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优质读后感] 《目送》读书心得实用模板

发表时间:2022-11-04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质读后感] 《目送》读书心得实用模板”,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提起《目送》,最有名的莫过于这段:“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可我却不喜欢这样的心酸:为什么不能一起走呢?一定要留下一个在原地,所以一定是我不是你?

直到后来。

原来是因为怕自己会想念,所以宁愿离开。多无奈。

但有时候牵挂是忍不住的啊,你在不知不觉间心就飘了我身边。

牵挂牵挂,牵肠挂肚。

可我现在渐渐长大,腻烦于你的牵挂,认为你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我已经不是小孩子。

想着想着,思绪便无边际无目的地蔓延开去……

于是再后来,我看见你老了也累了倦了,再也不会像从前一样嘱咐我这些那些。

而我居然不习惯。少了你的牵挂,似乎缺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曾经没感觉,那是因为拥有,所以不珍惜、不在意;失去以后,才发现你融入爱的牵挂,已经一点一滴渗透了我的日子,没了它,叫我如何安心。

作者的母亲,则患了老年痴呆。她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了,却一直念叨着女儿的乳名。她居然还能记得。那是病之前残存的记忆啊,如同被虫啃过的叶子,尽管不完整,却依旧有清晰的脉络……

散漫的思绪被惊了回来。

我明白,牵挂在母亲的生命里,已经潜移默化成一种习惯甚至于一种本能,她没有办法不去想我念我。

幸好我还是在现在,没有再后来。

可依然觉得心惊肉跳。

因为知道她一直在那里,知道她会在家里等我,知道她不舍得骂我打我对我严厉,就有恃无恐着,肆无忌惮地任性撒娇发脾气,索取着她的容忍、宠溺以及耐心。所以我从没想过,如果有一天,她不认识我了,或是不在了,我该怎么办?

记忆里的母亲是一个很恋家的人,在有了我之后,恋自己家,也恋父母家。

“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住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挂号拿印章来’……”

这样温馨的场景,一辈子只有一次,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能重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万一有一天,她回不去了,我是不是也要开始牵挂,害怕她找不到了?

于是我才醒悟,平日里让我厌烦的母亲的叮嘱和关心,其实就是她的牵挂。可我却毫不留情推开她关切的手,这样的我实在是不够成熟不够懂事,居然没意识到母亲的牵挂是这样珍贵。因为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她终究会走,终究会不能再牵挂。

所以我,是不是也该学会去关心她,不辜负了那份真挚的牵挂?

答案是肯定的啊。

成熟懂事后的你离她那么远,母亲能给你她不忘的想念——牵挂已很好,其余的,也只有你回报的感情,才同样重要。

不论身在何方,母爱就是不顾一切、跨越千山万水也要来到你面前的温热牵挂,所以请你,千万别辜负了它。

延伸阅读

[读书心得模板]目送800字读后感范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书心得模板]目送800字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看完龙应台的《目送》后,终于是领悟到了老友当初在向我推荐这本书之时,事先给我打的预防针,她说看前,记得备好纸巾之类,避免自己到时看至动情处,花容失色,泪水横流,折煞风景的;我当时只感觉,一向严谨的她,突然有点幽默,甚至夸张,以她以前种种女强人之强硬风格,是不能够轻意说出此一番话的;想必是做了母亲之后,心也自然而然变得柔软之缘故吧!孩子是能唤醒每一个女人内心深处最柔软情怀的,无论你曾经多么,多么的强悍,坚硬如铜墙铁壁,但女人的心始终是水做的,如同坚果,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确是一颗柔软的心。

在花了几天时间,几乎一字不漏的啃完《目送》后,再一路的慢镜头回味自己在读到书中的某几节之时,果然几次有着戚戚然,感时花溅泪,悲恸,伤感之意,眼泪不知不觉,黯然垂下,竟浑然不觉的;这就是某些文字能够带给人的,无形精神上的灵动、震憾;其实书中提到的有些感觉,我们几乎都有过一刹那的,只是没有像龙应台那样及时的把它捕捉,记录下来。

有时候,仔细想想,从未离开父母身边的人与长年不在父母身边的人,心态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暗想自己,除去初成年之时,独自去千里之外的异乡工作三年零四个月的光景,一直到结婚生子,几乎是从未真正远离过父母羽翼,视线之下;因而,除了偶尔浅浅的感觉外,是很难体会那种父母,子女长年不在身边的之血浓于水的骨肉分离之憾,之悲恸的;但老友不同啊!自从完成学业后,因家庭环境所迫,再加上当初目光远大,认清形式,以其自身学历,在家乡至少也只会混个小职员而已的平庸,沉寂,之不甘心,毅然,决绝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最终,也总算是才尽其能,心如所愿,即而顺应潮流,在外落地生根;想想一个农民的女儿,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已是很不错的。只是自古忠孝是很难两全的,如同老友,在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同时,不得不背负于生之父母远离,长久的离别之痛。

人生是充满着太多的不圆满的,上天在安排,你得到一样东西的与此同时,必定是要让你失去一样东西的,得与失似乎永远相辅相成,如同生物链抑或缺憾;如影随行的伴随,人,长长的一生。

[读书心得模板]《目送》读后感1000字精选一篇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读书心得模板]《目送》读后感1000字精选一篇”,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我阅读了一些很好的著作,龙应台的《目送》就是其中之一。龙应台在《目送》中表达了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还写出了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

我想人生也就是这样,要面对至亲的离别,要直击死亡。也会迎来婴儿的诞生,感受生命的奇妙。我们年少时,往往听不进父母的话,而父母永远不厌其烦的说:出门要小心,饭要吃饱。日复一日目送你出门,希望你好好的活着,而总有你会成为那个目送的人。这就是传统中国文化中最感人的地方——亲情。父母给孩子的是贱贱的爱,不求等价得到回报,不求儿女能铭记在心里,源源不断无条件的付出,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目送》开头的一篇写了生命中两件“小事”:儿子十六岁到美国当交换学生,在机场,她看着儿子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海关,背影倏地消失,没有回头;多年后,她父亲在医院的最后时光,她又看着轮椅上被护士推回房的父亲背影。通过这些事,她开始理解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并在文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样的感悟,既有遗憾,又有坚定,动情之处,让我们的心也跟着拨动。

这本书还是龙应台人生一个阶段的心灵状态。父亲的逝世让她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在父亲去世前,50多岁的她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这跟她台湾“外省人”的身份有关。作为从大陆到台湾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时候的龙应台没有其他家族亲人,因为这一背景,她对许多“人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严重的时间上的延迟。此时,写父亲时,父亲已经走了;写母亲时,也即将目送母亲离去;写与孩子的关系时,看到的是他们永远用背影对着自己。龙应台说:“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唯有目送。”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有些感叹,但这就是生活。幸福快乐是一部分,悲伤无奈也是一部分。过去的已成历史,逝者如斯也,而未来也无从知晓。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只有今天你能确切把握。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拿到的将会是怎样。

【热门读书心得】 目送读后感之一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热门读书心得】 目送读后感之一”,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人生是由一场又一场的别离与相聚组成的,而孩子与父母尽为前者。

十三年前,父母的面孔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浅浅的存在。我与大多数人尽同,生活在一个古朴的小镇,伴随着年迈的长者们静静地生长在这片土地,在槐树底下听尽“南柯一梦,精卫填海”,踏尽小镇的每一寸土地,寻遍每一处花的存在。这样的我很幸福,很幸福……但一直有个深深的期盼,去往那光芒万丈的大城市。并不为了那份繁华的诱惑,只因那份来自父母,从那遥寄过来的爱。

每当那辆从远方缓缓归来的车停在那棵槐树旁时,心中的喜悦就如蜜一般溢出,停滞在我那红扑扑的小脸上。而这一次我深深地明白他们的归来是因为有一份离别,一份与“南柯一梦,精卫填海”的离别。深深记着那一天,只有静与黑笼罩在病房内,每一次机器正常运作的轰鸣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份庆幸。

当读完《目送》后的那个晚上,我的脑海就一直显现着这个场景久久不见散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拐角处。他那背影仿佛正在说:不必追。”这段话伴随着灯光打下,我回忆了许久。爷爷奶奶与父母的离别是这般无奈。我们每个人都站在时光轴上,而时光却把至亲的人推开直到我们无法再去眺望……

而真应当“不必追”吗?我不欣赏这股凄凉,终有一天我与父母也会站在那个十字路口,而我会勇敢回头站在父母身后,静静诉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读后感范文] 目送读书心得之五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读后感范文] 目送读书心得之五》,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目送》的封面是大块大块深深浅浅的绿,这是大自然的颜色。时间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这片土地没有变。“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儿时看到时,只觉迷惘。华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可他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回头,而是选择了将背影留给他的妈妈。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也早已忘了小时候黏着妈妈的华安了。时间在改变,而我们没有变。牵连着他们的,是那根维系柔情的无形纽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身为龙应台的妈妈她又惆怅什么呢?

再细读时,心猛然一震,继而涌出一股伤感的情感,仿佛看到了那个用怯怯眼光追随妈妈的小小华安和以后头也不回决绝又干脆地离去的背影。维系他们唯一的纽带也就只剩那薄弱但坚固的亲情了。我们一直在离别,但无数次的目送,留给我们无尽的心酸。这一生这么长,又这么短。这条路上来往过客无数,行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父母,曾经陪伴但从未离场,他们陪你走过的每一段路,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扶和关爱你。

在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是个刽子手,颠倒灵魂的白与空。而我们的父母会越走越慢,最后渐渐的走不动,需要你停下来,转过身搀扶他们。我们会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责任,自己也逐渐成为父母,对于儿女而言,我们是港湾,但于我们本身而言,港湾永远是自己的父母。

稚子远游,身在异乡。一杯清酒,三生如豆。每每思及此,都觉怅然,而《目送》这本书,截取的是生活中每一个都会经历的片段。我们以后会逐渐体会到“所谓父(母)子一场,就是目送他在你面前渐行渐远,而他没有回头。”曾经在操场上挥酒热血的少年啊,大抵以后都会变成为人父、为人母的角色。愿我们还身怀这其中的感动,度过以后还很长很漫长的日子。

今日读后感: 《目送》读书心得(标准示范)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今日读后感: 《目送》读书心得(标准示范)”,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直至翻上《目送》,我却仍未明白亲情离我到底有多远。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你真正了解这句诗吗?它难道就单单表现了那片孤独的凄凉吗?对于我来说,亲情才是这句话的象征。

我渴望亲情。一个人不孤单,他永远也不知道亲情是多么的宝贵。

自从1岁起,父母便远离了我,去到了那个繁华的都市——温州。我无助,我孤独,我恐慌……在那个时候,父母的一个拥抱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我曾一度想离爷爷奶奶,但我还是放弃。亲情如风一般,任它飞吧,任它远去吧。即使你再努力去追,结果也是一个样儿。我每天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放声哭,痛快哭,把心中的不满一鼓脑儿的哭出来。这孤独,无助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他们有父母温暖的怀抱,有朋友的关怀。而我呢,只生活在自己的一生世界中。

但是,即使是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之中,我的孤独依旧没变。

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回家的短短一个月时间,竟有那么多事一股脑儿的往我脸上扑。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爸爸被查出肝不好,成天上吐下泻的,却仍在不停地喝酒、抽烟。妈妈有胃病,但为了应酬,也是喝酒,再喝酒。吐,再吐。胃疼,再胃疼。每天晚上不是爸爸喝醉酒大闹一通,就是妈妈胃疼吐得满床都是。我却却只能在一旁默默地流眼泪,什么忙也帮不上。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不久以后,我开始渐渐比同龄人更成熟了些。不是想着妈妈一天病倒了,就是爸爸一天肝病发作了。整天活在恐慌之中,我的心乱如麻,终于有一天,我大哭了一场。

这个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这才缓缓被拼接了起来。这些,不正应了那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吗?

那亲情如书中所描述得越走越远。

那片远去的亲情,何时才能归来呢?

最新读书心得: 《目送》读后感之二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读书心得: 《目送》读后感之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喜春夏之新阳,感秋冬之凉寒,亲情冷暖,汇聚于心。娓娓道来的往事,诉说着有对父亲逝去,母亲老去的伤怀,也有对“用眼睛看得见得坏去量时间”的无奈;有对兄弟远去,儿子离去的不舍,也有对距离跨越的质疑;有对生命如草芥的悲凉与同情,也有对时代残酷的不忍与愤懑……

龙先生的描述好似近日黄昏,也好似昙花一现,温暖,美丽,却也包裹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有许多感同却不身受的文字,也让二十多岁的我融入不了这个氛围,我缺少的仍是经历,却不是爱。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像风中的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大抵是我也尝了些悲欢离合的滋味,很多描述的场景竟也能历历在目,主角是我自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高中舍友曾经问过我:“度过人生十八年,你最害怕见到什么场景?”

“鬼啊,梦里见到鬼”我不假思索的回了她,还扮了个鬼脸。

“你呢?”我接着问她。

“回家,不,不是回家,是离家,离家时我爸妈目送我离开,一路望着我直到我看不见他们,我害怕,甚至不敢看他们,可是忍不住回头,一回头眼泪就唰的一下涌出来,无法控制”当时宿舍的空气都安静了,因为那个中秋节,宿舍只有我俩,我们都想家了。

重温了一遍朱自清的《背影》,眼泪郁结于心,大概都长大了吧,学着珍藏这种温馨的泪水。无论是龙应台,还是朱自清,他们文人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

是在高二吧,寒假特别的短,开学在即还特别的冷,整个牧场已经白雪覆盖。我想着请假吧,估计也就一两天路上的雪就能化的差不多,到时候就能开那辆农用车送我上公路坐班车,可妈妈一个劲的念叨请假耽误课程,叫爸爸骑摩托送我,爸爸没做声,点了点头。第二天依旧冷,我和爸爸各自披了件羊皮大衣上路了,爸爸坐的直直的,肩膀子也阔开,我怕他脖子灌进冷风把我的围脖给他围上了,爸爸呛着风大声喊着我“你自己围好,我不冷,围脖给你,你就躲在我后面,不要探出脑袋”我抱紧了爸爸,就这样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到公路边停了车以后,爸爸抱着我躲在被风处,爸爸睫毛上落着厚厚的霜,整个帽子延边都是厚厚的霜,是军用的那种帽子,眼角有冰碴子,估计是风吹的眼泪已经飞出去了,只剩下点水珠结冰了。

班车来了,我把围脖递给他就赶紧上车了,回过头来,爸爸已经缩写脖子开始发动摩托车了,我才发现爸爸的大黑靴已经全白了,可是他还得走一个小时。

我回想起曾经家里还没有农用车的时候,父亲不一直都是这样接送我们的吗?为什么我直到高二心才开始疼。

《目送》七十三篇,读毕回味无穷。

对于目送离别,我想着还是陪伴最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