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读后感借鉴] 复兴之路的读书心得(篇五)

发表时间:2022-08-19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读后感借鉴] 复兴之路的读书心得(篇五)”,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看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后,感触颇深。

这部片子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人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名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中国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是用历史感悟未来的系列节目,很全面,很好。

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必看的巨片,作为初中生观看该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表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英勇斗争,辛亥革命、共和国的诞生、改革开放的成就。

以上是我看复兴之路后,发现它的优点。资料很齐,很震撼。但是不管是什么东西,它都会有缺点。

第一,我认为。《复兴之路》华丽、快捷,但营养不全。《复兴之路》和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一样,都属于电视快餐文化的一种,能够满足部分观众概略了解历史和古代思想家作品的要求,但究竟了解得不多。

第二。《复兴之路》既然是电视政论片,就可以欣赏、赞同,也可以质疑、反驳。《复兴之路》应该是探讨中华腾飞百花园中的一枝花,而不是盖棺定论的一颗钉子。

第三。《复兴之路》对近代历史进行了大致的梳理,但由此推论未来却并不可取。中华历史上汉、唐等王朝都辉煌过,如果总结从建国到辉煌的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的话,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最后,我认为,《复兴之路》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激发全体公民探求中华腾飞的正确道路,而不是划定一条道路!

编辑推荐

[读书心得模板]复兴之路读后感500字经典范本精选一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模板]复兴之路读后感500字经典范本精选一篇》,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礼貌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最后在这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为这个国家而骄傲,为这个民族的繁荣昌盛而自豪。

这天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这天的主题是“复兴之路”,从鸦片战争到现代化的中国,步步经历了从困难到胜利的过程,无论是战争时期的流血牺牲还是和平年代的经济竞争,中国都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我们是个勇敢自强的民族,所有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唯独坚挺不拔的精神不能失去,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好处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之后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30年,到了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我国已经发展为一个综合型大国,再也不会像旧社会那样受人欺辱了,我们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挺拔的站起来了。“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

《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即便在和平年代的这天,战争时期的爱国精神也已发扬的如此广泛,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职责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这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期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看完《复兴之路》的展览,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我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读书心得参考]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1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读书心得参考]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1篇”,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着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着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读后感范本: 《丝绸之路》读书心得(篇七)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本: 《丝绸之路》读书心得(篇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此书是由国外的作者编著,中国人学者翻译,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带有一定学术性的书籍。初读下来,前半部分感觉比较专业,晦涩难懂,涉及到大量的地名、语言、地名,后续到国内敦煌和西安部分才有点感觉。文章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路上各个结点发现的考古材料进行大量的描述,借用材料得出分析的结论,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也不够严谨,一是我们发现的未必是事实的全貌,二是作者知晓的材料也未必就是考古材料的全貌;

通过此书,侧面印证了我国最伟大的历史朝代乃是汉唐,汉唐对西域文化的影响久远,也感谢清朝为我们保留下了这么大的疆域面积;汉唐对西域的影响以军事实力为先导和实力,再以文化渗透为主流,辅以经济影响;任何时候,如果没有了军事实力,那么就是丧失了地区影响力,就会被更强的军事组织所替代。

通过大量考古材料颠覆我们对丝绸之路的传统印象,但正值我国大力推广以对外贸易为目的的“一路一带”关键时期,如无其他目的,纯属学术讨论范畴亦无矛盾。丝绸之路概念源于西方德国学者,新史也来源于西方,望我国学者多有建树,多做这方面的贡献。

本书展现的多民族融合、历史的变迁还是值得深思的。不管历史如何已不再重要,更多的是现在的人和未来的人如何去继续创造历史,遵循历史的规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点点东西。作者:王者之道

[读后感借鉴] 《人性的弱点》读书心得(篇五)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后感借鉴] 《人性的弱点》读书心得(篇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人性的弱点》第二篇让你处处受欢迎的6项法则,想要处处受欢迎吗?来看看这6项法则

1.诚心诚意地对别人感兴趣。当你看到一张有你在内的合照时,你先看的是谁?如果我们只是想使人注意,让别人对我们发生兴趣,那我们就永远也不会有许多真挚而诚恳的朋友。想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必须诚心诚意地对别人感兴趣。

2.时时展露你令人倾心的微笑。人们脸上的微笑,就有这样的表示:“我喜欢你,你让我感到开心。我非常高兴见到你!”微笑给我们带了很多财富。

3.牢记他人的名字。

4.专注于倾听的艺术,当他人苦闷时,他需要一个能静听他讲话的人,可以借此发泄心中的苦闷。记住:最爱挑剔的人,最激烈的批评者,往往会在一个怀有忍耐、同情的静听者面前软化下来!问别人所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论自己和他的成绩。想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专注于倾听的艺术吧,做一个善于静听的人。

5.罗斯福无论对任何人,他都知道应该和他聊什么,因为在谈话前他会去翻阅他们可能会特别感兴趣的知识。想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请记住:了解对方的兴趣,并且迎合他。

6.社交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障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法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去对待别人。

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让他去谈论自己。想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就真诚地赞赏他人,关心他人,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

热门读书心得:复兴中华读后感(写作示例)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热门读书心得:复兴中华读后感(写作示例)”,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最近,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伟大的祖国》这一课。 这一课告诉了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壮丽前景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辉煌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

这一课让我知道了朱光亚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苏步青则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读了他们的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了数之不尽的灿烂文化,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在科技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创造了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还在思想、艺术、制造、教育等各领域遍地开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商朝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青铜器制造的巅峰之作;祖聪之是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的人;华佗创造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的创举这一个个成就,让中华儿女们深感自豪!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华能否振兴,祖国能否富强,取决于新时代的少年能否肩负起时代的重托。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明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读后感借鉴]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篇五)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读后感借鉴]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篇五)”,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讨厌的勇气》是对阿德勒哲学思想的解读,以类似《理想国》中的对话形式,通过青年与哲人之间关于人生问题的讨论,对阿德勒的心理学做了很好的诠释和示范。

这本书通过青年和哲人五个夜晚的讨论,透过生活中各种烦恼的表象,朴实平直地阐释这些束缚产生的原因,并试图让我们读者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面对变化带来的"不安"和不变带来的"不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同样,面对市场竞争和更新迭代的压力,传统行业在转型和战略调整上,总显得有点儿力不从心。

企业过去的业绩与经验、一贯以来的工作方式、内部的改革阻力,也让不少企业止步不前,无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攫取新的成长机会,甚至走向衰落。改变,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变,也是从不幸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

改变不幸的第一步是要理解现状,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选择改变的勇气和决心,摈弃"保持现状"的安全感,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掌握幸福的主动权。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大多数人太害怕被他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看到身边的人活跃幸福的姿态,容易心生嫉妒或者感到非常焦躁,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而选择缩在自己的壳里,避免与人发生关联。适度的自卑感,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追求优越性,并非是要尽力超越他人甚至通过排挤他人来取得晋升,而是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接纳自己的不足,利用自己的长处,与"理想的自己"相比较,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我。

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上,常常见到年轻人怨天尤人,用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或者儿时的经历作为自己糟糕境遇的借口,将自己当前的窘境归咎于他人。比如"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的理论,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却根本不考虑"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自卑感源于我们的竞争或胜负意识,因为常常拿自己跟别人相比就会产生"优于这个、步入那个"之类的想法,自卑情结或优越感就会随之而生。

竞争或胜负意识,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当成"敌人"。而因为这种竞争关系,人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就会步入权力之争,通过发怒、责难对方,试图让对方屈服,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夫妻关系是如此,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是如此,同事之间甚至上下级关系更是如此。如果遭人辱骂或者公然挑衅,我们不妨退一步想想对方的隐藏目的是什么。"不由得发火"之类的话,其实是借助发怒来进行交流,借此让对方屈服。一旦破除这种竞争关系,我们就能克服自卑情结;直面人生课题,不给自己找借口,才能摆脱人际关系烦恼的摆弄。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首先我们要了解"课题分离"的概念,即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而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过分追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满足别人的期待,不想被任何人讨厌,常常会扼杀我们选择的自由。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这些代价,那就不能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无法获得自由。

在中日韩这几个推崇赏罚式教育的国家,几乎所有人都会采取"满足别人期待"这一手段,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因为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获得表扬和奖赏。对于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认可和希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身边有个朋友重点大学毕业,毕业后开了家餐馆,虽然工作辛苦,但干得特别充实,每个月也能净盈利两万。但朋友的家人对他开餐馆一事特别反对,认为餐饮是低级的工作,三天两头跑去店里找他吵架。朋友最后迫于压力,把餐馆转让了出去,去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企业干起了文员,每天郁郁寡欢,觉得相当痛苦。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说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那么"共同体感觉"就是人际关系的终点。对于幸福的人际关系,获得共同体感觉极为重要,即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这也就要求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只有直面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参与和融入共同体,思考"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才能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归属感。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人们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以为看到了些什么。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尼布尔的祈祷文》里有一段很有名的话:"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活在当下要求我们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通过为他人做点什么,发掘"我有能力"的意识,更积极地与社会和谐共处,从而达成共同体感觉,赋予人生以意义。

阿德勒的心理学,通过对简单案例的讨论,把读者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而且让我们意识到,真正让自己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