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高分作文 > 导航

高分作文|蚂蚁和西瓜教案(汇集16篇)_蚂蚁和西瓜教案

发表时间:2018-05-15

蚂蚁和西瓜教案(汇集16篇)。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阅读、模仿绘本中的象声词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对重点画面的阅读与讨论,感受到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画书《蚂蚁和西瓜》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集体阅读,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体会情绪变化。

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内容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3、阅读到P1时提问:

(1)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阅读到P5时提问:

(2)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

5、阅读P13、P15时提问:

(3)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

(1)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

(2)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

(3)它们之后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与幼儿进行总结与梳理,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提问: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的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它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幼儿观察画面,寻找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1、阅读P5时提问:

(1)蚂蚁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带黑帽子的蚂蚁)

2、阅读P7时提问:

(1)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带黑帽子:的蚂蚁)

3、阅读P14时提问:

(1)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带黑帽子的蚂蚁)

4、阅读P16时提问:

(1)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戴黑帽子的蚂蚁)

5、阅读P18时提问:

(1)怎么搬也搬不动,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戴黑帽子的蚂蚁)

与幼儿一同进行总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它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们也快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小蚂蚁: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

六、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小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平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蚂蚁家族全家人又热又渴,四只小蚂蚁就跑出去想找点喝的,他们刚一出去就发现了一个又红又大,水淋淋的大西瓜他们惊喜若狂得跳了起来。

四只小蚂蚁快速的爬上了大西瓜,到了西瓜顶他们就大口大口连吃带喝的吃起来,有的站着吃,有的坐着吃,这是一只小蚂蚁站起来说:“我们别吃了,在这样吃下去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要渴死了,我们把他们叫来把这只大西瓜搬回去吃,不是不用坐在这又热又晒得太阳下吃舒服得多吗?”其他三只小蚂蚁很赞同他的意见。

于是,他们派了一只小蚂蚁回去叫家人来搬西瓜,家人一来就开始搬西瓜,可是他们怎么搬,怎么推西瓜却一动不动,于是一只小蚂蚁说:“我们拿铲子,和箩筐来产子用来挖西瓜,箩筐用来掉西瓜,于是一只小蚂蚁飞奔回家他了99个铲子,和88个箩筐,又拿来了一个100米长的大棍子拿来以后大家很好奇就问他:“拿木棍干什么?”小蚂蚁回答我们试着把西瓜撬起来看能不能撬回去,可是他们一试失败了,于是大家有的在上面挖,有的在地下接西瓜,还有的把大块大块的西瓜运回家,最后这个搬牙大西瓜成功的被这些小蚂蚁们运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一件事,团结才是最大的力量。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2、准备: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帮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活动背景: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于是,我们挖掘绘本中教育因素,结合语言、艺术领域开展相关的活动,本活动设计侧重于艺术领域的绘画活动,通过绘本的阅读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主要情节,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以及背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与西瓜间所发生的故事展开绘画活动,运用线条符号添加,增加蚂蚁动态的表现,使画面更生动,形象。

活动目标:

1.回忆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主要情节及绘本中蚂蚁的各种表情和动作,感受绘本色彩简约、情趣生动的美。

2.尝试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西瓜,大胆想象,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3.体验用不同的绘画方式作画以及创意绘画带来的愉悦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还记得昨天看过《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为了把大西瓜搬回家,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最后,他们还把西瓜皮当成了一个西瓜大滑梯呢!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故事里哪只小蚂蚁的样子呢?

(评析:《蚂蚁和西瓜》是一本幼儿喜欢的绘本,画面蚂蚁的形象生动,可爱,通过阅读幼儿熟悉蚂蚁的动态特征,以及西瓜被蚂蚁啃过后的样子,为幼儿作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作好了铺垫。)

二、故事回忆,欣赏幻灯片。

1. 师: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吧!

2.集体阅读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蚂蚁们又热又渴,出门找水喝,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尝了起来。“真好吃啊,咱们把它搬回家吧!”一只小蚂蚁跳下来,伸开了胳膊,蹬开了两腿,咬着牙使出了浑身力气推西瓜,瞧,连小触角也来帮忙了,可还是推不动。于是,他们只好跑回家,请来更多的蚂蚁兄弟帮忙,你们瞧,大家忙开了,有的用铲子铲,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绳子吊,有的用肩扛,有的两人抬……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大西瓜终于被顺利的搬回了家。

(评析:通过欣赏幻灯片,集体再次回忆故事的情景,帮助幼儿加深对蚂蚁和西瓜的印象很有帮助,但在活动后发现此环节不宜时间过长,应有选择地看几个画面即可。)

3. 师:可没想到啊,小蚂蚁把剩下的大西瓜皮当成了一个西瓜大滑梯。瞧!大家玩得多开心啊!

三、动态形象 ,添画示范。

这么有趣的故事,我都忍不住画下来了!我呀,最喜欢那几只发现了大西瓜的小蚂蚁,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小蚂蚁发现西瓜时多开心啊!

(一)分析动态,添画肢体(单图一)

1. 师:你能从哪里看出来他们很开心?

(评析:幼儿能积极地将自己所观察到的蚂蚁动态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为绘画伏笔。)

2. 师:我也来变只跳起来的小蚂蚁吧,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触角翘一翘,我的蚂蚁跳起来。(或变跑出来的小蚂蚁)

(评析:教师边讲解边画蚂蚁相关动作姿态,这种借助于语言的提示,动作表演,及时绘画的方法,给了幼儿很新颖的示范,加深了幼儿对蚂蚁动态的印象。

(二)观察表情,添画局部(单图二)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关键让幼儿仔细观察蚂蚁的不同表情,能为幼儿绘画蚂蚁的面部动态提供很好的帮助,在实际得学习活动中,发现此环节很重要。)

1. 师:赶紧尝尝吧,小蚂蚁吃得多开心啊!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2.师:我们的小蚂蚁:张开大嘴巴,眼睛眯成线,伸出小舌头,趴下身子吃得欢。

3.师:我们把好吃的大西瓜搬回家吧 !瞧,你觉得小蚂蚁能搬动大西瓜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观察线条符号添加的作用(单图三)

1.师:我们发现,冒出小汗滴,两脚颤巍巍,蚂蚁用力推,嗨哟嗨哟嗨!

2.师:如果我想让西瓜看起来更加好吃,可添加小汗滴(请幼儿尝试添加)

3.小结:原来只要小手小脚弯一弯 ,眼睛嘴巴动一动,可爱的小蚂蚁就画出来了,如果再加上几滴小汗珠或几滴西瓜汁,或是几条波浪线,可爱的小蚂蚁就更加有趣了。

(评析:在幼儿绘画之前提示幼儿观察画面的添加线条符号的作用,鼓励幼儿在绘画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蚂蚁的动态形象很生动。)

四、示范西瓜做法。

1. 师:如果还有一块西瓜,我们把这块西瓜放到草地上,一定又会引来一大群的蚂蚁!

2. 师:那我们再来变块大西瓜吧,西瓜怎么变呢?看我的!(教师示范做法)如果你需要,可以把西瓜用剪刀修剪掉一些。

3.师:现在就把大西瓜放到空地上吧!(放到作业纸上)

(评析:在教学活动后发现,这个操作环节可以放在活动前期准备中,这样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绘画蚂蚁的不同姿态。)

五、绘画创作。

1. 师:今天又来了许多许多的小蚂蚁,看见了这快大西瓜,这些蚂蚁看到西瓜会有什么反应呢?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评析:这句导入语很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给幼儿创造的空间,鼓励幼儿绘画出与画面不同的蚂蚁姿态。)

2. 师:想不想也把它们画下来呢?想一想先做什么,再画什么?当你听到音乐开始播放,你的工作就开始,当听到音乐停止就请你放下你手中的笔,搬好椅子快快回到座位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编的故事。

(评析:在绘画结束后,尝试编的故事,然后与同伴分享,可以让幼儿大胆地想象自己画面的内容,为介绍作品作准备。)

六、评价。

1.教师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注意评价幼儿作品中好的动态,表情和辅助线添加。

师:你画的小蚂蚁在做什么呢?

(评析:提供幼儿讲述自己作品的机会,重点说说蚂蚁的动态,)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

师:老师很喜欢这幅画里的小蚂蚁!它……(神态、表情)所以我最喜欢这幅小蚂蚁。

(评析:教师从蚂蚁的神态、表情进行点评,如果在注意一下添加线条符号的作用就更好了。)

师:我知道你们的故事一定还有更精彩的,那就回班后告诉更多的朋友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能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将蚂蚁和西瓜这两个在大小上有极大区别的两种东西会发生什么事情?蚂蚁会把西瓜怎么办?最后又会怎么办?这些个疑团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对图书的阅读兴趣。为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我还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蚂蚁会怎样把西瓜搬走?并来学学蚂蚁搬西瓜的动作,“一只蚂蚁的时候怎么搬?搬不动,怎么办?四只蚂蚁搬的动作时是怎么样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和孩子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蚂蚁搬西瓜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并且在我的提问,孩子们也学会观察图中细微细节,感受蚂蚁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乐趣。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阅读活动,体验蚂蚁合作运西瓜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3、能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小结,引出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尝试模仿小蚂蚁的动作。

(1)教师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西瓜?你觉得小蚂蚁会想干嘛呢?

(2)教师小结:小小的蚂蚁看到了这么大的一块西瓜,他们想要搬回去,可是搬得走吗?

(3)教师继续出示图片。教师:小蚂蚁是怎么搬的?你能学学它的动作吗?(用动作表示)它搬起来了吗?为什么?(西瓜太大了)

3、教师激发幼儿帮助小蚂蚁的愿望,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1)教师:“哎呀,这四只蚂蚁都搬不动这个大西瓜,它们的心情会怎样?(着急)我们一起帮它想办法好吗?

(2)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教师:我们来看看小蚂蚁们在干嘛?平时小蚂蚁有东西搬不动的时候就会叫上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来帮忙,这一次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4)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5)请幼儿大胆猜测许多蚂蚁来了能不能搬走大西瓜?

(6)教师揭晓答案,并讲述故事结尾。

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大胆猜想故事结尾,感知故事的趣味。

(1)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

(3)教师小结:小蚂蚁搬不动西瓜时,懂得请朋友帮忙,是其他朋友帮助了它,小蚂蚁真高兴,团结力量大!所以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在区角投放表演材料,鼓励幼儿分角色大胆表演。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一些人在院子里吃西瓜,他们吃了一半,就吃饱了,把剩下的半个西瓜留在了原地。有五只又黑又可爱的小蚂蚁在院子里看见了这个又红又大的半个西瓜,它们的口水一直流到了脚上。

它们飞快地爬上了西瓜,美滋滋的大口吃起来,肚子吃饱了,这时的西瓜只被咬掉了一个小坑坑。小蚂蚁们想:我们不能自己品尝这个美味可口的西瓜,应该把大家都叫来。于是,它们选了一只跑得快的蚂蚁,回家告诉了大伙。大家来到了西瓜旁,开始吃西瓜,当大家都吃饱的时候,还有很多西瓜没有吃完,太可惜了!蚂蚁们都想把剩下的西瓜运回家。

可是,蚂蚁们怎么推也推不动,怎么搬也搬不动,蚂蚁们急得团团转,西瓜仍旧纹丝不动。只好坐下来想办法。忽然,一个念头从它的脑海里闪过,一只蚂蚁跳了起来,它对大家说:“我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大家可以先拿铲子把西瓜分成小块,再把小块的西瓜运回家。”大家都很赞同他的想法。

于是,蚂蚁们开始分头行动。一些蚂蚁先爬上西瓜,用铲子把西瓜挖成小块,再用绳子把切好的西瓜块从上面吊下来,另外一些蚂蚁负责把吊下来的小块西瓜运回家。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西瓜运回了家。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设计意图:

本次的美术活动来源于大班的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教育建议,要求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因此,我尝试让幼儿了解蚂蚁身体结构的基础上,用粘贴和添画的方式,表现蚂蚁搬西瓜的各种动态姿势。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基本结构头、胸、腹,知道变化头和腹的方位会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2、尝试用粘贴和添画的方式,表现蚂蚁搬西瓜的场景。

3、体验不同作画方式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蚂蚁卡片若干份;西瓜图片、西瓜背景图;记号笔、固体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西瓜图,引出蚂蚁。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西瓜)看起来怎么样?

师:这么诱人的西瓜引来了谁呢?逐一出示蚂蚁身体部位的卡片,添画触角和脚,帮助幼儿了解蚂蚁的结构。

二、基本部分。

摆出蚂蚁各种搬西瓜的动作。

1、师:这只小蚂蚁发现了这些西瓜以后,它会怎么做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西瓜搬回家?

2、请幼儿上台模仿蚂蚁动作,教师操作图片,摆出蚂蚁的动作。

小结:我们把小蚂蚁的头变化不同的方向,就能摆出不同的动作来。

3、师:蚂蚁除了顶西瓜,还会用什么动作?谁愿意上来做一做

4、师:还有其他不同的动作吗?我请小朋友自己来摆一摆。

幼儿讨论各种动作。(顶西瓜、举西瓜、推西瓜、拉西瓜、背西瓜等)

小结:原来只要变一变蚂蚁的头和腹部的方向,就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来。

三、操作巩固。

1、交代要求。

师:你们看,我这儿还有这么多西瓜想不想都搬回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蚂蚁卡片,请你们把想到的动作都摆出来,然后用固体胶贴好,再有记号笔画出触角和脚。

2、幼儿自由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

1、幼儿自由欣赏、表述。

2、教师点评。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最近,我带领大班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堂有趣的美术课,主题是蚂蚁和西瓜。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表达事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回过头来反思这次教案,我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可能没有充分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在选择主题时,我认为蚂蚁和西瓜这对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然而,我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多元的兴趣爱好。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并不对这个主题感兴趣,导致他们在表达和参与的过程中显得消极。因此,下次我需要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想法和喜好,找到更具吸引力的主题。



其次,我反思到在教学设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在这节课中,我首先给孩子们展示了蚂蚁的图片和西瓜的图片,然后鼓励他们模仿画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可能没有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下次我应该尝试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例如让孩子们先观察真实的蚂蚁和真实的西瓜,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想象力。此外,我还需要准备一些更具体的指导材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最后,我反思到在时间安排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这堂课计划了60分钟,但由于我在给孩子们讲解的时间较长,导致剩余的时间不足,无法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实践。



总结起来,这堂大班美术课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学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潜力。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在一个夏天炎热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大西瓜。

一只小蚂蚁高兴地跳起来,另一只小蚂蚁用劲儿的鼓起掌来,大声喊着,“太棒啦!太棒啦,我们发现了一块大西瓜。”还有一只蚂蚁飞快地跑过来,看到这一块大西瓜,高兴地说,“哇!真是太好了,几块大西瓜够我们吃好几个月的了。”

这几只小蚂蚁太开心了,四只小蚂蚁爬到西瓜的最上面,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边吃边说,“嗯,真好吃呀!赶紧搬回家吧!”

一只小蚂蚁用力地推着西瓜,嘴里发出嗡嗡的声音,可是西瓜却纹丝不动,后来两只小蚂蚁一起搬西瓜,一只小蚂蚁使劲儿地用手推着,另一只小蚂蚁用后背顶着西瓜。

他们用上了九牛二虎之力,大汗直流,西瓜很重还是一动不动。最后四只小蚂蚁一起用力,“嘿呦!嘿呦!嘿呦”他们喊着口号,一直累得他们都躺在地上,西瓜还是没有挪动一寸地方。

小蚂蚁们太失望了,一只小蚂蚁说,“我们四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搬不动西瓜,我还是跑回家把大家喊来一起搬运吧”

它大步流星地跑回家,对着他们的洞口大声地喊着,“喂!在草地上发现新东西啦!大家赶快去搬吧!”

蚂蚁们都放下手里的工作,从洞里爬出来,急急忙忙地跑到了草地上,大家看到一块大西瓜,都惊讶地说,“哇!太棒啦!”

蚂蚁们用力推西瓜,西瓜还是没有动。

于是,它们一只一只排好队,拿着小铲子爬到西瓜上面,用小铲子铲,成百上千的小蚂蚁用铲子铲下一大块一大块的西瓜,用小吊车运到地上。

又有一些小蚂蚁在地上等着,等西瓜运到地上,他们就把西瓜运回家。有的'抱着走,有的是两只小蚂蚁抬着一块大的西瓜,有的把西瓜举过头顶,还有的用小车把好几块大的西瓜拉着走,运西瓜的队伍像一条红色的丝带,向前看不到头,向后看不到尾。

他们把所有的储藏室都放满了,连洞口都放了很多西瓜,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呢?大家一起来吃掉吧,他们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哎呀!吃的太多啦!一只小蚂蚁吃得肚子特别大,躺在了地上休息,有的小蚂蚁吃的很多,赶着去散步了,那么剩下的这个东西搬回去干什么用呢,对了,做蚂蚁西瓜滑梯。小蚂蚁们都在西瓜滑梯上玩得太开心了。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喜欢上这群可爱的小蚂蚁呢!小蚂蚁们勤劳聪明,还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哦!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一个夏天的下午,一家四口去郊外野餐。他们坐在草地上痛快地啃着西瓜。甜甜的、凉凉的,好舒服!吃完西瓜,一家人手牵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粗心的他们竟然将一块西瓜遗落在草地上。

这时候,几只小蚂蚁正在草地上“巡逻”。领头的叫“帽子哥”,鼻子可灵了,马上闻到西瓜的味道。看到眼前巨大的西瓜,惊讶地跳了起来。其中的一只蚂蚁瞪大了眼珠子,“我要马上把它吃掉”。还没等他回过神,其它蚂蚁已经飞一般地跑过去了。“太好吃了,太甜了!”蚂蚁们狼吞虎咽地,一句话都说不好,只顾着往嘴里塞。“味道真棒!”

帽子哥发号施令:“我们一起把西瓜搬回洞里,慢慢吃。”“好!好!好!”帽子哥使出吃奶的力气,“我们也来帮忙。”“嗯!”“嗨哟!”“嗨哟!”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可是西瓜还纹丝不动。“啊!”大家推得筋疲力尽,直接躺在地上。帽子哥气喘吁吁地说:“你们留在这看守西瓜,我回去叫大家来帮忙搬。”

蚂蚁洞里有成千上万的“小仓库”储藏着大家想要的东西。有的在种蘑菇,有的在搬巧克力、糖果,有的在吃薯片,还有的在运动……大家忙得不亦乐呼。帽子哥站在洞口,大声呐喊:“喂,我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啦!需要大家的帮忙。”话声刚落,蚂蚁纷纷放下手上的工作,奋力跟着帽子哥向前跑。“快点,快点”大家成群结队的,像一个个小士兵一样奔跑着。

“哇!太棒了!”许多只蚂蚁都惊呆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西瓜呢?忍不住就想吃一口。“嗨哟!”“嗨哟!”大家使尽全力,可是西瓜还是一动不动。帽子哥想到了个好主意,它们拿着两根长长的木棍夹在西瓜的两侧,尝试把它翘起来,可还是无济于事。尽管方法都没有用,大家还是不放弃。它们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一个个拿着铲子把西瓜挖成一块一块,然后从高处用篮子吊下来,下面的伙伴们负责运回洞里。大家搬呀搬!拼命地搬!有的抱着西瓜、有的背着西瓜、还有的两个人扛着西瓜。它们把西瓜搬回自己的草莓柜里、糖果柜里,把所有的柜子都填满了。

接着大家把剩下的西瓜一口一口的吃下去,吃得肚皮鼓鼓的,还打着饱嗝呢。

“剩下的西瓜皮怎么办呢?”“对了,把这个东西搬回去做成西瓜滑梯。”“好!好!”大家吆喝着,一起把西瓜皮搬回洞里。

好大好漂亮的西瓜滑梯终于完成了。蚂蚁们兴奋极了!各种各样的玩法,真有趣!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1.教师出示PPT讲述故事《蚂蚁和西瓜》,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游戏的基本动作,幼儿初步学习,初步感知乐曲结构与旋律。

(1)完整示范律动,幼儿初步感知动作

(2)再次完整示范律动,幼儿梳理动作顺序

(3)幼儿尝试学习随乐律动

3.幼儿观察图片,鼓励幼儿看图做出蚂蚁挖西瓜的动作,并合乐表演。

(1)幼儿观察图片,创编“挖”的动作,关注节奏是否准确(2遍)

(2)教师出示“食蚁兽”图片,增加活动的紧张感,并及时反馈。

(3)配班扮演“食蚁兽”,关注幼儿随乐的完整性与教师口令的退出。(2遍)

4.结束活动:师幼观察蚂蚁洞丰收的图片结束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蚂蚁和西瓜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经验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蚂蚁和西瓜教案吧。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图画书的场景中,尝试粘贴并大胆添加不同的蚂蚁动态。

2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让孩子体验独立、独立和创造的能力。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能根据观察到得现象在同龄人中大胆交流。

5培养孩子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大胆的创作,展现了蚂蚁的不同动态。

经验准备:

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

牛皮纸,2张白纸,记号笔,浆糊,kt板,西瓜图纸,催泪膏。

活动过程:

1、 回忆绘本的内容,激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中的小蚂蚁发现了一个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拿的?

2,享受蚂蚁运动,尝试想象并添加**

1.****,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孩子观察三幅典型**,让他们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创造出不同的蚂蚁动态表现。

这些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么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老师挑选两张牛皮纸作为蚂蚁的头和身体,并用魔法展示蚂蚁的不同姿势。

魔法:头不动,改变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改变头不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老师引导孩子大胆加入蚂蚁的五官和四肢,展示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帮这只小蚂蚁运西瓜?

3、 制作游戏场景,儿童撕贴加画

1.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师创设西瓜运输游戏情境,鼓励孩子大胆创造。

草地上还有一个大西瓜。这些蚂蚁看到西瓜后会发生什么事?蚂蚁如何与同伴合作搬运西瓜?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择两张纸贴在蚂蚁身上,注意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部和身体就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4、 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欣赏和分享自己的创造和他人的创造。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送西瓜等拟人化动感天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

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

这个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和儿童歌曲语言,对促进儿童精彩创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是孩子们的代言人。 他们作品中的蚂蚁实际上是儿童自身西瓜运输情况的代表。游戏情景与创造性想象相互依存,游戏情景成为创造性想象的源泉,使儿童的艺术创作更加精彩。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阅读活动,体验蚂蚁合作运西瓜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3、能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

活动准备:

教师自制ppT:《蚂蚁和西瓜》。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教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引出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尝试模仿小蚂蚁的动作。

(1)教师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西瓜?你觉得小蚂蚁会想干嘛呢?

(2)教师小结:小小的蚂蚁看到了这么大的一块西瓜,他们想要搬回去,可是搬得走吗?

(3)教师继续出示图片。教师:小蚂蚁是怎么搬的?你能学学它的动作吗?(用动作表示)它搬起来了吗?为什么?(西瓜太大了)

3、教师激发幼儿帮助小蚂蚁的愿望,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1)教师:“哎呀,这四只蚂蚁都搬不动这个大西瓜,它们的心情会怎样?(着急)我们一起帮它想办法好吗?

(2)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教师:我们来看看小蚂蚁们在干嘛?平时小蚂蚁有东西搬不动的时候就会叫上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来帮忙,这一次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4)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5)请幼儿大胆猜测许多蚂蚁来了能不能搬走大西瓜?

(6)教师揭晓答案,并讲述故事结尾。

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大胆猜想故事结尾,感知故事的趣味。

(1)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小蚂蚁搬不动西瓜时,懂得请朋友帮忙,是其他朋友帮助了它,小蚂蚁真高兴,团结力量大!所以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5、揭晓绘本的名称,鼓励幼儿继续阅读。

五、活动延伸

在区角投放表演材料,鼓励幼儿分角色大胆表演。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 蚂蚁和西瓜教案 ⏤

1蚂蚁和西瓜

今天我和妈妈共同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绘本《蚂蚁和西瓜》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西瓜。它们一尝,发现西瓜真好吃,一只小蚂蚁说:“这么好吃的西瓜,让我们搬回家吧。”于是它们就开始“嗨吆、嗨吆”的搬起来,但是怎么也搬不动。这时有一只小蚂蚁说:“让我们快把大家都喊来吧!”于是这只小蚂蚁就急急忙忙的跑回家,在家门口大声喊:“喂,在草地上发现好东西了,我们都赶快去搬吧!”这时正在施工的小蚂蚁、正在忙着种植蘑菇的小蚂蚁、还有正在吃巧克力和饼干的蚂蚁等等一听到屋外小蚂蚁的喊声都赶快放下手中的活,呼呼的涌向屋外,朝草地跑去。

小蚂蚁跑在路上,互相催促着“快点、快点”,一会儿,它们到了草地上,看到了鲜红鲜红的西瓜,“哇,太棒了”它们一起欢呼起来。于是它们一起使劲,“一二、嗨吆”“一二、嗨吆”,可是怎么还是搬不动呀?这可怎么办呢?一只小蚂蚁提议:“让我们用铲子铲成一块一块的,这样我们就好搬了。”于是,一些小蚂蚁上到西瓜上把铲好的西瓜往下运,下面的小蚂蚁把西瓜一块一块的往家运。

它们搬呀搬,终于家里全放满了西瓜,再也放不下了,一只小蚂蚁说:“剩下的让我们吃掉吧!”于是小蚂蚁们开始吃起来,它们吃呀吃呀,“吃的太饱了”,小蚂蚁们一个个的都捂着鼓鼓的肚皮说。西瓜吃完了,小蚂蚁们看着弯弯的、滑滑的西瓜皮说:“这个东西让我们运回家当滑梯吧。”你看,小蚂蚁们在西瓜滑梯上玩的多高兴啊!

这就是《蚂蚁和西瓜》的故事,是不是很好玩、很有趣呀?在这个故事里,小蚂蚁们是多么团结、多么友好、多么勤劳,又是多么聪明、多么可爱呀!

2蚂蚁和西瓜

在一个夏天的下午,烈日当头,骄阳似火,就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蚂蚁们也热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多么想喝一口清凉的冰水呀!突然,一只蚂蚁发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西瓜,这西瓜皮是薄薄的,红色的汁水从果肉里流了出来,黑色的籽镶嵌在红红的果肉里,让蚂蚁垂涎欲滴,欢呼雀跃,恨不得马上在上面咬上一口,那味道肯定很美味吧!

蚂蚁回去报告了这个消息,蚂蚁们听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倾巢而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西瓜。蚂蚁们咬紧牙关抬,可是西瓜纹丝不动。于是,它们又用棍子来撬,西瓜还是不动,可蚂蚁们已经累得筋疲力竭了。前面两计不成功,蚂蚁们又施一计,它们分工合作,有的用铲子在上面挖,有的用篮子吊,还有的在下面运,各个忙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

蚂蚁们开始运西瓜了,它们秩序井然,排着整齐的队伍,蚂蚁们施出了千方百计,有的把西瓜抱在怀里,有的把西瓜背在背上,有的把西瓜顶在头顶,有的两个人一起抬,还有的把西瓜扛在肩上……一边走还一边喊口号,蚂蚁家成了西瓜的海洋。

蚂蚁们真会奇思妙想,它们又回到西瓜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得肚皮鼓鼓的,活像一个大皮球。吃饱以后,它们还把西瓜皮当作滑滑梯,把西瓜汁当作游泳池,一边喝,一边游,玩得真是不亦乐乎。

3蚂蚁和西瓜

一个炎热的夏天,四只蚂蚁去寻食,四只蚂蚁走呀走,走到了一块西瓜下面,有的蚂蚁张开手臂大声叫:“啊,好大的西瓜呀!”有的蚂蚁高兴地跳了起来,连帽子都掉了,有的蚂蚁忍不住跑过去,想尝一下西瓜的味道,还有一只蚂蚁也张开手臂,说:“这个西瓜一定很甜。”

四只蚂蚁爬到西瓜的上面,有一只蚂蚁坐在西瓜上,开开心心地吃起来,一只蚂蚁直接跳到小坑里,吃起西瓜来,一只蚂蚁左手拿着西瓜肉,右手指着坐在西瓜上的那只蚂蚁,说:“太好吃了,咱们赶紧搬回家吧。”;还有一只在舔着西瓜肉,一边说:“这块西瓜肉实在太好吃了。”

一只蚂蚁跑上去,用手推西瓜,可是西瓜一动不动的,第二只蚂蚁跑上去,也用手推着西瓜,可是西瓜还是一动不动的,最后,四只蚂蚁一起推,还是一动不动。突然,一只蚂蚁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只蚂蚁叫一只蚂蚁去蚂蚁城堡里搬救兵。

蚂蚁到达城堡后,它在洞口大声喊:“我们在草地里找到了好东西。”蚂蚁们一听,全部都出动了,蚂蚁到了以后,连忙把西瓜推呀推,可是西瓜还是一动不动,蚂蚁们想呀想,想到了一个办法,它们找来一根棒子,把棒子弄在西瓜的底下,有许多蚂蚁在下面拉着,还有几只在上面踩着,可是还是一动不动,一只蚂蚁说:“用铲子吧。”大家听了,马上拿来铲子,把西瓜弄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搬回家。它们搬呀搬,把城堡都塞满了,可是外面还有一点,一只蚂蚁说:“我们把剩下的吃了吧。”大家听了,就跑出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大家吃呀吃,吃完了,它们把西瓜皮搬到石头上,很多蚂蚁爬上去,把西瓜皮当作滑滑梯,它们玩呀玩,一直到了下午,才不玩了,它们的队长说:“西瓜皮也不要浪费,把西瓜皮搬到城堡里,可以明天吃。”大家听了,连忙把西瓜搬到城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