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06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精选9篇)。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观后感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每当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对剧中的情节难以忘怀。写观后感可以把自己欣赏作品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那么,作品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精选9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1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面前会被拐走。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ZUOwen101.coM

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世上所有的计算都不值得一颗简单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正是一颗朴素的心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坚守着——它愿意付出,不求回报!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2

最近,学校组织观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看完影片以后,深深为于漪老师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所折服。在于漪老师的教育观中,她反复强调的是“育人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终极追求”、“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于老师时刻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教师应该拥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和生命境界。”

于漪老师的这些语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道出了作为教师身上肩负的崇高使命。我想,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采取合适的方法教育学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于同样的问题,遇到不同的学生,绝不能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育,否则很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教育后果。然而,学生也是有共性的,那就是他们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来自班主任的理解和尊重。若是我们能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我们的教育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3

有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答案。众所周知,30多年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走进兰考一个老农家时,曾说过一句后人广为称赞的话:

我是您的儿子。短短一句话,涌现出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挚之心。法官,共和国的守护者,神圣而庄严的职业,使许多年轻人充满热情和激情。

从我们穿上**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与责任、奉献和牺牲有着不解之缘。在法官光辉形象的背后,我们更加忠于人民利益,默默奉献。而作为一名新世纪法院工作者,我也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在任何事情上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宪法法律为重,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做一个新时期的优秀的有为青年。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我们的优秀干警,长年耕耘在我们法院工作岗位上,在我们法院工作的政法干警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要向新世纪最可爱的人们致敬。

但在法官的光辉形象背后,有着不同的深影:事情会腐烂,然后虫子会生长。理想的弱化、信仰的动摇、观念的失落、道德的沦丧,使原本的英雄滑向犯罪的深渊。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已经不少,教训更是十分深刻。

因此,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对我国的政法警察尤为重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是新时期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的十六字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所有政法干警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

让我们高举时代大旗,努力实践'>****',做一名真正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新时期政法干警。

对法院事业的真诚奉献,铸就了老百姓心中的丰碑。让我们的生命和使命同行!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二)

曾有人问我:'你幸福吗?“的确,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的确教师这份职业是否幸福?我也常常在问自己。

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每节课的质量都会影响孩子们的生活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让我这名刚进入知天命的中年教师也为之感动。

作为我们现在的老师,我们并不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修养和精神,我们真的很多次在这个行业找不到自己的幸福,很多人和我一样有“围城”的感觉。当我拜读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一个真正教育者外在的现象,而仅仅只是把这种外在的东西,就以为是它的一种真谛。'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

'当我们细细地品读这本书时,就像品茶一样在回味自己的教育人生,可能就会逐渐地认识到于漪老师为何在寄予新教师时引用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善。'的这句名言。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4

本周一,我们全校老师共同观看了于漪老师的专辑《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心潮澎湃,感受颇深。于老师的.精湛技艺和崇高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也激发了我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于老师深情地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上课,我是用生命在唱歌,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这是于漪老师的一种追求,也成为于老师永不停步执著追求的内在驱动力。

于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语文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有位年轻人听了于老师两千多节语文课,发现于老师不仅把课上得神采飞扬,讲得铿锵动人。而且同一篇课文教学方法从不重复。这一点让我敬佩不已。对照自己,常常觉得现在上的这些课文我都教过了几遍,用不着花费功夫去重新设计,常常满足于照着原来的方式方法“熟门熟路”开展教学。今后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也应该不断挖掘教材内容,再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教学中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不爱念书的顽皮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教育。对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我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当看到他们上课一次次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潦草、拖拉,虽然多次进行了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当时好了一会儿,过几天又恢复老样子,真是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有时还会头脑中冒出不想再管的可怕念头。“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不断回响在我耳边,促使我今后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今后,我要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于老师一生勤于学习、勇于钻研,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老师要在课堂上牵动学生的思绪,叩击学生的心灵。今后,我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要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不断地积累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的小插曲、学生的精彩发言、平时的教后反思,都可能对自己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想法。

于漪老师是我们教师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于老师时刻以“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老师”为奋斗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其实更是对我们每位教师的鞭策和勉励。“谆谆教诲育英才,三尺讲台铸师魂”,这是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我愿以于老师为人生标杆,用一颗感恩的心孜孜不倦地在绚丽多姿的语文教学天地里不断求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5

怀着一种神圣感我拜读了于漪老师的《生命与使命同行》,书中那些默默地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教师深深地打动着我,影响着我。作为已经步入教师行业快三个年头的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让自己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知道教书是一项神圣而高尚的职业。数年以后,初次步入教师行业,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做一个好老师,我们应该热爱这个职业和这些孩子。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学习,勤奋敬业,创造自己的长处,锻炼自己的勇气,增强自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一群孩子,与他们交谈的机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很强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技能。如果我们这样做,你将很容易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孩子,面向整体,关注个体,永远记住你是孩子的向导、支持者和合作者。你在孩子面前永远是他们的好朋友,从不责骂他们,做任何事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便他们做错事情也要理解他们,给他们正确的概念……好老师做的事还很多很多……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个个“小精灵”扑向你,一颗颗童心恋着你,最好听的歌儿献给你。

当你把你的爱洒在绿地上,一片风景倾注在人们的眼中,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也变得更加美丽!是的,这就像爱清澈的水和蓝天,就像爱阳光、雨露的柔韧。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生活,我梦想中的幼儿园老师。瞧!

我穿一双平底鞋,头上有马尾,在孩子们中间穿梭。这才是我真正的风格,一个幼儿园老师。无须为粉雕玉琢大费光阴,也不必为礼节客套而熬费苦心,最棒的还是我不必穿高跟鞋,委屈了自己的双脚。这样,我在孩子们身边总是感觉很好很活跃,像鸟儿一样轻盈,像鱼一样快乐。

俗话说:“有孩子就有欢乐,”这话一点也不假,当一名幼儿教师,有太多的乐趣,我想,选择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我愿意用我的真心,换回孩子们的爱心,用自己真诚的爱待他们,用真善美来哺育那一颗颗水晶般的童心。

教师不是圣人,但这个职业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是每个家庭的财富,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会用我的爱去理解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我才能用我的爱留住他们的心。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6

人们都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更是一种要求。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更多人把这仅仅当成一种神话。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才知道这并不是神话,至少有人在创造神话。书里介绍了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他被誉为大别山师魂,他当年师范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坚守在山区讲台的唯有他一人而已。40多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白发苍苍。汪老师的事迹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汪老师对事业和理想的执着,那是一种不为物质所动,甘愿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有爱心才有教育,教师的力量首先源于他的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博大的爱心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动因与前提。

当今社会很多人是物质前途至上,争相进入高薪的地方上班,而汪金权老师却在大学毕业后甘愿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主动要求到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大别山区蕲春四中任教,并且一教就是二十多年,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学生们。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扎根山区、倾心教育、淡泊名利、坚守清贫的光辉形象,是教师队伍的典范。但在汪老师自己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仅凭这一点汪金权老师无愧大别山师魂的称号!

其次是汪老师对学生的爱,那种无私不求回报的关爱,更是深深感动人们。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他慷慨解囊,20年如一日。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成长,他视学生如子,真正的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待差生不放弃不抛弃,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资助了200多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汪金权老师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苦的生活:没有房子,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工资全部帮助学生,自己只能借钱吃饭;七旬老母妻儿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里。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但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凭汪金权老师的资历、能力和声望,应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用22年来的坚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大爱无疆。

再次是汪金权老师的教学水平高超,勇于创新。据说汪老师的课令听者忘记时间,学生不想下课。这是因为汪老师不仅自身素质全,而且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活。他的四部曲(课堂预设、诵读理解、提问暗示、板书启发)教学法引人入胜,他的三个一(每次课前组织一场即兴演讲,让学生诵读一段三字经或弟子规,每天让学生练一页字)教学方法新颖别致,他的三不一要(不批评、不拖堂、不布置作业、上课要始终握着笔)教学手段受到追捧。他坚持六心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敬重,即一颗真诚心,相信学生;一颗平等心,尊重学生;一颗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一颗爱心,放大学生优点引导健康发展;一颗细心,鼓励学生与老师、家长多对话,少对抗;一颗坚持心,自己坚持读书,站高看远,引领学生不断向前迈进,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基于汪老师的出色教学,他亲手培养了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或许太过现实的社会,已经逐渐消磨了部分教师原本该有的信念和坚持。但是,还是有像汪金权这样平凡普通的老师,用爱和善良传承着中华民族教师的崇高品德。了解了汪金权老师的事迹,反观自己真的汗颜。汪老师能用自己的青春坚持了22年,继而坚持一辈子,用一生来教书育人,可我才工作了几年就有了疲倦和悔意,真是愧对教师二字。仔细想想,任何事情只要自己认定了,就会有动力去执行。而我就是缺少了一份坚持,没有用行动去实现自我的想法。

虽然我们不在大山深处,但同样是教师,同样可以言教身教,甘于奉献,积小善为大爱,用充满爱心的教育铸就高尚的师魂。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7

俞敏洪一生勤于学习,勇于研究,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教师要在课堂上影响学生的思想,敲打学生的心灵。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善于总结。不断积累每一点教学工作:课堂上的插曲,学生精彩的演讲,平时教学后的反思,都可能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路。

于漪是我们老师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于老师时刻以“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老师”为奋斗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其实更是对我们每位教师的鞭策和勉励。“谆谆教诲育英才,三尺讲台铸师魂”,这是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

我愿以于老师为人生标杆,用一颗感恩的心孜孜不倦地在绚丽多姿的语文教学天地里不断求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8

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上课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发觉教育的真谛。“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每堂课都是花了10小时、20小时去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节课的教案,她的教育行为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负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复一日,如蜡烛般点燃自己照亮生命!虽然她的做法我无法做到,但却要学习她认真备课的态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不断反思,“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培养自己的教学特色,就像她说的“只有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她的这种付出让我这名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教师也为之感动。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这样只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就是你的儿女,付出就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定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不过一颗简单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或许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篇9

“没有笨小孩,只有懒老师。”吴邵萍如是说。她对孩子的爱是她工作的动力:

她蹲着同孩子说话,为孩子擤鼻涕、整理衣服;她能一眼看出孩子们的状态,为他们吃不下睡不着而焦急;她努力摸索“我怎样做得更好”,既重视理论学习,又不断实践改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说自己“我还在探索,在路上。”多么可贵的精神!

由这些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不禁联想到身边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其实都有很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事情。但是有时候环境真的磨掉了人很多好的品质。

渐渐忘记了我之所以为人的东西,很可怕也很可悲。我只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在教育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复习。在浮躁的环境中可以重获内心的平静,也可以教育一片净土。

教育之路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