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28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汇总。

读后感是人们深入其中阅读后所得出来的结果,读完作品之后,我们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我们的想法。不过如何写作品读后感才能做到有感染力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高分作文网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篇1

《不会抄袭的甘地》主要写了甘地中学一年级,督学视察,甘地就差最后一个词过关,可是他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他突然间发现几个同学在互相抄袭。最后,所有抄袭的学生都通过了考试,只有甘地没有通过。老师狠狠地说甘地。甘地心里说他很蠢。但对一个人来说,诚实是最重要的。我不会,也永远不会剽窃。

在我的身边就‘有甘地这样的人,也有同学这样的人。比如说我今天考试老师在教室里监督,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叫声:“樊老师、樊老师。

”老师匆匆忙忙出去了,教室里立刻乱成了一窝蜂,有的互相抄袭,有的把书翻开偷偷看里边的答案。其他人则直接到老师的讲台上看老师的准确答案。只有我在尽力的答着我的卷纸。

突然,有一个问题让我困惑。我想答案在我桌上。我一伸手,就能得到高分。我想抄还是不抄呢?我心中似乎有天使和魔鬼。天使说:

“不能抄,抄袭的分数就不真实了,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恶魔说:“抄吧,别听天使瞎说,只有抄了你才能取得高分,让你的父母高兴,让你的老师刮目相看”。

我犹豫了很久,想起老师常说的话: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好的回报。美国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我毫不犹豫的打消了抄袭的念头。我把那道题尽我所能的答了下去。

下午,考试成绩出来了,所有抄袭的学生都得了高分,但我的答案很差。但我不灰灰心,因为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以后会努力学习。

回家,妈妈因为我分数低把我批评了一顿,我委屈的哭了。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干得好,真不愧是我的女儿。

”我听了爸爸的话满意的笑了。

诚实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应当像甘地一样,把它作为内心的行为准则,坚守到永远,即使没有别人看见,即使别人也弄虚作假了,自己也要诚实守信,因为我们的内心会知道一切,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篇2

今天,我偶然也是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故事,虽很平淡无奇,隐没在我们深深的文学之海中,但就是它,让我内心思想泛起一波又一波发展剧烈的浪。

这是一个关于印度圣雄甘地的小故事。 当他在火车上的时候,他走得有点慢,从门口拿了一只鞋。 火车开动了,甘地以最快的速度脱下另一只鞋,扔出了门。 他们中的一些人想知道为什么他们把另一只鞋扔出窗外。 甘地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来说都是无用的。 现在捡起来的穷人有一双完整的鞋子。” 多么善良的精神,甘地没有想到自己在鞋子丢了的时候,而是想到了那个可怜的人捡起鞋子。 这是发自内心的善良,发自内心的善良。

善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也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善良,一种神秘的情感,在你生气的时候离开你,在你有同情心和帮助的时候爱抚你。然而,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好事,又有多少人能关心,保护,爱护好事?我们不知道成分。但善良是善良的源泉; 善良是别人在困难时伸出的援助之手; 善良是毫无保留地给予的精神。善良,很简单。你能做到的!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表示,他们多少好处有多少无私的,但他们害怕问来问自己的良心,到底好不好呢?当然,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不认识的人,他们不旗利益的名义,而是一个很好的举措的执行情况。 20xx年8月29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在一条街上聋哑的母亲,18年加薪武汉新南威尔士州区三个店街村支书黄夫胄亲切住房,他不仅管聋哑母亲的食物,住房,衣服甚至她的母亲买日用品也由他,当每逢过年过节,黄色福州,母亲总是要购买漂亮的衣服。这是一个很好的啊,一个又聋又哑的母亲,很多人嗤之以鼻,但书记黄为18年加薪,这才叫好。

善良是一种具有高度,那有许多国家默默无闻的人,在他们自己脚下,追求一个富贵或虚荣的.人可以永远够不到我们这个社会高度。为善最乐,让我们为善良行动起来吧!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篇3

读完了这本书,久久不能释怀。

能够大度、宽容地对待别人,是一种最为高尚的品德;而能够大度地对待自己最讨厌的人,更是一种举世无双的美德。甘地正是如此。

他对亲人宽容、对友人宽容、对陌生人宽容——甚至对敌人宽容。这是什么?是涵养。

涵养,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涵养,是对他人宽容,忽视他人不太光彩的那一面,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例如不为皮鞋被污水所污而感到不快。总之,涵养是乐观的,令人欢愉的。甘地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有毅力坚持宽容。

但是,涵养还是有限度的,当原则遭到侵犯时,甘地对于无限侵犯人民的英印帝国政府时,他拍案而起,号召人民发起和平斗争,即所谓“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是甘地的另一伟大之处,他不仅仅有涵养,而且在关键的原则上决不退让,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人们不能无穷无尽的沉迷于欢愉之中,这也是甘地的另一伟大之处。“色之艳以,多视则盲;声之悦以,多闻则聋;味之丰以,多食则木;触之欢以,多触则麻。”孟子如是说,物极必反,过于追求感官快感,会使人空虚、迷失,灵魂找不到锚点。“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会思考是人的体现,我们需少看一会儿电视,多读一些经典,让自己学会思考,脱离过度欢愉。

甘地,一位智慧与谦逊、果敢与坚定,将全部力量用于推动一个弱小民族崛起的人。一位将人生目标贯彻到底的人。

甘地,一个伟大的人。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篇4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实际阅读时间只需要14个小时,跨度却很长,大概八月就开始在读,这周总算把剩下的几个章节读完,却已经忘记了为什么想要读这本书。

几次三番的读不下去,读着读着就停下来——一个能够被称为“圣雄”的人物的自传,并不存在这本书写的好或者坏,我只将自己当成一个听众,带着自己的“偏见”,去听另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讲述,在这个过程中,会观察到自己复杂的情绪,每次停下来都需要处理我自己的阻抗。

学过初/高中历史,都会知道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被尊称为“圣雄甘地”,发起群众性的抵制英国纺织品的“手纺土布运动”,发起反抗英国殖民政府、寻求印度自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是历史学习能让我回忆起的全部内容了。

这本书的副书名叫“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政治生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本书里,甘地回忆了从他出生开始(1869年)到1921年他和国大党紧密合作开始的这个时间段内,他觉得需要讲述的事情——包括他的出生、家庭、婚姻、求学、宗教信仰、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

他描写的非常细致,他的絮叨和啰嗦有时候会让我走神,那些细枝末节也并不能够记住。甘地在自述中说,这并不是一本真正的自传,他想要分享的,是他精神世界的探索,而读者可以将其当成一个探索的示例。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情绪确实非常复杂。在历史书上,甘地只是一个单薄的英雄形象,但是在这本书里就丰富和立体了很多。一方面,他有很多让我确实会觉得赞叹甚至是敬佩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有让我觉得非常不适的地方,这可能来自于两种不同的认知的冲突,或者单纯的就是我自己的“偏见”。

有时候划线写下一句评价,好像那个作者就在面前,想要与他对话,有时候想放下书,不要听他说这些话。喜欢和不喜欢都是非常私人的,这些感觉也是自己隐藏的情感的投射,这个过程很有趣。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篇5

印度这个有着独特风俗的民族,她地处中亚边沿,时代都有着不俗的影响。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它是如何获得独立的? 直到今年寒假,通过《十大领导者之印度圣雄——甘地》这本书,真正使我了解了印度的独立,真正了解了甘地这位印度的圣雄。

甘地于1869年10月12日出生在印度西部卡塔瓦半岛的博尔卡本。青年时期的他无论从事任何作都没有太好的成绩,但命中注定甘地要干一番大事,从事其它职业的失败,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位24岁的年轻人决心抵制南非的种族歧视。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斗争方式:团结广大印度华侨,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还创立了非暴力主义。

尽管英国**连续三次逮捕甘地,但由于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强大,英国**被迫与甘地达成协议。甘地也粉碎了英**不履行协议、镇压群众示威的举动,使南非印侨取得了一定的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是战争的主要参与者。

因此迫使印度允许其军队登陆作战,并要求印度参加战斗。甘地成立了“萨蒂亚格拉哈同盟”,号召印度人民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对罗拉特法实行非暴力抵制。它主张印度人民拒绝购买所有英国商品,不上英国学校,用当地的布料来对抗外国商品,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争取印度的独立。

面对大规模示威和暴力,英国殖民当局开始镇压。于是甘地主持了全印度基拉法会议,提出不与英国合作的“不合作”主张。并鼓励大众放弃一切英**职业,自行建造印度自己的行业。

他向总督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殖民当局七日内释放**的非暴力抵抗参加者,开放言论出版自由,但遭到拒绝。这也导致了这场运动的失败,但甘地再次召集群众发动了一场非暴力不合作的运动。并最终使英国在前有战后重建问题,后有印度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被迫签定了《印度独立法案》。

尽管伟大的民族英雄甘地遇刺身亡,但他所做的一切造就了今天取得巨大成就的印度。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篇6

泰戈尔所封的"圣雄",罗曼罗兰的挚友,托尔斯泰公开信中的印度人,丘吉尔的死对头,"一言不合"就绝食的干瘦老头,比原子弹还腻害的心灵武器——甘地。

他并不完美,为这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更能明白人性,他是圣人,也是政治家,他懂手段,是个"机灵鬼",但是这些天赋与能力,毅力与勇气,都用在他所坚持的理论与牵系的民众身上。理论甚至都是其次,祖国人民的幸福才是他用生命搏斗的最高梦想。

从纵欲到禁欲,从南非到印度,与英国殖民者的是是非非,一次次旅行说教,几番入狱在狱中度过的两千多个日夜,多少次,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并充满传奇,经历了成功与辉煌,最终惨烈结局却并不是真的败了;他的一生直到结束,拥抱过最诚挚疯狂的爱戴与追逐,严抗过最尖酸冰冷的反抗与冷漠,这样一个富有人性为同胞战斗的人,是上帝赐给印度的礼物,也是赐给全人类的礼物。

看过许多自传,甘地尤其令人震撼。也许因为他处于那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中。宗教,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真理最纯粹的东西,也极易在极端中产生狂热分子。被人过分追逐就极易过分排斥,每天都是在刀尖上跳舞。爱的背面就是恨。

我想象着那样的画面:一个模样并不惹人喜爱的人,在人群中立着,周围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每一种声音都如洪水般会冲毁一座大厦。而甘地就屹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后来,这些声音一度为了他变成了同一种声音。一个人,竟然能创造如神一样的传奇。我只能由衷的说一声,他很了不起。不是一次热血冲头,而是终身将自己置身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

愿世界和平,人人自由。

甘地读后感观后感 篇7

印度甘地,被人们称为“圣雄”,曾为印度的独立立下不巧的功勋——这是我在看该影片之前对甘地和印度唯一的了解,从不曾关心过印度这个国度,更不曾想过在这个国度生活的人们,甘地又是怎样一个圣雄。最近我开始喜爱看人物传记的电影,于是我选取性的下载了几部影片,其中之一为《甘地传》。我先是看了影片的说——该片是由英国拍摄的彰显印度民族精神的影片。看到此种说,我下意识地好佩服英国精神。导演查德·安顿巴罗酝酿了整整二十年,他苦心孤诣、费劲心思终是成就了他迄今为止最高的荣誉。同时,饰演甘地的本金斯用他高超的演技让“圣雄”重生。该影片获得了1982年第5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创作剧本七项奥斯卡奖。基于以上这些,我熬夜看完了片长为三个多小时的《甘地传》。

影片的开端是甘地被射杀,然后为他举行了场面极其恢宏的国葬。国葬场面之壮观使我略吃一惊,并吊起我继续看下去的胃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圣雄”才能配的上如此盛大的葬礼?他到底优秀在何处?

整部影片平铺直叙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心理以及故事情节。没有什么特效效果,也没有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或者场景,但是甘地在南非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权斗争理念,让我真的震惊了。在如此复杂和没有人性的民族战争中,他竟然倡导“非暴力不合作”!此方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该有多么困难!他在南非带头烧良民证、拒绝打指纹,同时在印度不顾英国的禁令带领群众公然自制私盐,他在法庭上,不服从,不辩解,坦然理解坐牢等等。他的追随者成千上万,为了得到应有的自由和权利,他的追随者宁愿死也响应甘地“非暴力”的号召。那些血的洗礼和民族信仰的斗争情节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然后总结为两个字“佩服”!

每个看过该影片的人都就应会记得甘地的吧: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总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是的,永远都是这样,甘地。

一个自己孩子被别人杀死并亲手杀害了别人孩子的异族人用沾满鲜血的手向甘地抛出一个干薯片让他“吃吧”,以免甘地死去。原来,异族人也不期望甘地死去!这就是甘地的个人魅力!他无助的问甘地如何才能不下地狱,甘地回答:“找一个孩子,一个父母都被杀死的孩子,把他当成你的孩子抚养,而且要把他养成回教徒。”多么精彩而经典的回答!大概只有超脱于世人并对人民怀有深深的爱的甘地才能想到如此的答案吧!

有人说甘地拥有最伟大的灵魂,有人说甘地拥有真正的大爱,说他是圣者,是神话。在看完影片后,对以上观点我都表示赞同。当然也有一些相反的论调,我身边的对甘地略知一二的一些朋友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持万分否定的态度,他们拥护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调。我也同意毛主席的主张,伟大的新中国也是透过“枪杆子”得来的,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但甘地坦然地坐牢、极端地绝食,仅靠信仰和个人魅力竟然取得了天方夜谭般的民族胜利!难道这不是一个传奇?

其实,回归历史,回归当时的社会背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英国政府爱面子、那时的媒体报道很自由等等。每一次成功都需要适合的背景环境,无论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还是“非暴力不合作”,只要真理用对了时机,就会有伟大的效果!只是,甘地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反对统治者的残暴,他太有勇气了!向他致敬!胜利永远属于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