种利益已超过了另一种利益,我只能回答,他必须像立法者那样从经验、研究和反思中获取他的知识;简言之,就是从生活本身获取。事实上,这就是立法者的工作和法官的工作相接的触点。方法的选择、价值的评估,最终都必须以类似的、用以支持不同方法和价值的考虑因素作为指南。实际上,每个法官都在他的能力限度内进行立法。这恐怕也就是,梁先生所说的,立法尝试。而立法尝试的灵魂就是价值衡量。

[读书感悟] 教师教学笔记读后感(推荐一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感悟] 教师教学笔记读后感(推荐一篇)》,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暑假断断续续读完了李镇西的《我的教学笔记》,第一感觉就是想要了解一位名师,读他的书胜过看他的任何生平业绩的介绍。

李镇西老师的书中,没有太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太漂亮的文笔,他的书中都是在讲他自己的故事,他学生的故事,他的课堂,他的读书,他的教育伙伴。他告诉我们,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就会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感动。最触动我的是,李老师刚开始做教师的时候,竟然经常被指出他吐字不清,可是,他依然成了享誉全国的名师,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以及付出的努力可见一斑。

读完这本书,收获了很多零零碎碎的兴奋与感动,印象最深的有如下两点:

一、关于教师的个性

他在书中极力批评学校带领老师们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学习课堂教学六步法、画知识树等等,他说,任何教师的教育都是不可重复的,所以不少人苦苦学习于漪、魏书生却成不了第二个于漪、第二个魏书生,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模式、风格乃至具体的方法技巧都深深地打着自己的个性烙印。

读完这一章,我也对曾遗憾自己没有个性的想法有所释然。其实我对个性二字的理解受校外生活中社会言辞的影响,太偏颇,总觉得做别人不敢做的就是个性,而我的性格,对于别人不敢做的或者不敢说的,连想都不会想。李老师对个性的理解很宽泛,比如他说把大家都知道应该去做的事做的更好,就是个性,也就是说认真踏实也是个性。不知从何时起,认真踏实已经不是美德,它总是跟死板、不变通有着某种联系,所以当你夸别人认真踏实时,肯定没有说他聪明灵活高兴,某种意义上说,投机取巧不断排挤着有板有眼。但是个性的背后是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个性,比如,同样是教了10年书,有的老师可能相当于只教了一年,因为他不断地重复自己,只有实践而没有思考;而有的老师则真是教了10年,因为他在不断思考中,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简单重复走过的路。就是说,思考,积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学个性。

看来,教师想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其实并不难。

二、关于民主

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一句话:民主的实质,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权力一样尊重他人的权利,李老师的工作方式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比如,关于对学生的宽容,他说,宽容学生的不成熟和错误,意味着一种教育者的真诚。其实,我们每天最烦心的事儿就是面对学生的各种错误,如果真的不为学生的错误生气,我们所谓的职业倦怠肯定至少降低一半。李老师动辄对学生妥协,这在我们看来,可是教师威严甚至尊严的丢失,是绝对忌讳的。而他大到制订的教学计划是否可行,小到每天布置的作业,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由着学生,向他们妥协,同时也包括教会学生学会妥协,比如:在班级生活中,同学之间,班干部之间,班与班之间其实,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强,什么事儿都是唯我独尊,很难和谐地与人共事,细细品来,李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溢满字里行间。在现代生活中,善于妥协是一种明智,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与人合作的前提,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对教师来说,实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思想。

另外,李老师关于中学生必读书目批评挺尖锐,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一说读书,就是读那几本枯燥陈旧的红色名着,让全国的学生去读同样的一本书,本身就很荒谬,还是像他说的改成推荐比较好一些。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