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钢的琴》的观后感1000字模板

发表时间:2023-01-28

观看优秀的电影就像和一位友人对话,此时用文字表示自己的心情,写一篇观后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时最好描写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情节,最近你是不是有写作品观后感的想法呢?高分作文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钢的琴》的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钢的琴》的观后感(篇1)

看完《钢的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友情,爱情接地气的国产电影。电影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现在我推荐我的好友们,有时间可以去欣赏《钢的琴》。

如果你们是抱着美国好莱坞动作大片,或者香港扣人心弦警匪片的心情去看《钢的琴》,也许你们就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时间了,你们肯定会抱怨国产电影特别是大陆电影拍的垃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也没办法了,一部文艺片,你偏要想成战争片借韩寒的话说。

《钢的琴》主线以争取女儿抚养权贯穿整个影片。男主人公的婚姻可以说是失败的。同床异梦,老婆红杏出墙,跟了一个卖假药的药贩子,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她衣锦还乡要跟她的丈夫离婚并夺取女儿的抚养权。 女儿喜欢弹钢琴,而且谁给女儿买钢琴,他们的女儿就跟谁过。 男主人公陈桂林为了留住自己从小养大的女儿,买不起钢琴的前提下,千辛万苦聚集自己的好友给他女儿制作钢琴的故事。

有一个陈桂林这样的父亲是伟大的。为了女儿的梦想,为了男人的尊严,电影里的陈桂林在借钱买琴无门的情况下,召集自己的好友帮忙去学校偷情。当然,这是很滑稽的一幕,这行为却很感人。但是最后结果是被发现没偷着,还被抓进派出所(其实他是可以逃跑的,但是为了女儿他还是固执的留下了)。

这一幕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个可爱的父亲,他敢做敢当。

接下来的一幕,我觉得是表现了一个有智慧的父亲。偷琴不成,法院的离婚通知书又在施压的时刻。陈桂林却没有退缩,自己到图书馆找资料,请设计师、朋友们帮忙一起造琴。

陈桂林的一群朋友都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他们都各自过着简单潦倒的生活。他们中有:无条件喜欢陈桂林的歌女、花天酒地骗女人钱的无赖、斤斤计较退役的小偷、落寞讲义气的江湖大哥、妻管严事业型的屠夫等等。

一群杂牌军,却能团结在一起为一个简单目标而奋斗,可以想象他们的友情是深厚的,也是最真贵无价的。

就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我们踏出了社会,一年之中好朋友能聚在一起的时间就不多,更何况是聚在一起完成一件没有丰厚价值回报的事,真的的太难得可贵了。

影片中的这一幕,他们的笑容,他们的韧劲,他们的知足,彻底的折服了我。我很羡慕他们的友情是那么的深厚。

我写的当然是不好,但这部《钢的琴》确实值得你去欣赏。

《钢的琴》的观后感(篇2)

《钢的琴》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影像纪录。在如今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中,类似《钢的琴》这样表现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中国(人)的电影非常缺乏,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经验大都被官方的和商业的话语所垄断与遮蔽。

不可否认的是,要描绘出当代中国(人)的面貌是一项异常艰难、太过繁重的工作。新时期以降,中国社会面临经济、文化、社会形态的巨大转型。中国或主动或被动地被逐步纳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因之出现了一系列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和失业浪潮;世界上最显着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世界上最严重的腐败及最大的经济损失;世界上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 古老的农民经验与正在生长的市民经验、本土经验与全球化经验混杂,使得对经验的描述和评价变得无比复杂。

尽管要创造有效的影像表述困难重重,但是,这不能成为中国电影和导演们回避和拒绝表述的一种借口。一方面,占有更多市场资源的导演们放弃了严肃的思考,创造出许多天马行空的“传奇”和“神话”,并且振振有词地辩护说:生活已经太辛苦,观众需要的是带来快乐的电影。另一方面,现如今的中国的影产业,由于偏颇的制度设计和有失公平的市场环境,使得许多有价值的文艺片和独立电影,因为资金或者题材的原因,无法顺利地进入体系中:

首先,在制度设计方面,且莫说影片审查制度带来的禁锢以及难产的电影分级制度,单是放映制度方面就存在些许不合理。放映制度中规定了必须是35毫米胶片或者是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电影才能进入院线系统,换言之,许多用DV机、16毫米胶片拍摄的电影无法公开放映。这对于投资不够无法使用昂贵拍摄器材的剧组,以及坚持粗糙画质风格的导演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其次,当下电影放映的操作模式当中存在某种“法西斯性”。这种“法西斯性”是资本与行政权力“合谋”的结果。院线的放映场次是有限的,放映时间分为黄金档与普通档,院线会给“名导演”的“商业大片”安排更多的场次,并安排在黄金档播出,对于类似《钢的琴》的电影,院线的预设就是此类电影没有观众,然后就安排在上午、下午等观众相对冷清的档期,场次也不多,整个放映周期短。许多“小片”收不回制作成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商业大片”、“小成本制作”来命名电影成为了主流,在当下中国电影的语境中,投资金额和票房收入越来越成为讨论电影时必然出现的高频词汇。媒体津津乐道地说着大片精致的画面和场景、逼真的电脑特技、强大的明星阵容、豪华的首映式、不间断炒作的花絮绯闻,自然还有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投资金额和票房收入。

此种市场引导有它非常可怕的一面,它将电影承担的文化功能导向休闲和娱乐。在这样的文化功能逻辑下,力求真实的纪录、严肃的思考和探讨、厚重的历史感,将在何处安放?此种将文艺导向娱乐与休闲的立场,是无知,抑或居心叵测?

《钢的琴》的观后感(篇3)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唱着儿歌:“好爸爸坏爸爸”,长大了学习了理财书籍:“穷爸爸富爸爸”。原来爸爸有很多种,他们对孩子“爱的方式”也不一样,不管是怎么样的爸爸,他们的爱也许爱会创造奇迹……

突然发现音乐是如此的美好啊。音乐的世界里,没有歧视,人人平等……农民有音乐,军人也有音乐,工人有音乐,艺人有音乐,乞讨者也有音乐……ktv里有音乐,田野里有音乐,草原上有音乐,工地上有音乐……人们开心的时候有音乐,难过的时候也有音乐……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喜欢音乐的原因吧,她像水一样无私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灵魂,是属于生命的礼物……

只可惜,一旦美好的事物施加了理想的重量,似乎就悲催起来。如怀抱着一夜成名理想的流浪歌手,这几乎是一种危险的做法,一旦为你的好爱施加各种艰难险阻的压力,几乎会毁掉你的爱好,你也许在也不会拿起你心爱的吉他如痴如醉的弹唱了,如同影片的最后,钢琴声响起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却没有成功了的喜悦……

城市里的流浪歌手,狼狈画家,景德镇的陶艺家,其他流浪的艺术家……

有理想,有寄托,有为之奋斗的目标,生活就是美的,是令人钦慕的…… 更重要的是"艺术",也能让别人的生活更美好。

可是,爸爸将理想寄托给儿子,儿子将理想寄托给孙女……一个理想需要世世代代完成吗?……我真不知道。也许此类文艺片看太多了,悲催到觉得为固执的理想付出似乎不太值得?学“海上钢琴师”自弹自唱,自我陶醉,没有压力,有什么不好?是不是人们都有着“被认同,被认可,被欣赏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呢?”

总是让我最欣赏的是:一些人过着艰难的日子的人们,却在某些当下,放下一切穷开心的乐呵傻劲:“似乎这个世界并没有叫做困难的事情”,人也许就应该有着自娱自乐,面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片子里重复说过一句话:“解放自己要先解放思想。”

也有另外一句话:“我们总要试着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他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悠扬的琴声透着忧伤……不管怎么说,生活都还是要继续的……

《钢的琴》的观后感(篇4)

《钢的琴》是由张猛导演,、秦海璐、张申英、周逵主演的一部荒诞写实主义的黑色幽默风文艺影片。与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的表达方式不同,周的表现手法在于剧情的无厘头反转及夸张的表达,张的幽默在于台词及音乐的包装渲染。

该片主线是:钢铁厂退休工人陈桂林与妻子小菊离婚,两人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女儿热爱音乐与钢琴,说:谁给她买钢琴,她就跟谁。该片由:女儿学琴————陈为女儿用纸做琴—————借钱买琴————偷琴————造钢琴,逐步展开。

辅线是:陈桂林与女友淑娴(秦海璐饰)的爱情故事;胖头与快手友情的破冰;汪工为保住钢铁厂烟囱而做的种种。破旧的钢铁厂,锈迹斑斑的建筑,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怀旧的色调带来视觉的渲染,营造出专属于小人物的温情与悲壮。

以俄罗斯音乐为主背景乐,将浓浓的年代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导演开创性的将悲伤的剧情用激昂的俄罗斯音乐来黑色幽默化处理,使悲伤不再绝望反而变成一种释然。有人疑惑:为什么整部电影音乐主体是俄罗斯音乐? 这是因为在新中国建设初期,中苏(俄罗斯前身)关系处于蜜月期苏联派了大量技术人员来中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新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当时,人民对苏联普遍好感政府还开设俄语课程,以此来促进两国交流与人才的流通。张猛以俄罗斯音乐为主体,不仅展现了那个年代俄罗斯对于新中国建设所存在的巨大影响力,更因音乐无国界,情感上极易产生同悲共喜的共鸣,增强了影片的文艺质感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欣赏价值。

“你要让那两根烟囱不被炸,那你就要让人看到那不是两根烟囱,这是两根金条……。你哪怕弄成抽象的两根筷子呢,那也是一个亮丽的风景线啊”(陈对汪工说)

“当有一天,听说他要走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在我身边”(汪工)

影片的台词堪称精品,大道理从小人物口中以或幽默或通俗的方式讲出,不仅能让普通观众有醍醐灌顶的透彻感,更能让专业影评人和思想深度足够的观影者细细玩味儿文字活跃思想,与影片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切磋。

影片催泪的几段情:亲情篇:陈桂林为了圆女儿的钢琴梦,和朋友们排除万难的制造出一架钢结构的钢琴;爱情篇:淑娴对陈桂林说:“你去偷琴我给你把风,你去买琴我给你垫钱,你整一帮人来给你做钢琴,我好好的歌我不去唱,在这个破厂子里头陪你瞎耽误工夫,还得给你们整饭吃”;友情篇:季哥为帮助陈桂林完成荒诞的造琴梦,撇下自己的卖废钢铁事业,全心全意扎根废弃的钢铁厂。随后,季哥因贿赂而被警察带走盘问,临行之前,他不慌不忙的去查看造钢琴的沙盘是否成型,向陈妥善交代后才随着警察离开。

个人觉得影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是胖头的女儿被人搞大肚子,陈 淑 胖头 快手等一帮人或骑车或开车的陪他去找那小子算账。幽默,壮观,韵味儿十足,看着特带感。

影片的结尾算是皆大欢喜吧,陈桂林放下了自己的执念,同时也救赎了两个女人。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意愿,他告诉小菊:“女儿你带走吧!”小菊顺利拿到孩子的抚养权;处理好家务事后,陈对淑娴说:“我可以娶你了!”

全片在女儿坐于父亲他们做出来的钢琴前,娴熟的弹奏着俄罗斯歌曲《讨厌的啄木鸟》中收尾。

《钢的琴》的观后感(篇5)

九十年代北方的重工业城市,破旧的钢铁厂,萧瑟的街道,黄昏时缓缓开过的火车,甚至是那两个陪伴了几代人、一直竖立着的、不停往外排烟的烟囱都在无时无刻的渲染着一种衰败落魄的氛围。故事以葬礼开头,以小元弹着陈桂林做出来的钢的琴结束,发生在万物凋零的冬季。整个影片和这个落魄的城市一样低沉,为数不多的笑点都让人隐隐地透着点心酸。

看完《钢的琴》后,对陈桂林的印象是惊讶的。他会弹琴,虽然自己没有条件,也在尽力满足女儿小元的兴趣爱好;在所有人都在签字反对炸烟囱的时候,他能独辟蹊径,想出一个看似不可思议却又貌似可行的办法,尽管到最后烟囱还是没能留下;在四处借钱碰壁之后,他在图书馆查阅书籍,召集好友,决定自己做出一台钢琴,让女儿留在自己身边。作为一名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工人,他给人的感觉是成熟,先进,前卫并且敢想敢做的,与同时代的其他工人是不同的。

电影中陈桂林带着女儿在朋友家练琴,被几位女老师严令禁止。身为老师,却不能理解一个孩子对钢琴的热爱和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父爱;身为女儿,却对爱她的父亲说谁给她买琴就跟谁这样的话。

偷琴失败后,陈桂林在黑暗中、灯光下、抽着烟、飘着雪、弹钢琴。那好像是陈桂林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后的心理状态,他没钱也没办法给小元一架钢琴。

小元亲妈来看小元,给小元买了很多东西,小元问他怎么想的时候,陈桂林激动到把小元赶出去并且把之前自己用木板做的钢琴都推翻踢毁。此时的陈桂林该是在生气小元的要求,更气愤自己的无能为力。

……

这些情节都能够让观众轻易的感受到陈桂林对女儿的爱,为了留下小元而做出的努力。

影片里对城市环境的镜头的刻画也毫不吝啬,一群人在倒塌的楼房上、脏乱的钢厂里、枯黄的早木中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反衬出在这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不平凡的事情,而让人生出一种敬佩的感情。最后钢琴成功造出来了,陈桂林却主动放弃了小元的抚养权,而那两根烟囱,最终也还是没能留下来。结局或许是悲伤的,但是从整个电影的基调来看,这样的结尾又不让人觉得意外而且容易让人接受。

也许对陈桂林来说,套用汪工说的话:如果我们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他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钢的琴》的观后感(篇6)

张猛导演的这部电影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不断地艰苦努力,并召集自己的朋友兄弟一起做钢琴的故事。电影中的男主角是靠着自己的小乐队挣钱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他的老婆由于受不了这样的日子跟有卖假药的有钱的商人在一起过上了富裕的日子。然而,他老婆在跟他提出离婚后想把他们的女儿小元带走,他老婆觉得小元跟着她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能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这让男主人公感到十分的不公与愤怒,他决心要与前妻争夺女儿小元的抚养权。在他听到女儿说只要有钢琴就会跟他在一起生活后,他就决心一定要给女儿一架钢琴,为此,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找朋友借钱、串通朋友帮他去学校偷钢琴,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正在男主人公发愁时,他在工厂里的图书馆里看到了一部讲述如何制造钢琴的俄国文献。男主人公灵机一动,决定要给女儿制作一台钢琴。由于钢琴的制作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所以,他动员了身边一切能动员的朋友,邀请他们入伍一起制作钢琴。然而,故事的最终是男主人公放弃了小元的抚养权,但是小元弹上了爸爸为她亲手做的钢琴。

整个故事主要以男主人公对女儿的父爱亲情做主旋律,其中也插入了男人公与另一位人生知己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还有男主人公与兄弟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矛盾的友情故事,主副旋律交相织绘,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语言幽默诙谐,不仅展现了在那个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艰辛的年代里,小人物们的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精神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温情与友爱,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好的电影。

《钢的琴》的观后感(篇7)

刚刚看完电影《钢的琴》感触很深,首先是被它那种幽默风趣的西北风情给呵呵大笑一番,但在接下来却被这父亲给感动了。为了留住女儿,父亲竟找了很多朋友帮忙做一副钢琴,但是,由于材料的缺少最后选择了用钢材来做钢琴。这种父爱,可能我一辈子都尝试不到,我也渴望有这样的父爱。万家灯火万家故事。虽然没有多少父爱,但我感谢老妈给我的爱,给我的照顾。

这部片子是张猛导演拍,他说过:这片是拍给工人阶级的。是啊,过去工人阶级是老大哥,短短20年光景,工人阶级就成弱势群体了,如果你仔细看,不难发现片中诸多符号化的指代。你听完这句话有什么感受,但我却非常有感觉。我是一个喜欢跟任何人聊天的人,但最喜欢的是底层的工人阶级的。每天跟这些工人阶级工人在一起,我知道他们来深的底层疾苦。拿着一千多块的薪水却做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汗水拼命地流,身体的某个零件都快老化了,就如清洁工吧。来深建设者经常让我很想不明白的是,现在全国各地的工资水平都基本上一样了,为什么还要来深圳呢,来深圳却做底层的工作,为什么就不去他们的市里工作呢?这是我永远想不懂的。大运会的时候,我在做志愿者的工作。当时,我真的看到了很多民间疾苦,那次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一堂课呀。从那时,我就开始想着一事,就是想给现在的最底层的工人阶级拍一些真实的相片来写一本书。我很想去做这事,可是,就目前的状况,我连一架好的照相机都不够钱买,但我对自己说过,我过年的时候就会买。希望能为我们最底层的工人阶级老百姓干活,这是我莫大的快乐与荣誉。加油筹点钱,买部相机。曾经读小学或者中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赚更多的钱为穷人过上温饱幸福的生活。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现在,可是,现实却偏偏偏离了我的梦想。就目前我这个现状,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甭管让穷人过上温饱的生活了。但我会努力创造的。活下来的就是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创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