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月度读书心得精选 《无声告白》读后感其三

发表时间:2022-10-15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月度读书心得精选 《无声告白》读后感其三”,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无声告白:身份认同障碍

世界上的相爱大抵源于不同而非相同。ZUoWeN101.COM

人呐,总是容易被与自己相反的特质所吸引:“融入”、与众人无二是来自东方的詹姆斯的毕生愿望,而对于白人姑娘玛丽琳,“与众不同”是她努力的动力。

玛丽琳迷恋詹姆斯那神秘、忧郁的东方气质,在这个满是白人的小镇如此独特;而詹姆斯爱的却是玛丽琳与周遭环境的完美融合,那么不引人注目。

他们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所谓的独特或平凡并不是对方自己选择或努力形成的一种特质,不过是由现实被动造成。所以爱情究竟是在爱着真实的对方还是自己内心愿望的投射啊?

而体现在下一代的教育上亦冲突不断,詹姆斯不断催促孩子们发展社交,融入环境,玛丽琳则希望他们出类拔萃,独一无二。家长不断地把自己未竟的愿望强加到孩子头上,而事实上孩子却因为自己保留了东方特色的面孔仍然无法融入,同时智力条件恐怕也无法使自己遥遥领先,来自父母的期盼却日益强烈…

每个角色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障碍(不知这个词是否使用合理),包括十分没有存在感的汉娜(随着故事推进越来越喜欢她)、隐藏自己的杰克…最后,莉迪亚的“无声告白”换来每个人对自己的重新审视和接纳,也让读之者“无声叹息”……

编辑推荐

[读书心得模板]《无声告白》读后感范本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书心得模板]《无声告白》读后感范本”,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前三分之二看得都很压抑,常常看得喘不过气,需要休息下,才能继续看下去。感觉这是一个扭曲的家庭。父亲是假借别人名字移民到美国的华裔,母亲是地地道道的白人女子。父亲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歧视与自己的自卑中,由于自己的亚裔长相和华裔身份,一生害怕与众不同,而母亲由一个总想与众不同的女孩儿逐渐变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女儿的妇人。

其实,如果父母认知正确,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幸福的高知家庭吧。父亲是哈佛大学美国历史系毕业,母亲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肄业生。肄业原因,也只是结婚怀孕,并没别的原因。

不幸的是,母亲玛丽琳婚后,一直想要重新回归校园,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想。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后,却发现自己怀了三胎——汉娜,而不得不重新回到丈夫和孩子身边。

父亲詹姆斯有点像悲剧人物。自身实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出身,一直活在自卑甚至有些自闭而敏感的世界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他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当时美国社会对亚裔人的歧视,更不知道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挺直腰杆,大方自信地生活。

大女儿莉迪亚是三个孩子中唯一一个继承母亲蓝眼睛的孩子,也因此更受父母的宠爱。同时,因为经历过母亲悄无声息地离开,而产生恐惧,害怕某一天,母亲又突然离开。所以,在母亲归来之后,她按下决心:绝不惹母亲生气。也因此,她一直在为取悦母亲而活,学习母亲想让她学的物理、化学,为当医生做准备;每天晚上都拿起电话听筒,假装打电话,因为父母看到她有朋友,会很开心。莉迪亚承受了父母过多的关注和爱,真正的自己始终被压抑着,直到最后用死来反抗。

儿子内斯常被父母忽视,也是莉迪亚眼中,这个家庭里,唯一理解她的人。与莉迪亚不同,内斯因为受到父母极少的关注我,反而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且成功被哈佛录取。

小女儿汉娜,在我看来,最可怜,最让人心疼。常常被父母忘记,吃饭时,母亲甚至忘记她的存在,只备了四双碗筷,不仅父母,连哥哥内斯也不偏爱她。庆幸的是,父母的忽略,并没有让她变得扭曲,相反,小小年纪的她,却很懂事,也逐渐习惯了被忽略。甚至在莉迪亚去世之后,父母大吵、哥哥失控时,她反而像是家庭的润滑剂,用自己的理解,小心地安慰每一个人。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真的特别大!强烈建议已为人父、人母,或将要为人父母的朋友看一下,也许会对你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很大帮助。

读后感收藏: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最新范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收藏: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最新范文》,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在这个狂风骤雨的周六,6小时12分,看完这位华裔女作家的小说处女作。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第三代詹姆斯,研究牛仔文化的哈佛博士,任职大学的终身教授,作为蓝领雇员的移民之子,在自卑和孤独中长大,融入和被接纳是求之不得的希冀。金发碧眼的玛丽琳,如愿以偿进入哈佛,爱上与众不同的詹姆斯,因怀孕被迫中断学业,养育一子一女,因母亲去世而离家出走重续学位,再次发现怀孕被迫回归,把成就事业的梦想寄托于女儿莉迪亚。因恐惧失去,失去父亲、失去母亲、失去哥哥,莉迪亚在自欺欺人中成全父母的期待,在不可承受的煎熬中溺亡;长子纳斯、小女汉娜在被父母的忽视中缄默、蜷缩和逃离;詹姆斯在无法排解的丧女之痛中东奔西突,求得同种美女助教的肉体慰藉;玛丽琳哀痛无言。如此破碎不堪、覆水难收的局面,竟然在作者善良仁慈的笔端出现了温暖明亮的遐想:逝去的也许是释怀之后的失足落水,活着的将会在无尽哀思中珍爱彼此。种族分离的若隐若现,性别分工的传统意识,原生家庭的代际影响,父母子女的爱与冲突,爱的得到与失去,这些点点滴滴成为悲剧的无声告白,这告白如泣如诉、婉转曲折!

【热门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范例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热门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范例”,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本书让我看到心碎,内斯和汉娜对父母的爱的渴望,莉迪亚由于父母的期望过高而感到焦虑,最终选择用死亡解脱。莉迪亚看似得到了父母所有的爱,但是她却承担了来自家庭的所有压力,父母的期望太高,而她又想用满足父母的要求来保证家庭的完整,她因为母亲的一次离家出走而感到害怕,所以在父母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论她喜不喜欢她都会笑着说好的,终于有一天连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哥哥都要离她而去的时候,她崩溃了。

这个家庭看起来不是很正常,也是跟当时的环境有关,当时在美国,中国人的地位很低,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做苦力的,当时种族歧视还很严重,所以他们的父亲要尽可能的融入大家,他要让大家不注意到他与别人的不同,由于他小时候的经历感到自卑,所以他不断地让莉迪亚交朋友,尽管她根本不想这样,所以她只能撒谎,她只能假装她有很多朋友。而莉迪亚的母亲又把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寄希望于她,莉迪亚的母亲总是不断的给她买书报各种高年级的生物物理课,尽管莉迪亚一点也不喜欢,尽管她总是不及格,但是她害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所以她笑着说好的。这些总总让莉迪亚喘不过气,而哥哥内斯的离开去上大学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整本小说都很压抑,唯一给我一点安慰的是杰克,我原本以为是杰克造成的莉迪亚的死亡,但是他是无辜的甚至我为他感觉到委屈。最后希望杰克和内斯能在一起。

教你写读书心得: 《无声告白》读后感壹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教你写读书心得: 《无声告白》读后感壹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时也是可怜的,它们也只是因为自身太脆弱罢了。

书中最可怜的人或许是莉迪亚,每个人都无意中成为压死她的稻草,她承受的痛苦最重最多,最后不得不以结束生命的方式解脱自己。但我最关注的还是最让我喜爱且心疼的小汉娜,她真的是个小天使啊[爱心]一直被父母忽视,缺少爱的关怀,但她仍然相信爱渴望爱,有一颗敏感的心却又善于发现爱容易满足。还好她还小,一切还来得及

[读后感模板](作文)无声告白读书心得其一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后感模板](作文)无声告白读书心得其一”,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又到周末,工作了一周我们又要回归家庭了。“每个家庭都有着一份无声的告白,而爱会让人守口如瓶”。爱应该是给予,是包容,是理解,是自由。《亲密关系》里有一句话:“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因为过度的期望,会把接纳、平等、自由等的一系列感觉拒之门外。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家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爱都能让对方感觉到自由和舒适,不要让你的爱和期许成为别人沉重的负担。

如果你的生命也曾因遗憾扬起微尘,那《无声告白》就是一场沙尘暴。他告诉你,即使再大的遗憾,也只能自己去承受。一个生命的存在,无法修补他人的遗憾,也无法圆满他人残缺的人生。

《无声告白》作者是[美]伍绮诗,是她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除了她那精妙细致的故事,精准老练的描写,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里面关于家庭与爱,关于梦想与自我的深度剖析与探讨。

整部作品想要传递出的思想非常直接,就如小说开篇那句话——“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如果看完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这句话蕴含了意味深长的告白。

听说爱如潮水,其实爱也能一点一滴汇聚成一个湖泊,但是有多深呢?他们并不知道。

《无声告白》通过16岁女孩莉迪亚的死亡,为我们慢慢揭开隐藏在一个家庭中,甚至连父母都从未了解过的真相,而这个真相甚至乎振聋发聩。一个中国男人与一个白人女孩组成了一个家庭,相继生下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小女儿汉娜。二女儿莉迪亚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被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皆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这个小女孩身上,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这个似乎儿女双全的美满家庭,却突然遭受重创——迪莉娅死了。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一心想找出凶手,莉迪亚的哥哥则认为隔壁的杰克与妹妹的死有关,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梦想可以继承吗,很多父母觉得可以,但他们身处其中而不自知,并且在无限循坏着这样的故事。也许只有当置身事外时,我们才能看得明白——一个人,永远无法修补他人的遗憾,也无法圆满他人残缺的人生,梦想,无法完美的继承。

我们不得不说,将梦想强加给孩子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太俗套了,但是却从来没有人能将这样的故事讲得这么悲伤。没有从心底产生心疼,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样的行为其实就是一场绑架。这种绑架最为致命的地方在于,他没有缚住你的手,也没有堵住你的嘴,你拥有身体上的自由,而精神上却被五花大绑,做不得主。梦想,永远只能自己去实现,不能让他人代劳。将梦想强加在别人身上时,应想想自己又为谁实现了梦想。

人生会拥有层层叠叠的欲望,那些你妥协了的、放弃了的,堂而皇之承认已经过去了的遗憾,像尘埃一样难以察觉地覆盖生命。当你幻想通过别人的手重新抓住这一切时,却从未想过,不管别人如何将你的梦想重新握在手里,那都将与你无关。遗憾就是遗憾,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得到而让另一个人变得圆满。我们该承认,人生就是一副支离破碎的画卷,就像《无声告白》的封面,一张又一张残缺的纸,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遗憾,才是人生常态。(沈露莹)

[读后感推荐]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800字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读后感推荐]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800字”,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包括我们自己成长的家庭背景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自己身上很多的脾气、秉性,其实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有时候,我们看到了父母的缺点,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父母一样的人,然后用力想要摆脱。但是终其一生,在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们能做的,是学会坦然和成长。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抛弃固化思维。试着把自己性格里好的一面发扬光大,把不好的一面通过不断的学习让它越变越小,算是一种修炼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优质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之二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优质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之二”,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看完了才知道莉迪亚不是自杀的……是意外死亡……但还是有一种她的肉体被精神主宰的感觉。不能理解的是书中的人物似乎都怠于表达,比如詹姆斯本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安慰教导儿子,不至于让儿子隐忍自卑感。玛丽琳本可以坦诚的和丈夫沟通,丈夫未必不会不会支持她重拾梦想。詹姆斯本可以将脆弱与痛苦展示在妻子面前,而不是在陌生女人的怀抱中寻求安慰。玛丽琳的母亲虽然最初不支持女儿的婚姻,但也没有横加抵触,为何要被女儿遗忘八年之久,最后也只能孤独死去。汉娜作为家里最小的宝贝,一直被家人忽略,一个人躲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察言观色,渴望爱却不敢索取爱。莉迪亚觉得继承父母的梦想过于艰难,却还是表现出乖乖女的样子。还有杰克明明喜欢内斯,却要拿莉迪亚当挡箭牌……整本书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但如果我们都像书中的人物那样沉默隐忍,就很容易被爱的名义囚禁,痛不欲生。小说终究是小说,希望现实中的人们不要活得这么痛苦,毕竟,活着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而是成为自己。

[推荐读后感] 月夜——《无声告白》读后感范例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推荐读后感] 月夜——《无声告白》读后感范例”,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月夜——《无声告白》读后感

杨奕

十二点了。楼下的钟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一、二、三……一共撞了十二下。无心入梦,起身换上她为我买的蓝裙,轻轻地踩着橡木地板,打开前门,从那个地方出来了。

今晚夜色很美,一轮完美的圆月高挂于夜空。还有一丝风,温柔地吹起我的衣裙与发梢。院子里种的月季,不似白日里那般红得能滴出血一样的娇媚,清冷的月光为它添了几分苍白。在树的阴影处,草绿得发黑。虫子藏匿其中,用独特的鸣声宣告自己的存在……我走在小路上,打量着深夜里月光下的世界。

不知不觉就间走到了湖边。经年使用的码头表面已变得非常光滑,月光为它笼上一层无法触及的银色光辉。码头一端的木桩上有一盏灯,在水面上投射出一个橘黄色的光圈。我小心地下到船里,小船因为我的到来微微向下颤动了一下,又迅速地被水托了起来。我解开缆绳,狠狠地推了湖岸一把,然后拿起桨,笨拙地划着水。因为不会游泳,十几年来我来这里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我离岸边好像很远了。码头上的灯犹如闪烁的孤星,发出微弱的光芒,再也无法玷污我四周的黑暗。我躺在船舱里,这个世界仿佛只有我一人。我望着月亮,想起昨天夜里的事。她,我的母亲,玛丽琳,送了我两本书,《基础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彩色图集》。人体解剖图真令人作呕——男人和女人被剥掉了皮,揭开了肌肉,只剩下光溜溜的骨架。我用最完美的微笑告诉她:“谢谢,我很喜欢。”直到目送她满意地离开,关上房门,我才发现脸上的笑容早已僵硬如冰。

她经常对我说:“莉迪亚,你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你,你能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是吗?我从来都是她的乖女儿莉迪亚,而不是自己的莉迪亚。她想让我成为一名医生,但我不想。莉迪亚不想成为医生,但玛丽琳的女儿必须要成为一名医生。我讨厌医院消毒水的味道,我讨厌和冰冷的手术刀打交道……但她不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

一条鱼突然跃出水面,匆匆看一眼这个世界,又钻入了水中。我站了起来,望着那一圈圈波纹出神。

我沉入了水中。水面在我的头顶逐渐闭合,我闭上了眼睛。水拥抱着我,它温柔地包容着我,我像羽毛一样轻盈地落在湖底。

多圆的月亮,与繁星一起在夜空发出刺眼的光。

老师推荐语:《无声告白》是一本每个家长都应该认真读一读的书。书中的玛丽琳因为从小被母亲教养只要做一个会取悦男人的全职太太,嫁一个好男人。她背负着这个期待,自己的大学梦也因怀孕中断。虽然她最终没有活成母亲期待的样子,但也没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方式。更可怕的是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后,就把自己未竟的梦想——当一个医生,强加到自己的大女儿莉迪亚身上。莉迪亚为了不让母亲失望离家,于是假装很喜欢母亲的安排,拼命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无法忍受母亲的控制,内心痛苦纠结,坠湖而死。整本书描写细腻,尤其是心理描写,我一度读的几次落泪。

本书构思新奇,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特别是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孩子?我想一定不是控制,是按自己的期待去雕刻孩子,而应该是发现,引领,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过好我们的自己的人生,努力追求自己喜欢的模样,给孩子做一个奋力追求自己理想的榜样,或许这样就足够了。

最开始并没有给学生推荐这本书,只是她们观察敏锐,看我在读这本书后,班里陆续有人开始读,感触也都很深。杨奕同学的这篇读后感视角独特,以莉迪亚的口吻来叙述,描写细腻,如对环境的描写和心理的描摹,都在试着再现莉迪亚的内心独白。但原文是“无声”告白,这一切都是要靠读者想象着来完成,杨奕同学正是抓住了这点来生发想象。

这篇读后感,文笔老道,表达精准,尤其是前后文对月亮的对照描写,由“美好”到“刺眼”,正如莉迪亚感受到的母爱一样,还有沉入水中时的感受,也是对母爱的一种内心期待。尤其是文中这句“一条鱼突然跃出水面,匆匆看一眼这个世界,又钻入了水中。”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充满了隐喻意味,对莉迪亚的死充满一种宿命的暗示。唯一的遗憾就是,如果文章结尾再对莉迪亚决绝时的心理描写再多一些,结尾再显从容一些就更完美了。

爱是如他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愿我们都能走出别人的期待,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毛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