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学农日记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7-09

学农日记观后感。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观后感。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每当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对剧中的情节难以忘怀。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的意思。在观看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农日记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农日记观后感

学农日记观后感示例如下: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农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农业,我们可以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种植、养殖、渔业等农业技术,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观看学农日记,更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农业。日记中描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种植作物的过程,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处理,每一环节都有具体的描述。通过观看日记,我们不仅了解了农民的日常生活,还了解了他们的种植技术和工作流程,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观看学农日记,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农业方面的实用技能。比如,如何根据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如何管理农田、如何防治病虫害等。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农田,也可以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观看学农日记,还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农业的发展。日记中描述了一些农业项目的开展,比如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设备的引进等,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农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观看学农日记,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业,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农业技能和知识,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加关注农业的发展。

延伸阅读

开学第1课观后感日记600字通用


全身心的投入到影视作品里,能使人受益匪浅,从一个好的作品可以看出,我们在作品中能够看到一些与我们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有时我们就需要记录这些想法,写进观后感里去。你知道应该怎么去写作品的观后感吗?写好作品的观后感都有哪些妙招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开学第1课观后感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开学第1课观后感日记 篇1

作为一档播出十几年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早已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朋友,在2021年九月一日的今天,全国中小学生齐齐呆在家里,看着电视等待开学第一课的播出。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作为学生即将要展开下一学期的学习之旅,国家为了让我们更有学习动力与方向,就给我们送来《开学第一课》这一重礼,不仅教我们各种有用的知识,更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精彩的节目,让我们的幼小心灵得到祖国发展历程中,各位革命先辈爱国精神的熏陶与滋养,开拓个人眼界,也让我们的未来人生,更有方向与目标。

在祖国发展的这几十年时间中,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与困难,但在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努力下,我们拥有如今这个幸福美好的新中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一百周年,也是我们伟大党的一百岁生日,在这百年的征程中,可以说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的这个新中国。

身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少年,我一定要像《开学第一课》各位革命先辈们一样,坚定自己的爱党之心,为中国共产党所有党员的共同愿景而努力学习;铸就一颗爱国之心,在未来自己长大以后,能够为我们亲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党一百年华诞的见证下,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在未来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使命,不辜负党与祖国对我们的期盼与关爱。

开学第1课观后感日记 篇2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xx

昨天看完《开学第一课》就很晚了,没给大家分享!今天老师又让我们看一遍,现在我就给大家说一说吧!

开始了!开始啦!我等了半个小时终于开始了!首先是韩庚带来的歌曲《开学啦》在动听的旋律中三位主持人登场了!这三位主持人是:欧阳夏丹、撒贝宁、王小丫。

叮叮叮随着我们熟悉的铃声第一堂课开始了!第一课的班主任是王小丫老师!小班长是小小彬,而老师呢就是我们中国第一个上太空的女人也是我们河南人的:刘洋!随后刘洋向我们介绍了她在太空中的生活,并给我们上了第一课:探索美!然后就是姚明在非洲大草原发的VCR。是向大家介绍一些稀奇古怪的动物!并然大家保护动物!然后又做的一个游戏!是叫现场的两位小朋友来到一个玻璃箱旁,伸手去摸里面的动物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第一个小男孩猜的是猫,那个小女孩猜的是兔子,小小彬在旁边汪了一声!小女孩没变,小男孩立马说是狗!可最后小女孩猜对了,小男孩没猜对!随后是陈翔唱的《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我可是很欣赏的哦)!接下来是韩美林介绍动物,说有一次二十个眼镜蛇在他身边,她没慌,眼镜蛇也没攻击他,让我们不要怕动物!

第二课的班主任是撒贝宁老师,小班长是林妙可,老师是叶诗文和焦刘洋。她们诉说她们平时游泳的困难,焦刘洋一天要游一万米,叶诗文一天要游八千米!然后介绍邓丽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然后邓丽老师和两位学生出场!两个学生都拿着一颗卡片,其中一个卡片叫心灵美!还有一个是笑容甜!心灵美是有一个大心大心是邓丽老师,那个大心是由许多小心组成的,

开学第1课观后感日记 篇3

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0字

#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听老红军讲他们长征的故事,很感人!2.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坚持信念、勇往直前、百折不饶、坚持不懈。3.我们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201丁熙宸

#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巜开学第一课》我看到了老红军一天吃一颗黄豆,穿着草鞋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解放全中国。让我受感动和教育,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201班刘士贤

#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牺牲的红军们带着一个勇往直前的精神。

2.我认识了中国第一颗成功发射卫星的火箭叫长征1号

3.我希望妈妈也能活到一名104岁老红军的年龄!-----------201杨丰诚

#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红军们为了国家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真的太勇敢了。-----------201曾小罡

#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里面的战士都不是白白牺牲的,血都没有白流。

2.里面人都很勇敢,不打止痛药都锯掉了胳膊。

3.里面的人都很厉害,比如说铁链桥上面一块木板都没有,他们还是努力通过难关。老师给我们做的练习比这个简单很多,但还是有好多人都摔下去了。-----------201周夏子煜

#观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201董复临

开学第1课观后感日记 篇4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7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xx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小学生寒假十课观后感日记大全其二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写过各种各样的观后感。观后感是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的感悟和心得体会。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观看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为了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真谛,可以写一篇观后感。那么,作品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寒假十课观后感日记大全其二”,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从古至今,少年都是祖国的象征,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有多少人为祖国而奋不顾身,又有多少人为祖国繁荣昌盛而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我们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先队员,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这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要为它骄傲,为它自豪,为它奋斗,为它争光。

在革命的道路上,有数不清的先辈为了祖国的未来而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和平。黄继光、雷锋等革命烈士,他们用鲜血染红了祖国的江山,他们用生命夺回了祖国的土地;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用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研制出了核武器,让中国迈出了“强国”的第一步,中国开始走上强国之路。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广度。在革命历史中也有许多少年为祖国而奋斗,以致失去生命。12岁的李爱民就为掩护村里人就被鬼子杀了;小英雄雨来也为了掩护交通员,和鬼子周旋,最后顺利逃脱;海娃小小年纪就当了儿童团团长,还为八路军送鸡毛信。还有许多像这样的为祖国做贡献的人数不胜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在进步,人也在进步,人心却从未改变。终有一天,我们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传承着先辈的期盼与希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寒假十课》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更加激起我的爱国之情。得其大者可兼其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为祖国做贡献。

[观后感分享]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日记250字精选一篇


人的一生总是需要去观赏一些优秀作品去提高自己。观后感可以是我们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的感触和启发。每当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对剧中的情节难以忘怀。为了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可以将感触写成观后感。值得收藏点赞的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分享]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日记250字精选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看了一部关于“长征”的视频,里面详细地介绍了整个长征。

在影片中,不仅有参加过红军的老战士的精彩评论,也有故事情节和整个长征前后的资料,真是一部百年难得一遇,不可多得的精彩影片!有长征整个的线路图,还有当时的形势资料分析和影视资料。

当年,红军在反围剿中失败,只得让两支队伍从两侧走开,引开敌人,大队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则与1935年出发,跨越11个省,历经飞夺泸定桥,大渡铁索桥,调虎离山等几大战役。过雪山,过草地......

在我们的今天,也有红军长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红军***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称颂赞扬。

农民院士观后感800字精选


我们花时间整理了农民院士观后感。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许多优秀的想法和见解都在源于观看电影时产生。写一篇观后感,也是为了真实的记录我们观看作品之后悟出的道理,写观后感时不能脱离原片,只说自己的感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1)

2017年6月17日,在云南农业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盛军带领全体毕业生再次学习了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勉励学农爱农的农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根植土地,学习学长、师长朱有勇院士,一生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迹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基础信息工作学院的马月炎决心学习朱院士认真、诚恳、心系农民和永远心怀感恩之心的品质,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做一个勤奋敬业的有用之才。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缑敏琪一进校就听说农大有著名的两zhu--朱有勇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通过四年的学习,缑敏琪更加佩服这位农民教授,他在事业上取得骄人成绩,仍怀揣感恩之心扎根田间地头带领老百姓致富。他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向标,指引我们农大学子植根沃土,书写人生新篇。

而我们作为云南农业大学的学子,我们不仅为母校有这样的农民教授而自豪,更要以他为榜样,脚踏实地的学习,将来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2)

《农民院士》片中,因为观念上的差异,朱院士及其团队在科技扶贫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与村民相处的深入,朱院士努力融入村民,用真心与行动一点点改变着当地农民的思想与观念。在此过程中,高高在上的院士成为了纯朴、善良的村民心中了不起的农民院士;而那群原本缺乏内生动力的农民也成长为一群相信科学,充满自信的新时代农民,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面对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于荣光饰演的农民院士朱有勇如何开展科技扶贫?高泰宇饰演的新一代中国青年创业者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实现理想,一展抱负?《农民院士》可谓特色鲜明,看点多多,极具现实意义。

怀揣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志向,激扬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担当,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电影《农民院士》从朱有勇挂帅扶贫,从调研到实操再到为澜沧农民打开新生活、新世界的这一段心路历程,反映了他的执着与担当,弘扬了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出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争做典型的昂扬斗志,展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强大支持下,贫困是一定可以战胜的,人民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用科技扶贫的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3)

科技注入 激发无限潜力

通过初步测产,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项目冬季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最高亩产为4.7吨,平均亩产3.3吨,一百克左右的商品薯率97%,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增收9000多元。从去年11月播种到今年4月收获,不到半年,朱有勇院士团队用亮眼的成绩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一阵春风吹过,思茅松林沙沙作响,干燥的松针轻轻飘落,覆盖在林下的三七苗床上,成为天然的保湿层,让三七避过了冬春干旱季节。

走进澜沧县竹塘乡李召梁子的思茅松林里,开展三七种子直播和种苗移栽试验的地块,嫩绿的三七小苗齐刷刷冒出土层,眼下已长到10多厘米高,超过90%的出苗率,小苗长势喜人,这印证了朱有勇院士科技团队的调查结果:该试验点冬季3个月(12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气温13.7℃,平均湿度78.46%,非常适宜三七的出苗和生长。

林下三七可以实现生态有机种植,预计每亩产量50公斤至80公斤(干重),村民每亩林下三七可收入5万元至15万元。毛如志博士说。

在云山村蒿枝坝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正忙着捡拾洋芋的拉祜族群众李扎谢脸上洋溢着喜悦,他高兴地说,这里采收洋芋的群众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他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受雇在这里干活,每天60元的工钱,从松土、垫肥到种植、管理全程参与。他说:我已经学会了技术,明年自己家也种。

据了解,各项目自去年9月份陆续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种植4亩林下三七,出苗率达90%以上,达产后每亩可增收5万元至15万元;完成100亩冬季马铃薯,亩产3吨,产值达90万元,每户平均纯收入达2672元;完成50亩冬季蔬菜种植工作,蔬菜长势良好,预计每亩增收9000元;为186户农户发放种猪2头、鸡苗10只,每户农户可创收4800元至6800元;完成15亩冬季鲜食葡萄种植,目前长势良好,预计2018年4月第一次产果。

经过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澜沧县特别是竹塘乡的脱贫攻坚成效已逐步显现。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朱有勇院士团队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已一项项留在澜沧的大地上。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4)

言传身教 榜样激励校园

也正是这样言传身教,朱有勇院士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

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硕士毕业生叶辰回想起师从院士的三年求学时光,感慨良多。他说,老师常说,做农业做学问,要把自己扎根于大地,把解决农民的生产问题放在首位,不能过于追求个人得失。这种执着认真刻苦朴素,深深感染了我,今后我要以老师为榜样潜心耕耘不问收获,也想成为导师这样的人。

全怡吉也是朱院士带的硕士毕业生。他表示,导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教导我们如何将科研当作兴趣进行研究、如何把理论开发成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创造价值及要常怀感恩之心这些使我终生受益。导师数十年如一日学农爱农、潜心研究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认真的态度深深激励着我,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植保学院的大四毕业生赵锴文看到各大媒体对院士的报道后,谈到朱院士挂在嘴边的想农民所想是我们云农人的重要品质。朱院士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地,服务农村,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单纯而深厚。朱院士最喜欢的农民教授称号是农民在前,教授在后,他就是这样的,先做农民,再做研究,一辈子服务于这片土地,服务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要像他一样怀揣对土地的爱,学农为农。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5)

影片讲述了为改变澜沧县蒿枝坝的命运,心怀党和人民,一心想要以科技回报国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向工程院立下了军令状,带着团队前往澜沧蒿枝坝。

因为各种原因,蒿枝坝的部分村民秉持着贫富皆安的理念,对致富事业处之泰然。朱院士立即发现自己不仅要给这里带来能够致富的技术,更要帮这里的人民改变思想,燃起斗志。骨子里透露着坚定与倔强的朱院士开始深入村民的生活,寻求每个村民的心结,借助录音笔进行隔空对话,聆听他们的心声,最终一一解决了他们的心结。当村民树立起信心和勇气,朱院士才得以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扶贫先扶志,算是《农民院士》的第一级格局。

随着朱院士带领村民从脱贫到致富,本片提升到了第二级格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基于原型人物朱有勇的特有格局。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大众眼中就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顶级人才,是广大年轻人的学术偶像,是不得了的大人物。他的论文能在国际上拿奖,他的科研成果能让企业开出10亿人民币的价码。然而,他同样也是一名不忘初心的农民,心系着养育他的土地。这份情怀,因为朱院士身份上的巨大落差,被放得更大。

更难能可贵的是,《农民院士》并没有陷入对成绩的简单赞美中,而是将格局进一步提升。在村民拍卖三七的时候,有些购货商一时上头,喊价越来越高。此时,朱院士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他叫停了拍卖,制止了购货商继续往上喊价。原来,朱院士是站在国家的格局上来做出此举的。虽然三七的销售价拍卖得更高,能让蒿枝坝的村民得到更多的收益,但是这份成本必然会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运转后转嫁给消费者。朱院士的初心,不仅是让一个蒿枝坝富起来,更是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用上高品质低价格的好三七。这份格局,不得不说是处于一个更高的level啊!

致敬时代楷模,传承榜样力量,坚守初心的朱院士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格局,什么叫人民的幸福。农民在前,院士在后,一部《农民院士》让我们对国家顶级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如此优秀的人在带领着大家前进,我们一定可以稳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6)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协会主席朱有勇获得了“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既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农业农村人的骄傲。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不断学习先进、宣传先进,日前,州农业农村局召开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专题会议,大家统一观看了中宣部组织制作的《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先进典型专题片。局党组成员、机关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会。

“三农”干部最不能忘记就是投身“三农”事业的初心,要让农民增产增收、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从事“三农”事业就是与农民打成一片的,坚持朴实为民的精神,让农民感受知识的力量;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检查、自我剖析的要求,会议强调对照朱有勇这个“三农”事业的先进,深刻反思查找我们党员干部在吃苦耐劳、务实担当、深入钻研的精神上与先进典型存在差距。

会议号召全体党员向朱有勇院士学习,模范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争做“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不断攻坚克难,把个人理想、追求与“三农”事业紧密连在一起,为全州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7)

朱有勇的智慧常常令同行击节叫好,而他又一直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问题。作为前辈,荣廷昭这样评价朱有勇:他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业、农村、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深入骨髓的感情。所以他对农民的问题想得透彻,既要贴近科技前沿,又要能够解决生产问题。他有着服务三农的情怀,选取了很多高原特色农业的技术难点在攻关。如解决三七连作问题,提出在松树林下种植三七,在迪庆香格里拉干冷河谷种植葡萄助藏族群众脱贫等,都是实实在在地为云南农民做实事。

三七种植需要育苗一年、移栽两年后才成材采收,但种植过一轮三七的土地中就含有了很多病、虫,三七长势越来越差。过去的研究都是有什么虫治什么虫,效果并不好。朱有勇关注这个问题后,一改以往思路,聚焦土壤修复,经过反复试验,探索了一套成熟技术,用于育苗实现同一土壤的连续耕作,且在天士力等两家大型企业开始了工厂化育苗。对于这种创新工作思路的做法,吴伯志评价:朱院士在选择课题和搞科研时,都充分显示出了他过人的聪明与智慧。

朱有勇第一个提出在低热河谷区种植冬季马铃薯。这种智慧实现了农民增收。以前云南的马铃薯种植都是春播秋收。现在,德宏、普洱、西双版纳、红河、临沧等地的低热河谷大面积种植冬季马铃薯,曾经搁置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亩产平均3.3吨的马铃薯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荣廷昭说,朱有勇尊重年纪大的同志,扶助年轻的同志,所以能团结同行一起做事情。提到中国工程院对口帮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事情,他说,朱有勇是带头人,也是桥梁和纽带。如今,院士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澜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了。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8)

拉祜群众为何爱戴他

我叫刘元昕,是中国工程院派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在来澜沧挂职以前,我没有见过朱有勇院士,但经常听工程院的领导和同事满怀敬意地谈起过朱院士在澜沧的扶贫事迹。

我第一次见到朱院士,是20xx年11月19日,朱院士和工程院的有关领导一起送我到澜沧赴任,刚下飞机,朱院士就带我去他建设的科技扶贫项目基地调研,我发现在基地劳动的少数民族群众都认识他,朱院士用拉祜话跟他们打招呼,一点都没有我想象中可能会有的距离感。这又让我很好奇,朱院士又是怎么做到让人民群众如此喜欢他爱戴他的呢?在一年多的挂职工作中,我慢慢地找到了答案。

20xx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西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云南决战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普洱市澜沧县。面对贫困人口21.15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1%的艰巨扶贫任务,时年60岁的朱有勇院士自告奋勇:“我年轻,我来干!”。

朱院士接受任务后,第一时间奔赴澜沧。他谢绝了县里为他和团队安排的舒适住所,一竿子插到底,坚持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

为了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朱院士认真研究制定了“精神+产业+技能”贫困的科技扶贫方案。他坚信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广泛开展林下三七和冬季马铃薯等科技扶贫项目,群众脱贫致富不难。可当他把项目推广到农户家时,老百姓都不理解不积极也不支持。

为了打动群众,朱院士在村里租了一块地,带着团队人员一起亲自种起了马铃薯。采挖马铃薯的时候,村民们全都来围观,有的老人说,活了七八十岁,都没见过这么大、产量这么高的洋芋!一亩地就能赚5000多块钱,直接带动一个贫困群众脱贫。从此,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来找朱院士学习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

随后,朱院士又开始“盘算”起了澜沧广袤的松林,这里很多老百姓家里有松林,朱院士就把他潜心研究十余年、世界首创的林下有机三七技术带到澜沧,无偿传授给当地农户和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应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巨额收益,他却分文未取。

为帮助群众真正掌握农业技能,朱院士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优势,组织院士专家,开办了免费的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先后开设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等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通过四年的努力,澜沧县已经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到今年年末,澜沧将在现有基础上,净脱贫78227人,贫困发生率将从朱院士刚来澜沧时的41.17%降至1.61%,将提前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

农民院士观后感(篇9)

这次中宣部授予朱有勇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朱有勇院士的高度褒扬,也是对涉农高校师生、尤其是云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极大鼓舞。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的教师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在新时代做“四个引路人”、成“四有”好老师,朱有勇同志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一直把“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因为这份初心,他脚踏实地,可以数十年如一日扎在一个课题里,就是因为想为农民实实在在做点事,帮农民解决些实实际际的困难。他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讲空话、大话、套话,身上有土、脚下有泥,不仅带出一个个知农爱农的专家学者、青年技术人才,也带出了一个个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更加坚定强农兴农的决心。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回信中,总书记深情勉励涉农高校师生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朱有勇同志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的学生,选择农业意味着大有可为,同时也意味着既要在科研上追求顶天,也要在实践中甘于立地,能够躬下身、沉下心,才能真正看到农民的需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更加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朱有勇同志扎根深度贫困的直过民族地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深入调研、精心谋划、主动作为,扶贫又扶志,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面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朱有勇同志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无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多难啃,只要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云南的脱贫攻坚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观后感必备] 农业嘉年华观后感之一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影视作品过后的一些感触。每次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写成观后感。在观看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观后感必备] 农业嘉年华观后感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4月1日,学校带着我们去了农业嘉年华展览馆。展览馆在兴寿,我们坐着大巴车,开开心心地聊着天,不到40分钟就到了。我们下车后,从东馆里穿过,经过街天桥到西馆。随着老师一声:“解散!”我们欢呼起来,马上按小组开始观赏起来。

我和小组成员们冲进展览馆,迫不及待地看一看馆里有什么新鲜的玩意。门口有一个大扇子,上面写着“蔬情画意。”看来,这部分是介绍蔬菜的。果不其然,后面有茄子藤和丝瓜藤,还有卖种子的。一个巨大的篮子里装着各种用塑料做的水果,哦,原来是到了水果厅。假葡萄到处都是。下一个厅是关于玉米的,到处都是玉米:有挂起来的,有装饰,有板报,有插在地上的还有卖爆米花的!有一个小茅屋,里面在演皮影戏。看到“臺灣”这两个字,我知道我到了熟悉的地方了。看到“台湾烤鱿鱼”更是兴奋,我在台湾时,尝到了当地的烤鱿鱼,可好吃了。下一个展馆最配叫“嘉年华。”一进去,是海洋主题,后面的水车让我想起了武汉,后面竟然还有温泉!

到了集合的时间,我们上了车,一路上还在说着:“这次春游来这里很有意义,在卖花种子那里让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培养植物。这里知识含量也很高,下次有机会再来”

[观影感悟] 观后感范本,周记500字 - 日记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对于作品的一些想法和感触可以记录下来写成观后感。一篇优秀作品的观后感应该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观影感悟] 观后感范本,周记500字 - 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后感范文,周记500字

在那烈日炎炎的六月,操场上处处都能看见初三五班的同学们那矫健的身姿,处处都能听见他们的欢声笑语

《六月男孩》是一部教育影片,主要人物是篮球高手萧野和尖子生徐梓枫以一票之差落选了,现任班长是萧野。徐梓枫因此一直对萧野耿耿于怀。萧野为了和徐梓枫一比高低,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篮球,一心扑在学习上。最后,经过老师的一番教导,找回了原来的自己。而他和徐梓枫从一开始的互相不服气,到后来的互帮互助,体现了同学们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纯真友谊。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受就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是做人的根本,学习成绩总得有个优良之分,不能为了比成绩而破坏了友谊,影响了身心健康。虽然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身心,学习再好也是没用的。我们需要的,是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我们的班级里,时而会有不团结,不友善的事情。比如当同学做错一件事或在比赛中没有为班级争光时,同学们就会对他指指点点,连声责备,有时还会冷嘲热讽。然而在有时同学获得成绩时,同学们还会向他投来嫉妒的眼光。而初三五班的同学们给予他们的,则是一声声安慰与一抹抹笑容。假如我们能多多学习他们的这种团结精神,我相信,五一班的教室里更多的会是欢声笑语,而不是无情的埋怨与责备。我们五一班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一个团结,友善的和谐班级,同时,我们的友谊也会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我们的小学时光即将过去,明天就要来临,我们要共同珍惜现在的每一寸光阴。当晨光洒满道路时,相信我们还会伴着初升的太阳一起启程、追逐,只要有爱,只要有真诚,未来与我们同在,欢乐永远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