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灵魂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5-06-012025不灭的灵魂读后感。
不灭的灵魂读后感 篇1
今天,我翻到了妈妈以前给我买的《小故事大道理》我最喜欢的是《黑熊掰玉米》。
从前,山上住着一只大黑熊。有一天,它下山来玩,看见了玉米,它摘来摘去最后只带走了一个玉米。它又看见了一棵桃树,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它摘来摘去最后还是只抱走了一个桃子。它来到瓜田,扔掉桃子去摘西瓜,它背了一个很大的西瓜。它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就把西瓜扔了去追小兔子,小兔子跑了,黑熊只好空手回家。
我们千万别像黑熊一样得到一样,丢掉一样。
不灭的灵魂读后感 篇2
三岁的纯洁的未经任何罪恶污染的小男孩阿列克谢,天使一样的阿列克谢,似乎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而触犯了上帝,使上帝一怒之下无情地将他扔进了这肮脏的臭水里,让他在充斥着荒诞与野蛮的境况下生长,颇有些自生自灭的味道。于是,三岁的小男孩阿列克谢便蹒跚着开始了在黑暗生活中的寻找。能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自生自灭的阿列克谢身边出现了一位慈祥的守护神,多年生活在这样黑暗的角落里,所幸没有使她的心灵变得一样黑暗。她所终生敬仰的上帝使她至死都怀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不灭的灵魂读后感 篇3
《星光下的灵魂》,是毕淑敏在前三年多的时间里未出版散文的集合体。包含了11次灵魂拷问、44篇心灵美文、30个答读者问,披露了她内心深处对放下、大我、苦难、坚守、幸福等的感悟,是关注现实的“心灵拷问”,是“五载冷寂的沉思,演绎全新的力作”。
读了这本书,就会发现,毕淑敏以职业医生的敏感,对现在中国人的心理危机——人格分裂,作了详尽的描述:中国人现在最大的心理危机是分裂。说的和想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当着人和背地里不一样……到处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喧嚣氛围。那么,我们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究竟应该如何是好?她告诉了读者答案:“我们尊重生命的真实过程,也深知世界比想象的脆弱。有光明,有温暖,也有黑暗和冷酷,但人生还是有希望的。希望不是建立在没有成长、不谙世事者一厢情愿的‘阳光’上,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坚守,是心的一往无前。”很明显,她所阐述的是一种理想主义,正如张爱玲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毕淑敏,还从自己亲身经历过心理诊断的真实案例为出发点,衍生成文,来揭示什么是幸福。毕淑敏指出,现代人竞争激烈,灵魂找不到归属,虽然住上了大房子,但是灵魂的居所里,心灵却越来越疲劳。她认为: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它们之间的曲线发生了分离,说到底,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钱的功劳。
作为医生,毕淑敏在医院里见多了生与死,自然对生与死的灵魂拷问,是深刻的。她毫不避讳地大声告诉我们:人生不过是到此一游。死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一件事,人手一份,谁也剥夺不了。但犯不上在没有听到死亡发令枪击响之前,就踉踉跄跄地抢跑,迫不及待扑到这一程的终点。灵魂区别于心灵之处,正所谓“灵魂出窍”。身体是个笨小孩,灵魂是个淘小孩。两个小孩如果不能和谐相处,就会惹出大麻烦。
在序言里,毕淑敏还讲述了一段在西藏阿里夜观星空的旧事,“在藏北,仰望辽阔星空的经历,在我一生中打下了一个基点。当时有一种震撼,甚至有一种微微的恐惧,能反视到我们的个体是多么渺小、短暂。”书名定为“星光下的灵魂”,就有灵魂是心灵的另一种姿态的意味。
《星光下的灵魂》文字风格,细腻温暖,把深刻的道理缓缓地讲出来,如水在心上流过,洗去烦恼与不快;又像和风吹过,凉凉透透里带走了我们的烦忧。
不灭的灵魂读后感 篇4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伊索寓言》的书,那本书的故事可好看了。
其中,我最喜欢看“乌鸦喝水”的故事。故事讲了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水,可是乌鸦喝不到。它就想办法,最后它靠自己的力量喝倒了水。这只乌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聪明,我非常喜欢这只乌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书上的知识很多,多看书可以知道更多的道理。
不灭的灵魂读后感 篇5
一直很喜欢本毕淑敏的著作,每次看到她的新作都迫不及待地购买阅读。而这次在书店看到她的新书《星光下的灵魂》,书的封面是西藏阿里天空的颜色,看似静谧却又层次多变。全书风格,一如这抹幽蓝,神秘而宁静,柔和而有力量,我又毫不犹豫地买下。
这本《星光下的灵魂》,集合了毕淑敏近3年来未出版的所有散文。书中,毕淑敏以11次灵魂拷问、44篇心灵美文、30个问答的形式,探讨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苦难、坚守、幸福的感悟。让人感触颇深的是,序言记录了一段西藏阿里的旧事,“藏北仰望辽阔星空的经历,在我一生中打下了一个基点。当时有一种震撼,甚至有一种微微的恐惧,能反视到我们的个体是多么渺小、短暂。”毕淑敏看到了360度的璀璨星空,并心生无限感叹,这也正好切合地点了题。而我们在她优雅聪敏的叙事中,不经意间,就会遭遇躲闪不及的灵魂撞击,找到心灵的归宿。
毕淑敏通过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提醒幸福,探讨灵魂。这些故事是对周边人生活的反映,也包括自己心理诊所的真实案例。毕淑敏指出,现代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找不到灵魂的归属,虽然住上了大房子,但是灵魂的居所却住着疲劳的心灵。她提到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它们之间的曲线发生了分离。说到底,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钱的功劳。
毕淑敏认为中国人现在最大的心理危机是分裂。书中写到,人违背一些自然的现象容易患病,比如说从热腾腾的房间一下扎进雪里,或者从冰天雪一下拿到火上烤,都容易生病。“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因为中国的变化太快了。我觉得中国现在最大的心理危机是分裂。”毕淑敏直言,中国人说的、想的、做的都不一样,当着人和背地里不一样……到处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喧嚣氛围。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分裂,分裂是非常消耗人心理能量的一个过程,医学上称之为“精神分裂症”。所以,挽救中国人的心理危机势在必行。
毕淑敏的细腻、优美的文笔让人沉醉,里面一些很经典的句子,字体还加了粗,便于品味。作家王蒙曾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名医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医师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医治心灵的人也太少,毕淑敏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我想,在当下浮躁、拜金的时代氛围下,读毕淑敏的文字,或许能抚慰我们躁动的心。
-
更多精彩不灭的灵魂读后感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不灭的灵魂读后感