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热门读后感: 《赫拉克勒斯之柱》读书心得2000字(篇二)

发表时间:2022-09-27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热门读后感: 《赫拉克勒斯之柱》读书心得2000字(篇二)”,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赫拉克勒斯之柱》读后感2000字!

五年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顾少强用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为理由辞去了波澜不惊的教职,虽然最后她并没有来一次轰轰烈烈的旅行,却激起了很多人内心想要出去看看的热望,大众原来平静的生活有了蠢蠢欲动的理由。

其实,想要付诸行动的人从来不需要理由。即便是如今冠状肺炎疫情远未结束之际,某地景区仍然爆出游人人满为患,有人忘乎所以到摘掉口罩,对于潜在的危险则不管不顾。这种扎堆出游远非明智之举,而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也只剩下微信朋友圈晒晒照片的冲动了。

真正的旅行从来不是这个样子的。《赫拉克靳斯之柱》的作者保罗·索鲁说:旅行者是捉摸不定的,而游客则有确定行程。他自己就是这样,他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旅行没有固定的计划。他认为旅行本身就是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一旦在别人的激发下或临时起意,想要开启一趟意外之旅时,他决不犹豫,也没有人商量,这就是他喜欢一个人旅行的理由。

地中海地区曾经是索鲁的禁区,他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却一直避开这里。索鲁引用乔伊斯的话说:罗马令我联想起一个向游客展示祖母尸体来谋生计的男人。整个地中海地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之多,足以令人眼花缭乱。这一地区的旅游业只是崇拜祖先及对毫不协调的废墟的崇仰之情。

索鲁之所以最终成行的原因,在于该地区改变和衰败,并迫切需要尽快记录。也因此,这是一场知性的发现之旅,旅途的体验也有别于匆匆一瞥的游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索鲁选择旅游淡季,旅途中他只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每天晚上将当天的遭遇不加遗漏地记下来,把行动转化为文字。

这场耗时良久的旅行始于直布罗陀,终于摩洛哥,从一根赫拉克勒斯之柱到另一根赫拉克勒斯之柱。索鲁坚持不搭飞机,而是选择脚踏实地,坐火车、长途汽车、渡轮,甚至是搭出租车和骑自行车。整个旅程行经17个国家,除了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等少数国家因故无法成行。耗时一年半,把地中海走了一圈。

索鲁在旅行途中观察当地人的习俗和举动,并不时对不同国家的人们加以比较。在西班牙所经之处,他观看斗牛,直言不喜欢这种血腥的场面。他认为斗牛是这个民族一个巨大而安全的发泄出口,能化解法西斯主义所带来的挫折感。而在法国尼斯,他发现生性浪漫的法国人也对斗牛情有独钟,法国的斗牛活动中心尼姆每年举办三场斗牛,吸引到大约一百万的观众。

作为作家,索鲁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旅行者。旅途所到之处,他逛书店,购买书籍,只为旅途阅读。诗意与远方,在索鲁这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买书并不贪婪,买来就利用空闲时间阅读,读后即扔掉,不增加负担。因为读书的缘故,索鲁也将读过的书与行经的地区加以对照。与乔伊斯、托尔斯泰、加缪、梵高等文学家、画家在地中海重逢,与作家见面,地中海是两者的媒介。

对于文化的反思在书中也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是其顽疾,殊不知法国也有种族歧视,这可能是源于白人的种族优越感。索鲁在马赛警察局问询当地警察治安情况时,对方一连说出五遍“阿拉伯人”,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而对所经地区历史的反思也让阅读过程变得不那么轻松。在西班牙谈论佛朗哥,在意大利讨论阿尔巴尼亚难民,在前南地区反思战争对当地人民的深刻影响,在以色列反思民族冲突和流血事件。

索鲁的旅行有沉重的一面,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动时刻。他的旅行中偶尔也遇到慷慨的灵魂,一杯免费的咖啡,而对方竟是处于战争阴影下的难民——一个身在扎达尔的小姑娘。在阿尔巴尼亚,一个素昧平生的小伙子及时给了索鲁五十列克的纸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你会需要这个的”,没有多余的话语。从最不可能的人身上获得一份礼物,这是索鲁旅行收获的最为昂贵的礼物。

“任何地方,不论在何处,不管是什么形态,都值得一游。”索鲁持如是观。只有观看还不够,重要的是记录。他偷偷地记录旅人民谈话,有时被对方发现并提起,他坦然承认。追查细节,以突击方式跟人谈话,当个挑衅的旅者,这就是索鲁,一个特立独行的旅者。

旅行经常是种悲哀,甚至带有自虐性质的乐趣,因此抵达名不见经传、景观可怖之处,也是旅行者的乐趣之一。索鲁如是感慨。

索鲁认为,旅行就跟某些人生经历一样,一次就已足够。地中海之旅,对于索鲁,有时是祖先崇拜之举,有时却正好相反。旅行虽已结束,他的体验却仍未结束。这次环地中海地区的旅行,对于他的人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奇妙的体验,一次灵魂的升华。

而对于我们,理应重新思考何谓旅行,我们要怎样来一次有质量的旅行。只要准备好了,我们随时都可以背起行囊,来一场浪迹天涯的旅行。

编辑推荐

[读后感分享] 读书之《菲斯的秘密》读后感800字篇一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后感分享] 读书之《菲斯的秘密》读后感800字篇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读书之《菲斯的秘密》读后感800字:

你知道菲斯是谁吗?你一开始准以为他是个调皮的小孩子,你猜错了。告诉你吧,她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你是不是吃了一惊?你是不是更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那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十二岁的男孩米奇,听闻母亲的祖母,已经八十多岁的外曾祖母菲斯来自己家生活,而且要和自己同一个房间之后,很是不情愿。菲斯一到来,就“赢得”米奇的厌恶,甚至憎恨。

米奇忍受生活中的许多不适应:他所喜爱的电视被清出了卧室,早晨睡觉不被打扰的睡眠也不复存在了,甚至晚上都不能肆无忌惮地说话……就在同时,他发现了菲斯的秘密——足足有四大本日记,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多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米奇开始偷看菲斯的日记,并通过日记了解到菲斯不一样的生活经历。随着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长,也随着对菲斯了解的深入,米奇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特立独行,坚强勇敢又颇有智慧的外曾祖母,两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看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故事一开始,菲斯就“赢得”了米奇的厌恶,自从米奇偷看了菲斯的日记后,从理解到爱,这告诉我们要尊敬老人家,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尊敬老人的事例,比如:一个人的父亲为了家,外出打工三十年,一直未回家。这三十年里,儿子一直恋恋不忘,在闯出一番事业后,他通过电视这个平台找到老父亲,并将他接回家,安度晚年。

当看到米奇偷看菲斯的日记时,我的心也随着情节的转折而心惊胆战。继续耐心地看下去,才知道,菲斯一早就发现了米奇偷看自己的日记,那时,我想,菲斯肯定是开心的,因为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血缘亲人跟她分享这段经历和回忆,菲斯不再感到孤独。爱给予人力量,我的心也跟着菲斯温暖起来。

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爱,可以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和谐家园。

读后感精选: 《先生》读书心得2000字之四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读后感精选: 《先生》读书心得2000字之四”,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先生》读后感2000字:

初次听说《先生》这本书是孙殿镔校长的大力推荐。他言辞凿凿,对这本书推崇有加。初读这本书是在2014年的暑假,可能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原因吧,我没有感觉到别人所说的书的枯燥,反而多了份亲切。那时做了一些摘抄,心灵受到了些震动,却不敢提笔写下心中的感悟,生怕在各位先生面前班门弄斧,有伤读书人的称呼。再读《先生》这本书是在2018年的寒假,除了再次接受心灵的洗礼,斗胆写下点感受,算是表达对诸位先生的敬意。

“先生”本是出生在前的意思。

“先生”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出生在前者,自然年岁较长,经历较多,知识较广,所以“先生”就用来指年长又有知识的人了,也是能够成为后生晚辈老师的人。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可以称为先生。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本书中的“先生”二字保持了这层基本含义。正像邓康延在“序”中所言:“民国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我觉得终不及‘先生’二字来得亲近且大气,可以俯身可以仰望。这在当下虽是个加上姓氏就被常呼的字眼,却又是个能遥想到鞠躬的场景。”

民国在我的心中的影像是模糊,记忆里只有动荡,在民国历史的舞台上,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旦净末丑轮番出演,国弱民贫。于是在一个个风雨动荡的时代里,先生们如星辰一样冉冉而升,用他们那宛如灯塔的光芒照亮了当时的黑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华夏指出未来的方向,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

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十位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一个个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深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理,虽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努力投身于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多灾多难的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的名字,大都在上学期间接触过,其中有几位,老师在授课时曾极力推崇,让我牢牢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再次近距离了解他们的事迹,更增加了发自肺腑的崇敬!

在十位先生中,有三位致力于平民教育。他们分别是晏阳初、陶行知和梁漱溟。他们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世界上最宝贵的矿藏就是“脑矿”,而平民教育是开发“脑矿”最为简单、最为实用的教育。

在这十位宛如灯塔的伟大的先生中,我最敬佩的还是他——晏阳初。陶行知和梁漱溟是我在大学期间早就熟识的,而晏阳初的事迹却知之甚少。“世界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是黄金还是钢铁?都不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民!在谈及一个更好的世界时,我们的确是需要素质更好的人民。”为了造就素质更好的人民,39岁的耶鲁博士晏阳初,主动将自己的家庭下放到河北定县的农村,一个很土、没有咖啡时就把包谷面弄糊了替代的地方,通过培养平民的知识力、健康力、生产力、组织力,来战胜“愚”“穷”“弱”“私”四大顽疾。他坚信只有穷人富足起来了,这个国家才是安全的。1943年,在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的时候,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道被评为“现代对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194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次会议上,以中国的平民教育为蓝本,制定了科教文组织的基本教育计划,以在世界未开发地区推行基本教育,以扫除文盲、灌输基本教育为目标。

“这是一个大陆社会至今,陌生的伟人,是我们自家的圣贤。这是一个说不尽的巨人。”晏阳初面对乡村,埋头用尽70年。他不仅致力于中国的乡村教育,而且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民教育服务了一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像布什1989年写给晏阳初99岁寿词所说:“您已使无数人认识到:任何人不只是有一张吃饭的嘴,而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有两只劳动的手的、有价值的人。您是我们人类的颂歌,是你们同行的楷模。”

和晏阳初相比,自己显得是如此得渺小。我在乡村从事教育也有十几年之久。和先生的环境比较起来,当然要优越得多。我没有先生的定力,晚自习后,我常常仰望夜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前途命运。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迷失了方向。对学生、对班级我也尽心尽力,却无先生的胸怀和境界。先生的一生,让我仰视!

当今的社会,已不同于往日,文盲、半文盲几乎不存在了。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能有几人能像先生那样扎根乡村,无怨无悔、奉献一生?

我非常赞同邓康延对诸位先生一句话的评价:蔡元培“大学教育的长者,小学课本的童心”;胡适“儒雅之河,静水深流”;马相伯“为叫醒中国,自称是叫了一百年的狗”;张伯苓“津门一户南开,进出多少荣辱”;梅贻琦“联大八年寒梅,清华一径新竹”;竺可桢“时事风云难测,守拙浙大气象”;晏阳初“平民教育,用花的念想培土”;陶行知“春风走过,大地知道”;梁漱溟“人生辩论会,诤言独高远”;陈寅恪“学问是命的另一面,撑着独立自由”。

他们虽然早已远去,但“他们的背影,是我们民族的正面。”你们都是我的“先生”,是我做人、做学问的楷模!“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各位先生面前,深深地鞠个躬。文/张正敏

[读书心得参考] 《乌托邦》读后感2000字之四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读书心得参考] 《乌托邦》读后感2000字之四”,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且,“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概而言之,莫尔的“乌托邦”就是借一种高度发达的组织形式,去追求一种向原始、自然而有序的生存状态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以“历史发展的必然”去看待共产社会的实现,而莫尔则致力于风俗习惯的构建去探讨精神风貌重塑的可能。怎样尊重人的个性并且发扬人性中“善”的成分,怎样整合个人与公众的利益并且遏制人性中“恶”的滋长,莫尔没并有一腔狂热与盲目乐观,只借拉斐尔之口将完整的构想娓娓道来。

不过,乌托邦为什么还是显得虚幻?一来,莫尔只给出理想的完整构思,却并没有指出通向这一境界的可行途径;二来,无论是风俗习惯、历史阶段还是地理环境,乌托邦都全然架空于现实之外;三来,细节的精微构想其实反而导致了乌托邦的脆弱——连地形地貌都要在论说之首预先精密设定,乌托邦的适应能力和现实意义自然尚存疑虑。

【热门读书心得】 《等待绽放》读后感2000字一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热门读书心得】 《等待绽放》读后感2000字一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然而到了初三增加了理化学科后,孩子跟着有点吃力,期中考试直接退到了五十开外。老师批评她退步了,父母训斥她不努力,她自己也不能接受不再优秀的自己,精神之弦绷得太紧了,压力太大了,以至于不能走进教室,不能听进同学的吵闹声,总觉得大家都在嘲笑她。

不能承受的学业之重,让她被迫退学,医生说有抑郁的倾向,父母带着到处求医问药,生命开始了另一个轮回,不要优秀,不要出类拔萃,只求孩子能变回一个正常的孩子,一个健康的普通人。正如,丁立梅老师所说,“妈妈希望你开朗、乐观,能与这个世界和睦共处。我们也许不是那个优秀的,但我们可以做个幸福的平常人。平常地生活着,就可以了。”每一对父母都在帮孩子设计美好的未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找一份好工作,生活在金字塔的顶峰,我们有没有想到,其实生活在中间阶层的普通人幸福指数才是最高的。不再苛求,让孩子自然地呼吸,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健康的成长,给他们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去释放自己的天性其实才是他们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热门读后感: 目标读书心得2000字其八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热门读后感: 目标读书心得2000字其八》,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目标》是一本企业管理小说,其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因为运营管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制造业,因此《目标》为读者设置一个场景,就是一个频临倒闭的制造业的一个工厂。作为工厂厂长的主人公罗哥正在为了工厂的生存而焦头烂额。这个工厂的主要问题出在生产流程上,产品经常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厂,而且有些定单最长的耽误了差不多六个月,工厂的经营每况愈下,上司给罗哥三个月的期限如果工厂不见好转就要关闭工厂。罗哥在这种情况下想起了他的大学物理教授钟纳,于是打电话向教授请教。在钟纳教师的引导下,罗哥终于抛弃过去单纯把降低成本作为工厂经营目标的错误观念,转而把目标转移到盈利上来。之后,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罗哥发现了工厂生产流程中存在的瓶颈,并且找到了解决瓶颈的方法。最后,罗哥挽救了工厂并获得了提拔,并且他原来岌岌可危的家庭生活也获得了新生。

作为一本小说,《目标》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也是相当完整的,主人公的工作和家庭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两条线索,小说里的许多人物我们也很容易的就能在身边找到原型,因此读起来相当亲切。当然,《目标》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管理思想,并且这一思想不是简单的灌输给读者,而是以主人公罗哥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相关联的问题,使读者带入其中,与作者互动,有一种自己解决了问题的感觉,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作者的思想。

一是要辨别真正的常识是什么。书中钟纳教授将问题层层分解,最后我们发现问题的答案往往只是我们所知道的常识,但是这些常识却被其他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所掩盖。很多时候看问题的角度非常重要,人们往往从定势思维去看一个问题,习惯于人云亦云,无法看出问题真正的起因。书中打破了人们注重成本和生产效率的旧观念,提倡应该更关注有效产出、存货和营运费用。而现在大多数企业比以前更加关注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证明了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二是要设定正确的目标。在书中,钟纳向罗哥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厂的目标是什么?”。在书中,工厂的员工很辛苦的工作甚至加班,管理阶层大量的运用正确的企管知识在进行管理,注重提高机器运转率,以大批量生产或采购原料来降低单位成本,节省单位人工成本等等,但是这些看似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正确的做法,却导致了工厂的危机。其原因就在于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错误的,导致了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反而越做越错。当罗哥在钟纳的帮助下找到了工厂真正的目标之后,才使得工厂的经营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是要善于发现并打破系统的瓶颈。系统中的瓶颈决定了系统的可能产量,因此要提高系统的产量必须从瓶颈入手。首先,是找出系统的瓶颈,然后充分利用瓶颈,由非瓶颈配合瓶颈,如果在原有的体系里无法进一步对瓶颈进行利用时,就要打破瓶颈,之后再去寻找下一个瓶颈,从而实现持续不断地改善。书中举的例子是生产线上的有形的瓶颈,但是其实瓶颈也可能是无形的,例如原有的管理方法、制度、流程或政策等,无形的瓶颈比有形的瓶颈更难以发现,也更需要我们发现。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瓶颈,都是因为长期的习惯惰性形成的,使得人们往往视而不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追求变革创新,努力打破一个个的瓶颈。

四是要有整体观念。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通常习惯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完整的流程拆分为零散的部分,然后分配人员各自负责一部分。这虽然能够使复杂问题容易处理,但是却使得各部分只关注自己的任务,而不了解这一部分工作对全局的意义所在,有时候局部最优的决策反而会影响整体绩效,导致组织内部的冲突。比如保险公司过于注重推销人员对招揽新客户的考核,导致推销人员不注重维护老客户,造成老客户大量流失,反而影响了公司的盈利。

五是要建设优秀的团队。书中的罗哥其实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手下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初,工厂的管理层也是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焦头烂额,大部分的会议都只是处理紧急情况。但是,在罗哥做出了新的决策之后,管理团队虽然有一些疑虑,但是并没有对此进行抵触,而是迅速进行了改革,摆脱了这种情况。之后他们能够互相启发,各个部门的成员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工厂改革出谋划策,一旦确定方向,就立即付诸行动,最后,当改革成功之后,他们又能够提出各自的继续巩固和完善系统的方向,并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所以,人是最宝贵的资产,一个热爱自己的组织,热爱自己的工作的团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反观许多公司变革失败,其原因就在于组织内部成员互相推诿牵制,争夺私利,而不是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

六是要做好沟通。要进行变革进必须得到各个利益群体的支持,所以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罗哥为了挽救工厂采取了新的措施,分别争取到了工会、管理人员、上司等的支持,否则他只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扭转局面的。另外,罗哥与妻子茱莉的婚姻危机也是借由沟通而解决的。一开始茱莉抱怨与丈夫聚少离多,后来因为缺少丈夫的关爱而离家出走,直到最后他们加强了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婚姻才得以继续。

我们身边的一些公司确实存在着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组织内对员工的考核过于重视完成工作量,却无法将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员工们工作负荷很大,整天忙于完成工作量,即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和发展的积累,又无法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虽然表面上工作的成果一年比一年大,但是组织真正的目标却没有完成实现,因为组织的瓶颈不在于具体的工作而在于组织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因此组织的决策者应该应该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组织目标,改变这种追求单一工作量增长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从而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标》虽然是写给决策者看的,但是一般读者看完仍然会有所收获,因为《目标》里的思想,不只是能用于生产流程,对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同样有着指导意义。现在大家都忙着工作,忙着过日子,有时候往往忘记了生活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目标和工厂不一样,不能只是赚钱,而是要创造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另外,人生中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平均分配力量去解决是不行的,而是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瓶颈问题,如果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影响整个人生进程。解决好人生瓶颈,才能顺利的实现创造美好生活这一人生目标。

当然,《目标》一书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情节简单、假设前提太多(主人公是厂长、产品不愁销售),为了突出问题而有些脱离实际,也没有涉及生产中其他问题(比如创新、人力资源等),一些思想在现在看来比较落后(比如现在企业更加关注的不是资产负债表而是利润和现金流),但是瑕不掩瑜,《目标》仍然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