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通过在游戏中给我的启发来设计这节活动,引导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幼儿理解图意思,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不一样。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3册p19、两种颜色的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数学游戏“比一比”
看画册理解图意,出示幼儿画册,引导幼儿观察上面一幅画。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一共有几只?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一不一样—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来小鸭的颜色不一样,那么,小黄鸭有几只?小灰鸭有几只?请你把它们记录在纸上。
(2)还有的小朋友说小鸭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几只鸭子?岸上有几只鸭子?请你们把安们记录在纸上。
二、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下面一幅图的数量关系。
1.提问: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吗?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谁多谁少?请你分别把们记录在经纸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吗?有几个在拍球的和跳绳的哪个多?分别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习。让幼儿熟悉掌握并运用起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习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0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
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它们的数量
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
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请注意“3”的
样子。
(板书“3”,全班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
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
(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
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案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小猪的不同特征,能对5以内数量比多少。
2、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参观过农场的经验。
2、材料准备:《小猪宝宝比一比》的flash课件、小猪图片胸牌人手一份、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说说小猪----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小猪的兴趣。
1、猜谜语:翘鼻子,大耳朵,胖身体,爱睡觉,样样东西都爱吃。
2、你为什么猜是小猪?说说理由
小结:小猪长得胖胖的、耳朵大大的;小猪最爱睡觉了,不挑食,样样东西都爱吃,身体长的棒棒的。
二、比比小猪----通过观察比较小猪的不同特征,能对5以内数量进行比较。
1、出示课件,提问:小猪宝宝都在干什么?
小结:我们发现有的小猪在妈妈的背上、有的小猪在妈妈的前面、有的小猪在睡觉、还有的小猪背对着我们。
2、小猪宝宝都长得怎样?
小结:猪妈妈有四种颜色的小猪宝宝,花猪宝宝有2只、黑猪宝宝有3只,灰猪宝宝有4只、粉猪宝宝有5只。
3、小猪比多少:哪种颜色的小猪多?哪种颜色的小猪少?请幼儿比较四种小猪的多少。
小结:通过四种小猪比多少,我们发现粉猪宝宝最多、花猪宝宝最少、黑猪宝宝比花猪宝宝多比灰猪宝宝少;在比较多与少的时候要有一个比较的对象,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比较。
三、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于5以内数量的多与少的了解,同时了解多与少是有相对性的。
1、游戏规则:每人挂一个画有1—5个小猪的胸牌,音乐响起,就去找朋友比多少,边找边说:找个朋友比一比、数量多的站起来,数量少的请蹲下。音乐停以后看看各自做得对不对。
2、进行多次以后,提问:游戏中为什么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和谁比多了、和谁比少了?
3、交换胸牌后再进行游戏,巩固多与少的相对性。
小结:多和少是和不同的'对象比出来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活动反思: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猪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一环节的猜谜语可以去掉,直接让孩子来观察小猪,这样活动会更精炼。对于多和少的相对性,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教师在让孩子观察小猪时,应做到两个两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