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绿豆作文(范文十一篇)
发表时间:2018-05-17“金刚”绿豆作文(范文十一篇)。
◈ “金刚”绿豆作文 ◈
下了几天的小雨,晚上还是有点闷,白蚁成群的飞在灯光下,看来又要开始下了,反正是停停下下,在家是呆不住的,三巷是个不需要思考与注意的地方,自己老是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每次都会放松,也就喜欢老来坐坐。张老板(江西的做过老鸨)还是热情,他主要是需要有人去玩,我对于他还有点用,罢了!叮叮叮叮。。。。微信的视频声音,大脑袋(金刚,我的小学同学)打过来的,干什么昵铁英?没事喝茶啊!我答应着,你看这个是谁?我真的想不起来了,脸有点黑,眼睛圆圆的一个小老头,真是忘了!黑头!你忘了?我猛然想起我家的后院,一晃几十年过了,你很年轻啊!我都没看出来,60岁了!金刚今天到我这来看看我,你还挺好吧?是的。一个月多少钱啊?1800元。我:能够花吗?他:对付呗!就是睡觉,没事出去钓鱼,动迁给了几百万(金刚在旁边说着)我:是呀!你一直喜欢抓鱼。你真的不算老我真没看出来!你家大白嫩(黑头的妹妹)现在如何?也是动迁分了3套房子,给了500多万现金,小日子挺好的。金刚也在旁边附和者,大白嫩是个富豪了!我太好了!(我嘴里赞扬着,内心有一点点无奈)我爸要是活着我就是个千万富翁了!是啊你家的房子要扒拉!不回来看看?最少300万啊!我笑着答应着!是啊!你家的鱼池你放了很多鱼,一条也没有了,哈哈哈金刚笑着说,现在那个地方归于大个了(也是邻居)他卖了5万。我苦笑着,又是东扯西撤了一会。好了!常联系啊!好的拜拜!
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北京人卖掉了一个四合院几十万出国闯荡挣钱去了,多年后挣了几百万回来,原来的房子现在值几个亿了,这好像说的就是我吧!
我有一丝思考,我更有的是无悔人生,我记录着这一段视频聊天,
◈ “金刚”绿豆作文 ◈
第一天,我买了一个杯子放了一点土在杯子里,在把绿豆埋在土里,然后我浇了一点水在里面,到了晚上我去看绿豆生出一点点小尾巴。
第二天,有一些绿豆一点儿变化都没有,绿豆把它的绿衣服脱下来了一半,还有一些尾巴变长了绿衣服都脱了下来。
第三天,白花花的尾巴上长出了一片小小的嫩叶,那嫩叶绿的那样新鲜,绿豆把它的绿衣服脱了下来。
第四天,又长出了一片小小的嫩嫩的绿叶,绿叶又嫩又绿的像一个绿色的椭圆形。
第五天,又长出了一片又一片,有一些叶子变大了,有一些叶子不是很绿,有一些孩是小小的绿叶,颜色还是很绿,我给它们浇水,我就觉得它们有一些在喝水,有一些在洗澡。
第六天,绿豆可以做豆芽菜子我就把它们吃了。
◈ “金刚”绿豆作文 ◈
1950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一场本该是朝鲜半岛的内部战争,却先后受到苏联和美国的插手。
这已不是局部战争那么简单,是大国之间的博弈,美国甚至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欲盖弥彰。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仗,该不该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打!
当时的美国空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连同海军舰载机在内,美军共有2个战斗机联队、3个战斗轰炸机联队等14个联队,各型号作战飞机1100多架,并且大部分飞行员都参加过二战。
当时中国GDP是美国几十分之一,钢铁产量是美国的零头。
这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这恐怕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争,跨过鸭绿江,就算是死,我们也义无反顾。
那个时候,在朝鲜,冬天很冷,吃不上一口热饭,只有冻成冰坨的一块一块的熟高粱米。每次冲上阵地之前,大家就用枪把敲下一块高粱米,含在嘴里,用嘴里的温度含化米,咽下去,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有志愿军回忆说: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前一秒还有好几个人,下一秒就剩他一个人。
我们血战飞虎山,我们血战长津湖,血战三所里,血战横城,血战砥平里,血战铁原,血战汉江,血战上甘岭……
在《金刚川》这部电影里,导演管虎围绕着在金刚川修建桥梁的故事展开。桥刚刚修好就遭到了敌军的攻击,修好了再建,建好了再修。面对前来执行轰炸任务的敌机,我方炮兵在弹药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正面还击。著名演员张译、吴京、李大霄等人的精彩表演,将人们带入了大战前夕的紧张气氛,让人身临其境。影片虽然没有大开大合的战争场面,但就如同电影《敦刻尔克》,它反映的是其背后的重大意义。正是由于这些默默无闻、敢于牺牲的伟大战士,我们才换来了宝贵的和平,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影片并没有刻意夸大我方的战斗水平,而是描写了战斗的残酷,和敌机的正面硬刚中,血肉横飞,两败俱伤,最后我方炮兵全部牺牲。而这便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跨过那条鸭绿江,战士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我曾经有幸拜访过一位老志愿军战士,他一辈子只出过一次国,就是朝鲜。他从四川坐火车到湖北,再转车到东北。朝鲜的冬天很冷,冷到脱掉草鞋都会撕掉一层血皮。战争残酷到,昨天身旁还是有血有肉的小战友,明天就是一具尸体。相互记下彼此老家的地址,约定谁能活下来就给捎去想和亲人讲的话。战争结束后,他从来不看电视里面的战争片,也从来不吃土豆。
影片的最后,我方护桥战士用人肉搭建了一座桥梁,同时《我的祖国》背景音乐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和《上甘岭》的插曲共鸣。我们不用去管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这座人肉桥梁的存在,我想导演管虎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用血肉筑成的伟大长城;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和平,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此让人不敢欺负,不敢小觑。
有人说影片过于平淡,我不完全否定。可真实的战争,哪有那么多戏剧性。《金刚川》正是用沉浸式的手法,让我们重新回到了那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年代。
◈ “金刚”绿豆作文 ◈
我就是金刚狼,我一生下来就被狼给狠狠地咬了一口,然后长出了六根爪子。只要我一生气,就会出现六根爪子。我的身体里都是铁,变成了力大无穷的磁力王。手一挥,我就飞出十万八千里。
今天,我走在一条热闹非凡的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强盗,他手里拿着菜刀,骑着马,在街上横扫千军,后面还有一帮警察,骑着摩托车在后面拼命地追。那个强盗喊道:“给老子让开,不然老子一刀砍死你!”我可是战无不胜的金刚狼,鼓起勇气对着他说:“我不让,我不让,我偏不让。”一名强盗奋力地扔出一把锋利无比的菜刀,不偏不倚地打中了我的脑门。我是金刚狼,很快就愈合了,刀掉在了地上。这时,另外一个强盗拿起一挺机枪,发射出豆大般的子弹,就朝我开来。可是这些子弹对我没有什么用,子弹反弹出去击中了他们,都纷纷倒下了。
这时,幻影赶到了。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些强盗都打败了。忽然,天上出现了一架直升机,我用金刚爪爬上了直升机。
这件事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更大的困难,帮助更多的人。
◈ “金刚”绿豆作文 ◈
在国庆节这几天里,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观察的小实验,你们猜猜要观察什么呢?当然是绿豆啦!
在我的挑选下,选了四五颗饱满的绿豆,妹妹帮我拿了一个纸杯和一个牙签,我用牙签在杯子的底下扎了一个小洞,又在小洞底下放了一个海绵,我把杯子灌满了水。把绿豆洒在了里面。这几个小胖子就像一个个潜水员,在杯子下面游来游去。
下午的时候,我要去看了看我那几颗绿豆。这是小胖子们,不知道吃了什么?才一会儿,就变得这么胖啦!我决定第二天早上,再来看看这些小胖子们。
第二天早上,这些小潜水员们既然脱掉了厚厚的外衣,还长出了一个白白的小屁股,哦!我仔细一看,原来它已经发芽啦,我欢蹦乱跳,告诉了爷爷奶奶,我的绿豆发芽啦!
我赶紧又拿了一个杯子,让妹妹这里面装满松松的泥土,把我的小绿豆种在里面。他就像一个小婴儿,被包在了土里。
一天,两天,三天……这些可爱的绿豆们每天都有变化。尤其是今天。他竟然长出了两片嫩嫩的小叶子。我赶紧给它们浇了一些水,放在了窗子旁边,让他们晒晒太阳,在松软的泥土里躺一躺。
渐渐的,我的绿豆们长大啦!茂盛的叶子中间看了一些可爱的小花,这些白色的小花是多么的娇嫩,是多么的柔弱。哇,这鲜绿豆们真是有出息了,没想到他们开花了。
我等啊等啊,收获了许多丰满的绿豆。然后我发现无论什么事都用观察,才能得出结果的。不然你休想知道我泡绿豆的秘密!
◈ “金刚”绿豆作文 ◈
金刚川简介(电影金刚川简介)浴血三八线133:金刚川系列1
作者:风千里
“不管怎么说,志愿军在1953年7月中旬发动的攻势,留给我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韩国陆军参谋总长白善烨
一位78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来到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在三尺讲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述着抗美援朝时的艰苦历程与光辉战绩。讲到精彩处,台下聚精会神听讲的小学生不禁动容。
就在同学们的思绪被这位老兵带到激烈的战场上时,老人却突然倒在了讲台上,不省人事。几天后,他与世长辞。
这位老兵名叫张振智,他曾经是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连长,病逝于2000年10月27日。与众多志愿军英模相比,他的名字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和他的战友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却在今年秋天因为一部战争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金刚川在地图上的位置
金刚川,这条位于三八线以北,发源于金刚山的溪流,不过是北汉江一条不起眼的支流,在如今很多版本的半岛地图上,甚至都没有标注出这条河流的位置。而在1953年夏季,在丘陵间蜿蜒流过的金刚川,却成为志愿军一场大规模攻势的重要支点。
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志愿军和朝军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终于将阵线稳定在三八线一带,而美军则早已没有了参战之初的豪迈,在损失了10万兵员和耗费多达150亿美金的巨额经费后,依然深陷于半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志愿军战斗力和士气,也日趋旺盛,他们将大量美国陆海精锐拖在了三八线附近,这让美国人焦虑不已,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够尽早脱离这片土地,体面地结束战争。
在1952-1953年发动多次试探性进攻未果后,美军只得再次坐到了谈判桌前。而志愿军1953年5月13日发起的夏季战役,又给联军带来了新的打击,在第一、二阶段战斗中,志愿军的节节胜利,把联军的阵地冲击得摇摇欲坠,原本态度强硬的美方态度也开始软化,在谈判中做出部分让步,这让停战谈判迎来曙光。
金城战役形势图
而就是这个节骨眼上,李承晚却出来作梗。眼见美军去意已决,依靠美援支撑场面的李承晚开始慌了。可以想象,一旦停战协议带来半岛和平,不仅美援会大幅削减,李承晚也会重新面临合法性的危机。因此,尽管他们本身只是这场战争的配角,李承晚却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突然宣布退出,并利用战俘问题杯葛中朝双方,甚至开始筹划独自向北进攻。如此一来,不仅中朝对李承晚厌恶至极,连美军都开始对他的举动极为不满。
停战谈判现场
到1953年志愿军发起夏季攻势前,李承晚已经成为停战协定签署的最大阻碍
李承晚的种种行为,让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志愿军代表于是推迟了签字时间,并决定向北汉江一带的李承晚军发动大规模攻势——这就是后来轰轰烈烈的金城战役,也是1953年夏季攻势的第三阶段战斗。
为了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收关之战,志愿军集结了第20兵团的第21、54、60、67、68和24军,总兵力达到24万余人。与抗美援朝之前的战役不同,此次志愿军集结了上千门各型大炮进行支援,投入炮兵规模之大,不仅是志愿军参战以来所未有,更是为我军建军以来所罕见。
如果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从军备器械到弹药口粮等后勤辎重的运输量都将是天文数字,特别是还有大量的重武器。于是,保证后勤运输线路的畅通,就成了战役制胜的关键。汲取了以往历次战役中后勤补给线时,常受到美军空袭和自然灾害威胁的经验教训,此次志愿军不仅将20兵团各军所属的工兵部队集中起来,额外抽调了13个步兵团,还派遣了大批高炮部队,全部调往前线参与繁重而危险的后勤保障工作。这其中,就有张振智所在的工兵10团第3连。
志愿军火箭炮对北汉江西岸的韩军阵地发起猛烈炮击
金城战役期间,准备向韩军阵地发起冲锋的志愿军战士
后勤保障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修建和维护交通公路。在从战役发起到结束的短短14天时间里,志愿军工兵部队就修建了近500公里道路,还抢修了不少被敌军摧毁的战时公路。当然,修路不仅要在平地上进行,还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半岛虽然丘陵纵横,但山势较缓,海拔也不高,无论是修筑盘山公路还是隧道,对经验丰富的工兵而言并不是难事。相较而言,修建渡河桥梁就要棘手得多,此时已经是夏季,半岛降雨频繁,这让很多河流水位暴涨,修桥的难度增大。尽管此时工兵部队已经拥有了不少从苏联引进的各式浮桥,但有限的数量根本无法应付大规模的筑桥工作。因此,不少工兵部队只得依然沿用以往的土办法,就地砍伐林木修筑临时木桥应急。
早在战役发起前,志愿军就发现三八线北部的金刚川正好卡在我军预设前线和后方补给基地的中间位置,原本不起眼的金刚川,骤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自春季以来频繁的降水,使得小小的溪流变成了一条湍急的大河,金刚川最狭窄处也超过了50米宽,在此修建渡河大桥并保障运输畅通就成为工兵必须完成的任务
由于浮桥、橡皮舟等架桥设施严重不足,志愿军工兵经常就地取材砍伐树木,然后涉水构筑木桥
美空军装备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
1953年5月底,张振智和他的工兵连受命来到金刚川勘察地形。在此期间,他发现在金刚川的岩里渡口原先建有一座供附近村民同行的浅桥,但早已被美军摧毁。此处河道只有60米宽,且水流平缓,附近地势也比较平坦,非常适合架桥。于是,张连长决定在原有桥梁旧址上,修建能够通行载重卡车等重装备的大桥。由于附近林木茂密,张连长当即抽调第3排负责砍伐林木,用以修筑木制大桥。
这时,美军也早已注意到了金刚川的战略价值,并开始频繁派空军飞机前来侦察袭扰。在第3排官兵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的动向早已被美军侦知,不久美空军的P-51“野马”,P-80“流星”以及海军的A-1,就开始出现在上空对他们进行狂轰滥炸,企图阻止志愿军取材修桥。不一会儿,原本林立的树木被炸得七倒八歪,从掩体中走出来的第3排战士惊喜地发现:原本需要耗费体力砍伐的树木,被美军这么一轰炸,被拦腰炸断了不少,战士们直接把现成的木材运到河边进行加工,美军的轰炸,居然无意间提高了志愿军的伐木速度。
使用苏制61-K型37毫米防空炮进行夜间防空作战的志愿军高炮部队
志愿军防空部队正在使用苏制DShK型12.7毫米防空机枪,他们经常佩戴日式钢盔
经过一个星期的连续奋战,张振智带领战士们终于在岩里渡口建起一座7孔载重木桥。大桥刚刚建起还没有通车,就被美军侦察机发现。恼羞成怒的美军当即派遣大批机群前来轰炸扫射。此时,志愿军空军虽然在半岛北部形成了“米格走廊”,但还无力对三八线的志愿军主力提供空中掩护,防空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志愿军的高炮部队肩上。
在大桥竣工不久,岩里渡口两侧就架起了苏制1939年式61-K型37毫米高炮和DShK型12.7毫米高射机枪,由于桥梁的目标较小,轰炸机的高空水平轰炸无法保证精度,而是改用战斗机和攻击机进行低空和俯冲轰炸。由于高度较低,操作防空炮和防空机枪的志愿军官兵和美空军与海航战机,几乎是在面对面拼刺刀式的肉搏。轰炸激烈时,工兵们甚至抄起手中的冲锋枪向着俯冲下来的敌机射击,在白天面对金刚川沿岸旺盛的防空火力,美军机无法得手,于是在入夜后派遣夜间战斗机P-61“黑寡妇”前来骚扰,趁着志愿军防空部队缺乏野战经验,一举将桥梁炸断。
重新修缮的金刚川木桥
今日的金刚川大桥
桥梁在空袭中被毁,对于志愿军工兵部队,特别是经受过第五次战役和夏秋季防御作战洗礼的张振智及其部下而言,简直是寻常事。在桥梁被毁的第一时间,张振智就动员战士们趟着湍急的河水进行修复,整个修复工作与重新修筑无异。又经过数日奋战,大桥重新恢复通车——这是这座大桥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损伤,当时奋战在一线的志愿军工兵王格善日后回忆道:“尽管敌机在骚扰,炮弹在爆炸,却没有谁理它。桥脚一个个竖起来,桥桁、桥板一块块连接上。”
金城战役期间俘获的大批韩军士兵,他们有不少通过金刚川上的木桥前往战俘营
战后在北京与其他志愿军先进集体和个人一道受到表彰的张振智(左一)
7月13日,在北汉江西岸的战线上,志愿军开始对韩国第8、第6、第3师和首都师发起全面攻势,美军对金刚川运输大桥的轰炸也日趋频繁。但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美机的光临则更像是例行公事,到上空盘旋几圈丢下炸弹就立刻离去。而张振智又带领工兵连,在附近架起了一座备用的高水位桥,以抵御夏季可能的洪水侵袭。到这时,金刚川运输线已经牢不可破。到金城战役胜利时,整个岩里渡口落下了将近400余枚美军炸弹和2000枚联军炮弹,但金刚川上的木桥却依然稳固。战事最激烈时,负责桥梁维护的工兵和防空兵们还能亲眼看到远处被我军炮火染红的韩军阵地,我军密集的枪炮声像是在对辛苦筑桥、守桥的工兵部队战士们致敬和喝彩。
“同志们为这胜利的喜悦激动,忘记了疲劳,有的同志站在桥头,向过往的司机招手致意,有的同志爬上山头观看前沿的火光,讨论着战斗的胜利(王格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