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罪与罚》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1

《罪与罚》读后感5篇。

编辑为您找到了以下与您关注相关的资料:“《罪与罚》读后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向往作者笔下的生活。写读后感时,要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希望这对你有所帮助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罪与罚》读后感(篇1)

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与罚》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

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了!非常值得一读,我极力推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十进位结构不能说是完美的,但他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情感绝对是天才。他的语言能让你一口气读完。

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善长多声调发音,这意味着许多人可以同时存在和说话,而不会有任何不安的感觉!无论从思想、语言、叙事节奏上都堪称一流!这本书读十遍,胜过读一百本二流作品!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为作家带来了世界声誉。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 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

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因此他杀了早让人议论纷纷的刻薄老妇,抢其钱财。

但他从未想过,他被迫杀害了另一个无辜、痛苦、可怜的老妇人。拉斯科纳夫内心的野心不是自私,而是博爱。但是,为达到理想而有的手段,却导致一场轰动社会的**案。

所有的检调人员,全从牟利角度解释这**案,直到一个也酷爱研究思想的检察官出现,他立即将调查方向转向,透过拉斯科纳夫的**,找到**的动机。

拉斯科纳夫自承他相信“伟人的福音”,当他说出这观点时,连他的朋友都觉得太激进,因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信念是“社会福音”,也就是只要社会制度完善,人都将安居乐业不再犯罪。想想我们不也正是处在这样的信念下的吗?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

罪恶真的是由社会问题引起的吗?还是人性中还有其他导致犯罪的因素?犯罪是否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有关?

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禁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

《罪与罚》中,这个人物就是梭娜。有几段拉斯科纳夫与梭娜的对话精彩万分:男主角拉斯科纳夫再有痛苦,都绝不泄漏一丝一豪情感,但是他却在最紧要关头,找到梭娜坦承是他犯案,梭娜尽管为自己的好友之死哀伤不已,却温柔的凝视拉斯科纳夫,然后围抱他的颈项,紧抱住他。

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为何不骂我,却拥抱我呢?”梭娜命中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要害的回答:

“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快乐的人了!”而这时,拉斯科纳夫心一软,两颗眼泪蕴藏在他的眼眶中,就要掉下了。当拉斯科夫问她生活的痛苦时,上帝的回答是什么?

索纳刚读完新约中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故事。

在读圣经的那一刻,可怜的房间里昏暗的烛光照在罪犯和妓女身上。梭娜以其弱者之爱,不自觉的引领拉斯科纳夫走向救赎之路。 拉斯科纳夫问梭娜:

“你不会离我而去吗?”梭娜回答:“不会,无论你到何处,我都随著你....

,”甚至她也在非理性的情感中,知道拉斯科纳夫需要她的接纳与爱,她遗憾的说:“为何你不早来,我为何不早些遇到你呢?”男主角剖心相告后,问梭娜:

“你觉得我卑贱么?”梭娜说:“不,你只是在受苦。

”最后,拉斯科纳夫向梭娜要十字架,梭娜给了他,并说:“我们一同受苦难,也一同挂十字架阿!”就是在杜斯托也夫斯基**中,一再出现的,是“主动选择悲悯苦难、选择与他人一齐受苦”,这是十字架精神,而十字架精神永远呈现著吊诡:

“在软弱的地方显现其刚强。”而一个能看见所谓的强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负荷著巨大的苦难。

**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然而,笔者所作的上述论述和批评,只是基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笔者认为,一切以暴制暴的方法都是不够的,因为人们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毁灭自己和他人。

作者还试图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归因于他对上帝信仰的放弃。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作者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与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

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

**由于作者努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因此情节结构相对从属。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这部**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然而,笔者所作的上述论述和批评,只是基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笔者认为,一切以暴制暴的方法都是不够的,因为人们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毁灭自己和他人。作者还试图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归因于他对上帝信仰的放弃。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人们渴往自由,却用惩罚来剥夺自由。对自由与刑罚这对历史论的求解,应该说是《罪与罚》这本书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罪与罚》这本书从犯罪本质观的历史轨迹与认识纷争、犯罪的利益动因、犯罪的运动规律与犯罪预防、刑法的防腐败效能等多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情与法、伦理与规则的强烈冲突!!!

当我轻轻地合上这本《罪与罚》的时候,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它带给我的是强烈的精神震撼和深刻的思考。现在就要和它道别了,心中难免有些伤感。

其实,它不会离开我,那些深沉的思绪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死去;但他的思想却永远活着。这部用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巨大的悲悯情怀完成的《罪与罚》,也不会死去;它会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等待下一个读者打开它;每一次打开,都会是一次重生。

《罪与罚》——用爱拯救生命与希望。

《罪与罚》读后感(篇2)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罪与罚》是他的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与许多的**当代**一样,作者在《罪与罚》反馈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贫穷与犯罪等一些社会问习题。

《罪与罚》是一本社会心理**,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以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主线和犯罪后的良心与道德惩罚为主线,展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杀害高利贷老妇及其妹妹后矛盾的内心世界。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觉得读不下去,但渐渐地我会发现它充满了神秘感,让人感到压抑,想大声叫喊。

书中最吸引人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双重人格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贫困大学生,一个有正义感的年轻人,但同时他的形格阴郁孤僻。

他遇到一个在公园里受到骚扰的年轻女子。他用仅剩的几笔钱买了她的车。当马尔美拉陀夫被一辆马车撞倒时,他送他回家。他看到他们连葬礼的钱都拿不出来。他拿出他母亲今天刚寄来的钱,给了他们的孤儿和寡妇。要知道那些钱是来之不易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以养老金作抵押向他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钱。

但同时,他是一个很难判断的人,忧郁和孤僻他被贫穷所压倒。他欠了房东太太一笔债,怕见到她甚至任何人。总是像猫一样从楼梯上悄悄走过,偷偷溜走,不让任何人看见他。年轻人心中积聚了那么多愤怒。他什么都歧视。所以,尽管他有着年轻人特有的爱面子心理,有时也非常注重细节,但他穿着破烂的衣服出门时并不觉得尴尬。

外表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创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事实上,马尔美拉多夫家族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救世主。

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取得拯救的“圣母”。

《罪与罚》中写的最多的就是罚,“罪”只是仅仅占了全书的前面两章,而“罚”贯通了大半。这不是体罚,而是更严厉的道德惩罚。因此,法律只是惩罚犯罪的一种方式,另一种则是对人们内心深处的谴责。

有时候法律不能让人们理解自己犯下的罪行,内心的谴责可以让人们更加理解自己的错误。

《罪与罚》读后感(篇3)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一开始,它看起来很无聊,有点像**而不是**。然而,看完一半的故事后,情节一个接一个地出来,开始显得有趣起来。所以,如果你还没看过一半,不要因为无聊而停下来。

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尔尼可夫的年轻人杀死了一个高利贷的老妇人。后来,他被她姐姐发现了,所以他也杀了她姐姐。之后,**陷于痛苦之中。

但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杀死老太太是为了侠义、合理和公正。

他想办法逃脱**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道,他是那些改变世界、违反法律的人之一。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

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件的发展,他逐渐逃脱了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

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读索尼雅给他的福音书。

整本**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他有一个爱他的母亲,一个纯洁善良的妹妹,一个**的彼得·比特罗维奇,还有一个好朋友等等,等等,等等。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信息,就是当一个人犯罪时,无论你如何保护自己,你的良心都不会轻易放过你。因此,与其争辩,不如谦虚,下决心悔改。当人们决心忏悔时,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即消失。

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罪与罚》读后感(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我的私家车,。有了私家车,上班旅行更方便了,更是人们经济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私家车市场的扩大和价格的降低,私家车超多出此刻马路上。可是,本来能够给自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没有人明白自我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仅有在电影上出现的镜头说不定那天就会发生在自我身上。到那时,一切都结束了。人走在路上还免不了有跌摔滑倒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大脑不会思考的汽车。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可是人跌倒了还能够爬起来,一旦出事,有时连全尸都找不到啊!交通事故频发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害,交通事故猛于虎啊!

每年的4月30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教给身边每一个人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为唤起人们关注交通事故正在夺去超多生命的这一事实,我国把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我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交通安全,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礼貌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对于那些漠视自我生命和漠视他人生命,对国家、对社会、对受害人家庭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做法,无论赔偿多少钱也终究无法挽回最宝贵生命,同时也给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投下了阴影,这样的事情是永远无法原谅的!

xx年2月28日,在四楼会议室,我有幸观看了公司下发的安全警示教育片。通过观看影片使我对安全工作认识进一步深刻,产生了一些感想。

开展各项工作应当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安全是开展各种工作的前提,只有保证安全,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通过观看警示片,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任何一个事故都将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对公司的声誉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财产失去了,可以通过努力再去获得,而生命失去了,是无法挽回的。随着,生命的流逝,一个一个家庭也将彻底破碎。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中没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不懂得安全操作常识,一味蛮干所造成的。确保安全不是一句空话,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将安全摆在开展各种工作的首要位置。

安全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为了确保安全,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分工;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经验的积累。这一切的前提是头脑中有安全意识,而安全意识源于学习和监督。这要求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安全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中;认真参加安全例会,查找、分析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漏洞,通过通报的事故案例自我警醒、查漏补缺、积累经验;合理规划工作中的安全要素、流程,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贯彻落实安全制度,科学安全开展工作。

思想约束行动,行动影响结果。思想指挥着我们的实践行动,一件事如何思考决定如何去做,如何去做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行动中,要认真贯彻安全工作指导方针。在开展工作之前,我们应当积极同相关单位密切协调、配合,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当面作业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预案、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安全交底。每时每刻我们的作业面都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及时掌握工作动态,除了解工作面本身之外,周边人文、自然环境,以及天气变化等情况,也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根据工作动态,及时灵活调整科学安全的工作方法已经成为我们所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发生事故时,应当及时向救援单位报警,同时,封锁危险区域,展开自救和互救工作。自救和互救工作,对事故产生的后果具有重要影响。发生事故时,懂得自救互救知识的人,要比不懂得的人逃生几率高数倍。自救知识来源于日常的基础安全技能培训。具备互救能力的团队,救援效率要比不懂得团队高数倍。互救能力的培养则来源于安全方案制定以及方案演练。行动是思想的最直接体现,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真真切切的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最终在实践行动中充分贯彻落实安全工作。

安全无小事,一丝一毫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灾难。我们应当时刻警醒,始终在头脑中存有安全意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只有确保安全,各项工作才能获得成绩,个人才能成长进步。以上,是我个人观看警示教育片后的一点感想,不当之处,还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罪与罚》读后感(篇5)

拉斯柯尔尼科夫,一个被迫辍学的穷大学生,由于不想任人宰割而想用“证明”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于是杀死了让人早议论纷纷的刻薄老妇人,还被迫杀了一个无辜、可怜、穷苦的老妇人。但杀人后内心处于矛盾冲突当中,受到了比法律更加严厉的良心惩罚。后来遇到了索尼娅并告诉了他的杀人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向警方自首。在结尾处他们虔诚信奉上帝,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当看完这本书后,心中不时感到震撼与感动。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是建立在一个伟人内心深处博爱的理想抱负之上的。以其聪明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需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机会。然后当时的社会环境却不赋予他实现其伟大的使命。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她就是索尼娅。索尼娅以其弱者之爱,不自觉的引领拉斯科纳夫走向救赎之路。是的,一个能看见所谓的强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负荷著巨大的苦难。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在虔诚上帝中得到了精神的自由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