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高考作文 > 导航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发表时间:2025-05-20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十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

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饮喝八缸)。

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类型:热带、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寒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台风,洪涝,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α±β|H—正午太阳高度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所求地点的纬度

当α与β处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减;当α与β不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加。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4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α±β|H—正午太阳高度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所求地点的纬度

当α与β处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减;当α与β不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加。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杆影的计算

2、热水器的调节

3、楼高、间距的选择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5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6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7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ZuoweN101.cOM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北点为北极,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8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9


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0

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