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实用读后感-雪人读书心得(写作示例)

发表时间:2022-10-28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读后感-雪人读书心得(写作示例)”,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今天我在看书时无意间读到了一篇文章。

它讲的是一位司机在冰雪天拉了一位妇女,这位妇女以车里有异味为由少付给司机10元钱。可当这位妇女下车后才发现,她那装了10万元人民币的包落在了车上,她选择了等待。最终司机在冰雪之夜把巨款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这位妇女的一个故事。

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很是好奇,但当我一口气读完全文时,不禁让想起几个月前去泡温泉时发生的一幕。

那是半个月前的假期,我们全家去泡温泉。临走时妈妈发现她的手机不见了好像丢在最后待的一个温泉池子边的衣帽架上,便马上跑回去拿。爸爸立刻拨通了妈妈的电话,一个姐姐接住了电话,对爸爸说,她在这里等妈妈。等我们赶到时,那个姐姐果然在那里等着我们。妈妈连忙道谢,那个姐姐却说:“没事,举手之劳的事。”

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如果都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好。

扩展阅读

【实用读书心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写作示例)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实用读书心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写作示例)”,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读此文便觉得讲蔺相如的篇幅多一些,而具体讲廉颇的只是末尾的几段,但开头却将廉颇描述地比蔺相如详尽。读完全文才明白,原来,廉颇的官位起先要比蔺相如高许多;再者,司马迁也是用衬托的手法,先说廉颇如何如何功勋卓着,来衬托后面的负荆请罪。

廉颇起初因不满蔺相如的官位高过他,而向蔺相如宣恶言,这体现了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而蔺相如此后对廉颇是退避三舍,大臣们均以为蔺相如怕廉颇,其实他是为了避免两虎相争,而导致秦国有可乘之机,他是多么爱国,又是多么的豁达大度,多么顾全大局。廉颇听闻后,自己十分惭愧,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也正说明了他的坦诚与可敬之处。

不仅如此,蔺相如还有过人的才智与勇气。秦国要和氏璧并以十五城为交换,赵国无人出使,蔺相如主动前去,见秦王无意予城,竟说头与璧俱碎,秦王不得已只得听从他的安排,而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敷衍,却偷偷让随从将和氏璧送回赵,秦王没办法只得让他回赵。蔺相如这样做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后秦赵与渑池会,蔺相如又以他的聪明才智驳地秦王无以回应。最终被封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一个骁勇善战,一个足智多谋,为赵国立下了赫赫功绩!

实用读书心得: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作示例)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读书心得: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写作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这个散文,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实用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写作示例)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实用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写作示例)”,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地位不同,有不同的气质;时代不同,有不同的性格。谁知,即使时代、地位甚至处境都相同,气质与性格也会截然不同呢?

《世说新语》中的人各有特点,他们的处世风格颇为迥异,形成了一组又一组鲜明的对比。

镇定与慌乱只在危急时刻真正显现出来。王徽之、王献之从起火的房子中逃出,王徽之像打了败仗的兵,鞋也不穿,一个劲地往外冲;王献之则神态自若,他从容穿鞋,让仆人扶他出去。虽然我们明知慌乱只会使事情越变越糟,但我们在危险的境地,又能有多少次像王献之那样从容不迫?

是伪装就终会被撕破,丑恶的事物总有现出原形的一天。华歆、王朗乘船逃难,途中有人向他们求助,王朗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贼人追至,却又欲丢弃;华歆一开始不愿意,后来反而不肯丢弃,他们一前一后的态度,引人深思。时间会见证人的优劣,处境的改变会撕掉人的伪装。为人要讲诚信,做事要有始终。除非不答应,要么不做,既然已经有了选择,不管过程多么危险、结局多么难测,我们都不能轻易改变。

不随波逐流,往往带来出人意料的惊喜。人们挑女婿一般都注重仪表,要博学多才的。而准女婿们也会精心打扮自己,就像快要出嫁的新娘。但奇人多出的魏晋时期,还真有人逆流而行。有一个大人去王家提亲,到了公子聚集的地方,一看,个个都打扮得漂亮往那一站,像在展示商品。这时,一个人便显得非常打眼。他的衣服敞开着,正躺在东边的床上,犹如处于无人之地。这位大人呢?一下便挑中了他。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此人就是王羲之。“东床快婿”便传为美谈。佳话是佳话,这种做事全凭自己兴致的态度,我们难论其好坏。因为,不羁的王羲之也得碰到这位放旷的“大人”才行。但这也正提醒我们,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更容易留下脚印。你想要“惊喜”吗?来吧,打破常规!

相同的时期,不同的性格,为人处世亦不相同。我在魏晋人士的风流中收获很多。

【实用读书心得】 《逃避自由》读后感2000字(写作示例)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读书心得】 《逃避自由》读后感2000字(写作示例)》,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如果说《极权主义的起源》阿伦特论述了极权主义的哲学基础,《经济人的末日》德鲁克分析了其之所以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环境),那么《逃避自由》则讲述了其民众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人对于社会环境的反应?)。一种“孤独和无能为力感”,一种对于纳粹崛起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失望、倦怠与愤怒,这些心理或多或少地来自当时的各个阶级,而作者认为其中显著的也许是工人阶级的倦怠屈从,和下层中产的慕强拥护。

人们渴望赶紧从这种孤独中逃出,施虐-受虐冲动便是其中一种逃脱的手段和表现,一方面人们放弃自我(抹掉消极自由的边界)臣服于虚构的更高自我(受虐),甩掉这沉重的负担;另一方,又渴望成为更高权力的一部分,去统治更无权者(犹太人)(施虐)。起初,这是对政治经济的一种反应,之后便又反过来巩固加强了这极权的意识形态。

作者所谓基于”爱与劳动”的“自我实现”的药方过于乐观了吗?也许现在的我们可以这么讲,但这确是源于作者观点的理性方案,而不是一种天真。若某人相信人性的存在,相信人的价值,那我们就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人们有能力去扛起“自我”,去积极的实现自我。之所以言可能性,是在于它不是一种必然,不是唯物者口中所说的那样,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因为它不被非人的力量所决定(即使非人的力量可以作为环境产生影响)。哪怕我们到今天也无发准确捕捉到“自我”是什么,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该急于否定它。

那么又该肯定怎样的自我概念?自我不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中的自我,我想它应是一种更加流动、与外在互动的概念。就像是《禅与摩托维修的艺术》中所表达的主客二元的消融,但这并不代表所谓更高自我(上帝、自然、科学或者民族)就能喧宾夺主。我们取消掉主客的边界,不是为了承认自己的脆弱,而臣服于这些虚构的“统治者”;而是为了以自身为尺度和方法,一头扎在世界中去丈量并创造。

在论述社会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时,作者在书末也许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换句话说,社会环境以性格为媒介影响意识形态现象;另一方面,性格并非对社会环境的消极适应,而是或者以人性中固有的生物天性,或者以在历史进化过程中成为人性固有组成部分的因素为基础的动态适应。

这样一种期望,它确实是异常难得。人们最终会这样生活吗?也许不会,因为决定不考虑“必然”的说法,那就有可能不发生。因为它是一种“积极自由”,它在于人的探寻的好奇心,而不在于人对待世界的反应。而人们似乎难以维持长久的好奇心。对内的好奇是一种自我的反思,对外的好奇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两者的过程都令人疲惫、甚至沮丧,更会让你感到孤独——浮出水面透气的孤独。

另外,从政治经济角度出发,资本主义也在限制着人,限制着人们联结的其他可能。在劳动-消费的循环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可能性。它创造这样一个世界,在其中大多数人无法创造,自己只是这个世界被动的观察者。对于劳动的问题而言,这显然不是作者欣赏的自我实现的劳动,书中,作者表达了他的社会主义倾向:

实现这个目标的一般条件有哪些?必须用计划经济取代社会的不合理性及无计划性,计划经济代表着社会自身有计划的具体努力。社会必须像主宰自然那样理性地主宰社会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个新阶层名之为民主社会主义,但这个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一个为民众利益服务地合理经济制度。

当然,作者也清晰地意识到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一称呼下地内在矛盾:

很显然,确立民主政体实现条件地最大困难就在于计划经济与个人积极合作之间的矛盾。.....除非社会生命之流不停地自下达上,否则计划经济必将成为操纵人民的新形式。如何解决集中与分权的矛盾,这是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但这个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正如我们早已解决了技术问题,并几乎使我们完全主宰了自然。

对于如何解决,作者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案,但显然他的期待是乐观的。

而在这个所谓”历史的终结“之后的21世纪,哪怕再乐观的人,恐怕也会怀疑自己一丝。我们能找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外的另一条道路吗?或许有,甚至不止一条,但我们能积极地迈出那一步吗?太多的因素影响着这些可能性,并不是因为A所以B。需要更多的好奇心。

因此,在一个不那么狂热的”盛世“,人们也会乐于“逃避自由”,依然臣服于更高的权力(社会主流期望、民族和统治者、资本主义、消费、父权制),作者所言“机械趋同”的机制与“施虐-受虐“机制共同存在。若我粗浅地理解,如果《自由论》中以赛亚伯林更看重对“消极自由”(freefrom,免于...之自由)的捍卫,那么也许可以说弗洛姆看重积极自由(freeto...自由做某事)的作为自我实现的作用(两者当然是相互交织的)。而假实践积极自由,孤立的人自走向联合,可问题在于是否有一种新的(或曰改善的)联合形式——不管是在政治或经济层面——让所有人得以自我实现。我想这也应是人们对于”平等“的期许。

【实用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英语(写作示例)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英语(写作示例)》,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Published in 1847, WUTHERING HEIGHTS was not well received by the reading public, many of whom condemned it as sordid, vulgar, and unnatural--and author Emily Bronte went to her grave in 1848 believing that her only novel was a failure. It was not until 1850, when WUTHERING HEIGHTS received a second printing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mily's sister Charlotte, that it attracted a wide readership. And from that point the reputation of the book has never looked back. Today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great novels of English literature.

Even so, WUTHERING HEIGHTS continues to divide readers. It is not a pretty love story; rather, it is swirling tale of largely unlikeable people caught up in obsessive love that turns to dark madness. It is cruel, violent, dark and brooding, and many people find it extremely unpleasant. And yet--it possesses a grandeur of language and design, a sense of tremendous pity and great loss that sets it apart from virtually every other novel written.

The novel is told in the form of an extended flashback. After a visit to his strange landlord, a newcomer to the area desires to know the history of the family--which he receives from Nelly Deans, a servant who introduces us to the Earnshaw family who once resided in the house known as Wuthering Heights. It was once a cheerful place, but Old Earnshaw adopted a Gipsy child who he named Heathcliff. And Catherine, daughter of the house, found in him the perfect companion: wild, rude, and as proud and cruel as she. But although Catherine loves him, even recognizes him as her soulmate, she cannot lower herself to marry so far below her social station. She instead marries another, and in so doing sets in motion an obsession that will destroy them all.

WUTHERING HEIGHTS is a bit difficult to get into; the opening chapters are so dark in their portrait of the end result of this obsessive love that they are somewhat off-putting. But they feed into the flow of the work in a remarkable way, setting the stage for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structures in all of literature, a story that circles upon itself in a series of repetitions as it plays out across two generations.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are equally remarkable, both vicious and cruel, and yet never able to shed their impossible love no matter how brutally one may wound the other.

As the novel coils further into alcoholism, seduction, and one of the most elaborately imagined plans of revenge it gathers into a ghostly tone: Heathcliff, driven to madness by a woman who is not there but who seems reflected in every part of his world--dragging her corpse from the grave, hearing her calling to him from the moors, escalating his brutality not for the sake of brutality but so that her memory will never fade, so that she may never leave his mind until death itself. Yes, this is madness, insanity, and there is no peace this side of the grave or even beyond.

实用读后感-草房子读书心得700字(写作示例)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实用读后感-草房子读书心得700字(写作示例)”,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碧绿的芦苇荡,金灿灿的麦田,一间间草房子,还有那一群群可爱的小鸭子,这就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在《草房子》中带给我们的乡村世界。

《草房子》主要讲述桑桑、纸月、蒋一轮、杜小康在油麻地度过的童年时光。桑桑是这里面的主人公,喜欢把家里的鸽子赶到学校楼顶上去;纸月是桑桑的朋友,喜欢用眼神与桑桑交流;蒋一轮是他们的老师,上课生动有趣,深受孩子们喜爱;杜小康是班长,也是桑桑的好朋友,经常一起到麦地里去玩。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桑桑成功劝说了秦大奶奶。在油麻地小学里,有一片地,是秦大奶奶家的,那儿种着一小片艾。秦大奶奶养着一群鸡、鸭、鹅,几乎每天都会把动物赶到学校里去。为什么秦大奶奶会把动物赶到学校里去,打扰同学们的学习呢?原来这地以前是秦大奶奶的麦地,但后来,油麻地要建一所小学,把秦大奶奶的麦地占了。所以秦大奶奶每天都在那里“我的地!”、“这里是我的地!”的叫个没完,还把家禽赶过去。后来,桑桑跑到秦大奶奶的家里,安慰着秦大奶奶:“秦大奶奶,你不要再伤心了,虽然你的地被占了,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我们可以帮助你呢!”秦大奶奶被桑桑天真的话语打动了,再也没有去学校打扰了。

在这本书里还有让我感到幽默开心的事。在一个夏天,桑桑一直有一个愿望----钓鱼。因为他爸爸妈妈都不允许,所以在一天中午,他偷偷地把蚊帐给摘了下来,跑到河边捕了一篮子鱼。到了晚上,桑桑的妈妈看见了那一篮子鱼,便问:“你哪来的那一篮子鱼?”

“抓的呗!”桑桑说。

“用什么抓的?”妈妈问。

桑桑听了这话,不敢说了。一旁正在吃虾的柳柳却回答:“用蚊帐呗。”桑桑吓得一蹓烟跑到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桑桑的妈妈没教训他,却把他的蚊帐给摘了下来。那天晚上,桑桑身上竟被蚊子叮的几乎到处是包。每想到这里,我都会开怀大笑。

桑桑等主人公别样的童年生活,就是我最向往的。《草房子》给我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童年生活体验,所以我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