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读后感借鉴]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本其八

发表时间:2022-10-17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后感借鉴]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本其八”,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妈妈,你和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作……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生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拿起《亲爱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段话,瞬间一种强烈的共鸣扑面而来。的确,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着走自己的路,选择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游戏,并总是在心底高呼:“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探索。”这便是我们心中的独立。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龙应台的儿子,1985年12月生于台湾,八个月大移居瑞士及德国。儿子十五岁即走遍半个地球,对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相差三十年的两代人,母子俩同时也是代表着两个不同国家,中间横着东西两方文化。等龙应台回到小男孩安安身边的时候,却发现那个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并开始冷淡甚至排斥的看着自己的母亲,所以龙应台一定要认识这位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开始使用书信进行沟通,这一写就是用了三年时间。三年的结果是就像书里说的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从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像大多数父母和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样,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和阻隔,而横在他们之间的这堵无形的墙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和年龄的差异造成的,安德烈代言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而龙应台则代表着五十岁上下的父母辈,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品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不过,可贵的是,龙应台和安德烈并没有让他们之间的代沟越拓越宽,而是以书信的方式坦诚交流,相互了解和包容,龙应台由此进入了一个二十岁少年内心的情感世界,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其实,就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的故事一样,父母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代沟、阻隔甚至情感冲突,但两代人之间其实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坦诚交流,互相了解包容。父母辈不要总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代替孩子去看世界评社会,孩子们也不应把自己内心的小宇宙隐藏起来,不要总以为自己的世界与父辈们格格不入。

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中最精彩的东西之一就是这教育的参与者进行灵魂精神的对接。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学生问我有没有遭受过挫折,又是如何走出来的。我想了想,挫折这个东西我觉的不算什么,关键是人内心的绝望和不信任才是可怕的,怎么走出来,真的要靠自己把内心变的温暖起来吧。

我告诉学生人最先爱的一定要是自己,自己都不爱自己,那没人会爱你。女孩子一定要美丽,自信;男孩子一定要阳光,大度。同时要疼爱我们的父母,珍惜我们的朋友。

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书上。书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样子。蓦然发现再叛逆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一个面对学习、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却努力地去适应和排解的少年,一个拥有和自己一样血液的优秀、感性、率真、诚实、幽默……的可爱少年。

书的封底,是恬淡的龙应台微笑的样子。再优秀强悍的女人,在孩子面前,也只是一个焦虑地帮助他在迷途中寻找出口的平凡母亲,一个愿意放下自己所有的尊严,忍受孩子的嘲笑的母亲,一个做这一切,只是为了重新找回这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的可敬母亲。

扩展阅读

【热门读书心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热门读书心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在书中,安德烈对人生对未来的迷茫,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的坚持,我也曾经深切的感受到,可是幸运吧如安德烈,他能有如此通情达理的母亲和他平等的交流。联想到最近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家长和子女的交流,却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很大的不足,恰逢最近母亲节来临,很多人都在朋友圈上晒出对母亲的关心,可是落实到现实中,有多少人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的关心母亲和我们的亲人呢?交流和沟通,带著最大的诚意和坦诚和我们的亲人交流和沟通,才是我们互相之间架起最平坦的桥梁的唯一方法。

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推荐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推荐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也就是说,你到这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这句话印在《亲爱的安德烈》的封面上,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觉得十分个性:一个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这样的话,难道不怕她悲哀么?之后我才明白,安德烈但是是想拥有一个成年人应当拥有的自由,只是他的言语比较直率罢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由、独立的明白的巨大差异使成长在德国的安德烈对自己的中国母亲有着诸多不满和疑惑。

那自由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书中提到的“性、药、摇滚乐”?绝对不是。如果整天沉浸在那样的“自由”中,只会使人不断地堕落。因此安德烈也说,“性、药、摇滚乐”只是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的种种乐趣。我想安德烈所想要的自由,就应就是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这种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

是啊,谁不想拥有自由,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在即将成年的时候,在似懂非懂之际。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得到自由后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我觉得就应不多吧。毕竟自控潜质但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技能。因此也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拥有的自由是父母的施舍。但是反过来想想,当我们成为家长后,我们会不管自己的孩子,给他们100%的自由吗?有职责心的人必须会说“NO”的吧。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自己所拥有的自由还是很满意的。正因我觉得随着我的成长,我拥有的自由也在不断增多。比如我上小学的时候,爸妈总是要限制我看电视的时刻,因此在那时我是不敢随便碰电视遥控器的。当我上了初中后,爸妈对我在看电视方面就很少管了,正因我已经能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刻了。又比如前不久爸妈才给我买了第一个手机,他们也是认为我有潜质控制自己,才放心地这样做的。在我有了手机后,他们也从来但是问我用手机的状况,我对此也很满意。因此我觉得自由虽然——像安德烈说的那样——是天生的权利,但是需要父母好好控制。我认为父母就就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放宽管理。而不是什么都把孩子管得很死,成年后放任不管。

在我看来,安德烈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从书中我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我总是在想,要是我也能有他这般的生活,我必须会十分满足的。但是我却又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安德烈对母亲龙应台的不满,不满母亲的多管闲事,不满母亲的“无知”。我觉得安德烈似乎对自由的要求过高了一些,或许也没有,只但是又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自由其实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最复杂的自由,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自由。这自由是父母想给却又不想给的,也是孩子最想得到的。父母在给予孩子自由时,总是附带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情感。虽然我身边大部分朋友的家长都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放宽管理的,但也有少数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很多自由,等孩子长大后反而管得很死,真是令人费解。因此我也很推荐那些内心矛盾很大的父母或孩子来看看这本书,必须会获益匪浅的。

最新读书心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其七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读书心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其七》,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这是两代人思想的碰撞,但也是两代人相互了解、沟通的方式。龙应台和安德烈,他们谈对政治、国际、民主的主张,谈品味、谈音乐、谈对KITSCH的理解。。。跟安德烈同样年纪的我,却无法说出自己的独立想法,深感惭愧。

“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

“父母亲,杜宇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他、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知识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在那个电光石火的一刻里,我就已经知道: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以后,只有的镜头不断重复:你上中学,看着你重进队伍,不再羞怯;你到美国游学,在机场看着你的背影在人群中穿插,等着你回头一瞥,你却头也不回地昂然进了关口,真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你说这次游行留给我什么印象?一,一小撮人上街去争取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利;二,一大堆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生活在什么制度下(只要有钱就行);三,大学生对政治——众人之事——毫无关切;四,大学只管知识的灌输,但是不管人格的培养和思想的建立。”

“我发现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就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里的烟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不回头的卒。”

“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不假装聪明。”

“我像你的儿子一样,发现要找一条出路,就是要把自己和父母用手术刀分割开来。狠狠地把他们视作独立的别人,看清楚他们的优点缺点,把两代数十年的恩怨情仇稀释了,才能找回我自己,才能找回自己的真正情感世界。”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经,是为母者终身奉读的经。这本经好不好读,就看做母亲的耐心、爱心、运气及造化了。风筝即使放手飞了,这本经还是常留母亲手中,还是会继续读下去,继续牵挂下去。”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这本书不仅仅在自我成长方面给予我营养,更在亲子教育方面给与我更多的帮助。

月度读后感精选《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本.wps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度读后感精选《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本.wps”,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位母亲,一位已满十八岁的儿子,他们是两代人,中间相隔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相隔着文化。这位母亲与这个儿子在信中共同交谈着他们自己的十八岁,时代不同青春就不同,一个如同黑白的电视机,一个如同彩色的电视机。两代人,两代心,通过信来熟悉对方,通过信去熟悉心,也通过这本书去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孩子或父母。

这本书中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这句对于我来说,有一些不太懂,但她语重心长的话是一位母亲给孩子说的话,她们比我们看的世面要多,给我们的都是最温暖、对我们最好的提醒关爱。现在耳边又回想起了那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姑娘,多喝点水。姑娘,今天冷不冷,要冷,多穿些。姑娘,姑娘”她说是因为爱我;爱我,她才会说。

以前,我总是不理解妈妈,读了这本书我开始渐渐明白,因为我们是两代人,我们之间有相隔的代沟,可能只有像这位作者与她儿子一样,双方相互了解,让屏障一层一层减少,两人之间才会慢慢认识对方,母女或母子之间要和朋友一样,因为他们才是你最忠实的听者与陪伴者。我变了,妈妈也变了!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影响了我,也改变了我,我和妈妈从一开始的“形同陌路”,到现在的嬉戏打闹,中间变化很大,我与妈妈从“路人”变成了朋友。我们是两代人,中间相隔二十六年,现在也成为了“一代人”!

[读后感范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本183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后感范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本1830字》,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书《目送》中的这段话,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最在意的那根弦。而已为人母的我也是因为这段话,开始读龙应台的另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依然清晰的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往返市区跟学校的公交车上,总在播放一条叫做"Family"的公益广告。母亲一直在追孩子,从头发黑亮、身形挺拔,追到白发苍苍、气喘吁吁。而孩子,从家跑到小学、高中,再从大学进入社会,最后,才在疲惫的晚上停下了脚步,想起了家中步履蹒跚的母亲。就这样,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几乎两代人的一生浓缩其中,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而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龙应台对母与子关系的描绘,也很有意思,与之前看的公益广告有几分相似。她形容母亲与儿子是萍飘,水浪一打,就四处散去。她说父母是孩子在大雪天登高跋涉时偶遇的小木屋,小木屋里有熊熊燃烧的柴火,她的两个儿子安德烈与菲利普在里面短暂歇脚,避风取暖,天亮时柴火熄了,又继续上路。她还说,母与子的缘分,就是一次一次看着孩子离开,对着他的背影默默挥手。这些描绘有意思在于,它们都以离开与被离开的关系力证了父母与孩子日渐疏离的不可抗事实。

世上的爱多以聚合为目的,爱他/她,所以要和他/她在一起。可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爱他,就给他自由,让他独立。在漫漫生命之旅中,我们的上半程没有孩子同行;孩子的下半程,我们也不可能与他们共度。无论我们和孩子彼此多么相爱,都无法一路相伴,他的旅程只能自己去走。为人父母,能为孩子做的,只是给他无条件的接纳,对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让孩子时刻有被爱的把握,分享我们的人生经历和建议,帮他建立起照顾自己的能力,最终成就他自己。

所以,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里,记录了很多她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片段。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这一篇:安德烈二十一岁的时候,在争取交换留学的竞争中落榜了。十岁那年,安德烈参加一场音乐测试,表演曲目是《两只老虎》,因为太紧张,加上没自信,唱出来的声音就像指甲在刮着黑板壁,忽高忽低,一会儿断掉,一会儿又续上,歌词大半都忘了。而这些都不由让龙应台想起自己十四岁那年,从台湾的乡下苗粟县进入了台南大城市的经历。苗栗县的学校旁边是水汪汪的稻田、绿油油的清水池塘,体育课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少了那么几分"正式"的味道。而台南的学校,操场的周围被钢筋水泥的"森林"包裹着,上体育课就是操练各种器械,铅球,标枪,跨栏……这些全是身为乡下孩子龙应台没见过也不会使用的东西。扔铅球是城里孩子的基本活动,乡下孩子不会扔,会被笑,因为城里孩子从未见过不会扔铅球的人。

所有这些安德烈与龙应台经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失败"。交换留学赛场上的安德烈是失败者,城里大学校操场上的龙应台也是失败者。做一个失败者的滋味不好受,就跟跌倒会痛,被落下会失望,被放弃会气馁一样。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关于"失败者"的奇怪定义。就跟龙应台的一个比喻一样,同样一个操场上,有人在跑五千米,有人在百米冲刺,有人在散步。五千米的人可以把慢悠悠散步的人称为"失败者",百米冲刺的人可以把气喘吁吁的跑五千米的人称为"失败者",气定神闲的散步者也可以把满面通红的百米冲刺者归为"失败"的。然而,实际上是,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也有小草的活法。小草充大树不行,大树装小草,也同样不行。

龙应台在体育课上的失败启蒙,给她的教训,不是要称为"成功者"的一员,而是在于反抗由所谓的"成功者"对失败下的定义。"失败者"要在失败的当下,四脚朝天、一败涂地之后,"从容地爬起来,有尊严的走下去"。"失败"的智慧,就在于你从中明白了自己的跑道,并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这是他们共同的成长与所得,不是做母亲居高临下的给予,而这也是我在书中触动的地方。

安德烈曾经问过母亲一个问题:如果你能搭"时光穿梭器"到另一个时间里去,你想去哪里?未来,还是过去?为什么?

龙应台说她要坐着时光机先去过去,看看孔子时期的中国。她还要去未来,到2030年,那时安德烈四十五岁,弟弟菲利普四十一岁。龙应台想偷看一下,安德烈与菲利普是否幸福。但她又不想去,因为她可能不敢看。

你呢?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你有时光机,你想回到哪儿去?如果是我,我想回到过去。我想回到父母还年轻的那段时间里去。

那时候妈妈还穿那件凉凉的蓝格衬衫,头发绑起来,在青春里恣意飘散,跟现在我身边的漂亮女孩一样。我可以和她做朋友,听她讲她的秘密,帮她做她不会的数学题。

那时候爸爸也许很贪玩,70年代的娱乐,样样都会。冬天穿大黑呢子衣,再挂黑色大围巾。春天穿夹克,下面配高腰牛仔裤,卷起了裤脚,再蹬一双白球鞋。

那时候爸爸妈妈还没有我这个烦恼,他们的人生好像还有无数可能。就跟我现在一样,在他们身后,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注视。

在那段时间里,我有的青春父母都有过。

[读后感模板]《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经典版)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模板]《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经典版)”,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手捧一本《亲爱的安德烈》,此时的我已被其中的一个情节深深打动:“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地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长,有多远,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是啊,人生旅程,必然漂萍离散,哪有恒长的厮守?当我满怀憧憬地奔向远方,却从未留意在背后默默目送的她!

那次,我报了个夏令营,为的是逃离母亲的约束。临行当天,我起的很早,却发现厨房的灯竟然亮着,走近才发现,原来是母亲为我包了我最爱吃的饺子。在我狼吞虎咽时,母亲已经麻利地把我的行李收拾好。在去往机场的路上,母亲欲言又止,只是时不时地看我。

到了机场,母亲突然发现我衣服拉链没有拉上,于是费力地踮起脚尖,为比她高一头的儿子拉好,口中喃喃的说着:“出门注意安全,好好照顾自己。”她的眼中满是疼爱与不舍,我心中的坚冰被狠狠击破:我是多么无情,让母亲为我牵肠挂肚,我这么大了还不知感恩,只是一味地心烦她的唠叨,不时地与她顶嘴。母爱是自然界第二个太阳,无私地把母性的温柔给予了我,我则是一粒渺小的种子,贪婪地吸收每一缕光芒,但待我冲破土壤,却忘记了感恩!我突然看见母亲像疾风骤雨中的海棠,仿佛不堪一击!我敬爱的母亲啊!您何时消磨了自己的容颜?天边如血的残阳变得格外耀眼,像剑一般射入我单薄的瞳孔,我想把这讨厌的阳光揉出去,却不料它又化为一弯浅浅的水,在我的眼角,描绘出您慈祥的面孔!我紧紧地抱住母亲,哽咽了好久才郑重地说:“妈,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的脸上终于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我读懂了母亲默默地目送只为你回头一望,只为你一句郑重的诺言。

鱼对水说:“你不了解我,因为我在你的囚笼里。”水对鱼说:“我最了解你,因为你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