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学习圆明园观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05-26

学习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精选一篇。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观后感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观看一部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诠释作品想表达的理念和想法。写作品的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学习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精选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跟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跟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一直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断垣残壁却令我无法想象……记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动的口吻向观众们提出构建一个梦,一个由大理石,汉白玉,青铜,跟瓷器构建的梦,以一副副生动的而真实繁荣水墨画为背景,将那个美丽的梦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音乐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着观众,调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是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圆明园

在地图中的广阔疆域上通过镜头的拉近让北京一点点成为画面的中心,随即切入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我们讲述公元1644一个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清,这个圆明园的主宰!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罗马传教士-朗士宁,在中国50年的经历,见证的圆明园的兴衰变迁。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书信一点点记录给了我们回顾着段历史的依据。本片便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经历为主题进行讲述的,这种手法在观众的眼中真实生动而吸引我们,不仅仅了解圆明园,更了解的这段历史,这个帝国,以及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便丛他第一天冲忙的进宫开始了。这是以一个外国人口吻叙述开始的,画面与这种声音相协调一致,几个演员出现在荧幕里,那一切真实的出现了,仿佛就在昨天!通过外国人的口吻提出问题,随即切入旁白,对关于圆明园的问题进行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围绕在我们心中的种种问题。郎士宁的经历是那么戏剧性,是许与圆明园无关,可是这却暗含着明园内在的变迁,康熙的爱好天文,宠爱小孩,投其所好进入皇宫。康熙,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在数学跟天文学方面有着极大的成就,他对科学的态度在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牡丹园主孙三带的相会,影响了清帝国一个多实际的历史。这个园林就跟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zuOweN101.com

雍正即位,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跟意志。圆明园的尽管来自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跟在先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些图纸在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成为现实,而这样一个建筑世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一个雷姓的家族。今天我门只能从这些图纸来想象当年皇家原来内的建筑盛况。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每座宫殿都有着他不同的含义,建造因为是独特,这些也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一幅幅图象是圆明园真实的写照!

乾隆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扩建工程持续了9年!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乾隆将东海的龙宫移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跟奇迹他都应该拥有,圆明园越来越豪华,圆明园追求的跟谐境界正在丧失。圆明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繁荣角色,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影片通过演员的表演将这一幕搬上了荧屏,着一切真实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中国式在欧洲成了时尚的代表。在圆明园建造西洋建筑,用动物12生肖来代替西洋的人体喷泉。通过电脑特技将圆明园的景色重现,一切是那么真实,美丽!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可以跟欧洲任何一座园林媲美。然而在乾隆时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跟灾难!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摇曳之中,有一个历史的口吻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

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着,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清军的士兵在一个一个的到吓,这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英法联军的进攻随着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当进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它的豪华另人震惊,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当英法联军走入花园内,那一个我们的心在滴雪,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无法形容。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变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跟衰落,恨蛮夷的野蛮跟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

小编推荐

作文圆明园观后感(精选4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不能掉以轻心,写作是我们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经过细心的考虑栏目小编为您编辑了“作文圆明园观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作文圆明园观后感(篇1)

圆明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宏伟,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高达三百五十多公顷,是浓缩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特点。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谁不想去看那全世界万众瞩目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那具有中国特色的亭台楼阁和充满着欧陆风情别具一格的殿堂,奇花异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然而,这只是幻想,这一奇迹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八六零年,怀着狼子野心的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我国领土,入侵我国首都北京,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亲眼目睹了它们进军圆明园。它们把圆明园抢劫一空,把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金银财宝统统掠走。后来为了销毁罪证,竟放火烧了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和一望无际的荒漠上的枯枝败叶。

这些可恶的侵略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不仅残杀百姓,还任意销毁我国建筑物。把我们中华民族搞的昏天暗地,啊!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在落后的旧中国里,这样的耻辱也何止一次呢?兼职多的数不胜数。不断有狡诈的敌人来侵入我国宝贵的领土。圆明园的毁灭就是留给后人的一次血的教训,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深仇大恨。如果忘记了,就等于背叛,就是汉奸走狗。如今,国家强盛了,成为世界一方的雄狮,再也没有人来侵略我们的国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了!

我们要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屈辱牢记在心,掌握知识,锻炼身体,培养品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文圆明园观后感(篇2)

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看电影的时候,大家不停地感慨:“这英法联军真是太可恶了!”“要是带着现在的武器回到以前该有多好”“这么多国宝、艺术品都被砸烂了,太可惜了”。是呀,多少代人的心血都倾注在那上面,整整一百五十年建成的园林,三天就被烧光、抢光了!大家还记得上回苏富比拍卖会吗?那些兽首可都是中国人的啊!可是我们却必须得用昂贵的代价买回来。外国人造不出那么好的东西,就来抢我们的。抢了还不算,还要烧毁它,还要危害当地的百姓。不过,这也不完全是英法联军的错,当时清政府太腐败,只顾自己逃命,不顾老百姓。而且,科学技术又太落后,完全没有能力抵挡外国人的攻击。“把平静与安宁留给皇上,把战乱和痛苦就赐给老百姓吧。”就是讽刺清政府的。这也让我们得到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现在,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正在抓紧学习现在的科学知识,让我们好好学习吧。

一座绝美的园林。

一帮野蛮的强盗。

一段屈辱的历史。

作文圆明园观后感(篇3)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它让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两个多世纪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火放火连烧三天三夜.现在圆明园内是一片狼迹。

每当我凝视着徐徐上升的国旗时,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圆明园被毁灭的这一情景。侵略者那颗可恶的心把中国圆明园内的艺术结晶毁于一旦!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在怎么也阻止不了他们,毕竟园内有我们中国人的心血和奇珍异宝啊!清朝政府的大官们只知道吃、喝、玩、乐。如,他们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衣服穿的是上等布料,也是很花银子的。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吃的、穿的、用的哪样不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下来的银子,大官们居然心安理得!他们根本没理会老百姓过的好不好,所以,当时我国只有挨打和欺负的份儿!面对着圆明园一片片断粮残柱,我的内心淌着泪水,心情沉重地“触摸”她每一处伤痕,感受历史的悲恸。

她记载了辉煌的民族艺术,也见证了动荡不安、被人欺辱的过去,这一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儿女去认真回味。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更应该让中国繁荣富强!

作文圆明园观后感(篇4)

通过观看窦桂梅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视频,我深刻地感受到窦桂梅老师独有的课堂魅力,领略到了窦老师课堂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也有了些许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在我看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堂上,窦桂梅老师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教学理念:

一、朗读——再现世界的方式。

朗读,这是贯穿《圆明园的毁灭》整堂课最突出也是窦老师她自己强调的一大教学理念。画家可以用自己的画笔,通过线条、颜色来体现自己的思想;音乐家可以用跳动的音符、美妙的旋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述说心中的世界;那么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我们今天可以用的也是被大力提倡的一个方式,就是朗读。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如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学习目标就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怎样来组织有效的朗读丰满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来提升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呢?这是一个多么有挑战和实践性很强的事情。但从窦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她反反复复地读着同样的段落,方式却一点点地在改变,学生也在她的引导中越来越会读、乐读。一种种个性化的精彩的个人读,齐读,师领读,变化着调子来读„„充分地将朗读落到了实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促悟,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人文性凸显的课文,在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们在朗读中汲取着作家精彩的语言,积累着生动的丰富的有特色的语言文字,如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在朗读中,学生们了解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起了学生们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运用字词句的教学,展示语文的工具性;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本堂课中,正是通过朗读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以读代讲,充分体现了“三主原则”。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从不考口头言语方面的听、说、读,阅读教学大都以教师“串讲”“串问”代替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主动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读”是提高朗读效率,增强阅读能力,感受人生真谛的必由之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观全课,窦老师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何在泛读中知晓大意,在精读中品味文字,在复读中体验情感。

窦老师“以读代讲”的方式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主动探究,真正把读书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从而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主线” 就是从学生智力结构的现状出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如,整堂课基本上都是以朗读贯穿始终的,而这里的朗读主要是学生个体或集体的`朗读朗读之后,窦老师并没有立即予以评价,而是先采用了学生自评、同桌评、同学互评等方式,如果学生知道的,教师决不“代劳”,课上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同学朗读完,个别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之后,还有一处读不正确的地方没指出,此时窦老师就说:“不过还有一处,我听出来了。(看到很多同学举手了)哦,你们也听出来了,那是不是和我的意思一样呢?我就不说了,请你说。”把朗读、评价的优先权交给了学生;但窦老师采取的也绝非全程“放羊式”的教法,在学生进行评价后,老师还会进一步地进行引导,如,有位同学课文朗读得太流利了,忽视了分号、句号间的停顿关系,此时窦老师就进行了适当地引

导,引导学生读的时候缓一下,慢一下,注意分号朗读和句号朗读有什么区别,进行这样的引导点拨后,再请这位同学读了一遍,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这一主动参与和借鉴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朗读的技巧,还养成了善于倾听他人朗读的好习惯。

总之,朗读的学问很大,需要在探索中前进。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组织指导学生每一次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让粗糙的课堂变得细腻起来”,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也相信,窦桂梅老师阅读教学指导正是我们努力前行的一盏指路灯。

二、赏识性教育——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

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这既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不能随意敷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尊严地、自信地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窦老师十分重视跟学生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到好处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赏识性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中,学生参与朗读和自主发言的机会有很多,因此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见解时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能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要做到恰到好处。窦老师在这一点上获得了成效,体现了她驾驭课堂教学的高超艺术。如,在朗读过程中,有位同学由于读得太快,有些地方读得不太到位,窦老师并没有马上指出哪里读得有所欠缺,而是首先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真了不起,这段这么长,你从头到尾读得这么流利,同意吗?”紧接着,就有同学举手想说说他们刚才倾听后所发现的了,这时,窦老师就进行了适时的引导,“有同学想对你聊聊!”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在表扬其优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进行赏识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

在初看窦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教学视频时,看到她如此激情的教学风格,我真的有点不适应,但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品读的时候,我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

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我想,窦桂梅老师正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有人就这样评价她:“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是的,在她的课堂上,从她的语言中,从她的板书中,从她的举手投足中,我们无不看到了她的激情四射,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

但也有人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激情过火——虽深情并茂,课堂至始至终情绪饱满,听者跟着激动,过后给人的感觉很累,有时所表现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热闹’。”但在我看来,窦老师课堂上的这种激情不单单是种情绪,更是一种热爱,源于她对生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们的热爱。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在课堂上,窦老师总是那么地全情投入,“激昂处她和孩子们一起激昂,缠绵处她和孩子们一起缠绵。高兴,她和孩子们一起击掌;伤心,她和孩子们一起落泪。课堂上的窦桂梅全然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孩子,倾情挥洒着童真。”试想,如果我们有幸能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在若干年后,我们能像窦老师这样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吗,即使不能达到像窦老师那样的境界,我们还能像当初尚未成为一名教师前那样怀揣着一颗“让孩子像追蝴蝶一样,轻松,快乐成长”的,对生活、对工作富有激情的心吗?我想,我们都很难最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这也是我对窦桂梅老师产生钦佩之情的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优质教学是需要教学激情的。它需要教师贯注激情于文本,洋溢激情于课堂,点燃激情于学生。只有当教师有了教学激情,学生才会有浓厚的求知欲望,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凸显新课程理念中的人文性,营造快乐课堂,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使学生在艺术美的课堂内充分领悟真、善、美。因此,教师要用满腔的激情投身教育事业,要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用这种激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同时,只有用激情演绎教育,教师才能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

窦老师曾写道:“一名优秀教师,应把教学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语文教育教学对你而言,是激情,也是思想。”她就是拥有激情与思想的优秀教师。

听过窦桂梅课的老师几乎都说,她的课堂是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确实,只有置身窦老师的课堂,你才会真正感受到她充溢血脉之间的一网情深,你才会真正领略到她的理想与行动的用心融合,你才会真正聆听到她的行动着的宣言:“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师生终身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师生一起在语文的课堂幸福成长。”

教你写观后感: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精选一篇


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观后感是我们将自己观看作品之后的感受写成的范文。每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之后就会有一些感受和心得。写观后感可以表达我们对于作品的一些看法和心得体会。值得收藏点赞的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你写观后感: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精选一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今天我看了《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看完后我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愤怒。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她在众多园林中鹤立鸡群,汇集了天下的风景名胜,将中西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还集中了华夏民族五千年来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她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她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可是,这样一座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却在英法联军的一把火被烧成一片废墟。当我看到“那些侵略者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物品据为己有”的片段时,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我们这个拥有黄河、长江和万里长城的民族,这个拥有亿万铮铮铁骨儿女的民族,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看完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小小心灵受到无比的震撼,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观后感精选: 《圆明园》观后感之二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观看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为了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真谛,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在观看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后感精选: 《圆明园》观后感之二”,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圆明园》观后感:燃着……

银幕渐渐地暗淡,继而是深不见底的黑色。或许它是厚度,或许它扩张了,以致于包容了我,我的周围全成了黑暗,黑暗吞噬了我……熟悉的字幕终于出现了——圆明园。我却没有因为恐惧而对它心生期盼,恰恰相反,我倒不希望它出现在我眼前,更不想让那烈火燃烧在我的胸膛!

于是,我空白了,却不是透明的。那是怎样的火焰呀!稀疏的火苗上下窜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熊熊燃烧,仿佛要烧毁整个的世界。像是有力的足迹,一声声仿佛听到沉稳的呼吸、呼吸……一双眼凝视在眼前,仿佛想说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是——怕一个语调,中止了倾诉。火,燃着……

它,确实是一个梦。梦的所在总是稀释了自己。

政务的繁忙使他的身体只会说“忙碌”,然而,“忙碌”而不“盲目”的他只会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倍受煎熬。

是的,他需要停顿,可他却不能停顿。这停顿只好停顿在梦里。于是,一个梦诞生了。

不难想象,它的出现只是作为一个梦,但梦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

旭日给沉睡的它投来新的一丝的温暖,它欠欠身,舒活筋骨,于是,又是一日的“梦”。

薄雾静静地浮起在这一片静谧中,四周的湖水使它宛如神话中的仙境,可望而不可即。

它总是掩饰别人的梦。

我不懂艺术,更不懂韵律,所以,我不敢妄加赞叹。我只能说,它作为一个梦,稀释了雍正,也稀释了世界,直至稀释了我。我不敢想象,一个曾经的历史会仅仅通过一副残喘的画卷征服一个无比幼稚的心!然而,它做到了!我只能感觉到,它在我的眼前缓缓地旋转,它自身所散发出的气息穿透了我。这时,我是真正的透明,也是真正的存在。只是,我被迫停止了思考,只有不断地领受。

似乎不该忘却这一点,当我忘却这一点时,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撕开、撕破、撕碎……我的心也被撕开、撕破、撕碎……

我哭喊,所有的一切都在为它哭喊:“为什么?为什么梦会在成为美梦的同时化成噩梦?为什么……”

一份份已经泛黄的画卷。

直到轮廓渐渐地模糊,色彩渐渐地暗去。

火,依然在燃着,燃着……

作文:圆明园电影观后感范本其一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写过各种各样的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每次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本质,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作文:圆明园电影观后感范本其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成居

这段话是纪录片《圆明园》的开场白,电影的内容由导演利用3D数字技术把这座由康熙年间曾经开始建造的皇家园林又复活了过来,让观众在电影里回忆这座曾经让西方列强都认为它是精美绝妙、美仑美焕、叹为观止的人间仙境。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组织我们在电脑机房里观看《火烧圆明园》。但那时我对它的印象并不太深,只知道它是我们国家清末战争中的屈辱历史,曾经在清朝建造后来八国联军作为对清朝皇帝的处罚而毁于大火的皇家园林。

而在今年的双十一国庆假期中,我有幸来到这座世人皆知的皇家园林。在游览的过程中我看到有许多的建筑都是建国以后近几十年来由国家文物局重建的。当得知在这之前从圆明园被八国联军被毁到当时的国民政府,这里都是一片建筑废墟。当大家都在圆明园中嬉笑游玩时,我自己却没有在笑,而是攥紧自己的拳头。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中国人民会把这个仇还回到那些曾经欺辱中国的西方列强的。

我和朋友走到当年乾隆时期命当时的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的远瀛观和大水法,看到这片废墟时我的心都在痛。有许多游人明知告示牌写着“保护文物,禁止攀爬”却都爬到建筑上摄影留念。这部电影以意大利人郎世宁的角度拍摄的纪录片,以他绝无仅有的机遇见证了这个清帝国的辉煌。而片中导演完整的把当年郎世宁在圆明园里由初始设计到落成完工再到战争时期被八国联军毁灭的历史记录利用数字技术展现给观众。我在家以及在公司不止一遍又一遍的观看这部电影,由片中的感叹转而到惊叹再到无奈它毁于当年的战火,使我久久不能忘记当年的屈辱历史。圆明园,它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强盛和迂腐软弱。美伦美幻的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中烟消云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光辉与屈辱。

意大利人朗世宁,他是意大利传教士,到中国后希望康熙皇帝欣赏他的西洋油画手法,为了讨好皇上,他画了康熙的一个孙子,结果皇上看到后说:“这幅画中只是一个小孩,没有什么意境。”朗世宁花费了7年的时间,学习到中国绘画手法,开始了他为熙、雍、乾三朝服务50年的御用画师生涯。

圆明园在康熙生前是以畅春园为主体的帝王离宫。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紫禁城的环境极不适合居住,康熙在因多湖而号称海淀的北京西北角修建了畅春园。在皇四子胤祯的精心安排下,康熙在畅春园西侧,圆明园前身的一个花园里,牡丹丛中,第一次看见了自己12岁的孙子弘历,他对弘历的聪慧大为欣赏,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了帝位归属问题。

因为这个情结,雍正、乾隆登基后,都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尤其是乾隆期间,当时帝国的财富占据全球1/3,人口也占1/3,乾隆自视天朝大国,是全世界人效仿的榜样。他听说法国国王的凡尔赛宫有大水法,就命令朗世宁在整个园林的东部修建一座西洋园林,就要有大水法。

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园林修好了,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乾隆将这个园子送给了在平定准葛尔叛乱中极为有功的部落首领女儿香妃。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最后不过是帝国皇帝给自己的一个女人的礼物而已。

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开始,中华的文明就止步不前。以至于到了战争初期,清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抵御侵犯国门的八国联军。最后这座让人类不能忘记的梦幻中的园林毁于战争,关于焚毁圆明园一段,影片也用了理性和客观的分析,不同以往的激愤。

从人类文明成果的角度来讲,痛惜它被毁灭于战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是集于3000年封建思想的集大成者,反映了封建帝王力图将它作为封建文人的审美感。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建造一座美仑美唤的人间仙境。再搜罗全国的奇珍异宝,珍贵字画,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穷全国之力图帝王的一己之私欲。

但它却是中国最繁华旖旎的一笔,而后,那繁华旖旎化作水露,供养直至永恒的那了寂无色的花枝。它正如诗人保罗·瓦莱里吟过那样:“我们这些文明,如今皆知,都要消亡。”我们能接受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接受圆明园的毁灭。万事有始有终,是真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12篇


好的影视作品不缺,好的观后感却还是异常宝贵。观后感是每个人欣赏完一部作品之后的感受和评价。每当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对剧中的情节难以忘怀。为了不让我们遗忘作品的一些情节和内涵,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值得收藏点赞的观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电影《圆明园》观后感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1

圆明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结晶,但1860年的那场战争,使艺术界的瑰宝,使人民的汗水,化为了一片灰烬。

星期四,教师给我们看了《圆明园的毁灭》让我受益匪浅。圆明园原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3代皇帝建造而成,他们用无数双手、无数只脚和辛劳的汗水,一点一滴建造起来的。圆明园有1000多个宫殿,里面能够装下500个篮球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呀。圆明园不但面积大,也十分宏伟,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它吸收了各地风景名胜的精华,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等,圆明园里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青铜礼器和古代诗人的书画作品,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是,圆明园刚建不久,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内,看到富丽堂皇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者开始疯狂的掠夺。他们拿的拿,抢的抢,实在拿不动的就放火烧,这美丽的景象、珍贵的历史文物,就被那无情的大火给烧了。

我觉得英法联军太自私了,圆明园是我们国家花了好长时间花了好多心思,也花了好多的精力才建造起来的。这些联军居然敢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我们这一风景名胜的圆明园就在这些侵略者的手下毁于一旦了。也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的政府是多么无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看见此刻的圆明园已经残垣断壁,我们是多么心疼啊。为了能让中华民族崛起,我们更应当好好读书,增长知识,为祖国不断奋斗,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强大,屹立在世界之上。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2

读了《园圆明的毁灭》这文,我从心底里感到无比愤怒;为什么在它们进园圆明时;为什么在它们抢园圆明东西时;为什么在它们烧园圆明时,没一场拼搏;没一个中国人反抗。

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其中的许多名胜古迹和很多物品,都结合了中外从古至今建筑和宝物的精华。我为身在有圆明园这样被世界称为“世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园林,而骄傲,而自豪。

可是,今日的圆明园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它已被该死的英法联军掠走了所有可以掠走的东西。为了销毁证据,它们放了火烧了圆明园,烧了万园之园一一圆明园。

吾想:英国法国还算什么讲文明,有教养的国家呢?据吾分析只有两种可能:

1,他们是海盗,不自己劳动,习惯性地抢别人东西。

2,它们嫉妒我们祖先聪明,给我们溜下了成千上万的宝物;而恰恰反他们祖先笨,没给他们留下宝物,就来抢我们的宝物。

为什么它们不在唐,宋,元,明,以及前清来抢中国东西?是因为中国变弱了。要怪还要怪清朝政府,若不是他们花钱如用水,对百姓不好,当时的民心也不会大反,中国就不会变弱。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3

在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题目就是《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令我至今难忘??看完这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影后。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也跟着留下那苦涩的泪水。我的心灵被那一种耻辱啮噬着,被愤怒的火焰燃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留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好像在向人民诉说着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90多年前,嗜血成型的八国联军,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大量的占领中国国土,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圆明园的楼台亭阁,毁坏圆明园的一花异草。为了掩饰其罪行,他们还放活燃烧了圆明园,大伙连续少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融艺术和建筑与一体的圆明园在此时此刻变成了一片废墟??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奇耻大辱!这样的耻辱在黑暗的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呢!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怎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

我们的祖国这正在发展,祖国的未来蓝天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这一种耻辱——永记在心啊!

今天,我在一本文叫世界文明古迹的书上,看到了一片关于“火烧圆明园”的经过使我很受教育。

掀开历史的一页,我了解倒圆明园内有弯弯的流水,高高低低的假山,湖如明镜,山似叠翠。圆内的宫殿建筑,美妙奇特,变化无穷。那无数名贵的奇花异木,数不尽的珠宝玉器,无论是建筑的华美,还是五光十色的金珠玉物的珍奇,圆明园都可以堪称是世界上的杰作。可是,在公元1860年6月,美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看见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时,就像恶狼见到猎物似的,疯狂抢夺起来,能拿走的尽量拿走,手里拿不了的,就用抢来的绸缎和刺绣品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对拿不走的楠木器具,铜器瓷品等物品,则用枪托或棍棒砸碎。一连几天,侵略者又让骑兵团分头倒圆明园各处同时放火,霎时间,圆明园各处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玲珑的亭台阁楼被火光烟雾吞没,在烈焰中“劈啪劈啪”响了一阵后,一座座都倒塌下去,整个圆明园变成了一堆堆的焦土和残砖破瓦,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从此消失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祖国有光荣的历史,也有屈辱的过去,火烧圆明园便是祖国屈辱的一页。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地践踏蹂躏?为什么我们祖国这样软弱?因为清zf的x败无能。封建王朝使我们的祖国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清zf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还是人民的反抗,给了侵略者有力的惩罚。

看完之后,我非常气愤。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就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观光,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我们面前点头微笑。但他们就是再点头,再微笑,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侵略者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我读完这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几个强盗给毁灭了。那些强盗就是英法联军,他们实在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掉,毁灭罪证,我实在太痛恨他们了。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4

这天,我们在学校里用了两节语文课的时光,欣赏了一个皇家园林“一生”的纪录片,看后,我们有许多话语想与众议论。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光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圆明园。并藏有超多奇珍异宝。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十分了不起,不论外表,和建筑所蕴含的含义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好景不长,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清军也在大力抵抗。但是,英法联军仅有三千人,用先进的武器把超过三万名的用鸟枪和腰刀抵抗清军统统杀死,让我感到无比的痛惜。我同时也十分愤怒,中国拥有人力物力,拥有许多资源,就是没有好好地利用起来。庞大的军队没有优秀的武器和高超的武技,最终只能全军覆没。更何况国家拥有着英式,但又未曾批量生产,给清军使用。令我最气愤的,就是乾隆对科学的厌恶,甚至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认同科学,那么,国家的强大又从何谈起?就是因为大清帝国的落后,才使得英法联军得逞。

乾隆皇帝实在是对外国太敏感,只想靠自我的实力走下去。合作能够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还能够使两国更加了解对方,并对对方更加友好,能持续和平。相反,乾隆皇帝对他国的不认同,让英军难以完成女王使命,才用武力侵入中国。对于咸丰,他实在是个败家子,享受皇帝所拥有的豪华生活,但又不治理国家,在危机爆发之时,也不想办法,只顾着逃难。因为这样的皇帝,在危机关头,我们只有饱受折磨。一个国家礼貌的落后,和不做事的统治者,加起来就是一场不可言喻的灾难。

我对英法联军是十分痛恨,这庞大的军队用机枪无情地夺走了三万多人的生命,又侵入了圆明园,能够抢的东西都被士兵们抢光了,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几千声打破玻璃瓷器声在同一秒同时发出,这样的情景也持续了许久,这多年前的精美艺术品在瞬间就变成了碎陶瓷块儿,当今谁也不明白这曾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谁也不明白破坏它们的人是谁。这些还不算什么,英法联军还有条不紊地把火把统统投向圆明园,使圆明园在几分钟内便燃起熊熊大火,三天三夜的时光里火带着圆明园和三百名官女一齐离开了我们。英法联军却带着胜利的笑容。这群人从此让了令人神往是圆明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心头充满着愤怒的气,久久不能平息。

简单的说,一样好东西突然失去,你只会痛心。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说过:“在地球上某个地方,以前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一天,有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英法西和英格兰。”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5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四楼电教室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老师给我们介绍说:这是一做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他又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外面还有许多小园,分别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从开始到结束,大家一个个都看得如痴如醉。演到最后,看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能拿走的拿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则毫不犹豫的毁掉。但是,为了销毁罪证,1860年10月18日,3500名罪犯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是中国的耻辱,是一段抹不掉的历史!我的眼在流泪,心在流泪。这是中国人用了两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建造成功的,竟然被这些外国人不到三天,就给轻易毁掉了。

作为一名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构造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儿具有中国特色精致的亭台楼阁,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那价值连城的珍宝……然而,这一切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儿,它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当年的痛苦和屈辱。

人与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绝对不应该成为敌人。战争使人性变得残忍,两个国家的士兵之间本来是没有冤仇的,但由于国家之间的利益与矛盾,他们要在战场上互相残杀,直到拼个你死我活,战争造成了太多的人间悲剧。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应该反对战争!

今天,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里,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每一次作业,听好每一堂课,将来把祖国建设为更为富强的国家,一定要避免像火烧圆明园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6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提到圆明园的时候,眼前立刻会浮现出大水法那几根著名的爱国主义柱子,脑子里也立刻充斥着两个字:耻辱。这已经是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了,从小学开始的教育就告诉我们:圆明园是满清王朝昏庸无能的佐证,是全人类无可复原的损失!还有历史老师用极其悲恸的音调读出那段法国作家雨果铁证如山的证据——“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能够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除此之外呢?没有亲身到过圆明园遗址的人,真的能够感受到那份历史的苍凉与无奈吗?就算是亲身到了那里,又有几个人能够从那些断壁残垣和简单的模型中想象出当年的盛世繁华?又怎样能够得知那些强盗烧毁的是怎样的奇珍异宝和举世无双的建筑奇葩?

如今,这一切已经不需要在几个概念和图片的指引下凭空想象了。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型史诗纪录片《圆明园》已经完成,在早已对圆明园各种意象构成了的刻板印象后,看完该片真能够用“惊艳”二字来形容。你能想象根据圆明园那残破的遗址是如何能够撑起一部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吗?而且我注意到,在漫长的播映过程中没有一个人离开座位。创作人员独具匠心的把一个家族的欢乐和痛苦;一个帝国的兴盛和衰亡,一个民族的荣耀和耻辱都浓缩在圆明园——这座地球上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宅院,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东方博物馆,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间仙境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历史书上亘古不变的枯燥的文字,而是一个鲜活生活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几张变换了无数角度却也没有多大变化的大水法遗址,而是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全景!这些都归功于创作者滴水不漏的讲故事潜力和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和大清帝国的兴衰重新带到观众面前。据导演金铁木介绍,本片是国产电影中第一部真正的数字中间片电影,它与我们传统上所讲的数字电影完全不同,数字中间片技术能够帮忙影片最大程度的在银幕上实现优异的影像效果。为此,本片导演金铁木专程前往新西兰的WETA公司制作拷贝,

该公司以前制作了国际经典影片《指环王》《金刚》和《纳尼亚传奇》等,拥有最好的经验、技术和工作人员。这些辛劳如今绽放出了累累的果实、耀目的光彩,这是一部有故事的纪录片,这更是一部决不同于以往传统纪录片的视觉盛宴、影像奇观。

下个月该片就要在国内院线全面上映了,纪录片走进院线并不是创举和新鲜事,但像《圆明园》这样规模和数字化制作的纪录片走进院线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这绝对是一个壮举。但是具体票房成绩如何,还要等待广大观众的最终检验。

如果说,当年法国文豪雨果公然对抗自己的国家,用文字记录下强盗们的斑斑劣迹是一种文人的良知和勇气的话,如今在这歌舞升平的时代中,耗去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部居安思危、波澜壮阔的盛世危言《圆明园》,则是一种职责和一种眼光,深表敬意!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7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火烧圆明园》这场电影。看了这场电影后,我非常震撼。

电影里拍到圆明园内有弯弯曲曲的小桥流水,有高高低低的座座假山,有无数的名贵的奇花异木,更有数不尽的珠宝玉器……园内湖如镜,山似叠翠,宫殿建筑,美妙奇特,变化无穷……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圆明园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我油然而生地发出了感叹:这真不愧是中华人民劳动地结晶啊!

这时,镜头转向了另一方面:公元1860年6月,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看见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就像恶狼见到了猎物似的疯狂抢夺起来:能拿走的尽量拿走,手里拿不走的,就用抢来的刺绣品和绸缎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贵文物;楠木器具、铜器、瓷器等不易搬走的物品,则用棍棒或枪托砸碎;最后,侵略者还让骑兵团分头到圆明园各处放火,掩饰他们的滔天罪行。霎时间,圆明园内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玲珑的亭台楼阁刹那间被火光、烟雾吞灭没了。烈焰中只听见“噼噼啪啪”响了一阵后,一层层、一座座、一栋栋楼阁都相继倒下去,整个圆明园成了一堆堆焦土和残砖破瓦。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建筑群从此就消失了。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痕迹”。看到这样的画面,使我非常气愤,英法侵略军真是和日本鬼子一样可恶。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践踏、蹂躏?为什么我们的祖国那么柔弱?都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使我们的士兵意志日渐衰退,使他们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而侵略者也不敢抵抗!

如今,人们来倒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在那里,俯瞰着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直座纪念碑。

我终于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意思了。

火烧圆明园是英法侵略军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也是中国人民心头无法磨灭的创伤。历史的创伤,民族的耻辱怎样抚平呢?作为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8

圆明园——这是个令无数位中国人自豪而又痛惜的名字,曾经的它让多少人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名园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可谓园中之园,它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美景之中。然而,经过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备受摧毁,文物被掠夺,曾经傲立于东方幻想艺术民族之林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纪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如今圆明园的那片废墟,是英法联军的完美杰作,而那把火烧尽的瑰宝与精华,是好几代帝王和人民的心血呀!在我低下头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之余,问题也悄悄爬上了心头,当英法联军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掠夺、破坏时,中国人为什么不敢于上去制止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不难得知。当英法联军在天津东面几十公里外的北塘登陆时,咸丰皇帝还悠闲的吸着鸦片,战争将要来临,他却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认为英法人民只是野蛮之人,战争实力远不及中国,然而他错了,早在9世纪中叶,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已陆续经过了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而由于闭关锁国,此时的中国,科学和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直到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他没有选择留下抵抗外来侵略者,而是逃往了距北京200公里以外的避暑山庄。前来访华的英国外使马嘎尔尼也曾说过:“中国就是一艘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大船,之所以能坚持那么长时间而没有沉没,正是依靠它的体积和外表。但当一个昏庸无能的人站在甲板上指挥的时候,这艘大船就将灭亡!”英法联军进入了圆明园,掠夺一空后,开始进行焚烧,在焚烧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仓库,里面堆放着英国外使们访华时带来的英国先进武器装备,而腐败无能的中国皇帝却不知其作用,将其堆放于仓库,而士兵们所配备的武器还是两千年来一直未改变的弓箭和腰刀。中国的不堪一击,就连日本和俄国都到中国的土地上打仗,中国实在太弱,太弱!

惋惜、愤怒之余,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的明天,加油!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9

赏一园而观盛世,望一朝而思历史

——观《圆明园》有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历史如同一辆急着前行的车,辘辘而过,留下深深的印记,引得无数的后人驻足相望、定神深思、感悟过往、反省现在。纵观中国这一泱泱大国,莽莽五千年,胜败百千朝,但最后十之八九逃不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局,圆明园的繁华落败、满清的兴衰存亡即使最好的证明。

素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占地五千二百余亩,共有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在康熙时期已初具规模。雍正皇帝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并向东新、长春园,东南并入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五朝更建,使得圆明园成为一座热闹繁盛的艺术宫殿。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梦场景,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的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的园林建筑,可谓集中方园林之大成,融西方建筑之精华。不

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实至名归的“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从满清政府对圆明园的巨资扩建和圆明园的繁华壮观,我们不难看出,清政府满盛时期的强大,统治者生活安逸、消费奢侈,享尽天朝之所有,坐揽天下之奇物。但是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忘记了思考、忘记了发展、忘记了祖代的教诲,让他们看不到世界的另一端有无数双邪恶的眼睛正盯着这片东方土地。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安于其中的小生活竟然成为了朝代走向衰败的前兆,眼前的繁盛竟会成为孕养清廷灭亡这一苦果的黑色摇篮。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腐败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根本无力抵抗先进技术的挑战,清政府的惨败自此让西方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这扇紧闭的大门。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情报,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

他们打得粉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三日而烟未绝,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这把火烧在圆明园上,更少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这把火烧的圆明园一片废墟,更烧的中国一页惨痛的历史。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痛定思痛,以史为鉴。在我看来,圆明园的毁灭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清政府及官员本身的腐败无能,这正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们的骄纵让他们看不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固守“天朝为中心”的错误理念,不思进取,上不得天意、下不得民心,终究酿成一朝灭亡、物是人非的悲剧。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要吸取教训,不能重蹈满清的覆辙,要放宽自己的视野,与外沟通,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好的方法,结合我国自身的特有情况,充分利用到我国自身的发展中去,“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另外,清朝后期全国上下安于现状、懒散堕落的生活态度也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满足眼前自己之所有,不思今后有何求的想法只能让自己前进的脚步逐渐放慢放慢,最终停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现在更是一句无可挑剔的真言,我们应该为未来展开一张有条有序的蓝图,不管现在自己有那些东西,不管现在自己有什么成就,都按照计划中的一步一步扎实的走好人生之路,不骄不躁,不懒不惰。

最重要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想只说而不做,都只是一场空想。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肩负着复兴国家、弘扬中华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对历史的沉思深入到自己的行动中,从现在起,紧紧抓住时光老人即将带走的每一秒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不辜负所有关心我们的人给予我们的厚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社会和祖国明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剧就不会再次上演。

赏一园而观盛世,望一朝而思历史。以己之力,尽己之行。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10

早就听说圆明园是去年最棒的纪录片之一,今天终于将其看完。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悲伤与沉痛的心情。在90分钟的时间里,整部影片用完美的特效与客观冷静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圆明园从修建到被摧毁的完整过程。可以说,20XX年最值得观看的两部电影。一部是《圆明园》,另一部就是警示全球变暖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像》。

在近年来中国导演对商业武侠片近乎疯狂的追求中,史诗纪录片《圆明园》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很高兴有这样一批人为能认认真真的拍一部注定会淹没在商业片中的纪录片。《圆明园》摄制团队用时5年,查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终于完成了近年来中国最好的纪录片。正如《圆明园》导演金铁木说“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最后的辉煌,也昭示着一个民族苦难的开始。通过圆明园,我们折射的是清朝盛衰的大历史。”

在观看这部电影以前在圆明园游玩的时候,我总是想象百年前在这堆废墟之上的,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前几天在圆明园拍照的时候,也只是为铺满湖面的荷花所倾倒。()曾经华丽的圆明园似乎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遥远。在观看完这部史诗电影之后,我发现我的想象力在导演用华丽的特效打造的昔日鼎盛时的圆明园面前是那么的无力。可以说,世界上的其他所谓“奇迹”在圆明园面前,都要站到一边,耗时一个世纪所建成的圆明园,集合了当时所有中国工匠的心血。是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建造出来的。圆明园,才是真正的人间奇迹!

“我贪婪地欣赏着这一幕奇怪的,却又是令人难忘的情景: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式各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

英法联军随军牧师:麦基这是人性之恶被激发到极致后的疯狂,一个亲临其境者的记忆,使真实的历史在观众心里割下冷静的一刀。

于是,越是客观冷静,越是产生了刺痛的效果。正如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塞在《圆明园大劫难》中所写:“圆明园的毁于一旦,相当于凡尔赛宫加卢浮宫博物院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全遭焚毁。”为本民族,我们怎能不痛息?为全人类,我们怎能不叹息?

前些时听说有人提议要重建圆明园,我不禁觉得有些荒谬。圆明园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无法忘却的伤痛。他见证了清朝由盛至衰的整个过程。岂是复建就能使人忘却那段伤痛的?圆明园是我们民族的胎记,一个民族之所以是这个民族而不是其他民族,最重要的就在这些胎记上。所谓“万园之园”并不仅仅是说它是所有园林中最好、最大的,还因为它是集大成者。

全世界很少有一个园林能够做到这一点,而做到这一点的背景是中国的空前强大,是强大帝国皇帝的财富与雄心。圆明园。而今,一切不复存在。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中国要站在世界的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道修复起来了,就代表中国又站在世界的巅峰了?这恐怕又是一小撮好面子者的心血来潮吧!

感谢所有参与摄制《圆明园》的人,是你们为我们带来了如此精彩的一部电影!是你们再现了一件举世珍宝的绚丽多姿。,是你们让更多的人直观的了解了圆明园。希望所有看见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看一看这部电影,他值得你用90分钟的时间去品味!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英文电影观后感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11

人人皆知的中国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是东方礼貌中的奇迹,被誉为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以前说过:“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请你想象一种大家不明白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就像月宫的一座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我们今晚所看到影片里的‘圆明园’只是透过现代的科技制作的一种假象,但足以感受到昔日的圆明园有多么的美。

影片《圆明园》就是一场视觉大宴,在影片中我们能够欣赏到超多的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也能够欣赏到西方以及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我们还能够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我所感受到的有以下三点。

一、建造的规模和特色。我信这是任何一个人看到这部影片后的第一个感慨。圆明园的建设经历了三代帝王的建设,这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离不开的。当时清王朝入关后,由于皇帝不适应北京紫禁城内炎热的气候,就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建造了圆明园的前身畅春园,成为皇帝避暑的地方。之后逐渐扩建,到乾隆帝时,国库充盈,更是大兴土木。由此,圆明园的格局大体已构成,其面积也相当于此刻600个足球场那么大,能够任由你想象其规模了。圆明园的建设汇集了当时江南的若干名园林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皇帝也将自己的诗情画意融入于千变万化的景象当中。不仅仅如此,还吸收了欧洲的建筑风格,把欧洲的园林建筑特色与东方的园林风格相结合,最著名的就有‘大水法’。园内的各种亭台楼阁、洲岛、桥堤、曲廊等建筑群的整体布局让人感觉到了和谐完美。

二、中国古代和谐美。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再现了清王朝的宫廷画师所作的圆明园设计图,但这些几百年前的设计图纸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好像就是一幅山水与建筑现结合的国画。在这些‘设计图’上的建筑基本上贴合当时圆明园的真实建筑物,也就是说古人就是依靠这些‘设计图’来建设圆明园。在设计图上能够看到这些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很协调,与环境相融合,这也就是古代人追求的一种‘和谐美’,能够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的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就主张和谐美,这也与儒道两家思想密切相关,两家思想的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三代帝王对圆明园进行规划时就个性注意和谐,圆明园在整体上本身也就是一个帝国版图的缩影,在园中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假山就喻为‘昆仑’,还有仿庐山景色的‘小匡庐’等,建筑物再置身其中。在影片中也讲到这种和谐性直到乾隆帝时才慢慢消失。当然,古代的和谐美在文学上也有体现,苏东坡就曾说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么一句话。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也是和谐的一种表现。

三、东西文化的差异。在影片中有这两个情节,西方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东方这个礼貌古国后,想进入清朝皇家画院,就以西方绘画技法画了一幅小孩的肖像,以博得皇帝的欢心,结果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皇帝不喜欢他的绘画技法。另一个就是皇帝想要建一个西方水法,而在当时就只有传教士郎世宁懂得西方的建筑,于是郎世宁成为了设计师。由于皇帝的极度关注,郎世宁的设计都要由皇帝过目后才能行。这位东方的主宰看到郎世宁的设计的水法后一度在改,他认为‘裸身的人’不能出此刻他的‘视线’内。更进一步的看,这些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当时的东方审美追求的是‘神’,神似而形不似。西方审美追求的则是‘写实’,真实的写照。难怪皇帝会说小孩的脸上怎样能有阴影呢!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在清朝又到达了历史鼎盛时期,未出嫁的女子足不出户是当时所谓的道德规定,更别说会出现‘裸体的人’了。而在西方人们的思想则是较开放的,他们更喜欢去追求为当时不知的一些东西。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待科学不同的态度,西方人对科学是执着的追求,而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更本就没有科学这个概念,清朝的统治者也认为学习西方的技艺就是玩物丧志。我想文化也是影响一个

民族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正是这些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火烧圆明园的杯具。

如今是圆明园已是一片焦土废墟了,但它以前的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会被人们忘记,更不会被历史忘记。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12

从小到大,我看过许多纪录片。比如《大黄山》、《舌尖上的中国》和《兵马俑的神秘主人》等,但是,最让我震撼的一部纪录片是《圆明园》。

《圆明园》讲的是清朝皇帝康熙死后,雍正、乾隆两位大清帝国的皇帝先后扩建圆明园,以及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致使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杀掠夺的历史。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深深的惋惜。圆明园,这座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这座拥有万千珍宝的皇家园林,这座拥有将近一千座宫殿的皇家园林,竟然就被英法联军,这群毫无人性的、无耻的强盗给烧毁了!我憎恨那软弱无能的皇帝咸丰,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泱泱的大清帝国竟手无缚鸡之力的任凭这些卑鄙的在圆明园中任意胡作非为,甚至放火这难道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吗?我还 憎恨英法联军,这群毫无人性的、无耻的强盗。他们为了让自己的腰包变得充实起来,竟不惜一切代价毁灭了当时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那么美丽的皇家园林,竟然就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摧毁了!它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都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们只能凭借电脑和想象,去修复那既美丽,又漂亮的皇家园林了...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谁也无法改写,但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了不让外人侵略,我们现在就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祖国的上空!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


编辑根据您的需求精心编写了这份详尽实用的“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写作品名观后感该从什么角度动笔呢?观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了,很多人都是从喜欢开始,然后再慢慢的去接触这部作品。观后感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批评和赞美,长久坚持写观后感,有助于收集写作素材,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篇1】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火烧圆明园》这场电影。看了这场电影后,我非常震撼。

电影里拍到圆明园内有弯弯曲曲的小桥流水,有高高低低的座座假山,有无数的名贵的奇花异木,更有数不尽的珠宝玉器……园内湖如镜,山似叠翠,宫殿建筑,美妙奇特,变化无穷……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圆明园都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我油然而生地发出了感叹:这真不愧是中华人民劳动地结晶啊!

这时,镜头转向了另一方面:公元1860年6月,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看见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就像恶狼见到了猎物似的疯狂抢夺起来:能拿走的尽量拿走,手里拿不走的,就用抢来的刺绣品和绸缎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贵文物;楠木器具、铜器、瓷器等不易搬走的物品,则用棍棒或枪托砸碎;最后,侵略者还让骑兵团分头到圆明园各处放火,掩饰他们的滔天罪行。霎时间,圆明园内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玲珑的亭台楼阁刹那间被火光、烟雾吞灭没了。烈焰中只听见“噼噼啪啪”响了一阵后,一层层、一座座、一栋栋楼阁都相继倒下去,整个圆明园成了一堆堆焦土和残砖破瓦。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建筑群从此就消失了。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痕迹”。看到这样的画面,使我非常气愤,英法侵略军真是和日本鬼子一样可恶。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践踏、蹂躏?为什么我们的祖国那么柔弱?都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使我们的士兵意志日渐衰退,使他们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而侵略者也不敢抵抗!

如今,人们来倒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在那里,俯瞰着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直座纪念碑。

我终于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意思了。

火烧圆明园是英法侵略军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也是中国人民心头无法磨灭的创伤。历史的创伤,民族的耻辱怎样抚平呢?作为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篇2】

今天李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长达1时25分的电影——《火烧圆明园》。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无比愤怒!我的内心燃烧着一团团愤恨的火焰:我恨!恨清朝皇帝的腐败无能!我恨!恨英法联军的贪婪残暴!

圆明园在17开始营建,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大约一整个世纪。它总面积达到347公顷,浓缩了中国的全部风景名胜,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又称“万园之园”。据说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法国有凡尔赛宫;东方有圆明园!

但是在1806零年,圆明园被一群远道而来的强盗——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圆明园里珍藏着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被侵略者们血亮的大眼死死地锁定了。他们闯进圆明园。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500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的天空,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

影片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感到无比愤怒: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一位青少年,我们要好好读书,为国家的富强努力。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篇3】

周五的时候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老师说写观后感,一时半会儿思思索索,还真不知道写些什么好。

上网查了背景资料和相关的说明,只是觉得,中国人所谓对火烧圆明园的记载和评价洋洋洒洒有几万字之余,但不如外国学者的 9 个字。

“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看过《火烧圆明园》后,震撼之余就是叹息。之所以说这部片子是经典之作,是因为这是自古至今数百数千部历史剧最真实、最中肯的片子。从里面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野蛮是火烧圆明园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单方面的原因,而是中国当代皇帝的昏庸和大臣宰相们的无知亲手将清初盛世历经 150 余年苦心打造的“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里面珍藏著名胜古迹,奇珍异宝。作为中国人,谁不想亲眼目睹万园之园 —— 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价值连成的奇珍异宝呢?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残亘断瓦和以示后人的耻辱。

中国是自古以来的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单单要勿忘国耻,也应当不只历史教科书上的“落后就要挨打”,应当静下心来分析中国成为一个在欧洲当作反面教材的原因,而不能再在我们身上重蹈覆辙。

既然这篇文章是观后感,那我不得不提所有此类文章的共同话题: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我们是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希望,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我们不用像国家领导般的为国事扰心,我们也不用像爸爸妈妈般的为家事烦心,我们更不用像老师们的为班事乱心,但我们应该有做好一名优秀中学生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继续处理的问题。迫在眉睫。

整个文章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把我想讲的都讲了,把我想倾倒的都倾倒了,但是浑身上下没有轻松多少,因为我肩负着兴建祖国的重任,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总会有属于我们的一片天!

文章的收尾总是一大难题,但我想《火烧圆明园》带给我们了一颗平和的心,让我们接受所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正如西方学者的话。

火烧圆明园电影观后感3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电影刚开始,就出现了这样几个镜头:圆明园里熊熊的大火无情地燃烧着,一批又一批的宫殿烧塌了,一根根柱子冒着黑烟,陆陆续续倒了下去,圆明园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里,我又气又恨:“圆明园——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公园竞毁在英法联军手里,真可恨啊!”我发现四周的同学看到这里,都紧皱眉头,紧握双拳,气愤极了!

随着电影情节的不断发展,我心潮起伏,激动不已。当电影放到清朝骑兵用长矛、刀剑杀死一个又一个手持钢枪的洋鬼子时,我情不自禁地与同学们一起喊了起来:“打啊!狠狠地打!打死侵略者!打死狗强盗!”当电影放到英法联军疯狂地掠夺珍宝、焚烧圆明园时,我愤怒地紧握拳头,咬牙切齿。我永远忘不了这批强盗抢夺珍宝、互相扭打、放声狂笑的可憎的样子!

电影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清政府太腐败了。慈禧太后只知道保住自己的权势,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步步退让,不断地割地赔款,让侵略者长驱直入。这样的封建统治者真是民族的罪人啊!

我又想到:侵略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历史终将审判他们的滔天罪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当时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一次,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践踏人类文明的侵略者总有一天会受到正义的审判,历史的清算!

如今,圆明园的断柱残垣还顽强地屹立在那里。它记录着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告诉我们后代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一定要强盛!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篇4】

今天,我观看了《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这部片子讲述了圆明园里伟大的建筑和圆明园被摧毁的全过程。

成长在三位皇帝手中的圆明园里有无数名贵的花木,数不尽的珠宝玉器,美妙奇特的宫殿一座连着一座,特别是到了乾隆帝时期,又借助来中国考察已久的西洋画家建造了又一批豪华的建筑物。宛若梦幻的圆明园是过于虚荣的乾隆帝沉浸在美妙的欢乐之中,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表面浮华的帝国,实际上已经隐藏着巨大危机。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都是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以科技发展为主的西方也在蒸蒸日上。圆明园的建造仍在继续,乾隆仍然陶醉在自己的丰功伟绩中。

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公元1860年6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逼进北京,他们一路烧杀,最终攻下北京,传入圆明园。当侵略者抵达圆明园时,他们顿时被眼前豪华美丽的圆明园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遇到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竟放火焚烧整个圆明园。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全部化为乌有,仅剩下那几条令人看了会痛心的柱子。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6

今日,教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火烧圆明园》!看完之后,我感受深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弹的犯着罪恶。我能够听到他们在骄傲地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此刻英国和法国应当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法国有位著名的历史家说: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能够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此刻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点。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人的心中。可是,它能够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职责为了以后中国完美将来而奋斗。从此刻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在记录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当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篇5】

这是我第一次来圆明园,但它却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它历史悠久,还遭到外国人的侵略。这就让我对它印象深刻。

它始于1709年,有着长远的历史,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清朝皇帝创立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散发着清香的花朵。往下走,我与妈妈来到了一座长桥上水中还有许多的小睡莲。在不远处还有一座不完整的断桥,这个断桥是外国人烧毁的,这让我们中国人永远的记住了这一刻。然后,我和妈妈又来到了一条很热闹的商品街,那里有五花八门的小玩意,看的我眼花缭乱,最终我还是挑了一个形状是马的纪念品。之后我们走进了一书画展览馆,那里有很多着名画家画的孔雀的、荷花、葡萄、马······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最终,我们来到了一个湖边,那里的水很清,还有很多小鱼;旁边的一个台子上有很多花盆,每一个花盆中的有很多荷花,各有特色,每一朵都是那么的纯洁,“出淤泥而不染”它当之不愧。这也体现出了此刻社会上的人有的品德高尚如荷花一般,有的却行为低等。

圆明园之旅就到这了,这次来圆明园我又明白了更多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知识总是在源源不断的增加,就好像积土成山。

电影《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范文【篇6】

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之后,我深有感触。

我愤怒!影片中在最后拍卖圆明园的奇珍异宝时,可恶的外国人竟然只用了几英镑的价钱,就把这些珍贵的文物给卖出去了!几英镑啊!才只有几十元的人民币啊!可中国人买回来却用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价钱,这本身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可为什么却要花这么多的钱买回来!!

我惋惜!看着熊熊的烈火燃烧了我们这万圆之圆、美仑美焕的皇家园林——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圆明园,我的心头怒火直冲。可恶的洋人,圆明圆就被你们白白烧掉了,而借口却是主人不许你们来偷盗!这是什么借口!!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可耻!可恨!这一切,都是你们洋人的罪恶!这些罪证虽然被你们毁了,但中华民族的耻辱,你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却深深地铸进了我们的灵魂,深深地铭刻在历史中!这是永远也不会毁灭的!!

我不解!当时的清政府为什么如此软弱无能,如此麻木!中国人口这么多,为什么没有团结的心?为什么没有一颗反抗的心?皇帝也是,在国家危在旦夕的那一刻,却把生的机会给了自己,把死亡给了百姓!这就是你给百姓们的赏赐吗?曹植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都是盘古开天地,都是女娲创造的人类,都是诺亚方舟拯救的灵魂,你们为什么就是这样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的屠杀自己的同类,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你们的良知到那里去了!

大家都知道,落后就会被挨打!可为什么旧中国的人民就不知道?别的洋人拿着枪、拿着炮,中国人却只拿着刀、箭,怎能敌得过这些洋人?洋人们在中国卖鸦片,使人们吃了之后没了力气,变得颓废,还让中国大量的资金流到了西方国家,真不明白那个时候,这条东方巨龙为什么如此会昏睡,迟迟不苏醒!

看了这部让人悲愤的电影后,让我感到,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儿童身上所肩负责任之重大,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好好学习,为中国的强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