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29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系列。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是每个人在观看作品之后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不同的人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去欣赏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推荐的优秀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系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篇1】

看完《爱乐之城》,身边有好几个女孩都在哭,我飞快擦了下眼睛走出影厅,也没再跟人讨论。但是每当想到它,依然心里会钝一下。

这是一部已经被身边的朋友零差评的电影,我对它期待得太久,等到真正自己去看的时候,几乎是努力的让全身每一个细胞专注,去感受它。这样“用力”的去看一部电影,已经很久没有过。

“电影已经让人生厌了。”自己经常会这样说,也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好的电影总是那么的郑重、得体、精致,享受电影有时候其实是一件体力活。我渴望一部真正年轻的,热情的,纯粹的、张扬的,讲爱情的电影。于是等到了《爱乐之城》。

开场第一个长镜头,即是在堵车公路上的歌舞。不同的人从车中走出来载歌载舞,流畅唯美。巧合的相见,小演员与爵士钢琴家的爱情,故事按部就班发生。

或许题材有些陈旧俗套,但是它如童话般美好、浪漫。夕阳或者星空,在蓝紫色的背景下满是情意。它是让你愿意一直跳舞、唱歌、追逐梦想的那类电影,谁会在乎短暂的失意呢。

如果你不喜欢一部感人的爱情片,身边的人总会说,冷漠。但不是的,我总觉得,如果被情节感动,那么大多是因为你看片太少。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些细节。那是电影帮你串联或者回忆起的,你自己的故事。

约会的天文馆;在山顶休息时脱下的高跟鞋;幻想中Mia演独幕剧Sebastian拼命的鼓掌;试镜唱完歌之后两人在夕阳下闲聊,Mia突然深情望着Sebastian说:“我会永远爱你”;再相见,Sebastian下意识的说“欢迎来到Seb’s”。再大的爱,也是从这些小的地方来表现。看电影时,你会想起谁呢?

艾玛斯通不是专业歌手,瑞恩高斯林为了影片从零开始学习弹钢琴,坦白说,《爱乐之城》作为歌舞片来说不算是最好的,但这竟然是我爱的部分。低吟浅唱,喃喃而语,情真意切,舞蹈脚步轻快随性,音乐总是在情感到达的地方才顺势涌出。这些歌舞不是为了展示给观众,而更像是用来取悦对方。

更何况它还有那么多让人惊喜的迷影梗。Mia工作的咖啡馆对面,就是《卡萨布兰卡》的取景地;Sebastian在山顶跳舞致敬了《雨中曲》的经典动作;两人约会去看《无因的反抗》;巴黎的场景致敬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些好莱坞黄金时期的金色碎片都被导演小心收拢起来,为影片带来更多光芒。

我最喜欢的,是Mia试演时讲述的关于姑妈年轻时候来到巴黎,纵身跳入塞纳河还为此感冒了整个月的那一小段。艾玛斯通就站在那里由紧张的讲述变为轻松的吟唱,光束打在她身上。这是全篇精心编织的浪漫光影梦中,唯一不费吹灰之力就腾空出窍美妙到所有镜头都不可比拟的部分。

就像圣诞节《真爱至上》总是最佳的观影选择一样,今后的情人节,我可能会一遍一遍的重复看《爱乐之城》。如果五年后Mia走进爵士酒吧,跟Sebastian重归于好,它可能只是一部还不错的爱情片。但是没有,一曲终了,回到现实,谁也没有奋不顾身,谁也没有离不开谁,两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一切不过幻想。

这是最让大家唏嘘流泪的一段。在我看来这也是最好的感情结束方式。我可能和你再没有以后,即使幻想里很美,即使依然爱你,我依然接受不完美的结局。但是,和你在一起的每个现在,都是最美好的。电影里的春夏秋冬又一冬,爱情来来去去,从没有减少过。

情人节的浪漫也是如此吧,我们见证了一段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却开始学会珍惜所有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都不知道这段感情的终点在哪里,但记住,我的梦想里有你,此刻的你,永远的你。

每个纪念日都对是曾经的见证,但是情人节,是要带着一种不问过去与将来的决绝的爱意。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篇2】

直接说了吧,这个题目取自英国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的一首诗: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如果记住就是忘却。我还想过用这样一些题目:《别了,爱》《我曾爱过你》《当我俩分手时》《当温柔的声音消失时》《玫瑰为何如此苍白》……这样一来,托马斯·怀亚特、普希金、拜伦、雪莱、海涅这些伟大的名字就被扯进了这篇文章里。可是,它们跟我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呢?硬要论起来,多多少少也是有的,至少可以说是在致敬。同样的事情,放在电影上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情节、场景、服饰、台词巧妙地融合在一种设计之下,显出诚意满满。毕竟百多年的电影史可供致敬和效仿的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尤其是局限在歌舞片这一类型上的时候。选取其中的某些部分,便是回顾了一段往昔。

《摇摆乐时代》《我们跳舞?》《雨中曲》《错失甜蜜》《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甜姐儿》《红气球》……我把这些名字先列出是为了将它们抛开,下面绝不再提。我们正在谈论的和将要被记住的电影叫《爱乐之城》。我属于这部电影一结束就毫不犹豫的要给它打五星(满分)的那类观众,尤其结尾那五分钟的高潮,它把电影的造梦功能演绎到了极致。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却是一次完美的观影体验。我为这种体验打满分。且不去论那些关于爱情与梦想的主题,那些致敬与怀旧,那些无处不在的迷影趣味,单单是说它的呈现方式,便可以使之成为在记忆深处留下痕迹的经典影片。

在我翻过的几本世界电影史类的书籍,谈到有声电影类型的时候,都把歌舞片作为第一个描述的类型。声音的出现使电影有可能成为音乐性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了。《艺术家》以默片的形式讲述了默片的消亡,而《爱乐之城》以歌舞片的形式道出歌舞片仍旧可以存活。想到一个例子,当香港本土电影只能致敬曾经的香港电影的时候,恰恰证明香港电影已经死了。把包裹着层层致敬与怀旧的《爱乐之城》撕开,里面讲的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观众被这个故事感动了。观众被自己感动了。

《爱乐之城》的故事本身简直可以说是陈词滥调,这一点倒也跟《艺术家》类似。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的故事都被人讲过了,成千上万遍。关于这两个俗套故事,可以有这样一个问题被提出:如果以普通的(常规的)方式讲出来,电影会怎样?不会怎样,甚至都不会被那么多观众注意到。但是,上述问题本就不该被提出。表与里,形式与内容,讲什么和怎么讲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两个部分都做到极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一部分做到极致另一部虽不那么出色但还不至于拖后腿的时候,如《爱乐之城》,同样可以成为经典。找到了适合的形式,让电影可以卓然而立。这部电影本身肯定是音乐性的,我丝毫不怀疑多年后本片被回忆起的首先是声音,是旋律,是歌曲,比如《City Of Stars》。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以自己对爵士乐的无限热爱向世界呈现出了《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这两部对我来说都是“好看,好听”的电影,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始终觉得作为导演的查泽雷对影片的掌控是有些问题的。最直观的感受在节奏上,接着这一点的是整体性的问题,这两点都会最终影响到那些精心设计的情节。不管是《爆裂鼓手》还是《爱乐之城》,在每个局部的好看好听上似乎都光芒闪现,不过整部电影却发展成了板块状,这一点让我感觉别扭。尤其是《爱乐之城》直接分为“冬春夏秋冬”的设计,明白是为了对照爱情关系的发展,但这样一来割裂之感便被放大了,中间部分显得平庸。好在最后那五分钟让我忘记了前面的一切,心甘情愿的接受了电影。音乐和局部的出彩确实是可以扬长避短的。不知道导演以后会不会挑战一下音乐性不是那么强的电影,或者学着慢慢收起那些无处不在的技巧性过强的东西。或许,这还要时间的历练。当然,这一切的“挑刺”都首先是建立在肯定其能力的基础上,毕竟他已经为世界呈现出了那么多的精彩。

“如果你爱电影,你就一定爱《爱乐之城》。”本片的簇拥们曾这样宣告到。但大洋彼岸的中国观众们似乎并不太爱这部电影。不要提什么刷爆朋友圈这样的现象了,一时的跟风很快就消散了,真正花钱去看的没多少人。《爱乐之城》的票房在中国大陆遇冷已是不争的事实,携11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而来的《爱乐之城》,且有这么多丰富又时尚的视听元素,上映9天票房不足两亿。明白所谓的歌舞片在这里的水土不服。但还是有些不可思议,毕竟那些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电影随便一哆嗦就能在这里拿走十几个亿票房。有人说这部影片对于中国大众来说是阳春白雪,适合音乐学院或者美术学院的去看,我哪个学院都不是,但自认为还算一个影迷。一面是被不少人吹捧得神乎其技,一面是票房遇冷的尴尬现实,这种局面下才尤其需要一个中间地带,多一份心平气和。真与美的标准一项模糊不清,我遗憾的是,错过了的观众,不知何时才能在电影院里等到下一个《爱乐之城》或是类似的存在。老去的是年华,电影不会。

与其说是被本片的爱情和梦想感动的,不如说是被可能性感动的。我尤其喜欢可能性,以至于在那五分钟的幻想情节的一开头就忍不住了泪水。那是让一切从头开始的五分钟。一种现实,和另一种现实。只是那另一种现实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于电影里。这便是电影能带给我们的最美的梦。幻想里一起生活的人和在台下带着别人来看自己表演的那个人;看这个电影想起的那个人和看电影时坐在身边的那个人孰轻孰重,我不去讨论这个危险的命题。可能性的美好和忧伤之处,都在于它从未发生过。如果记住就是忘却,那么那些被记住了的和被忘却了的是否都是同一回事?沉浸在电影的梦幻里拥抱那些可能性吧,然后安静地走出电影院。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篇3】

复刻经典歌舞片重回黄金时代?

一部《爱乐之城》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歌舞片怀旧热潮,正如导演达米恩沙泽勒所言,《爱乐之城》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影迷心中掀起波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复制了经典好莱坞歌舞片元素。想必很多影评会在影片中看到《瑟堡的雨伞》《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西区故事》《洛城故事》《无因的反叛》等等经典影片的影子。

刘硕在《今日影评》中分析道,影片开场舞致敬了《洛城故事》(又名《柳媚花娇》)的开场舞片段。米娅与塞巴斯蒂安穿过铺满布景板的街边,长椅上坐着一对正在热吻的情侣,致敬《瑟堡的雨伞》。米娅与塞巴斯蒂安在好莱坞山间散步,塞巴斯蒂安情不自禁抓住路灯杆跳起舞来,致敬《雨中曲》“Singin"intheRain”部分。米娅和姐妹们起舞的片段致敬《西区故事》中的歌舞片段。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坐在长凳上起舞致敬了《陪我婆娑》中的冰上起舞。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星空中起舞的浪漫片段致敬了《红磨坊》中男女主人公在巴黎的星空下共舞定情。米娅试镜穿的红色外套致敬了《无因的反叛》中男主人公身穿的红色夹克外套。米娅在试镜失败后回到了住处,闺蜜们蜂拥而上展示了一场服装秀,致敬了经典歌舞片《油脂》中恋爱受挫的少女桑在房间里和闺蜜们上演的“假发秀”。片尾,米娅与塞巴斯蒂安穿梭于“幻想空间”合着音乐起舞致敬《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结尾部分。

导演痴迷爵士乐醉心逐梦小众偏爱终获大众认可。

作为一名年轻的“85后”导演,达米安沙泽勒没有成为先锋艺术的代言人,而是醉心于复古。对此,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表示,很多导演一生拍的电影都是一个主题。很多年轻导演在刚刚初执导筒的时候,往往拍摄的内容就是他最感兴趣的、最有情感表达力的题材。《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安沙泽勒,他最大的标志就是他非常地喜欢音乐,尤其是爵士乐。

《爱乐之城》是达米安沙泽勒导演的第三部影片,之前的《爆裂鼓手》、《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也同样是与音乐相关的电影。在他的作品当中都有音乐,尤其是爵士乐的存在。达米安沙泽勒甚至会把音乐作为一个角色,呈现在他的影片当中,而音乐的呈现则与歌舞片紧密联合。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表示,达米安沙泽勒之所以能够复刻这么多经典的歌舞片,和他的喜好是息息相关的。

从《爆裂鼓手》到《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到《爱乐之城》的配乐,不难看出导演达米安沙泽勒对于爵士乐的痴迷和偏爱,他把一个自己非常小众的爱好搬上了大银幕,朝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和电影梦想一步步前行。

坚守梦想爱情未完成返璞归真重获电影本真。

的确,刘硕在《今日影评》中认为,达米安沙泽勒最重要的主题还是在表达对梦想的坚守,从创作上来讲这是他的一个褒义上的任性,他把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融入到电影当中,把他自己的情感植入到这个男主角的身上,传达给观众。

《爱乐之城》让观众在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蹈当中去认认真真地看两个人怎样恋爱,怎样实现梦想。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单纯很纯粹的故事。影片中的时光来到五年之后,男女主人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那个看起来过于理想化、几乎难以成真的梦想,却都失去了曾经攥在手掌心的踏踏实实的爱情。当曾经让米娅一闻倾心的钢琴旋律再次响起,米娅和塞巴斯蒂安会对未实现的爱情心有不甘吗?

与爱情有关,与梦想有关,刘硕在《今日影评》中称,《爱乐之城》表现了现在所有的人最关心的、生活中不可能避开的两个话题,所以当观众看到电影的时候,当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问题扑面而来的时候,想不感动都难。

《爱乐之城》中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没有商业片的浮躁,文艺片的炫技,只有唯美的色彩、质朴的故事,是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它让观众在优雅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观影旅程。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用近乎偏执的纯粹向好莱坞黄金时代做出了完美的致敬,而这种致敬也让当代的观众重新看到了返璞归真的电影本真。或许,这就是《爱乐之城》打动所有人的原因吧。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篇4】

《爱乐之城》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洛杉矶的爱情故事,两位主人公米娅(艾玛·斯通饰)和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饰)在遇到爱情之前一直追寻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米娅希望可以完成一次不被打断的试镜能够顺利成为演员,塞巴斯汀对传统爵士乐情有独钟,渴望开一家爵士乐餐厅。充满未知的洛杉矶让他们意外相遇,两人因缘而遇互相吸引,随后互生情愫陷入热恋,到最后各自追随梦想,到女主人翁在seb's酒吧看到实现梦想的男主人翁的演奏。

透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

1。很好的舞蹈整部电影洋溢着各种舞蹈,从最开始高速路上堵车的尬舞,看到的是马路上、车上等跳舞的身姿,很有带入感,感到欢快的节奏。到处洋溢着舞蹈,到处充满生机。

2。贴近生活的追梦故事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当然演员也演得非常好,很有带入性,让观影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像生活中追随梦想的人。只要你是奋斗在梦想上的人,都会被电影中男女主角的追梦所打动,也能够感受到梦想没有实现前,遇挫时的无奈和不安,也会感受到别人的不被理解和深深的恶意。

所有的痛楚、辛勤的努力,以及不理解都只能自己扛。

梦想是一个人坚持下来的唯一动力,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幸福的,当然也是充满冒险的。梦想没实现前,一切是看不透的,一切显得那么的不确定,犹如黑夜中前行的人们。

梦想实现时,是划过眼角的泪痕;梦想没有实现时,是流过脸颊的汗水。这部电影同样告诉我们,唯有不放弃,梦想才能实现;唯有不放弃,生活才有意义。WWw.ZUowEn101.COM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篇5】

饭后徘徊在棕树街的晏架街游乐场边上,足球场上空无一人,旁边的篮球场却热闹非凡,传来篮球摩擦绿色地面的吱吱声响。

思绪万千。

想起来香港也第六年了,时日如飞。六年前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俨然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对这城市的感情,也是愈发纠结和复杂--

我,属于香港吗?

我对香港的感情,自然和电影脱不了关系。老师笃定地说,我拍的东西比香港人还要「香港」。我却充满著怀疑,究竟我爱的是电影中的「香港」,还是我生活著的这个城市?何况,我还爱现在电影中的香港吗?

雨伞之后,对香港的感觉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经常性的,会深深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人。不敢也不想公开评述一些事件,因为很容易就政治不正确,也讨厌无谓的谩骂争执,非黑即白的标签。感觉很容易就被人说我其实是个「外来者」,那标签竟然像一份原罪。

我一直有原罪。那原罪好像是一份自卑,一份抬不起头的孱弱。我从小向往著都市,从县城中跑出来,流浪了十几年,那份原罪没有消逝,反倒变得强烈--我究竟属于哪里?

想起自己对于故乡,也总有牵扯不断的思绪。在朋友中,我大概是最经常回家的人,对爸妈的牵挂,也好像比其他朋友来得强烈。好多人在外打拼,过年也无暇回去,但每年过年,雷打不动我却一定要回到家中,任何工作也阻扰不了。

那时的我如此强烈的要离开故乡,而离开后,我却一直放不下故乡。想起贾樟柯说:离开故乡,才开始拥有了它--那句话打中了我的心。

我深知我多么热切地希望有一个「家」,有一片土地,有一个人,能让我依恋与牵挂。「电影」是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而自由之外,心中的另一面,我却无比希冀著「家」这个踏实、安全的地方。

未来的那个「家」会在香港吗?也许心里常常冒出的是否定的答案。电影在哪里都可以拍,但家却只有一个。铜锣湾书店的李波被逮捕后,香港不安的气氛越来越浓烈,自己却只有一份无力感。

这一年在香港,无论大环境、创作还是感情,似乎都遭遇了太多难题,但我还没有放弃。

我相信的是,我还能继续往前走,我也还有爱与等待的能力。

我总有一天能找到「家」的方向。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篇6】

《爱乐之城》是一篇很励志的电影,很值得大家去观看的一部电影,会对一些人起到很大的作用,使我有了深深的感悟。

这个电影讲了米娅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至今她任旧只是片场咖啡里的一名平凡的咖啡师,尽管不停的参加大大小小的试镜,但米娅收获的只有失败。某日,在一场派对之中,米娅邂逅了名为塞巴斯汀的男子,起初两人之间产生了小小的矛盾,但很快,米娅便被赛巴斯汀身上闪耀的才华以及他对爵士乐的纯粹追求所吸引,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在塞巴斯汀的鼓励下,米娅辞掉了咖啡厅的工作,专心为自己写起了剧本,与此同时,塞巴斯汀为了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开始演奏自己并不喜欢的现代爵士乐,没想到一炮而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力追求梦想的两人,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在理想和感情之间,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追梦路上必然会荆棘不断,我们斩断荆棘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向往的远方,因为你一旦忘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你便失去了破荆斩棘的勇气和动力,否则,你的心灵就会迷失,也许你将永远被困在一座城中。

当然,本影片最大的亮点是男女主角对梦想的坚守与付出,我以为,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梦想是现实最大的动力,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而你,你会为梦想付出一切的动力吗?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篇7】

我并不在意过元宵节,除了前些年组织同志们欢聚,近年都安静度过。但鸡年却因儿子远涛而过得有些不同。2月6日远涛来信说,他和小周在旧金山买票进戏院看了今年提名的《爱乐之城》《月光》《曼彻斯特》,都精彩。《爱》情人节会在中国上映,他很乐意在线买票请我找朋友作伴,去花城广场UA影院看,问我好不好。儿子在广州不时请我去影院看大片,知道我不用手机,不会网上订票,也不轻易去看电影。我复道:“今天是元月初十,过了元宵,才算过完春节。如果你在线买票请看《爱乐之城》,就是很有特色的礼物。我看了你给的图文,这电影有很多舞蹈,我会很爱看的。具体时间由你定,如果傍晚我们会提前到花城广场,可以拍摄些照片。先谢谢你!”儿子很快订好2月11日晚的两张票,于是我和朋友就去花城广场。先拍照,再吃快餐(晚上才吃汤圆),接着观影。

故事中,两个小人物相识相爱,却不可避免地因艺术与商业、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令爱情备受考验一波三折,最终并非中国观众见惯的大团圆。但我觉得,这倒让观众对爱情有更深刻的感悟。正如豆瓣一篇影评所写,片尾的闪回是米娅对与塞巴斯蒂安的一切的追忆和想象:要是初识的那个用琴声吸引了我的他没有撞开我离去就好了;如果在酒吧奇夫(那个做乐队的朋友)只是打招呼,没有向他提出邀约就好了;如果我的独角戏获得成功而他也在看就好了;如果我们可以如平凡情侣,变成夫妻,变成父母,然后拖着手一起依偎在爵士酒吧听我们的定情歌曲就好了。但就如之前评论说的:得失之间让人叹息的才是人生。

走出影院去坐地铁时,朋友给远涛发微信:“《爱乐之城》,很励志很棒的电影,结局有些出乎意料。再次感谢。”远涛复:“不客气,佳节快乐!”后再复:“刚又出去跑步回。很开心你喜欢电影!”噢,儿子在旧金山正是早晨呢。朋友又说:“嗯,坚持锻炼,身体棒棒。我是比较钟情欧美片。这种音乐剧类型的电影,表现手法很独特,刚开场就让人热血沸腾,加上演员演技一流,故事耐人寻味,结局出乎意料,发人深思欲罢不能。影院环境、音响效果俱佳,非常惬意的一次视听享受。”就以这段话作为本文结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